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河南女校长办高中,专收“差生”亏200万,你怎么看?

Prince9527


如此好心的校长名叫李路静。办学十年来,没收学生一分钱的学费,因此欠下巨款。

李路静创办河南滑县文心高中,是在2008年。她做了很多人理想中的事情,她走的是很少人走的路,艰难困苦,可以料想。她说,自己是被好孩子们成就的“无能”校长,她是幸福的。



1、十年的时间,文心高中从未收取过学费。李老师为了培养这些孩子,已经欠下了两百多万的债务,其中就有各代课老师的工资。如今,她已经办学十年了,却还欠债200万元。

乃至李老师自己的孩子读大学,费用也要四处借钱筹措。“一个人,有了信念和理想,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李老师还是在执着的坚持。

十年间,李老师呕心沥血让近两百个不喜欢学习的孩子读完初中和高中,绝大多数考上大学,还有的进了部队,当了警察,成为公务员,有的出国深造,开启了崭新的人生道路。



2、多年来,给李老师和孩子们精神支撑的还有76亩梨园。

2010年,李老师为了培养孩子们劳动和勤奋的精神,特地在外省引进了1万株梨树苗,准备开辟种植一片100亩的梨园。“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面对的是一片荒地,种植坑要挖一米长宽一米深,四五个人一起挖也要一小时才能挖好一个坑”。就这样,40多个孩子和20多位老师从入冬前开始忙一直到开春,他们用铁锹、锄头,在课余时间完成了这项重任,前后历时4个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第一届参与种植的学生虽没能看到梨树开花,但大家仍然对这些树苗都悉心呵护,经常浇水培土,从未放弃。就像李路静对待她的学生一样。2013年,梨树终于开花了,但产量并不大,同学们吃着自家种的梨子,甜得笑开了花。



在一届届师生的悉心照料下,梨树的产果量一年比一年多。从最初的一棵树只有几颗、十几颗梨,到今年预计总产量能有20万斤。但这又让李老师犯了难,这么多的梨子沉甸甸地挂在枝头,再不卖掉就要坏在地里,再加上这几天连绵的阴雨天给他们的采摘和运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所幸,每年已经毕业的部分孩子不忍心扔下自己的老师孤苦办学,放弃大城市的发展机会,有的甚至从国外回来,相约一起回学校帮助老师,招募新生、管理学校。孩子们通过自己掌握的互联网知识,创办自媒体,联系互联网公司,在网络上推出了《文心少年梨》的文案销售这些梨,帮老师还债,继续老师的公益教育事业。



一个人要做一件好事很容易,要长年累月的坚持做好事很难,希望“文心少年梨”早日销售完,希望能缓解李路静老师的经济困难。

好人好报,祝李老师的办学之路越来越宽广,祝大爱之心得到弘扬!


文轩阁


首先为这为女校长点一个大大的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行为实属凤毛麟角,难能可贵。

这位女校长叫李路静,在河南滑县办了一所学校,名曰文心高中。生源来自于落榜的中考生,最关键的是这所学校不收任何学费杂费,是名副其实的义务教育,用李路静的话来说就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也需要成长,也需要关注,她想给辍学的孩子找个别打架的地方。

李路静的初衷很善良、很美好,她为此也是倾其所有。然而,到2016年时,李路静负债200多万,几次接到法院的传票,学校面临着办不下去的危险!多亏好心人的帮忙,才勉强支撑下去。可以说,从李路静办学开始,就注定今天的宿命。因为没有强大的资金做后盾,任何事情都难以持久,因为学校的老师需要薪水来维持生活,各种维修水电费也是一笔不小开资,凭李路静一人之力,可以支撑一时,绝对难以长久的。

其实,学生没有好劣之分的,只不过现在的应试教育,人为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那些所谓的劣等生完全可以另辟捷径,读技校、中专,成为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专业生,同样可以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希望文心高中也能走专业化道路,没必要和别的学校在高考面前一争高下。这样,不仅能得到政府的资金补贴,有效解决学校的资金链断裂问题,更能为社会培养出有技能的实用人才。


