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假借扶貧名義詐騙 “民族資產解凍”案64人落網

假借扶貧名義詐騙 “民族資產解凍”案64人落網

近日,在公安部統一部署和四川省公安廳、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聯合組織指揮下,四川省廣元市公安局與廣西、廣東等地公安機關聯合行動,破獲公安部掛牌督辦的“民族資產解凍”詐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64名,收繳、凍結涉案資金823萬元。

2017年12月,四川、新疆、浙江等地公安機關陸續在工作中發現一個名為“民族資產扶貧管理委員會”的非法組織,通過微信群發展會員,以“解凍民族資產”為由,虛構扶貧、醫療、救濟等項目實施詐騙。公安部將此案列為2018年1號掛牌督辦案件,指定四川省公安廳管轄,由廣元市公安局昭化區分局負責案件偵辦工作。

偵查發現,2017年8月,以馮某、李某為首的詐騙團伙打著“履行黨和國家賦予的社會責任,參加民族資產解凍用於精準扶貧項目實施”的幌子,偽造國家部委公文,冒充國家工作人員,對王某華進行“洗腦”,併成立“民族資產扶貧管理委員會”。王某華任會長,下設分會、人事部、宣傳部、督察部等,還建立了30個省級分會、293個市州級辦事處和2286個縣區級工作組。

犯罪嫌疑人以“民族資產解凍”後的“鉅額收入”利誘受害人入會,會員通過微信紅包等方式繳納入會費、辦證費等。資金由組長、處長、分會長逐級上交匯總,最終由王某華向詐騙團伙轉賬。僅2017年9月至11月,王某華就轉出784萬元。

經過2個月的分析研判和縝密偵查,專案組鎖定了兩個洗錢套現團伙,確定該案是涉藉助互聯網運作,集返利、傳銷、詐騙為一體的新型、混合型犯罪。

今年2月和4月,警方先後兩次在廣西、廣東、河南、北京等地開展集中收網行動,實現了對幕後策劃、發展會員、取款套現、偽造文件等環節的全鏈條打擊。

目前,該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已全部到案,初步估算涉案金額達1億元。

警方表示,“民族資產解凍”是一個老套的詐騙手法,但仍有一些防範意識較差的群眾上當受騙,其中不乏大學教授等有較高文化程度的人。公安機關提醒廣大群眾,不要相信所謂“尋寶解凍”,對承諾鉅額回報的投資理財項目保持高度警惕。

假借扶贫名义诈骗 “民族资产解冻”案64人落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