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吃够了“黄色”的苦,也种下了“绿色”的幸福

走进甘肃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张川村许堡社,郁郁葱葱的林海把村子两面的沟坡染得像披上了翠绿色的衣装。走进林海,不仅可以看到长势良好的云杉、龙柏、黑松等常青树,还能见到棕榈、芒果、海棠等南方树种。

50年前,这里可是另一番景象,是地地道道的干山苦岭。在许志强、许志刚孪生兄弟的记忆里,当时迫于人口压力,村民除了砍树盖房外还退林种田。山上光秃秃,村庄荒凉萧瑟,周围崖边不断塌陷,沟里的窟窿越冲越大,一下大雨,山水就卷着泥土涌进院子。

“刚强”兄弟下定决心栽树,把这片干山苦岭变成四季常青的美丽家园。吃够了“黄色”的苦,也种下了“绿色”的幸福,他们每天凌晨5点起床,喝口茶就忙活栽树,一直到很晚才回家。大多数时候,饿了就啃口馍馍,渴了就喝凉水。

种树之初,没有树苗,他俩就挑着担子步行到武山、陇西等地去买。因为水土流失严重,前一天刚刚种好树苗,一场大雨后,树基就塌了。当地地势陡峭,经常要在崖边栽树,甚至还要用绳子吊着爬到半崖上栽树,稍有不慎,就有坠崖的危险。许志强指着崖边的一排松树说,“我们经常是一个人腰里拴着绳子挖坑种树,另一个人在上面拉着。”

眼看着小树一天天长大,可是天牛病的疾病却蔓延开来,使已经长大的新疆杨大面积枯死,十年的心血打了水漂。面对家人的抱怨,兄弟俩没有放弃,决然挖掉枯树,从头再来。“上山挖树坑、背树苗、挑水浇树,这些活基本上都靠肩扛手挖,复杂得很。”许志强说他俩种的树多在两山之间的崖边,土壤多为盐碱地,草木都很难生长,更别说是树了。为了保证树能成活,兄弟俩不得不从山下挑水浇灌。直到前些年通了电,做了蓄水池,浇水问题才彻底解决。

兄弟俩平常以种地为生,也没什么钱,为了凑钱买苗木,什么办法都想了。“刚包产到户那会最辛苦,我想扩大栽种面积,可钱不够。那时的树苗一根要卖3元钱,相当于10斤面的价格。”许志强的妻子陈转荣记得,有一年家里的马生了小马驹,总共卖了700元,没想到许志强竟瞒着她,把这些钱全买成了树苗,那时候700元差不多是全家一年的生活费。“有一段时间,为了瞒着家人,就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哥哥买了树苗,放在弟弟家,弟弟买了树苗,放在哥哥家……”

“刚强”兄弟俩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他们用50年的苍茫岁月换来了美丽家园,兄弟俩先后被评选为全国绿色小康户、定西市首届劳动模范、定西市第四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荣登中国好人榜,摘得CCTV2016年度三农人物殊荣。

“刚强”虽不是科班出身,但却痴迷根雕艺术。他们白天种树,晚上做根雕,雕出的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丹凤朝阳、水浒人物个个造型奇特栩栩如生,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散发着艺术美。

吃够了“黄色”的苦,也种下了“绿色”的幸福
吃够了“黄色”的苦,也种下了“绿色”的幸福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