02.05 拋出“冷和平”論,烏克蘭“反俄鬥士”突然轉向

蘭順正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會員

1月29日,在基輔國際展覽中心召開的“從克魯季到布魯塞爾”論壇上,波羅申科正式宣佈將參加於今年3月31日舉行的烏克蘭大選以尋求第二任總統任期。引起媒體注意的是,在談到烏俄關係時,波羅申科表示,烏克蘭“仍然需要維持與俄羅斯的和平,哪怕是‘冷和平’”,因為人們“厭倦了戰爭與俄羅斯的宣傳。”長期以“反俄”聞名的波羅申科此番發出“冷和平”言論,明顯是希望通過“和平使者”的形象來討好烏克蘭國內民眾,以增加自己連任的幾率。

2014年2月,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被推翻下臺;同年6月,在美歐的支持下,親西方的“巧克力大王”波羅申科以54.3%的得票率當選總統,上臺執政。在選舉中,波羅申科曾發誓在三個月之內平定頓巴斯的戰亂,並徹底解決克里米亞問題。但是,波羅申科四年來的執政並不順利,新政府在恢復經濟和反腐敗等方面進展緩慢,同時烏克蘭也沒能從美歐“盟友”那裡得到多少實質幫助。

在經濟方面,從2014年到2018年11月,烏克蘭的GDP經歷了接近20%的衰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累計上漲了一倍。烏克蘭的平均工資從2013年的每月408美元下降到了2017年的每月267美元。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烏克蘭的貧困人口比重從2014年的15%上升至現在的25%。

腐敗問題是困擾烏克蘭發展的頑疾,也是導致2014年烏克蘭危機的原因之一。雖然在此次的講話中,波羅申科首先強調,烏克蘭經濟已連續12個季度保持增長,“已經脫離了最困難的時期。”不過根據烏克蘭財政部1月25日報告,該國去年12月的全國公共與公共擔保債務增加了477%,也即3560億美元,總額達到7.8萬億美元。去年12月一個月的時間,烏克蘭外債也增加了8億美元,達到3.9萬億美元。2018年全年烏克蘭外債增加了1220億美元。

這一切導致烏克蘭國內對波羅申科的不滿開始積聚,波羅申科的民意支持率持續走低。最新的民調顯示,波羅申科的支持率僅有11.6%,不僅落後於季莫申科(21.2% ),甚至落後於綜藝節目主持人澤連斯基(14.6%)。而老對手季莫申科曾表示,如果當選將對波羅申科的“罪行”秋後算賬。巨大的壓力讓波羅申科不得不採取“引外援,解內憂”的做法,而俄羅斯則是一個“變相”的外援。

執政四年多來,波羅申科僅在推行反俄政策方面獲得民眾的認可,期間採取了多項反俄舉措,包括宣佈退出獨聯體,中止與俄的友好條約,推動烏克蘭東正教獨立等。所以在政治生命岌岌可危的情況下,波羅申科再次打出了烏俄關係這張牌。2018年底烏俄在刻赤海峽的摩擦是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以來兩國軍隊首次爆發正面衝突,也是近年來世界範圍內罕見的海上擦槍走火事件,但有輿論認為這更像一場波羅申科為了撈取政治資本和民心的軍事冒險行為。

一方面,如果烏艦艇成功衝過刻赤海峽進入亞速海,則波羅申科就能成為打破俄羅斯對克里米亞“佔領”的民族英雄。另一方面,如果冒險失敗,也可以趁勢激起烏民眾對於俄羅斯的怒火而更加團結到他這個現任領導人的身邊。在刻赤海峽危機爆發之後,波羅申科立刻實施了兩項措施:一,簽署命令,宣佈烏克蘭全國自11月28日9時起進入戰時狀態,為期30天;二,向北約、歐盟、聯合國安理會求援。

前者可以幫助推遲3月的總統大選,後者則是直接向西方國家要支持,合力抗俄。但是隨後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烏克蘭議會議長安德烈•帕魯比在去年11月26日表態說,有關實行戰時狀態的決定不會導致總統選舉取消,也就是說 3月的大選將如期舉行(除非再次延長戰時狀態令)。

而歐洲國家對於是否支持烏克蘭持謹慎態度,因為一旦俄烏真的爆發衝突很可能將波及自己,所以主張緩和避免危機升級。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雖然要求俄羅斯結束與烏克蘭的海上對峙,但拒絕承諾對基輔提供新的支持。一名歐洲外交官則表示不會應烏克蘭的請求派出艦船,因為烏克蘭是北約的“夥伴國”,但不是正式成員國。英美雖然派軍艦進入黑海,但是象徵性意味更濃,遠遠達不到波羅申科的期望值。

此次波羅申科拋出“冷和平”言論,顯然是已經意識到,激化烏俄矛盾的做法是一招“臭棋”,不但讓烏克蘭更加的被動,也招致了烏民眾反感。而儘快穩定兩國關係,恢復正常生活才能是民眾所期望的。既然“反俄”無法爭取民心,那麼就從“鬥士”變身為“和平使者”,以此來獲得選票以爭取連任。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民心在短時間內並不容易扭轉,而頻繁“變臉”的做法也會加大民眾的不信任,因此隨著3月大選的鄰近,波羅申科前途堪憂。(責任編輯:郭素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