洛水清风


首先,很佩服这位很有正义感的女性校长,但是,作为一个商人来说挣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无利不图是天性,但是,你放弃了,可能也是你不需要吧,同时也佩服你的勇气,觉得你勇于去改变当下的教育环境,敢于挑衅很多人,但是,一个人的力量不借助平台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资金的帮助会很辛苦,不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但,总归是件好事,差生,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就是以后没有出息,就这样浑浑噩噩一辈子,其实,很多人,就是缺少机会,缺少平台,缺少引导他们的人。

很多数据都有分析,所谓的差生并不傻,就是不爱学习,所谓的不爱学习,就是不喜欢被别人管束,这样的人,两级分化很严重,我曾经,也自认为是一名差生,被老师排位置坐到后面,然后,成绩不理想,但,当我读大学的时候,成了三好学生,各种荣誉证书各种奖学金各种拿,毕业以后,很多人,都觉得我一定能成大事,虽然现在一事无成,可能时间未到吧,所以,对于老师来说,慢慢引导差生,或者帮助他们很重要,毕竟是有原因的,但,老师也无可奈何,班级人数多,每个人基础不一样,成绩好坏不同,所有老师都有一个共性,喜欢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毕竟,班级里有这些人除了提升成绩,也说明,我的上课是没有问题的,另外,就是希望他们越来越好,而对于差生,老师头都大,毕竟,要花很多时间,但是现在好老师真的不多,有责任的老师也不多,很多人说,老师也是人,拿钱干活下课走人,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没法改变。

这位女校长,把差生聚集在一起,让他,共同学习,其实,也是一件好事,但,也不排除他们在一起越来越差,所以,需要一个好的管理制度,或者对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爱,毕竟,环境很重要。

最后,希望,越来越好吧。


她物


从媒体上看到河南女校长办高中,专收“差生”亏200万,我只有佩服,只有感动!

1、举债办教育,这份勇气,让我们汗颜!

有谁愿意倾力做一件亏本生意?这位李路静在认真地做!为了那些被别人订上差生标签、很难有更好出路的孩子在做这种“亏本”生意。

2、全心办学校,这份胆略,让我们感佩!

办个理想中的吗,美好学校,很多人也许曾经有过这份想法,但是残酷的现实面前只能黯然推却。很多问题的需要解决,很多的矛盾需要处理,很多的阻碍需要推开,结果可能是无法承受的失败之痛,谁敢冒这么大的危险?李路静敢做,这份胆气,绝对大丈夫!

3、倾力为“差生”,这份善良,让我们感动!

她专收那些参加中考失败的所谓的“差生”,让这些孩子重新鼓胀起奋斗、自信的风帆,朝着自己的理想奔跑,这是一份大义、一份善良、一份爱心,也是一份执着。

也许,她只能尽微薄之力,去给一些落榜生提供一条实现理想的路,但是她在竭尽全力去做,就很了不起。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孩子在海边捡拾被潮水推到沙滩上,却无法回到大海的小鱼,有人说,太多的这样的欲,你怎么帮的完,孩子说,我一条一条的帮,最起码这条鱼回到了大海!李路静正像这个大海边帮助小鱼回到大海的孩子,正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需要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每个得到帮助的孩子,都是她善良和爱心的最大体现者。

我们希望她的学校可以得到更多爱心人士的支持,规模越办越大,更多的孩子得到帮助!


子木老师讲语文


问题中河南女校长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一定是心怀理想、心底善良、内心纯粹的好校长,她办学的初衷是好的,很值得人尊敬!但是她不收任何学费杂费,办学亏200万,这样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首先办学亏损,甚至成为被告,作为校长常常被这些锁事缠绕,能否有精力是思考办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这些孩子中有些是因为自身不努力导致成为差生,现在免费入学,孩子的责任感的培养如何落实,他们是否有“你看,即使我们不努力,也有人为我买单”,当然,如是孩子家庭贫困,是可以不收学杂费给予免费教育;


民办高中的质量提升得益于良好的办学思路,优秀的师资队伍,一所学校亏200万,如何保障教师的工资落实、专业成长的经费、学校教学设备的更新等等,如此情况之下,这些差生如何转优,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最重要是没有良师,几年的光阴是否是荒废?这些需要我们细细思量.....


