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對於大學裡總是強制學生當各種活動觀眾,並總以量化分和學分做出要挾,你們怎麼看?

方圓故事


看到這句話,感覺真是說到心裡了,說真的,大學生裡總是強制學生當各種觀眾,並總是以量化分和學分做出要挾,我覺得這種事情應該完全本著自願的原則啊!可是偏偏不是這樣的。

真的親身經歷了,有次活動,班裡沒有人去看,結果負責人說,去的話加分啊!這句話真的很管用,一下了報了不少人。可是人還是不夠,接著負責人說,既然不夠人數,那就按照班級裡的學號排名去看吧!這就開始點人數,讓他們去看節目。其實很多人都是不想去的,可是沒有辦法啊!這是院系裡要求的。那些人就嚷嚷著哎呀怎麼又去這種活動真的不願意去啊!


但是換一個角度思考,報告廳或者演播廳或者教室的那些演講人員那在講臺上聲情並茂的講著,結果臺下的人寥寥無幾,心裡肯定不舒服啊,所以說,學校裡採取這種去的話加分政策也是合情合理的,要不然臺上的演講的人也會尷尬啊。


在我看來,如果沒有課,去這種活動完全可以的,反正你自己又沒有別的事情,去了還可以加分,這還是蠻好的。但是如果有課的話,我還是建議不要去,畢竟去聽這些你不樂意聽的報告還不如在教室聽一下學的專業課呢!


但是話又說回來,這些講座往往都是一些很出名的老師做的分享,本質上是學校為學生考慮,想通過強制的辦法讓學生多多的學習,但是學生並不買賬,因為是強制就覺得心裡不舒服,我還是建議可以多聽聽類似的講座,也希望這些講座的質量可以提升,讓學生主動的去聽!

智聯校園 學生李瑤瑤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在大學,討厭的事情有很多,有一種就是你正在學習,或者剛好出校有事,班級群裡發消息“請本班同學於今晚7:30去圖書館報告廳參加“某某”主題報告會議,到時會有考勤人員點名,到不了的同學請提前跟輔導員請假,否則按曠課處理。此次考勤關係到班級量化分,請大家準時到場”,說認真的,特別煩這種事情。



如果真的是對大學生有幫助的會議或者報告,不用學校說,我們也會提前跑去,但是這樣的覺得就是在耽誤時間,很多時候去了就是繼續玩手機,或者睡覺。沒有意義。

尤其是追求自由的大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有自己的時間安排,突如其來的通知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加上總是拿學分和班級量化分來說事,更讓大學生覺得很反感。



所以,這樣的事情真的需要學校好好再考慮一下,改變一下模式。其實我們也都知道,一場活動,需要考觀眾來撐一下場面,但是,可以換一種方式啊。作為大學生,我只能說,這樣的事是除了老師每次強制性讓我們給他孩子微信或者網站投票外,最不喜歡的事情了。


一袂


我目前就是一名在校大學生,所以對於學校裡強制學生當觀眾的事件深有體會,我可以理解學校的初衷,但是並不認同學校的做法!


首先,從我自己的角度,覺得對學校的做法深惡痛絕!

你說說自己這大好的青春年華,不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舞蹈,跑步,閱讀,出去走走,只要有活動,必然點名,去看一次籃球比賽,加0.2分,大冬天的,冷風呼呼的吹著,我們擠在一起,跺腳,凍的要死,這麼冷的天,露天看比賽,就算真心喜歡,誰能待的住呢,可是迫於老師的壓力,只能趁著午休的時間,出來看比賽,怎“悲催”二字了得?

大一的時候,因為十月一回家,返校的時候,遲到了,導員一下扣了我3分量化,想想我那可是0.2,0.2的掙的啊,心塞塞,感覺不會再愛了,對導員也是怨念很深,我這量化和學分還沒分清呢,您就妥妥的給我扣了那麼多!

後來上了大二,看著別人都有獎學金,自己也是心癢癢,可是問我“特長?”,哪都不長!所以每次活動必到,掙個辛苦分吧,看晚會我去,義務勞動我去,幫忙發書我也去……久而久之,大家似乎早已習慣了這種狀態,每次遇到活動都去,其實不是真的有興趣,而是真的有“量化”!


