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黄埔军校算什么学历呢?

风继续吹


黄埔军校将星云集,熠熠生辉,是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著名学校。


每次看到电视中,穿着一身笔挺军装,站在常凯申同学面前,大声说:报告校长,我是黄埔xx期学生,都有种好高级的感觉。


那么黄埔的学生学历很牛吗?有多高的学历?


其实黄埔和后来的军校还不太一样。黄埔第一期只有半年时间,这么短时间的培训,其实套用现在的学历都不太合用,就是个短期军事培训班,倒是有点像马云的湖畔大学。


看看黄埔的入学条件:


年龄: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内。

学历:旧制中学毕业及与中学相当程度之学校毕业。

身体:营养状态良好,强健耐劳,无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

思想:中国国民党党员,能了解国民革命速须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党主义之可能性,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有本党党员之介绍者。


再看看马云的湖畔大学:


创业3年以上的企业决策者
年度营收超过3000万(RMB)
需提供企业3年完税证明,公司规模超过30人

有3位推荐人,其中至少1位为湖畔大学指定推荐人


两者的门槛都不算太低,黄埔的入门资格中中学毕业一项,就把很多家境贫困的人拦在门外,过去很多人是没有机会读到中学的,有的人甚至小学毕业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甚至上个世纪还有一种叫高小的说法,家里有人高小毕业就觉得很了不起,高小其实就是小学毕业。



黄埔算是什么学历呢?


勉强算的话应该相当于现在的中专生吧。一九二几年的中专毕业很了不起了。


但是黄埔的有名还不是因为其中专学历,而是因为这里面走出了很多日后影响中国历史的大牛人。


当时人们上军校也有别的选择,比方说保定陆军学校,一样的将星闪耀,比黄埔办校时间还长,但是却没有黄埔这么有名为啥。


因为黄埔正当其时,正当其势。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牵头创办的,前六期中的教职人员大咖云集,如果后世写史书,这些学校的管理层很多人是能进本纪或者列传的牛叉人物。


后来大名鼎鼎的很多黄埔学生,也大多是这时候进入黄埔的。


和牛人扯上关系,自己也就成了牛人了。


再加上后来常凯申为了掌握大权,大力提拔黄埔系,也是使得黄埔系大名鼎鼎的助力之一,但是在他败走海岛之前,其实黄埔一系一直是很名但是没能真正掌握实权。



其实黄埔有点像企业的原始股,进入早买对了,就发达了。


我有个朋友,早年在杭州打工,有一次听说有家企业招工,他的资历可以轻松进入这家民营企业。


但是他看到哪家企业的名字时,犹豫了:阿里巴巴?还四十大盗呢?况且还是网络公司,不会是骗子皮包公司吧。


于是他选择了一家稳妥的实业公司,几年后,他选择的哪家公司破产,而当年他朋友去了哪家网络公司,据说后来混的差的都是百万富翁。


所以我们看到将星熠熠的黄埔系,当年,也许会有很多人因为不屑其草台班子性质,而错过,然后泯然众人了。


=============

文/ 薛白袍

薛白袍


黄埔军校是1924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兴建之初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到 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人们一般观念中的黄埔军校就是指这一所军校,虽然随后国民党陆续兴办了其他军事院校并冠以黄埔军校的名头,但广州黄埔军校的在人们心中始终保持着不可动摇的正统地位。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远近闻名、战功卓著的将才,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黄埔军校最为高产,军校在创立之初为北伐战争统一中国保障了重要的军力。

那么毕业于黄埔军校相当于取得什么样的学历呢?

作为“陆军军官学校”的黄埔军校以为革命事业培养军官为宗旨,能够通过层层选拔最终入学的多为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有志青年,毕业以后也都是授予少尉以上军衔。

受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军校设立目的影响,黄埔军校的设立是服务革命的,其学制也较为灵活,多为短训班或学兵队,从教学科目设置上来看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在短时间内学员们除了要完成繁重的课业任务,还要经常拉到战场上进行“实践”,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方法让诸多人才迅速成长。

从办学形式上来看黄埔军校似乎只是个短期速成培训机构,但是从毕业分配结果上来看,又与大专以上学历相匹配。结合目前我国军校设置情况,大专学历毕业的学员一般任少尉,本科学历毕业的学员则任中尉,那么黄埔军校的学历至少应为大专。在看校长配备,黄埔军校的历任校长多为中将以上军衔,而现在我国大多数军校的校长都是少将以下,所以说就学历含金量来讲,当时的黄埔军校要远高于现在我们认知中的军校本科学历。

