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样看待滴滴宣布27日起全国下线顺风车这件事?

爱篮球的法律虫


滴滴宣布8月27日零时起,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免去顺风车总经理职务。

从当下来看,这个举措很有必要。

客观地讲,任何行业都会有犯罪发生,不应该一竿子打死。但是,如果问题真的出在管理上,甚至出在某些急功近利的地方,滴滴就需要认真反思一下了。

作为一个中介性质的平台,滴滴为了占领市场,为了吸引司机加入,的确下了不少功夫。

▲像这种风格的广告,确实容易让人想歪,而且有着暗示的意味。

而有媒体曝光武汉某滴滴官方群的聊天截图,内容不堪入目,令人细思极恐!

这都是些什么人?

如果滴滴平台做不好顺风车业务的管理和监督的工作,不能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那么下线整顿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鉴于惨案发生前,受害者曾经向朋友求救却未能得到滴滴及时帮助的情况。个人建议,滴滴平台的APP上应该有与警方直接相连的一键报警系统。

通过一个按键就可以直接把位置坐标、乘客、司机、车牌号等信息直接发送给警方,并报警。而滴滴方面也可以据此进入特殊处理通道,协助警方侦查并救助乘客。

不用担心乘客报假警,因为乘客的信息也在内,如搞恶作剧会受到相应处罚。

最后,希望此类惨案不再发生。


夜雨如书


如果的确管不好这块,下线顺风车也没有办法,希望滴滴能够拿出具体方案来,否则乘客安全还是最重要。

顺风车初始目的其实很好,但是人心难测,管理不好容易出问题

本身顺风车就有一定的缺点,比如经常动不动临时乘客取消,或者司机取消,又是一群不认识的人,这群人用一些滴滴司机的话来说,并不是依靠这个谋生,有些就是想依靠订单资料,看能不能约美女。

不过从过往来说,顺风车尤其春运的时候,客观评价的确带来了不少的好处,大家顺便去某地,初始目的其实很好,环保,最大程度利用资源,不贵也方便。

但是所谓人心难测,要说败类,客观评价每个行业都有败类,包括出租车也出现有司机抢劫杀人的案件。


毕竟一个人想犯罪,大街上他都可以突然砍人

但是滴滴这次之所以被人诟病,就是因为他们明明还是有可以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他们明明可以有机会给女孩争取时间。

如果客服的反应够快够专业,设计上能够有一键报警瞬间定位这样的装置,比如类似能够上车就会自动开启定位,路线偏离会弹窗提醒乘客,让乘客必须手动确定是不是自己让司机更换了路线。如果超过预计时间,也提醒乘客,没答复就主动报警。

能够传输当前位置等信息,不是挺好的,本来每个滴滴司机都有定位,这样也方便。

滴滴的模式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发明,我自己也经常坐滴滴快车,毕竟出租车并不会随时出现在你面前,经常还遭遇拒载,不打表,滴滴的确方便了很多人,希望能够好好珍惜自己的羽翼,切莫毁在自己手上。


廖彩琳律师


滴滴在全国下线了顺风车业务,这是因为滴滴顺风车的某些行为,再一次间接导致了一位无辜的少女生命陨落。在人的生死面前,任何的商业行为和利益都是第二位的。但是,滴滴下线顺风车业务,真的可以彻底改变出行平台上的问题么?价值兄认为未必。

1.滴滴顺风车对于间接造成乐清20岁女孩遇害,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针对此次事件,滴滴第一次道歉不够有诚意,确实有撇清关系的嫌疑,且并没有让受害者家属满意,这是非常不恰当的。等到过了一天,滴滴在亲自了解情况后,进行的第二次道歉才是企业的必要责任和做法,着包括免除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和客服副总裁的职务。

2.滴滴平台上防范机制不完善,司机利用漏洞作弊行为严重。在本次事件中,滴滴下线顺风车业务,是不是就一定会杜绝社会上类似事件发生呢?价值兄认为,根本就不会。因为顺风车是滴滴的一个平台,但是整个平台的审核机制和作弊机制防范,还并未完善。作为一名前滴滴员工,可是见识过司机们的种种作弊行为,打个车接单后,不想去就发到司机群里问谁去,这样通常就出现打了车,但是不是显示的那位司机来接你。有些乘客就觉得没什么上车了,殊不知这就是危险所在。2016年滴滴封禁了很多作弊司机,后果就是让司机围堵总部,后来经过解决缓解了矛盾,但司机依然作弊现象很多。

