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姜良鐸,他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醫

姜良鐸,他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醫

名醫簡介

姜良鐸,全國首屆中醫博士。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津貼。擔任中國教育部211工程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學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呼吸熱病學科帶頭人。迄今,在國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論外感病的內傷基礎》、《從毒論治》、《論環境毒》等在學術界引起較大反響。


姜良鐸,他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醫

青少年時期的姜良鐸是榆林地區公認的“學霸”,文理兼優。他一度有一個“飛機夢”,對於航空航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工作之後,由於能力突出,品格優秀,一度也有從政的機會。但是最終陰差陽錯,機緣巧合地走進了中醫的世界。用姜良鐸的話講:這也是運也,命也。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姜良鐸開始了他的濟世救民之路。從最開始的赤腳醫生,在家鄉為村民看病,到後來在藥材公司上班,幾乎幹遍了和中藥材有關的所有行當,再到進入正規的高校,師從張學文、郭謙亨教授以及中醫泰斗董建華院士,成為新中國培養的首屆中醫學碩士和博士。“望聞問切”“理法方藥”“君臣佐使”,他在中醫博大精深的天地裡馳騁翱翔,不斷積累。四十餘年的行醫經歷,讓姜良鐸深深地悟到:中醫沒有捷徑,沒有機巧。所謂道法自然,任何事都要尊重事物的客觀規律,順勢而為。世界上的有很多事和中醫一樣,都是“急不得”的,要慢慢來,不能妄圖一刀切斷。

就是這樣一個“不緊不慢”的老頭兒,卻常常以四兩撥千斤的力道治癒了大批疑難雜症,在應對非典、禽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也做出了傑出貢獻,不僅得到了中醫學界的高度評價,更讓世界重新認識到了中醫的力量!


“劉海若事件”奇蹟的締造者

2002年5月份發生在英國的一場震驚世界的交通事故——那場導致7人死亡70多人受傷的火車出軌事故,使得幾乎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人都開始關注起那位在異國他鄉遭遇不幸的鳳凰衛視女主持人劉海若。而“劉海若事件”一下子將一向行事低調的姜良鐸和中醫藥推向了事件舞臺的最中心。

劉海若經英國醫院搶救後,被判定腦幹死亡。她的家人無法接受這一事實,要求中國專家一同會診。在有關部門的安排下,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凌鋒將劉海若接回到國內治療。劉海若在英國就診的時候,由於抗生素已經用到頂級,之後又出現雙重感染,對所有抗生素產生耐藥。又因長期使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調,引起高燒不退,情況非常危急,院方決定邀請中醫加入聯合會診,用中藥治療。

作為擅長運用中醫藥治療發燒發熱和腦病的姜良鐸被委於重任,應邀參加了這次會診,並與凌鋒和周德安組成了三人的“救治專人組”。姜良鐸第一次給劉海若把脈的時候,劉海若正處於肺感染、菌群失調和昏迷階段。姜良鐸確診劉海若為氣陰虛,神昏竅閉,特別制定了一套扶正驅邪、調節陰陽、醒神開竅的治療方案,採用中藥注射劑、中藥口服劑以及針灸療法相結合的方式。他特別強調:“藥味不要過於猛烈,辨證論治,急病慢郎中,急不得,順其自然按病情用藥。”

姜良鐸表示,中醫歷來講究辨證論治,遣方用藥要對症,雖然中醫裡沒有“腦死”這樣的名詞,但是中醫很早就開始進行昏迷的治療,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他一直對於劉海若的病情抱有信心。果然,中醫藥又一次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劉海若一天天好轉起來。姜良鐸此後又兩次?方,中醫辨證治療方案也在不斷的調整和變化,最終讓劉海若的病情轉危為安。

從被西醫宣判腦死亡到中醫藥介入後的神奇康復,劉海若創造了現代醫學的一個奇蹟!而這個奇蹟正是中西醫兩大醫學體系合作創造的。英國醫生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被姜良鐸和他的中國同行們做到了,這件事讓全世界對於中醫刮目相看,影響力非常大,中醫得到了正名,也贏得了尊重,可以說姜良鐸功不可沒!