不过在革命烽火弥漫的年代,并不会有几个人真正关心一纸文凭,而是更加注重个人能力与具体战果,战场对学历没有门槛,炮火是对能力的最直接检验,一代代黄埔学子用实力让母校的名号远扬,“黄埔毕业”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国家人文历史


一至六期的黄埔军校堪称世界军事名校,不亚于美国西点,英国桑赫斯特,国内的保定军校,云南讲武堂都无法望其项背。

黄埔军校内师生素质极高,老师大都来自保定军校,其中不乏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海归和苏联精选出的佼佼者。

报考学生均是国内的优秀人才,报考黄埔需先经过各省份的初试,再是大地方(上海,重庆)的复试,然后是黄埔的总复试,录取比例7:1。

考试内容分为作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有笔试和面试,在当时中国社会文盲率达到90%,而报考黄埔军校的人将近三分之一是中学及专科以上学历,第一期中大学毕业18人,大学肄业63人,专科毕业26人。

有人回忆,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不亚于高考。

黄埔军校毕业生,大都授予少尉以上军衔。1927年北伐,黄埔毕业一至四期,五期在读,六期进行入伍生训练,总人数3.3万人,直接组成2个军参战,大都担任各级军事主管和党代表,因此北伐军的素质极高。


五味社


相当于现在的大专,因为黄埔是“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来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注意,“军官”二字。黄埔军校不训练士兵和士官。黄埔毕业的学生,最起码都是准尉军衔,分配到部队做见习军官。中央军校毕业生,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尉军衔,优秀者不受此约束。按照目前大陆的军校标准,黄埔毕业生最低也是大专学历。

很多人在纠结黄埔的学期问题,说学习周期太短,不像军校,更像是军官速成班。这种想法就是想太多了!学制短这是学校的硬件和教学问题,军队需要速成军官,革命形势很严峻,不可能让学生在校内过长时间的学习军事理论。学员在部队中还可以继续历练,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黄埔前三期的学生经历过两次东征,一次北伐,实践中学习到作战技能,这比在学校内纸上谈兵要强得多!再者,学制长短与否,不影响学生在毕业后的军官的待遇。黄埔前五期可以理解为军官速成班,但是黄埔本身仍然是大学级别。

毛主席给黄埔上过课,周总理在黄埔任政治部主任,现在哪个军校有这待遇?

说到这里,再提一下保定军校。保定军校在历史上一共招收九期,一万多名学员,其中有六千人毕业,获得少将以上军衔的学员有1600多人。名副其实的将军之校!堪比现在的国防大学。而保定军校的学制也只有两年,其余时间在部队实践!



黄埔军校的重点不在于它的教学,而是难在众人面前拔尖。

黄埔一期生报名要求只有四条。

1. 中学以上毕业文凭

2. 党部介绍书和国民党员介绍书

3. 党员

4. 18以上,25以下。

单单就中学以上学历这一项,就起码能够刷掉90%以上的中国人。

而且就算四项都符合标准,成功入选初试,那还得要跟陈赓、蒋先云、蔡炳炎、蔡申熙、廖运泽、陈明仁、邓文仪、曾扩情、杜聿明、范汉杰、酆悌、桂永清、关麟征、贺衷寒、侯镜如、胡宗南、黄维、徐向前、李之龙、李默庵、郑洞国、许继慎、刘戡、宋希濂、左权、宣侠父、唐澍、王尔琢、周士第、张耀明、阎揆要等以上这些强人去竞争。




(黄埔一期所有学生毕业合影)

黄埔名气大,因为黄埔毕业生的名气大!前六期汇集了当时中国起码一半以上的军事天才。这些天才们都是通过黄埔走上军事指挥这条道路的。

所以黄埔的学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黄埔给当时非常多的,抱有革命精神的年轻人,一个追求理想的机会!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是黄埔这个平台成就了他们,而他们靠努力反哺了学校。

学校能选拔并培养出优秀学生,这就是好学校。


Mer86


  关于黄埔军校毕业生的学历问题,从号称“南方西点”之称的美国维吉尼亚军校毕业的孙立人曾说过,黄埔军校可以看作是个军事培训班。按现在的理解,孙对黄埔军校大约就当技校看的。

  但这个问题我们要结合当时历史和军校创建实际用途来看。当时国民党迫切要建立自己掌握的军事力量,亟需大量军事人才和干部,不同于和平时期的按部就班。

  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的王柏龄回忆说,军校筹办之时,各人都认为训练期间至少一年,而蒋介石独称三个月,并说如果再延迟的话,中国可能在此期间已经亡国云云。后来折中为六个月。六个月内将通常军校两到三年的课程授完,可见其紧迫性。

