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e周行提醒信用貸款監管全面打開,老賴將無貸可借

之前百行徵信的出現讓老賴從此無處遁藏,但是相對互聯網金融這塊一直是一個孤島,很多借款人的個人徵信沒有接入,讓多頭借貸、騙貸等亂象發生。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消息稱,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享平臺接入機構基本實現了對開展個人負債業務的P2P網絡借貸、網絡小貸、消費金融等會員機構的全覆蓋,從此個人信用貸款徵信記錄報告將不再是空白頁面了。

3月20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消息稱,截至2018年3月15日,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享平臺接入機構已從最初的17家增至100多家,收錄自然人借款客戶4000多萬個,借款賬戶9000多萬個,入庫記錄3.6億多條,基本實現了對開展個人負債業務的P2P網絡借貸、網絡小貸、消費金融等會員機構的全覆蓋。

這一消息,再度讓市場感到振奮!

近年來,受困於互聯網金融市場普遍存在信息孤島效應,多頭借貸、騙貸等亂象時有發生。如何填補民間個人徵信領域的空白,日益受到監管層的高度重視。

今年兩會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曾公開表示,“將加大聯合獎懲力度,使失信者受到懲戒,守信者獲得激勵。”如此權威表態,意味著2018年將是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繼續提速的一年。

事實上,監管層對於我國信用體系建設一直沒有放鬆。

2013年,國務院就發佈了《徵信業管理條例》,為我國個人徵信釐清了定位與邊界,明確了我國個人徵信將實行牌照制。

2014年,國務院又印發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綱要》中明確了信用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的有關要求。

2015年,央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徵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徵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徵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華道徵信有限公司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通過與其他部門信息共享和信用懲戒合作,構建了讓失信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聯合懲戒的大格局。同年,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正式開通,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信息共享提上日程。

2017年,國家發改委和央行聯合發佈《關於加強和規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建立了一套守信聯合激勵對象和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制度(即信用紅黑名單)。此外,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銀監會、互金協會機構等接連發布多份文件,不斷強化行業信披要求,致力提升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信披規範性、透明性。

2018年伊始,監管又接連放出大招讓“老賴”感到顫抖。一方面,最高法聯合多部門下發通知,表示將對“老賴”採取限制不動產交易的懲戒措施。另一方面,央行頒發國內首張個人徵信牌照,揭開“信聯”的神秘面紗。

總之,監管的大網已全面鋪開,留給“老賴”的生存空間已是越來越小。

然而,信用體系的全方面搭建,仍需要各方的努力。

對徵信而言,如何實現數據共享,是最大的重點以及難點。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此次互聯網金融協會公佈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享平臺搭建進度,會如此受重視。

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對接機構數量增長接近6倍,從此強勁漲勢,足以看出整個互金行業對信息共享工作的重視程度。

更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就有媒體報道稱,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將成為未來“信聯”的重要數據源。而在“信聯”剛剛落地不久之際,互金協會便宣佈,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基本實現了對開展個人負債業務的P2P網絡借貸、網絡小貸、消費金融等會員機構的全覆蓋。這不由讓人對“信聯”在徵信市場的實效,產生了更多期待。

在協會會員機構的貸前審批、貸後管理中,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經在發揮防欺詐防風險的重要功用。互聯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於2017年11月全面開放網頁查詢服務,12月正式開通接口查詢。截至2018年3月15日,累計查詢量1000多萬筆,其中貸前審批累計查詢量340多萬筆,佔比33%;貸後管理累計查詢量640多萬筆,佔比62%。單日最高查詢量93萬筆。

個人信用貸款徵信記錄已經越來越受重視,未來的工作生活個人徵信都會帶來很大的作用,互聯網金融此次對開展個人負債業務的P2P網絡借貸、網絡小貸、消費金融等會員機構的全覆蓋,讓失信的借款人不再有機會,多頭借貸,過度借貸會得到有效遏制。互聯網金融行業將在監管下越來越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