多麼諷刺,一些很好的活動,本來是為了豐富我們的大學生活,陶冶情操,結果變成了同學們掙量化分的一種方式,到底是現在的大學生越來越功利了,還是學校的管理手段逼著學生們變得越來越功利了?為什麼本來好好的活動,最後卻弄的學生們怨聲載道呢?難道那些表演真的那麼差強人意,讓大家連抬眼看都不願意嗎?

可是就我的親身體驗來看,並不是的――大家有很喜歡這些東西的人,喜歡音樂的,有音樂會的時候,就會早早的去佔位;喜歡詩歌的,碰上朗誦大賽,消息他比誰都知道的早;喜歡看電影的,每次放映,他都不會早早離場……


可是為什麼學校還要強制規定,每個學生必須到場,點名,以量化分作為要挾呢?

不過是一種隱憂罷了,首先:他擔心和手機相比,這些演員們辛辛苦苦做出來的節目,沒有觀眾,就貶損了節目本來的價值;同時,他也害怕自己的學子,過度沉迷於手機,看不到外邊世界的美好,所以他們用“威脅”來逼迫自己的孩子,走出宿舍,放下手機,提升自己的品味,欣賞一些藝術作品!

我可以理解學校這麼做的動機,但是我並不認同學校這樣的做法,一所真正的好大學,一場真正有魅力的演出,值得所有人主動去看,去捧場,也會給學生營造一個好的提升自己的環境,明是非,知對錯,既能欣賞藝術影片,也能看的了民間曲藝!



精分娛樂君


大學強制學生當各種觀眾?其實無可厚非!

“無可厚非”是什麼意思?表示雖有缺點,但是可以原諒。個人認為,這個詞語用在“大學裡被強制當各種活動觀眾”這一事件裡再合適不過了。身在大學這個象牙塔裡,我們常常被學校組織安排去當一些活動的觀眾,且學校常申明“當觀眾”可以加學分,如果不去,就要扣學分。這個行為確實有其不妥之處,引起了身處大學的90後的反對和吐槽。但是你可曾聽過一句話:“存在即合理。”學校下達這樣一個命令,也是考慮的多方的因素的。

1 “強制”被參加,確實不妥

我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學生,回首這三年的大學生活,確實也當過很多次的觀眾。比如:運動會,迎新晚會,辯論賽等等,小到系裡的活動,大到學校的大型晚會。每每有這樣的活動,班長都會在班級群裡發佈這樣的“當觀眾”的消息,在我們學校被稱為“做場”。大一時的我們懵懵懂懂,心裡雖有抱怨,但是不敢反對。到了大二再遇到這樣的事情,一些“積極分子”率先發出了聲音。

的確,就像很多網上的評論一樣,我們90後主張自由,這樣的行為著實是限制了我們的自由,強制活動不應該在大學這樣本該充滿“民主”的象牙塔中出現。況且,大學生大多都是成年人了,我們都有了自己的思想,都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這樣的強制活動就是在霸佔我們寶貴的時間。

2 如果你是表演者,你希望看到閃光燈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每一個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每一位演員都希望看到自己的表演被別人認可,都希望聽到別人給自己的掌聲。無論是參加比賽的同學,還是在舞臺上表演的同學,我想他們的很大一部分動力都來自於觀眾。

每一個有勇氣表演的人都不容易,學校有關的組織更不容易。學校安排大家去做各種活動的觀眾,不僅可以鼓勵臺上的同學,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對於有些不經常外出的同學來說,學校有什麼活動根本不知道,這些活動的舉辦,在做完觀眾之後極有可能激發個人的表演慾望。再者,通過觀看各種節目和比賽,也能讓同學們增長知識,增加見識,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 學校如何積極引導學生?