上述只是对于提问的这种现象的回答,没有到现场,回答不指向个人,特此说明。


石榴微教


这才是正能量的校长,值得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学习!

一、“差生”基本情况: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情感淡漠、缺乏自信心、意志薄弱,耐挫力差;学习态度比较消极,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差,对学习不感兴趣,不遵守秩序,纪律涣散,人心不齐。具体表现为:赌博、夜不归宿、外出闲逛、玩游戏、上网、吸烟、打架斗殴;经常旷课、迟到、早退;在课堂上打瞌睡,搞小动作,玩手机,吵闹等。

二、“差生”开始虽然差,但是如果老师有方法、有包容之心的话,是可以将其转化成才的。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二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三是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德国哲学家、神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简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我想,河南女校长在办学方面正是运用了这些优秀的品质而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赞扬的。

三、说实在话,毕业多年以后,经常碰面、经常想起老师、关心的还是我们平时所谓的“差生”。有些时候,学生偶尔有点小错,老师不必跟他们斤斤计较,该包容的就包容一点就过了。等到他大学(哪怕是大专)毕业了,他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了(即使没有安稳的工作,但他的人生得以改变了),他(她)会很感谢你当年“拉”他(她)一把的。有时可能课堂上会出现容易激动甚至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课后要对该生个别教育和安慰、把他(她)“拉近”你吧!


小溪潺潺鸣芳树


河南尽出好人,这不,前一段信阳出了个英雄女教师李芳,近日又火曝了“无能”女校长李路静。都姓李,和我是本家,挺有缘的。这个姓李女校长可不简单,尽做赔钱的买卖,专收差等生,赔钱二百万。李校长是河南滑县人,建高中已十多年了,不收学生学费,培养的学生无数,均能学有所成,自食其力。

今天我要说的不多!两点:

一,谢谢你!李校长

天底下最难做的工作就是人的工作。做人最难的工作就是教育。教育最难做的工作教育差等生。而能教育了差等生的人那就是天底下最优秀的人,李校长你不是“无能”女校长!你是天下最伟大的女校长!天下最崇高的女校长!这里,我郑重向你道一声:辛苦你了!李校长,谢谢你!

二,关心你!李校长

既然李校长的事业崇高,咱们就应该关心,而是要实实在在关心,这里,我们将通过今日头条,呼吁社会各界,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给李校长的学校送去温暖,给李校长的学校送去光明,让学校渡过难关,越办越好!




剑茗2


看到题目想到了经常用来形容老师的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不过我更想说的不是无私奉献!

而是杯水车薪!

个人感觉,李路静老师应该感动的不止孩子、家长和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她应该触动的是我们“整个的教育”。


李路静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了两个问题:

一、绝大多数“差生”不是“无可救药”而是没有“对症治疗”。

以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的一己之力和对教育对孩子们的一腔热情,李路静校长竟能让200多名在别人眼里“无可救药”的孩子走上正途获得新生。

她是在用铁的事实告诉我们,绝大多数“无可救药”的孩子是可以改变的,只是我们的教育太“功利”太“焦躁”。当一个孩子脱离队伍遥遥落后的时候,当我们的孩子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难以和大部队保持统一的节奏的时候,“放弃”是相当一部分孩子无力逃避的现实。

这放弃来自学校更来自家庭!

我们更倾向于立竿见影的教育,我们希望能在孩子们的身上今日播种明日收获。

但是孩子和种子一样,有的三两天就会破土发芽,有的却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守护与浇灌。

但是我们的教育好像已经失去了守护的能力,我们更多的时候在奔跑,在鞭策,在急急匆匆的奔跑在追求升学率的路上。当队伍中出现了“病残”,放手几乎成了自然的选择。

而李路静老师的事迹,起码告诉我们这些曾经放过手的老师和家长,这些孩子身上所谓的“不可救药”,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耐心救治”。

二、个人的力量只是“杯水车薪”,教育理念,社会氛围,以及教育体制的更加科学完善才是问题真正解决的关键。

李老师坚持办学欠债200万,虽然成功挽救许多的孩子,最后也落得“蜡炬成灰”。

个人的力量在庞大的社会现象面前是渺小的,就像是一杯水倒进沙漠。她会温暖一片,会滋润一时,但是她也像一根蜡烛一样,她所有的行为只能以燃烧自己作为支撑。

那么当她“蜡炬成灰”的时候,这些孩子怎么办?她的教育理念怎么办?当这些孩子脱离了这个教育环境又怎么办?当她自己都已经倒下了,她自己怎么办?