3.乘客应该加强个人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在这次滴滴顺风车负面事件中,也反映出乘客的一些问题,比如女性乘客远行千万不要一个人独自出门,这在很多治安宣传中都有过提及,你不能过分信赖一个平台能给你带来安全性,而丧失了自我保护意识。

综上,滴滴顺风车事件的主要问题在于滴滴本身,但是我们对个人安全保护意识要提起重视,每个人的生命安全,不应该寄希望于别人,而是在于自己。


科技公司价值


要从根源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仔细想想。滴滴将全国社会闲散人员聚集到一起做顺风车业务,那么出事的概率想对来讲就高多了。死人了我们全国都知道,那么猥亵的,吵架的,打架的,没有曝光的其实更多。我们不妨大胆的做一次假设。假如只有全国的公务员,或者全国的在职教师,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国企员工,已婚并且有小孩人士。只有这些人才可以做滴滴司机,那么司机违法致人死亡的几率则几乎为零。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显然不可能。滴滴平台在入网司机的时候,第一步让无犯罪记录的司机必须办理客运资格证从业证,发证前让司机增加一道程序,统一做一次心理测试题,每个月测试题更改一次,由公安,交通等五个部委一起出题,通过心理测试才能上岗。起码可以有效的让一些心理不健康,心理扭曲的那些人入不了平台。大家有没有发现,两次少女遇害,凶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平时不爱说话,想对内向。这种人其实很恐怖的,平时忍气吞声,真正爆发时候不是杀人就是放火。牢里面的杀人犯多数都是这些人,十里八乡都不相信他还能杀人?其实这种人表面上看比较老实,沉默寡言,实则凶狠无比。滴滴首先要做的,不止是挡住有犯罪记录的人,更重要的事,能通过心理分析手段,将内心有潜在犯罪倾向的人,价值观明显不正的人,在某些方面的思想异于常人的人,通通挡在平台之外,那么出现命案的几率就在可控范围之内了。


淮安市段子处处长


确实该整治整治了,再不整治,滴滴公司就该倒闭了。这也是他们的救命稻草吧。


但是对于我们大众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安全。而不是需要哪些只知道赚人民钱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没有存在的必要。

对于滴滴来说,真的如同共享单车一样,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存在的安全隐患是绝对不容忽视的。从空姐案件到现在的温州乐清案件,都说明了问题,这不是个案了,而是一些列漏洞所产生的安全问题。


第一、对滴滴司机要求问题。

滴滴公司司机入门的门槛几乎没有,反正只要是能开车的,愿意开车的,不管是什么素质,滴滴公司都要,这样的企业,必然走向倒闭。虽然文化说明不了问题,但基本的道德确实很重要的,如果让没有道德的人进入了公司,那这公司也就是没有道德的公司了。滴滴公司并没有对员工素质和道德审判标准,只是为了利益而已。


第二、滴滴公司客服问题

客服问题可以说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客服能早些提供车主的信息,乐清的姑娘或许还有救,可惜就是客服的一再推脱,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第三、安全问题

不管如何采取措施,车上一定要有一个可以随时报警的装置,这样一旦遇到任何安全问题,乘客可以第一时间求助于警察,这样也让一些不法分子闻风丧胆了。


这是能想到的问题,如果都能解决了,或许还有的救。


老王侦查记


本周末在朋友圈刷屏的新闻莫过于乐清女孩被滴滴司机杀害事件,因为这是距离5月份空姐事件刚刚过去仅三个月,又再度上演同样的悲剧,而由于滴滴在这件事上的推诿和不作为引发了公众和媒体一边倒的讨伐,卸载滴滴的声音不绝于耳。

鉴于此,滴滴决定于8月27日全国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同时免去黄洁莉的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职务,免去黄金红的客服副总裁职务。

对于该问题,天檀只有两个观点,一个是内部、一个是外部:

内部:

网约车这个模式本身没错,但推诿的风格已不仅仅是管理问题,企业要想走的更长更远,抑或成为所谓的伟大公司,企业价值观必须超前于企业愿景。而滴滴在资本的裹挟下一路狂奔,目前有些忘记了自己的创业初心。

外部:

网约车的确方便了人们日常的出行生活,但如今滴滴打车却越来越贵,不仅没有了以往的各种优惠券,车费反而更是一路飙升,造成这个局面的本质是垄断,乘客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这样的局面。

试想如果再有一家网约车公司与之竞争,滴滴可能大幅涨价吗?我想肯定不会,而且还会绞尽脑汁提高服务质量!

