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宋吉明:安徽大學教授支援新疆 用科技助力邊疆繁榮


宋吉明:安徽大學教授支援新疆 用科技助力邊疆繁榮


今年是安徽大學建校90週年,90年立德樹人,育人不倦,安徽大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科研者,創新者,他們積極回饋社會,為祖國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化學化工學院的教授宋吉明就是其中一個。

寂寞中守候繁華

“一年吹了半年沙”。回憶援疆歲月,宋吉明首先想起了新疆的天氣。2015年11月,宋吉明受安徽省委組織部派遣,參加了由中央組織部和共青團中央組織的第16批“博士服務團”,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掛職鍛鍊。儘管對邊疆地區的氣候、生活條件有心理準備,但真正到了新疆,他才發現,氣候是想不到的惡劣。

宋吉明掛職的昆神公司位於祖國西部邊陲的南疆喀什地區,這裡氣候乾燥少雨,有時候一連幾個月不下一滴雨,一年有近半年的風沙天氣。每逢沙塵暴天氣,常有當地網友感嘆“差點以為活不到明天”。這種天氣外出,宋吉明也常常是灰頭土臉,滿嘴沙子,苦不堪言。

遠離家鄉,宋吉明時刻牽掛家人。南疆乾旱少雨,而16年的7月,宋吉明的家鄉缺遭遇了特大洪水,他的八十歲的母親受災,只能在親戚家借住,這讓宋吉明心理滿滿是愧疚。每逢節假日,偌大的宿舍樓往往只剩下宋吉明一個人。他暗暗立下誓言:來了就不能白來,願我在這裡一年的寂寞堅守,換得昆神公司明日的繁華!

小甘草提煉大效益

宋吉明瞭解到,他所援助的昆神公司的業務之一是加工甘草,擁有6條生產線,年可加工甘草2萬噸,產品有膏、酸、鹽三大系列12個品種。美中不足的是,公司每生產1噸酸粉,需要1噸濃硫酸,0.9噸濃氨水,產生200多噸汙水。

針對這種情況,宋吉明經過反覆實驗論證,提出了同步提取甘草有效成分的工藝方法。經過他改進的工藝,可以一次提取甘草中的甘草酸、甘草總黃酮和甘草多糖這三種有效成分,節約了人力成本,更充分地利用了甘草資源,保護了生態環境。同時,這種工藝不使用氨水,僅使用少量硫酸,所使用的有機溶劑和水實現循環利用,沒有任何固態汙染物,僅有少量廢液,對環境非常友好。

以昆神公司一年加工生產5000噸甘草測算,宋吉明的研究成果,一年可以幫助昆神公司增收7000萬元。項目受到了中科院李洪鐘院士稱讚。

援疆就是援助自己

從合肥到烏魯木齊3500公里,從烏魯木齊到喀什1500公里,再從喀什到圖木舒克時350公里,宋吉明的援疆路,合計5350公里。漫漫萬里援疆路走來,宋吉明深情地說,新疆是一個拓展我人生閱歷的地方,是一個渴望科技的地方,是一個讓我兩次落淚的地方,更是我終身牽掛的地方。

在新疆,宋吉明參觀了孫龍珍烈士事蹟陳列室,瞭解了義務戍邊近半個世紀的魏德友的故事,孰知了兩個邊境夫妻哨所,付永強夫婦和馬軍武夫婦故事,他感慨,“半碗黃沙半碗風,半個百姓半個兵;多少將士思鄉夢,盡在亙古荒原中。”就是他們的生活寫照。憑著愛國的初心,他們奉獻了自己的人生,這給宋吉明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援疆條件艱苦,在宋吉明援疆期間,來自北京、江蘇等地的多位援疆幹部因車禍去世。2016年7月,來自安徽援藏醫生趙炬因高原反應,導致昏迷,9月在安徽省立醫院去世。這些並沒有讓宋吉明退縮,反而讓他更加理解了援疆任務的不容易,他抓緊一切時間在新疆奉獻,為當地大學、企業做講座,做技術顧問,並和其他援藏幹部一起,資助了當地8名貧困學生繼續求學~

宋吉明感慨,援疆就是援自己,讓他“從小我走向大我,從關注個人轉變為關注集體,從個人體驗昇華到客觀規律,從主觀判斷走向客觀判斷,人生的格局得到提升。”他更是教育自己的學生,要將個人的發展同祖國的需要聯繫起來,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記者 楊琦、聶靜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