  所以为了迅速投入军事需要,学制较为灵活,学科设置上都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还经常拉到战场上“实践”,算是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方法。所以说是军事培训班其实并不为过。

  但军校学员入校时都具备一定学历(旧制中学毕业及与中学相当程度之学校毕业),在当时算是知识分子入伍,接受理论也较快。又经常上战场实践,所以前几期学员基本都是实践性人才。

  从第8期学员开始,军校对教学方式、修业期限以及课程设置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学制改为三年。另外军校还委托其他有关学校代培了 10000多名学生,后来为了适应抗战形势需要,修业期限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同时实行甲乙丙三级教育体制。

  国民党败退台湾复校后的1954年,军校仿照美国的西点军校学制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学制改为四年。1975年军校再度修改,从47期起学时延长至四年零三个月。1977年,从黄埔48期学生开始,学生毕业以后还可以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其实当时是也,学历之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风云际会,黄埔生恰逢其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


赵燕云


黄埔军校是仿照北洋政府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建立的,重要区别是在传统的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之外,增设了加强思想教育的政治科目,校本部也专门建立了政治部,首任政治部主任是校长蒋介石的“精神导师”戴季陶;而保定军校则是仿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建立的,所以在研究黄埔军校的学历之前,首先要了解这两个军校的学制和学历,以为参照对比。



(黄埔校长蒋介石和妻陈洁如)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正式成立于1874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根据《和平宪法》被关停,期间总共开办了61期,培养军官36900余名;它的招生制度非常严格,在早期办学中,报考学员必须经过三年地方幼年军校和五年中央幼年军校的学习,通过考试后方可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开始为期三年的专业教育,毕业后授予少尉或中尉(优秀者)军衔,也就是说培养一个军国主义分子从小到大要整整11年的时间,洗脑非常严重,侵华日军的军官基本来源于此。

到1917年前后,大概是觉得基层军官数量不足,陆军士官学校开始扩大招生范围,直接招收高中毕业生和部队中经过考试合格的军士,这部分学员的学制延长为预科两年、军队实习半年和本科1年零10个月,总计约四年半的时间。因此,所谓的士官学校其实就是军官学校,是日本陆军培养基层军官的主要摇篮,学科建设也比较齐全,分为步、骑、炮、工、航空等(日本无独立空军)。其中还有来自中国的留日士官生,从1898年开始到1937年抗战爆发,共有29期1600多人入校学习。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旧照)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开办于1912年,它参照日本陆士的形式,在全国各地分别建立了18所陆军小学和四所陆军中学,其中陆小学制三年,陆中学制两年(半年军队实习,称为入伍生),毕业授上士,然后通过考试才可以进入保定军校学习,学期为二年。

因此,日本陆士和保定军校是通过层层遴选招收的学员,总体素质是不错的。一个正规的保定军校毕业生,也是需要经过七年半的时间才能毕业,虽比日本陆士略短,但仍然可视为军官专科学校,毕业大多是少尉和中尉,到1923年停办时培养军官6000余名,其中成为将军者多达1600人。



在1912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正式更名前,晚清政府和袁世凯曾在此开办“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和后面的“全国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经过演变和增设,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其实在保定已有三所军校,分别“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培养军士、“陆军军官学堂”培养基层军官、“陆军预备大学堂”培养高级军官。次年正式成立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以前两者为基础,而陆军预备大学堂则迁至北京,成为高级军事人才的进修学校,后改称“陆军大学”。

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创建于1924年,“黄埔军校”是其俗称,它的学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黄埔第一到第七期为早期第一阶段,从1928年建立南京中央军校到1949年国民党逃台为第二阶段,在台湾继续办学可视为第三阶段,其实我们通常意义所指的只是第一阶段,即1924到1927年间。

由于在这一时期广东革命政府的政治环境非常不稳定,比如商团叛乱、陈炯明盘踞一方等等因素,以及1926年国民革命军即誓师北伐,所以黄埔第一阶段的学制非常短暂,比如黄埔一期学生1924年5月5日正式入校,当年11月30日即完成毕业考试,前后不到7个月时间就大部编入部队参战(第二次东征),连毕业典礼都是次年6月补办的。



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正式改称已经是1931年3月,抗战爆发迁至成都,1949年转赴台湾继续开办,但已更名为凤山军校,第二阶段连同分校共培养了30多万名毕业生,但适逢战争期间,学制非常混乱,已无法准确定义。