所以,综上所述,滴滴目前信誓旦旦说整改顺风车业务,这是否依然只是障眼法,先冷却大众的情绪,过后再死灰复燃,毕竟之前滴滴也做过这样的事!所以我的建议是:避免垄断才是本次事件需要重点反思和解决的!

(咨询加助理公号:LY_1898)




天檀


一直想谈谈对此事的看法,却不知从何谈起。

看到那些从来不会去使用顺风车的所谓明星们,一边倒的为下架顺风车叫好。有钱真好,有没有顺风车都不会影响到她们的生活,滴血的馒头与万恶的商人总是受万众唾骂的,她们高贵的脚从来不吝惜痛踩落水狗,进而受人崇拜。

首先作为常出差的人群来说,我是顺风车受益群体之一。所以,对于滴滴顺风车的下线,本人是非常遗憾的,可以说是自身利益无形受损。

尽管顺风车本身确实存在问题:

1有专门以此为职业的顺风车专职司机(司机要是能够拼到两人以上,就可盈利).特别是跨城业务,很多黑车司机就利用平台来联系乘客,大多是平台搭关系,然后私下交易。

温州乐清事件就是如此,从警方通报内容来看,女孩是在平台上预约了顺风车订单,然后再取消,而实际是已经上了车。没有形成有效订单,滴滴有责任吗?事实证明,有!这里不必再去讨论滴滴要承担多少责任,因为法律与有关部门已经给出了答案,而且滴滴也承认有责任了。

让司机以跑顺风车为职业应该是违背“顺风车”的运营初衷的,顺风车的目的不是让司机来以此为职业进行营利,而是能够让同行程上的座位被有效利用,减少空驶,乘客承担部分油费,而车主能够省下油钱,平台从中收部分(百分之十)的费用。这本身其实是非常绿色的共享模式,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那些纯粹商业行为不同,顺风车的主体双方都不是商业主体,只有滴滴在中间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当然,百分之十的费用,确实已经谈不上“公益”了。

如果真以“公益”为目的,滴滴顺风车显然也不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顺风车平台完全有技术手段来“拉黑”或“规避”这些职业顺风车司机,也有手段来屏蔽那些黑车司机。但平台没有这么做,平台的眼里只有“百分之十”的中间费,如果清理这些“司机”,将会造成多少损失?显然滴滴顺风车运营平台很清楚这笔帐。所以,我认为,顺风车如果真有可能再次上线的话,这一个问题必须解决好。不是说黑车司机就一定道德水平低下,起码,顺风车自己要做到不忘初衷,守住共享模式的底线。

2乘客,客服与警方的反馈机制存在问题。

这一机制显然不是想当然的以乘客或客服单方面所能制订或协作的,而是需要各地警方根据自身的条件,才能制订相应的协作模式。

回过头来说,出租车公司有相应的机制吗?某人上了哪辆出租车,在哪个位置?能查到吗?显然没有这方面条件。而顺风车如果能够建立起有效的机制,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强调一句,这需要公安机关和滴滴公司有协作机制。从现状来看,目前怕是没有有效协作反应机制,这也是需要改进的一个方向和重点。

至于某些媒体大书特书的什么客服外包,客服的工资云云,这些都是小事,外包形式存在于中国各领域的方方面面,外包本身不是原罪,各方面脱节,鸡同鸭讲,牛头不对马嘴,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

顺风车这一形式,本身不是原罪,相反,这是非常具有绿色环保和共享意义的新兴出行方式之一,尤其是对于工薪阶层的出行来说,是非常便捷,且具有一定公益性的。作为新兴事物,它也必然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需要社会各级来共同探讨与克服,而不应该将它连同滴滴一起,打入十八层地狱。

滴滴也不是原罪,任何企业都是趋利避害的,换作嘀嗒,美团,易行,在同样的规则下,它们一样会把利益最大化,在风险责任上,往往会忽视,甚至毫不顾及。对于几千万分之一的机率是用商业机制还是社会道德机制确实也是个现实问题。

………………………………………………………………

其实,滴滴快车也已经有了拼车功能,顺风车一整改,然后平台成本增加,必然会转降到乘客头上,到时候,价格优势不明显的话,顺风车势必会成鸡肋,共享模式何去何从,前途渺茫,真正应了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蔡员外1979


