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台行小记

原定正月十五就写好发出来的,终究还是到了年后,我的拖延症更重了一些……

从腊月廿七到正月初四,从桃园到垦丁的半圈旅程,2018年的春节是在路上过的。

第一回不在两边的家,也不在北京过年,去得又是刚刚地震完,且传出种种不良信号的台湾……

家里长辈们劝诫的言论不绝于耳,让退掉行程改道回家的电话、视频、微信就不下五通。

旅年的开始,我跟He小姐都有种忐忑的小兴奋。

He小姐与我一样,很懒、脾气急,但多半时候也算随遇而安,只不过在谁脾气更坏这事儿上一直没什么共识。

做行程、定机票、选房间这套准备下来,基本上就要放弃一个地方了,所以最初的大理-丽江一线只能是“无疾而终”。

去台湾则是看着还行就立马定下来的参团游,毕竟当时时间已经临近了,所以过程爽快的一塌糊涂。

原本的印象里,台湾会是很有年味儿的地方,张灯结彩、披红挂绿~

实际不尽然,路面上灯笼一类的装饰几乎没有,春联也是稀稀疏疏。

有些人家自己有布置,市政却是不管的。

其余的与大陆并未有什么明显不同。

反而因为过年期间游客多,冲淡了那些仅剩的氛围。

总的来说,台北的年味儿好过台中,更好过台南,但与预期相去甚远。

所以我们的旅年,其实没了“年”的概念,但却也“行”出了很多滋味~

如吃、如景、如人……

台行小记 | 湾·年

台北九份老街 扒来的图 我拍不了这么好看

台湾的“吃”

说到台湾的吃,印象最深的一是牛肉面,二是他们的夜市文化~

其实无所谓本土美食,现在能在台湾吃到的,多半都是败退台湾时,国民党老兵们带去的,不过也很好的结合了当地特色。

例如牛肉面里如果不加台湾辣椒酱,那味道就单薄了不少。

与一贯的清淡滋味不同,出乎意料的辣,穿插在大块入味儿的牛肉之间,唆一口汤呛一口嗓,再裹一口手打的筋道粗面入口,小小的牛油沾在唇齿之间,更催出小菜的甘香,那满足感着实可圈可点!

台湾夜市很多,拢了小吃的老街也很多,多到可能随便穿过一个安静的小巷,就能直面熙熙攘攘~

我们去了台北的饶河夜市、高雄的六合夜市、旗津老街,也逛了新北的九份老街

关于小吃的街多半不长,三百亦或五百米,一家接一家的小摊错落有致,前面点,后面吃,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食物,但有时却要等待很久。

例如饶河夜市入口处的胡椒饼,从大门里排到大门外,长长的队伍迫得游客们望而却步~

还有六合夜市里度小月的小面,摊子应是一家人开的,主厨的是位六十开外的男人,灰白头发整齐后梳、衣衫单薄,扑面而来的面汤蒸汽煨红了脸颊,我们坐在了他厨台的旁边,在等待的时间里一直惊叹于他的手艺:

在盆里随手一抓,面的分量相差无几,迅疾转身捞出锅中熟面,放入炖煮手中新面,碗中调味、加料、配菜然后置于一旁,再抓新面,为第一碗面乘汤,捞第二碗面出锅,下第三碗面……

一分钟出两份面尚有余,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等待了很久。

他们家占着夜市里最大的摊子,却是一座难求。来看他煮面的,比专程来吃他们家面的人多的多。至于味道,对我而言则过于清淡了,但也有很多人是喜欢的,就不多赘言了。

台行小记 | 湾·年

度小月的手巨快无比的老板

日月潭旁边有位80多岁的老阿嬷,据说她特别小的时候在潭边卖茶叶蛋被蒋介石看到,感其可怜便嘱咐蒋经国要照顾一下她。

蒋经国将日月潭旁唯一可以经营的牌照给了这个小姑娘。

一纸封赐带着皇家一言富贵的滋味,之后的七八十年间,小姑娘一家便再没了穷的滋味。

当年的故事无从考证,但如今却是日月潭边独一份的合法经营,每个上潭游览的人也都要或吃或带几个茶叶蛋走。

一家几代人一辈子的功夫融入到颗颗茶叶蛋里,二三十台币一颗的价格,文火和着当地茶与数十种中药历数小时而出,蛋黄中都透着股认认真真的香气,说是吃过最好的茶叶蛋也不足为过。