“非典”時期的健康守護者

2003年我國“非典”疫情的那段經歷回憶起來依然觸目驚心,高燒、昏迷、高死亡率,令人談SARS色變。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姜良鐸不懼個人安危,視病房為戰場,視疫情為命令,敢於擔當,親臨一線,對SARS的發病特點、臨床症狀和病情演變等進行深入分析。在他看來,非典這種急性傳染病就是中醫意義上的“瘟疫”,特點是發病廣泛、發病快。而中醫在以往對於瘟疫防治的經驗完全可以借鑑,他很快就理出了頭緒,提出了中醫預防的治法和用藥,制訂了防治SARS的中醫預案。

姜良鐸帶著這套方案作為中醫界的唯一代表參加了由時任北京市委書記劉淇主持召開的SARS防治會議。這個被稱為“姜八味”的預防方案在會上得到了各位專家院士和劉淇書記的一致認可,劉書記當機立斷,拍板在姜良鐸所在的東直門醫院召開新聞發佈會向社會公佈這個藥方,並且動員所有媒體向市民宣傳可以用中醫預防非典。800萬副!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方劑數量,“姜八味”作為國家中醫管理局和北京市預防“非典”的方案,在那場災難中,起到了力挽狂瀾的作用。

自從“非典”之後,人們認識到中醫在應對傳染病方面的價值。中藥應對瘟疫的效果甚至得到了聯合國衛生組織的認可。國家建立起了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立一整套的預防機制,中醫能第一時間參與、防治而且能夠發揮很好的作用,而姜良鐸作為呼吸熱病及傳染病學方面的專家,總是義無反顧地奔赴在疫情的第一線。

2008年安徽阜陽等地手足口病暴發,大批患兒經受病痛的折磨。姜良鐸參與制訂了中醫治療方案,促進康復。

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全球肆虐,姜良鐸再次積極投身於甲流的預防及治療,親臨一線,參加危重甲流病例的會診及搶救工作,提出預防甲流的中藥預防處方。他參與研製的抗甲流的有效中藥“金花清感方”,再次向世界證明了中醫藥治療急性傳染病的優勢。

而不久前在非洲地區的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和在韓國流行的Mers病毒,也引起了姜良鐸的重視。他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積極做好國人的預防工作,並希望能夠運用中醫藥在急性傳染病領域的優勢對國際疫區的人民有所幫助。總之,早已年過花甲的姜良鐸,哪裡有疫情,哪裡就有他忙碌操勞的身影。

姜良鐸的努力讓世人看到了中醫的力量。眾多事實證明,中醫是科學有效的,在國內國外的醫學領域應該佔有一席之地。

人體排毒的“生物管道工”

姜良鐸認為,人體在新陳代謝和與外界交換物質時都會產生有害的廢物,即中醫所謂的“毒”。正常情況下,人體保持著動態、立體、完善的排毒功能,如果排毒系統出現異常,不能正常排出廢物,人就會生病,所謂“通則不病,病則不通。”由此,姜良鐸逐步演變發展建立了“生物管道”學說。

如果將人體比作一座大樓,如果水電不通,排汙管道堵塞,那麼很多功能就喪失了,就成了一座死樓,無法生活下去。而西醫所說的氣管、血管、神經以及中醫的經絡、血脈,這些都是人體內的管道,如果這些管道不通暢,消化管堵塞、氣管堵塞、血管堵塞,淋巴或者脊髓中發生堵塞,那麼將產生嚴重的後果。經過科學的統計,大部分疾病都與管道不通暢有關係。

姜良鐸開玩笑地說,自己就是要做一個“生物管道工”,要讓每一位來就診的患者做到經絡通暢,氣血安和,臟腑平衡,在管道里面完成物質交換,吸收精華,排出毒素,保持健康。他提出了“從毒論治”“從通論治”這一系列的新理論對於臨床上的指導作用是非常大的,比如說糖尿病、氣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腫瘤以及各種頑固性的疾病等等,都可以用生物管道學說來解釋和治療。該學說為這類疾病的診治提出了一個明確的思路,在疫病診治方面運用非常廣泛。