我是一名顺风车车主,也是乘客。也别一杆子打死,上下班,办事,一个人的时候顺个油钱,车上有亲友绝对不会去拉顺风车。当然,评价分高,出行次数多,好看是首选。

坐前排爱说话就唠唠嗑,坐后排就听听歌。一脚油门一脚刹车,送到地方自己下车。

但我也支持永久封停网约车,哪怕是社会的“退步”。大力发展公共出行才是王道。

我打赌,明天起,马路上的车会变少,马路边打双闪违停占到的小车会绝迹。早晚高峰都会畅通。

再顺的路也得绕道而行,平时就7个油,顺了两年9个油。

原来想去哪说走就走,现在都是提前看一眼手机,这不是好习惯,慢慢的也看清了贪便宜人的丑恶嘴脸。极少部分人。

如果顺风车继续,我建议,一周10单上限,评价分高低得有个说法,车主可以选择屏蔽80%顺路以下的单,屏蔽80分以下的人。顺路只有公司和家。取消跨城,取消高龄车。取消拼车不拼车的选择。我顺了1000多单就拼过2-3次。顺风车应该明确指出性质,让装X乘客知道知道怎么个事儿。

快车严格按照国家制度执行,12万以上裸车,相关手续资格,后台程序屏蔽。价格应该高于出租车。

最后问个问题,我没用过信用卡没有过贷款,为啥芝麻信用不到650?我小弟大学生都680。




低调贫道


滴滴宣布27日起全国下线顺风车,是滴滴公司、交管公安部门对全国民众的一个交代。虽然措施比较及时,但是,大众出行的安全等问题似乎还在困扰社会的各个方面。

焦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约车监管;二是网约车司机入职门槛;三是滴滴公司垄断市场行为;四是网约车经营理念以及公司定位;五是网约车定价以及司机待遇。上述五个方面在路径上互为因果。


滴滴在100多天内两次发生乘客被害事件,说明公司在网约车运行中乘客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一是技术手段没有及时升级,二是公司客服工作失职;三是少数网约车司机素质存在问题;四是顺风车管理存在漏洞,使得部分司机有机可乘,将顺风车当做快车使用。

作为三年多使用网约车的“老乘客”,深感滴滴公司司机入职门槛过低。但是,如果没有合理的大众出行顶层设计,即使滴滴顺风车停运,这一批司机会开滴滴快车。如果滴滴公司“倒闭”,这批司机会流入其它网约车平台。如果全面取消网约车业务,这批司机将流入出租车行列。入职门槛不提高,到后来安全隐患还是没有消失。

滴滴公司垄断市场之后,开始“亏待”司机和乘客;民企缺乏行政监管和市场竞争,一家独大同样可以“店大欺客”。滴滴涉嫌兼并优步的垄断案,需尽快审理还市场一个公道。

网约车出台的初衷是便民服务,现在滴滴CEO提出,涨价是为了要乘客“还前面公司补贴的钱”。企业为了盈利不错,但不应该忽略其社会责任。

滴滴乘客被害事件,之所以受到社会广泛谴责,还有原因是滴滴“有负于”当初对司机的承诺。比如月收入万元之类的广告,相信很多滴滴乘客都会听到司机对公司的抱怨。

如果收入问题得不到解决,司机带着情绪开车,将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关于滴滴出行,一言难尽。请多多批评指正、顺祝本周工作愉快!


陆燕青


继8月24日乐清女孩被害案后,滴滴公司于26日对外公布自27日零时起全线下架顺风车业务,并做出整改计划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理结果。



大家请看事件描述:

滴滴公司在该案件中虽然只是连带关系,但因其客服人员未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甚至对之前的一例关于这个行凶司机的投诉,未及时做出处理,导致乐清女孩被害案的再次发生,大家请看下图中林女士的自述:

滴滴顺风车平台客服未能及时做出相应处理,的确就相当于变相又给了凶手作案的机会,假如关闭了该人的顺风车资格,自然女孩也不会找到他,再有其家人及警方多次要求提供凶手资料,延迟4小时才给予发出,导致失去了最佳的营救机会,滴滴公司处理相关责任人是必须的。

下图是对外公布的致歉信:


从致歉信上可以看出滴滴也确实做出了认真检讨,并且也在积极处理后续问题,从公理讲,滴滴顺风车业务原本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他们只能做对驾驶员资料的审核,却没办法对所有人进行审核筛选,这点上看责任并不在此,而关键就是客服等相关人员的处理方式,有着巨大隐患存在,也必须做出处理。



最终全线下架滴滴顺风车业务,是非常明智的,希望进行整改后能够有更专业、更安全的大众出行用车流程。

大家如有其他见解,请于下方回复交流。可加我关注了解更多奇趣新闻,记得点赞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