在台湾吃的最惊艳的两顿,一就是这简简单单的茶叶蛋,另一个就是初一登佛光山吃的斋,自诩忌口是吃素的我,都觉得分外可口。如果算上饮品,六合街尽头的木瓜牛奶也算独一份,毕竟马英九也是专门光顾数次,乐此不疲的合影题字。

至于其他,包括蚵仔煎、大肠包小肠、臭豆腐、猪血糕、煎饺等,口感多半都还是喜欢的,不过台湾的酱料实在让人恐惧,甜里透着酸含着辣裹着咸,一口下去就炸开了花,炸的不愿意再多吃一口,所以其实很多买的食物都浪费掉了。

台湾的“景”

老天爷是赏脸的,台湾连绵月余的雨,在我们去的前两天停了。

所以旅途的大半都很完美,唯一的美中不足——

我们在垦丁,天气却是雨的~

这让He小姐很不满意,直呼故事里都是骗人的。

据He小姐说,如果是晴天,这里也会是海天一线的蓝,澄澈而又饱含,富於想像却不止于自然(后面是我加的,她是没这么酸的),只是可惜这次无缘一见。

不过在垦丁即将落日时,云层略开,一道金色光芒横披海面,耀着海水、耀着人脸、耀着天空卷云,仿佛能驱散尘埃、驱散阴霾,堪称奇景,美得人不舍,甚至有些伤逝的落寞。

然而旅年总归是不虚此行的,我们看了

高山之上的清境农场,透着闲适的牧野滋味~

泛舟湖上的日潭月潭,道着碧水的旧岁时光~

层峦叠嶂的阿里山乡,浴着森林的千年沧桑~

满载文物的台北故宫,溢着古色的荏苒喟叹~

五色十光的彩虹眷村,含着恣意的老兵淳善~

怪石嶙峋的野柳公园,怒着想象的自然奇光~

……

台湾的景与大陆的景一脉相承,同根同源的风格,却也泛着不同的精致。

如阿里山脚下福禄寿神庙顶的纤纤炉烧,龙须的色彩之大胆、形态之放肆,是大陆所难见的,同样的景观在日月潭文武庙、饶河夜市门口的妈祖庙亦可见,不胜流连。

台行小记 | 湾·年

日月潭边文武庙

台湾的“人”

行程落地之后,见到全程领着玩儿的地陪,一个地道的台湾人。

半长的黄色头发,据说在接我们当天的下午,还是及肩发型,怕看不顺眼才临时剪掉的。

颈上挂着台湾的红珊瑚吊坠,手腕戴着Pandora的手链,穿着嘻哈的套头衫,单看外表如何也猜不到50多岁的年纪。

十分的率性却也所知甚多,一路上总有很多“老料”能从他口中讲出来,对台湾了解不少。

在我们几天的行程中,所见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善良有礼,且对大陆和大陆人民十分亲善的。

包括电视媒体中的访谈类节目,刻意看了几天,也未见几年前的“吃不起茶叶蛋”言论。

转而都是对自己的反思,以及对大陆发展之快的追捧。

台湾对自己的建筑物年限是有规定的,例如建好之后的二三十年是不准推倒重建的。

因此台湾保留下来的“繁华”,多半也还是二三十年前的旧景。

除去台北、高雄的中心地段外,其余很多都与大陆的三四线城市相仿,透着股安逸的老旧。

但这些于岛内的产业而言,就显得难以支撑了,因此也为很多评论家所诟病。

然而无论如何,一个深耕服务业的地区,住起来都是十分舒心的。

一斑全豹,不管大小商户,不管陆客土著,结完账后买卖双方都会互道一声“谢谢”~

也比如在阿里山上,当地来游玩的少数民族会十分开心陆客的到来,上山下山的相逢间,也会想要攀谈几句~

再比如那位早已身价千万,却仍在满怀笑容亲手卖茶叶蛋的老阿嬷……

台湾的美给人以生活,于无声处的点点滴滴,偏于安逸的感受。

仿佛并未出行,仿佛只在身边~

因此想记录的很多,旅年于此结束,我们的2018年于此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