我想,學校安排學生“當觀眾”其中有一個原因一定是希望學生能夠增長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強制安排學生做場的行為確實不是一個民主的大學應該有的行為。學校應當建立正確的評判體系,在學分,行為量化分等方面做出改革,增加合理的措施辦法,既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又能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學校強制學生作各種活動的觀眾,並且強調和學分有關,這樣的行為確實存在不合理之處。但是學生更應該學會體諒學校此舉背後的意義,學會理解。學校對此也應該改革自己的方式,通過合理的方式方法促進學生的發展。


甜到齁的小仙女


這種事情還是發生在低年級,大三之後就沒人強迫了,有些活動還是挺有意義的,比如大二聽了一場關於教師資格證的講座,才明白未來應該怎樣選擇自己的職業,那場講座爆滿,來聽講座的同學擠滿過道,甚至坐在報告廳外的樓梯,大家拿著小本本記著講座的主要內容,學校拿量化分要挾對我班同學沒什麼用,大家根本不虛,還是看講座內容是什麼吧


Scorpio3487


看到有人已經分析的很全面了,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說這個事情。

我是一個很少出現在班級活動的人,我們班出活動是按學號輪,我學號靠後,除非全班參與的活動,不然我都會和前面的同學換號,以請他們吃飯,或者給與其他什麼幫助來回報。

大一的時候運動會,在宿舍挺屍了三天,大二,直接跑出去玩了。平時的講座,會議,我會第一時間瞭解主題是什麼?有意思的翹課都要去,無聊的,無意義的,我是不會參加的。

校歌比賽,不去,廣播操比賽,不參加。我不認為這些集體活動有任何意義,能夠獲得任何成長,都是浪費時間,有這時間,還不如多看幾本書,寫點文章呢。

至於量化分的要挾,都是嚇唬大一新生的,只要在校期間不發生重大事故,都會順利畢業的,而學分的考核權不在班委手上,老師扣除學分都是需要提交報告的,為了避免麻煩,一般只是說說而已。

最後再說強制出席,我覺得算不上強制,大學生,有手有腳的,班委也沒有綁著你去,更多的是為了量化分心甘情願去的,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不會在乎這些量化分的,他們做的社會實踐會收穫更多的成長,參加比賽獲得的證書足以抵消這些量化分。

所以說,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時,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就應該多花時間去歷練。


紫陌姑娘


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我理解這種現象,舉辦活動,擺拍啥的完成任務,學校給你學分你也完成任務,雙方都完成了任務,看起來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完美結局,可是苦的還是學生。

開講座,開活動,離不開學生幹部的付出,社聯學生會社團有很多的事要做。講座的需要和講座的教授約時間,發通知,統一收集參與人的學號信息啥的以便後期統計學分。有節目的需要彩排一彩二彩三彩,一審二審三審,一遍一遍的來,臺上臺下一樣的累,再沒來點觀眾,人家不更氣了?強制觀眾來,起碼給在努力臺上臺下的同學一點安慰,讓他們覺得不那麼的難過,但是有的活動真的沒意義,還強制要怎麼辦?

學生會團委社聯的領導階層們(特別是老師)大型活動要想方設法的辦得更有趣,有意思,提高自己創新活動的能力和審核活動的能力,活動有意思了還怕沒觀眾?還需要強制?畢竟有趣不有趣做苦力的還是學生…那何不有意思點?


朔方53


理解但不支持,分情況看待吧~

如果是知識類的講座話,校方的行為可以理解

想像一下,如果是校方為了學生從其他名校特意邀請了知名大咖來傳道授業解惑,但恰逢這個大咖講解的內容又偏冷門,報名參加的人數很少,那麼校方礙於維護雙方的面子來強制性地要求一些相關專業的學生捧捧場,也是在情理之中的,這總比讓學生爛在宿舍打遊戲刷韓劇好吧

但如果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活動例如XX領導歡迎儀式等還與學分掛鉤,那就不可饒恕了!

知識類的講座還好,因為就個人經歷而言,我發現我常常會因為講座的題目而對進行講座的人產生錯誤判斷,就像是我們常常會因為名字錯失了許多經典電影一樣,聽起來無聊的講座的往往就會使你收穫某種驚喜。

但是可氣的是,一些社團性質甚至純屬校方面子工程的活動強制學生參加的現象也廣泛存在著,這就有些不可理喻了!個人認為,學生在這種情況裡可以採取適當措施如聯名找領導協或請求記者曝光!


