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一箇中學生在中考或者高考中用高等數學作答,那麼老師應該如何判斷?

最啊嗚辣條我就


對這種情況,建議考生慎重對待!一定要仔細讀題目要求,按照題目要求答題!如果題目沒有限制解法,我認為可以運用高等數學來解答。反之,則必須按照要求來回答!

至於有人說:即使沒有規定不可以用高等數學解答,我們也不能冒險使用高等數學。因為評卷老師都是高中或者初中老師,他們可能看不懂高等數學。這個是無稽之談!且不說高中數學老師都是經過高等教育,學過高等數學的。

光中高考的閱卷工作流程就決定不可能出現這種尷尬現象。首先,閱卷老師都是優中選優的骨幹教師。其次,每一道題目都是雙批。也就是甲老師批完,乙老師還要再批一遍。防止出現閱卷偏差!而且,還有閱卷仲裁老師把關。出現爭議,還要閱卷組長、乃至閱卷點領導出面組織專家討論解決。所以,很難會出現誤判現象。

當然了,最穩妥的還是運用已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為好!


姑蘇講堂


如果題目沒有對解法有要求的話應該算對,但是奉勸還是以所學知識解答比較穩妥

初中出現用高等數學解答的題目應該很少,但是到了高中就有很多題目用高等數學解答很簡單,高等數學也屬於數學所以用高等數學也算對,而且用高等數學解答可能就是一兩步,或者可能條件到結論可能本身就是一個規律。

但是我極不推薦用這種方法,就好比我們的高考作文,大多數人都用白話文,但是也會出現用文言文的,甚至用甲骨文的。有的甚至還因此被破格錄取。但是我還不是很建議用這種方式:

首先,批改卷子的老師不一定看懂這種方法,容易誤判,高考中考是按步驟給分的,一旦誤判可能整個都錯了。即使沒有誤判,也沒有了過程分,結果如果不對那麼就意味著你可能失去一道題的分數。

中高考的數學利用高中的學習方法完全可以解決,因為中高考的命題都是經過嚴格評估的,利用高等數學解答除非無奈之舉,否則不要用,比如考試時間來不及,或者高中的解決辦法一時想不到的時候用高等數學來解決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如果對你有幫助,不妨點個關注唄!


一隻物理老師


一個很有質量,非常現實,影響很大的問題,請允許【德鷹科教】從中美兩個視角探討:

第一,中國教育的標準與傳統的思維。

很早之前我作為年輕教師參加國內高考(上海)地區閱卷,這樣的問題確實遇到過。在初審中發現學生的答案是對的,但是解題方式或者用高等數學,或者用初中知識,過程完全正確,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就由“專家組”評定。

“專家組”基本認為:解題方式不符合高考大綱規定的高中階段必須掌握的數學知識面,所以,對於採用高等數學解題而答案正確的給予本題小部分分數,而對於用初中知識解題的,雖然解題過程完全正確但該題全部扣分。

這種評分方法不違反教學大綱,不違反高考閱卷的傳統原則,但是,從現在看來這恰恰是中國基礎教育“一切圍繞高考指揮棒轉”的弊端:一切以標準答案和標準過程為準。徹底磨滅學生求學探索的積極性,徹底扼殺學生解決問題“從簡、從快、從準”的科學思維。

第二,美國教育的擴散和務實的思維。

美國學生參加的任何考試,包含大家十分熟悉的高校申請參考考試Sat和Act等,包括研究生申請考試GRE,只要答案正確,解題過程和方法是沒有任何限制的,唯一原則:解題的過程必須科學。現在美國考試趨勢已經基本不看過程而只追求答案的準確性。

可見,美國教育是以結果和成功論英雄,並鼓勵課外閱讀和課外提高。美國高中生是完全可以在校期間選修大學課程。美國高中鼓勵學生大量課外閱讀,並積極鼓勵學生的擴散性思維。

【德鷹科教】觀點:無論學生用什麼方法解答數學題,只要答案正確,解題過程條理清晰,就應該給予該題滿分💯。中國教育應該鼓勵學生課外提高知識,也更應該鼓勵學生用簡單方法解決複雜的問題這種務實的邏輯思維。在這點上美國式教育思維,非常值得我國教育專家好好學習與借鑑。

在美國大學中,中美學生在擴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動手能力、組織能力、運動能力、探索能力、演講能力、閱讀能力、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實際差距是如此巨大,非常值得中國教育專家深思了!



德鷹科教


參與過幾次高考理科數學閱卷,如果用高等數學做:大部分人用洛比塔法則或者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做函數和導數的大題。肯定的說:會扣分!

這樣的大題考察的就是需要運用高中數學知識邏輯推理證明運算。如果直接由高等數學的法則和定理做,還考什麼呢?把高等數學下移到高中吧,讓所有的人都在一個起跑線上。不然如何公平?

如果有些學霸自學了高等數學,還是勸一下,高考不是你顯示你高等數學學得有多好的地方,以後有你展示的機會。真學霸肯定知道這樣的做法不妥,不會貿然行事。


一萬個海子


我個人認為只要過程和答案沒有問題,就是OK的,我們就是被各種條條框框束縛的太緊,導致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不強!

沒有必要非要按照書本上的解題思路和限制必須要用書本上的知識來解題。只要符合邏輯,結果無誤就OK,也許是教書者因為自身知識有限,偶爾學生整出來一種新的方式方法,反而看不懂,或者不能理解,這樣的老師往往會限制學生的解題方法。對於以前的學生來說,進校門意味著學習,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進了校門不僅僅是為了學習,有些孩子的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並不低於教室,十幾歲的孩子上研究生、上博士的也有很多、尤其現在的科技發展的太快,孩子的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越來越強,有些人進校門是奔著做學問而來的。

所以現在的教師第一也要加強學習,注重知識的提高;第二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第三鼓勵孩子創新精神,存在的既是合理的。



刀筆小li


舉個自己的例子,2000年高考,山西試點改革,數學立體幾何,有個二選一的大題,其中一道需要用三維向量解答,但我們教材沒學過,我用的普通立體幾何知識做的,那道題12分,一分沒給我,那年數學就錯了這一道。

超綱的解答不建議,因為閱卷的老師很多都是高中教師,有些老教師多年深入高中教育,大學的數學早已生疏,你寫的他不一定能看懂,而且沒有參照,判卷標準答案也沒有,過程分都很難給,最後損失的還是考生自己,


墨點乾坤



葉楓143735753


現在的規則不知道,我當時的時候不可以。我中考2009年高考2012年。

當時的規則是這樣,只能用課本上給出的公式定理,書上沒有給出的不可以使用,如果非要用也可以,不過附帶該定理的證明。


老虎玩魔方TigerCube


我參與過高考數學判卷的同學告訴我,結果對且洛必達或者中值定理等大學知識用的步驟沒毛病的情況下,是給足夠的分的。如果結果錯,就算大學數學知識用對了可能步驟分會扣的略微狠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