“從狀態論治”的提倡者

姜良鐸雖然是一名“老”中醫,但他絕不保守,擅於用全新的眼光審視傳統中醫理論,不斷推陳出新。傳統中醫講“從病從證論治”,姜良鐸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和發展,提出了“從狀態論治”的說法。

他認為,過去的論治只是講一個點,但是實際上中醫要看一個綜合狀態,要從多個病症多種層次多種原因綜合考量做出結論。中醫的優勢在於整體性、系統性,在於把人的身體視為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無論是望聞問切,還是儀器檢查,其結果都是為醫生提供病人當前身體狀態的信息,醫生要善於從這些信息中分析判斷人的身體狀態,進而“從狀態論治”,切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姜良鐸又做了一個比喻,將人體看作一臺電視機,它的各個元件都是好的,沒有問題,可是它的工作狀態不好,有時有圖像沒聲音,有時候有聲音沒圖像,這都不是最佳的工作狀態。而從狀態論治就是要將人體健康維持在一個很好的狀態,將疾病狀態或亞健康狀態扭轉為健康狀態,這實際上是狀態的動態辯證論治體系,比以往的從病證論治理念更清晰。作為一箇中醫,你要考慮的應該是這個人在什麼時間、患了什麼病、有哪些具體症狀、應該採取什麼對症的治療方法才是正確的。優秀的中醫絕不是按書索驥千人一面的方法,因為病人的病態常常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個體化治療必須從狀態出發論證,應該擁有運籌帷幄的大局觀,對於不同的病患“量體裁衣”。

姜良鐸,他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醫

中醫未來希望的傳承者

年近古稀的姜良鐸依然堅持著門診和病房的醫療工作,同時為了中醫的未來,至今仍堅持給學生們授課,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識、實踐中的經驗傳授給年輕的學生們。姜良鐸說,中醫的傳承是講究悟性和緣分的,想要培養出一名優秀的中醫醫生很困難。光從成才週期上看,按現在的教育體系,本碩連讀需要7年,博士3年,至少還要經過5到10年的臨床實踐的時間,這樣算下來,在老師傾囊相授,學生刻苦鑽研的情況下,一名合格的中醫人才週期起碼需要15年之久。

現代中醫應該根據實際現狀不斷地相應完善自己,中醫未來的發展前景應該是一個不斷吸收外來知識的過程,中醫不應該抱殘守缺,而要與時俱進,所以姜良鐸主張自己的學生在傳統的“讀經典、抄方劑、多實踐”的中醫學習方法之外,還要努力瞭解和學習西醫知識,瞭解現代醫學的前沿,能夠做到中西醫融會貫通,相互借鑑,從而進一步豐富中醫自身的學術。不管採取何種辦法,只要能解決病人的痛苦,這就是一個醫生的天職。

姜良鐸表示,中醫行業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行業,要根據不斷的變化來學習和總結。作為中醫內科學和中醫急診學的學科帶頭人,40餘年的從醫經歷讓他積累下了高達五六萬份的病案,他打算以此為基礎,計劃用10年的時間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完成一部純學術性的著作《循病從態論治》,留予後人。

談到中醫在很多人眼裡是一門過時的學科,是一門偽科學時,姜良鐸表示,這種錯誤的觀念遲早會被現實扭轉過來。中醫不僅是醫學,是科學,而且還是一門哲學。中醫這種源於自然的治療方法,講究天人合一,永遠不會被消亡。而至於如何讓這門古老的傳統醫學,能夠跟上時代的節拍,躋身世界潮流?姜良鐸還是淡定地表示,不要急於求成,要順其自然,只要做好我們自己的分內之事,代表著數千年中華文明結晶的中醫藥走向世界早晚是水到渠成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