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中國人應該享有選擇是否吃狗肉的權力,西方人的指責,是雙重標準

中國人應該享有選擇是否吃狗肉的權力,西方人的指責,是雙重標準

梁實秋

西方人一直以中國人吃狗肉說我們不文明,非常殘忍。他們主要根據聖經中描述,所有肉食類動物都是低賤的,上帝已經為人類選擇了什麼東西能吃,什麼東西不能吃。而狗屬於肉食類動物,中國人吃狗肉是屬於違反上帝的旨意的。在這裡小編只想說:“上帝是你們的神,我們不信那一套”著名作家梁實秋本人是不吃狗肉的,也不想吃。不過聽到西方人說中國人吃狗肉很殘忍不文明的時候,很是氣憤反駁到:“中國人祭祖先時候西方人還未開化。狗也會分類有食用犬,獵犬、守門犬,後面兩種不能吃,食用犬吃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西方人都不吃狗肉嗎?

中國人應該享有選擇是否吃狗肉的權力,西方人的指責,是雙重標準

歐洲人吃狗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時期,古代的歐洲人將狗肉當成日常的肉食。到了十三世紀歐洲一度禁止吃狗肉,到了17世紀因為戰爭造成食物短缺,歐洲人再次以狗肉為食。其中德國到1986年之前都延續著吃狗肉的習慣,德國人真正不吃狗肉的歷史只不過幾十年的時間而已。但德國人經常指責中國人為什麼要吃狗肉,小編覺得德國人的指責有點站不住腳。就好像和尚出家後把頭髮剪光後,對普通人說:施主三千煩惱絲,你只有像我一樣把頭髮都剪光了才能沒有煩惱一樣。你知道有多少中年男性為脫髮而煩惱嗎?站的角度不同看待同一個問題的結論就不一樣,時代在發展,人的生活習慣也在發生改變,歐洲人不吃狗肉只是近幾十年的習慣的改變,但以此作為攻擊別國的依據這完全是自私自利的表現而已。

中國人吃狗肉的歷史

中國人應該享有選擇是否吃狗肉的權力,西方人的指責,是雙重標準

早在商周時期狗肉就成為人們餐桌上的食物,不過當時只有上層人士才能享用。春秋時期平民百姓也開始可能吃狗肉了。到了秦漢時期國人食用狗肉的文化發展到最發達,各種狗肉的吃法千變萬化層出不窮。到了唐朝上層人士把狗當作是寵物飼養,很少人會把狗當作食物食用,蘇東坡曾經質問過殺狗的人,“狗死後應當埋了,不忍心食其肉,更何況是殺掉呢?”而普通人因為平時很少有機會吃肉,遇到病死、老死的狗時才有機會靠狗肉解饞。慢慢的上層人士慢慢形成不吃狗肉的習慣,而普通人也只能接受這事實,也有了“關門吃狗”的說法了。

到了近代,中國人吃狗肉比較普遍,很多文人都喜歡吃狗肉,連毛主席也是狗肉的愛好者,最喜歡吃的就是紅燒狗肉。他老人家曾經說過:“沒吃過狗肉的都怕,吃過的人都說香,就像害怕自我批評的人一樣,習慣了自我批評之後就知道它的好處。”

中國人應該享有選擇是否吃狗肉的權力,西方人的指責,是雙重標準

到了現在,中國人已經很少將狗當作平時的肉食用了,大多數平民百姓都將狗作為寵物來養。只有小部份地區還有吃狗肉的習慣,而且因為愛狗人士的阻撓。很多餐廳都不敢明著賣狗肉,這也導致了吃狗肉的人越來越少。據統計中國大概有一億多條狗,被當作寵物鉰養的狗只有一半左右,有五千多萬流浪狗。這也造成了中國每年有數百萬人被咬傷,每年有超過3000人被咬死。人的生命難道還沒有一條狗來得重要嗎?

中國人應該享有選擇是否吃狗肉的權力,西方人的指責,是雙重標準

在自然界物種需要達到一種平衡才可能持續發展,狗也是一樣,狗的數量太多了,得不到控制就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網絡上流傳著這麼一說法,經常聽到外國各個物種氾濫的報道,中國網友調侃說:只要你們報銷機票,我們保證把它們吃成保護動物。既然中國吃貨的戰鬥力這麼強,為什麼還有五千多萬的流浪狗呢?這也側面的證明了現在有中國人吃狗肉的人數確實是很少了才會造成流浪狗的泛濫。哪些愛狗人士們也大可不必為了一小部份國人吃狗肉而與他們爭吵,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但數量太多了,沒有合理的管理就會對社會造成不好的影響,適當的控制狗的數量有助於營造一個安全和協的社會環境。不過小編是從來不吃狗肉的,小編小的時候曾經見過一隻狗,主人去世了它在主人的墳前傷心的哭了,小編覺得狗是有靈性的,也提醒一些養狗的人士,如果您愛你的狗狗請好好愛護它,不要讓它成為一隻流浪狗。

你們覺得中國人應該繼續吃狗肉嗎?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