程星居


對於做觀眾這事啊,我不反對能帶給我們學生一定見識的活動像“畢業晚會”“詩詞大會”等,但是一些跟我們毫無關係,只因為對學校某方面有資金支持,要在學校宣傳他們的一些東西要我們做觀眾的那就很反感了,比如“教師資格證”“海外就業”等。最可笑的是有一次去做一個賣洗髮水的觀眾。 我們學校是大一的時候最多,平均下來差不多一週一次了。由於我們班人都不想去所以班長說:“那就按學號輪吧”這樣的方法還不錯,怎奈何我們專業人少是一大硬傷,一個班就二十個人。記得有幾次都是兩三個活動同一個時間,然後就悲劇了因為人數超過二十了。參加活動是加分不過好像並沒有什麼用,但是如果不去那後果就嚴重了。最最重要的是有課的時候還不得不去。 記得大一的時候,每週討論的話題之一必有觀眾。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情,大一下半學期快期末的時候,活動也不是很多了。新聞課老師要求的一學期八篇新聞,很多同學之前都沒寫過,然後就出現了只要有要去做觀眾的活動都搶著去。我們攝像課老師要求拍攝一個“會議新聞”,離交片子最後一週時,一個活動全班都去拍攝了。這應該算意外吧。


地球先生66


首先,我所上的大學裡就是這樣對待我們的。其次,對於學校的這種行為,我表示既憤怒抗拒,又覺得無奈理解。

大學生是自由活躍的,如果有好的,感興趣的活動勢必會搶著參加,根本不需要這種強迫。

就拿我們學校來說,一直到大三,我才徹底脫離了那種上完課後,剩餘時間都安排好了,卻被突然通知要去聽講座的日子。大一大二的時候,幾乎是每隔一兩週就會有一場講座什麼的,那時候同學們都是懷著抱怨與憤恨去的。但是因為是院裡的強制要求,去了就會發聽會卡,一個聽會卡兩個學分。要知道,我們參加比賽的獎狀才只有一個學分。到時候綜合測評的時候,這些大家都有的聽會卡,你卻沒有,那你就勢必要落後同學們好多學分。
其實有時候那些講座是特別棒的,但是學校會規定你們這幾個班去聽,但是那幾個班裡會有人不感興趣就坐那裡充人數而已,而別的感興趣的同學想聽就因為不允許,想聽也聽不了。


對於大學裡的各種活動,真的就是不要太強迫同學參加,不然導致不感興趣的同學坐在那浪費資源,感興趣的同學卻遺憾悔恨。

學分和量化分更應該是學生自身學習與綜合素質方面的加分,不應該成為濫竽充數的誘惑。

大學裡,每一年都會有一個綜合測評,那時候便是同學們比拼成績和實踐分的時候了。但是一般那種活動時發的聽會卡基本上大家的數量都是一樣的,加分也是一樣的,所以加了跟沒加沒區別。

如果單說這種被迫參加活動當觀眾,一般大學生們基本不太會去的,除非是特別感興趣的才會去。但是如果只有感興趣的去,那坐的零零散散的,人數不多。學校一定會特別沒有面子。好不容易從外面請來的專家來給你講座,只有零零散散的一小部分人來聽也不合適。所以才有了強迫學生去當觀眾這些事。但是現在的大學生,也不是那種老師說讓幹什麼就幹什麼的主啊。所以加學分就成了讓同學們積極參加活動的獎勵(或者說是誘惑)。


可是學分與量化分作為衡量學生學業水平的標準,不應該被這樣利用。僅僅只憑學生濫竽充數去坐那當幾個小時的觀眾就給加學分的話,那完全是違背了學分和量化分本來的含義。

對於學生的不積極參加活動,學校一方面是沒有辦法,另一方面也是想撐場子撐面子。但是以學分和量化分作要挾,卻是一種十分不妥當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