在第一阶段中,黄埔二期是1924年8月开班,1925年9月毕业,总算完成了一年的学业;黄埔三期1924年10月开学,到1926年1月毕业,大约完成了一年多的学业;黄埔四期七个月、黄埔五期一年;黄埔六期和七期开始横跨广州和南京两地学习,学期大约九个月,由此可见,黄埔军校第一阶段的最长学制也就一年多,并且招生对象是没有任何前期军事教育要求的“有志青年”,所以仅就教育水平来说,比保定军校差了许多,基本等于陆军速成班的性质,从专业角度来说,培养的应该算士官而非军官,但仍然授予了少尉或中尉军衔。

不过时势造英雄,随着北伐军习卷大半个中国,黄埔系军队迅速膨胀,能够活下来的这些尉官很多在30年代就成为了将军。



其实这也是黄埔军校的两大优势,第一是有了政治教育,第二是残酷的实战考验,幸存者都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佼佼者,但比较明显的缺点是战略素养较差,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和长期的专业军事学习。

一定要给出个学历的话,黄埔军校第一阶段是速成中专班、保定军校算是大专军校,而陆军大学才是本科毕业生。从传承上看,保定军校聘请了不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教官,而黄埔军校则聘请了很多保定军校毕业的教官,因此在作风上还是有一定联系的,蒋介石在黄埔密结的“八大金刚”有七人出自保定系。



(北京陆军大学旧照)

陆军大学又是什么呢?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上面就有“陆军大学”,创建于1883年关闭于1945年,它的招生标准是: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未满30岁、在部队至少两年、军衔为中尉或大尉,可以说是相当严格的,主要培养参谋军官和高级军官,64年里毕业生才3485名。

而民国时期的陆军大学也必须要在保定军校毕业生里择优推荐,到保定军校1923年停办及国民党夺取政权后,优秀的黄埔毕业生也可推荐到陆军大学进修,陆大校长仍由蒋介石兼任,保定军校第二任校长蒋方震(百里)曾担任过陆大代理校长,所以民国的陆军大学毕业生里,既有保定生,也有黄埔生。

东北沦陷后,国民政府为防不测,1932年将陆军大学由北平迁至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又迁到重庆,国军许多黄埔系将领在升任重要军职之前,都需要在陆大进修,比如张灵甫在接手74军军长之前。

(日本陆军大学旧照)


度度狼gg


如果现在让你说出中国的军校名称,恐怕很多人一所都说不出来,但是提到黄埔军校,中国人都知道。

黄埔军校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如果说黄埔军校有多么高的教学质量,恐怕未必,但是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学生却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1955年解放军授衔,开国元帅中林彪和徐向前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聂荣臻,叶剑英,陈毅都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大将中陈赓、罗瑞卿、许光达也出自黄埔军校或其分校,而在国民党军队中“黄埔系”几乎完成了全覆盖。

黄埔军校的招生条件

“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为“革命者来”。

1、由于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期间诞生的,首先要考量政治背景,必须是国共两党的党员才有资格报名。


2、黄埔军校在招考时会有笔试,分为初试,复试,总试,主要考量学员的文化水平,学历上起码要达到“旧制中学毕业或相当程度之中学毕业。”在当时教育并不普及的情况下,这个要求还是相对比较高的。

3、身体状况,黄埔军校培养的是军人,不仅要求身体健康,还要求气度、身形,必须具备军人的气质。

4、年龄,黄埔军校原则上只招收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内,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黄埔一期的刘咏尧,考入黄埔军校时才十五岁,他还有个孙女就是刘若英。

具备以上几点才有资格报考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录取比例

以黄埔一期为例,当时报考人数一共1200人,最后取录学生350人,备取120人,可以说是优中选优。但是第一期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援鄂军讲武学校”的120余名学生并入黄埔一期,最终毕业人数比录取人数还多。

黄埔军校算什么学历呢

黄埔军校毕业生在当时最次也应该算是重点大学毕业,但是其学历放到现在应该也就算中专水平,黄埔军校因为学制比较短,很多人都觉得学到的东西并不多。

在那种特殊时期,黄埔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很好,他们大多数直接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在了真实的战场上,成长速度更是惊人的。

黄埔军校学生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他们为中国抵抗外来侵略做出的贡献是无法用学历来衡量的。


一点点历史


黄埔军校大名鼎鼎,无人不知,福垊也就不再介绍黄埔军校了。福垊先纠正个大的错误。“黄埔”的“埔”原本不念“pu”而念“fu”,因为留日的老蒋语文是军事老师教的,所以他不认这个字,看着“埔”像“黄浦江”的“浦”就想当然念“pu”了。老大是不会错的,故而他的错误能把字典给改了。今天,不知有多少人把杜甫(fu)念成杜甫(pu),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不会把字典给改了呢!现在回归正题,黄埔军校算什么学历呢?