当看到李老师,因因心脏病卧床不起甚至一度“不想再看见学校”时,不由得想到著名青年歌手丛飞。他为资助贵州、四川、湖南等贫困山区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助善款300多万元。为了助学甚至负债,最后因过于疲累患胃癌去世。

一个真正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事情,不应该是个体的“蜡炬成灰”“杯水车薪”,而应是整个国家、民族与社会的“集体担当”“共同面对”。


成洁老师幸福有约


看到这个新闻我只想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河南女校长办高中,专收“差生”亏200万,这只是创业之初的阵痛,她奉献给社会给学生的代价是在以后学生和社会回报给她的将会更多。不信大家可以试目一待!



曾经,我也是从这种专收“差生”的学校教育模式里走出来的。办这种学校的是几个退休的老教师,他们专收中考和高考的落榜生,也就是世人眼里所谓的“差生”。当时这个学校办下来的时候好象只有四五间教室,而且主要还是以复读生为主,该学校取名为“自强中学”。几个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实教,抓中间,带两头,让中等生吃饱,优等生吃好,差等生大有进步,决不轻易放弃一个差生;合理地运用启发式,坚决废弃注入式,做到读、讲、练、评有机结合,老师给学生同吃同住。在那一年的中考和高考成绩中创下了市里排名之最,一炮打响,声名远扬,虽然来读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但那里任教的每一个老师从来都不言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后来连续的几年,该校成绩显著,学校也由曾经的亏空变得越来越充盈富足。现在据说那个学校已经成为了市里的重点,又听说那个学校现在成了贵族学校,反正不管怎么样从创办成立到现在大规模的生源真的还是很不容易。

办教育也给投资生意一样,只有用心的付出才会有真诚的回报,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真心祝福河南这位女校长也能有收获满满那一天!


王子书童


教育就是培养大写的人。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生的天赋,本来不会有太大差别,只不过需要因材施教的好老师,从这个角度说,她做的正是真正的教育。

那些其他学校不肯收,在老师、甚至学生家长眼里毛病多的“叛逆少年”,在李路静看来,只不过是群没学上、令人心疼的孩子。她给学生提供的不只是一所普通高中,而更像是一个“家”。在那里,学生“改习气”、体验劳作,过生日时有大大的蛋糕……而这,正是令人许多教师、家长感到头疼的“问题少年”们所缺失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因此,当年叛逆的学生已经陆陆续续回来,“和她一起办学校”。

不抛弃,不放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河南滑县文心高中的李路静老师,她做的是很多人理想中的事情,却付出了真实的汗水与泪水。她走的是很少人走的路,艰难困苦,可以料想。她说,自己是被好孩子们成就的“无能”校长,她是幸福的。

如今,她已经办学十年了,却还欠债200万元。关于这个问题,有位网友评论称“个人办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师资跟不上的话,到最后孩子们还是得不到好的教育。”这一评论得到了百余次点赞。不过这个问题可能已经有了答案。

她多年前租了76亩梨园,打算和孩子们一起种梨、卖梨,培养孩子们习劳勤奋的精神,让他们体验劳动的快乐。2010年特地在外省引进了1万株梨树苗,准备开辟种植一片100亩的梨园。40多个孩子和20多位老师从入冬前开始忙一直到开春,他们用铁锹、锄头,在课余时间完成了这项重任,历时4个月。“当时忙完的那天,别提多开心了,看着自己种了这么一大片梨树,真的是满满的成就感。”一位当时参加了种植的老师告诉记者。

所幸,今年已经毕业的部分孩子不忍心扔下自己的老师孤苦办学,放弃大城市的发展机会,有的甚至从国外回来,相约一起回学校帮助老师。孩子们通过自己掌握的互联网知识,创办自媒体销售这些梨,帮老师还债,继续老师的公益教育事业。如今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