★中专?不对!

※先看黄埔军校入学资格。一、年龄18到25岁之间。二、学历旧制中学或相当于中学毕业。三、身体健康,无病无残。四、思想上必须认同三民主义。问题来了,还一下子俩。

※这个旧制中学是什么意思?旧制中学,即壬子(1912年)癸丑(1913年)学制,规定6岁入学24岁大学毕业;其中初等教育7年(初小4年、高小3年);中等教育4年,可直接考入大学、专门学校、师范学院等;高等教育3到4年,再上是大学院,不限制。最低是蒙养院,也就后来的幼稚园,今天的幼儿园。

※相当于中学学历是什么意思?高小毕业的而报名黄埔军校的,比如马志超,字承武,陕西华阴人,潼关县高小肄业。这里的高小毕业多年后,大概也就相当于中学学历吧。另外就是新学制,即壬戌(1922.11.1)学制,初等教育6年,初小高小各三;中等教育6年,初中高中各三;高等教育3到6年,大学院不限制。还有其他相当于中学的学历。

※结论:这里是旧制、新制、相当于中学的规定,其实质上等同或相当于高中毕业。就是现在而言,一般18岁也就高中毕业了。高中毕业再考的学校只能是大专或者本科,中专肯定是不对的。

★大专?不对!

※如此说来是大专?NO!报名黄埔军校的有高中生(便于理解直接用高中生,不用什么旧制新制相当于)也有大专生(有师范、专门学校)以及其他,这个其他下段再说。这个专门学校日本还在沿用,类似我们现在的专科学校,日本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叫专门士,不知道民国的时候怎么称呼?大专生来黄埔军校深造,毕业了,肯定不能再是大专学历了吧。典型的如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神蒋先云(1902.8.17-1927.5.28)入学考试第一,平常考试第一,毕业考试第一,乃黄埔三杰之首,可惜命不好。那是不是本科呢?

★本科?不对!

※非也。非也。因为也有大学生(本科生)来报名的啊。比如黄埔三杰取得成就最高的陈赓,他就是上海大学的旁听生,后来又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如果说旁听生不正规,那么黄埔军校里也有正规的本科生,这里福垊先举一位马氏一期黄埔生,谁叫福垊姓马呢!马励武,北京中国大学肄业。肄业还是有些勉强,再举一位。罗奇,广西容县人。广州法政大学法科毕业,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本科生啊。需要说明的是日本的也称为法政大学,法政大学就是我们的政法大学。既然有本科生,那一定是大学院(日本也是大学院)研究生了?


★大学院研究生?也不对!

※可问题是对本科生来说勉强能说是研究生,但对高小、中学生来说是研究生,那研究生就太不值钱了。

★那到底是什么学历?

※入学考试题就是高中题,有点像高考,但又没有高考正规。黄埔军校类似于长期培训班,她的毕业证也许没有正规大学正规但比正规大学的毕业证吃香。她培养出的军事人才,成为了抗战的中坚。如果实在要对应学历的话,大概相当于军事学校的本科。虽然没有他们正规,但教学质量和培养出的人才,就是今日的军校硕士、博士研究生难望其项背。


谢谢大家,福垊喜欢文史地,喜欢文史地的朋友请不要错过了。福垊有更多精彩回答,想看更多敬请关注和评论指教。


福垊


黄埔军校是对现代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一所军校,但其学历水平,只能算是军事专科。

黄埔军校的影响巨大,因为它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下的苏式军官培训机构,国民党靠黄埔生打垮北洋军阀,蒋介石靠黄埔生统治中国20年。现代中国叱咤风云的名将,大半出于此校。不过,单论军事培训的水平,黄埔军校并不高。

我们可以看看,黄埔第一期,1924年3月27日入学考试,4月28日放榜,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645人毕业。培训时间只有7个月。

第二期,1924年8月14日入学考试,1925年9月6日毕业,计449人。培训时间一年。
第三期,1924年10月1日开学,1926年1月17日毕业,一年零几十天,计1233人。
第四期,1926年3月8日开学,10月4日毕业,计2654人。7个月。
第五期,1926年8月开学,1927年7月20日转至南京学习,8月15日毕业,计2418人,培训期1年。

第六期,1926年11月黄埔地区开学,1929年2月24日毕业718人,1929年5月15日南京毕业。培训期两年多。


这六期是黄埔军校的精华所在。但里面培训时间,最多也就两年多,少的只有几个月。从军事训练角度,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专科。出来的军官,是从少尉干起,也符合专科的特色。


巴山夜雨涮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