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您在教小孩?還是找小孩吵架?

您在教小孩?還是找小孩吵架?

您是否覺得您的小孩很難管教?是否覺得您已經為了教小孩搞到心力交瘁、精疲力盡了,但小孩就是不聽話?或者,您是否已經想要“戒吼”很久了,但卻還是常常為了教小孩而大發脾氣、搞得全家雞犬不寧?到底要怎麼教小孩呢?其實,您可能只是欠缺教小孩的方法(或心法),不明瞭“教小孩”與“跟小孩吵架”的差別。讓我們先從一則小故事開始談起。

上週末去好友蘭麗媽(化名)家吃午餐。

一開始的氣氛非常輕鬆愉快,直到蘭麗突然生氣地邊哭邊大叫:“喔...... 媽媽!我剛剛不是跟你說我要吃四角形的總彙三明治嗎?你怎麼還是切成三角形......”

您在教小孩?還是找小孩吵架?

“那就再重做一個給你不就好了。”蘭麗媽面露不悅,但可能礙於有外人在場,所以壓低自己的聲音,企圖掩飾自己快要爆發的負面情緒。“你要加藍莓醬還是草莓醬?”蘭麗媽冷冷地問。

“草莓。”蘭麗小聲地說。

“你要加藍莓醬還是草莓醬?”

“草莓。”

蘭麗回答的聲音雖然沒有很大聲,但還是可以清楚地聽到她答話的內容。

“你要加藍莓醬還是草莓醬?”

“......”蘭麗又快要哭了。

眼看雙方情緒都似乎已瀕臨崩潰邊緣,我只好出來打圓場:“草莓。你要加草莓果醬對不對?我幫你跟媽媽講。”

然後我把蘭麗媽拉到旁邊,問她怎麼回事,為什麼要一直問同樣的問題?蘭麗媽說:“誰叫她剛剛讓我很不爽。”

於是我回頭去找蘭麗。“蘭麗,我知道你很難過。對了,你知不知道你的同學們每一餐要吃什麼東西、或者要去哪裡吃,是自己決定的?還是他們的爸爸媽媽決定的?”

“不知道。”

“那麼你有機會可以問看看你的同學們,調查看看有多少人可以命令自己的爸媽準備自己想吃的東西。另外,你知道為什麼你媽媽願意幫你準備你愛吃的東西嗎?”

“不知道。”

“因為她愛你,希望你能胃口好一點、多吃一些,也希望你能培養自己的主見,所以願意尊重你,儘量配合你的喜好與需求。要不然,其實她只要有準備食物給你就可以了,只要沒有讓你捱餓,她就已經盡到媽媽的責任了哦。”

蘭麗聽了,若有所思地看著我。

“所以你是不是應該要珍惜媽媽對你的愛?你剛才是不是對媽媽太兇了?”

“嗯。媽媽對不起,我剛剛太兇了。”

蘭麗媽聽到後瞬間軟化,給了蘭麗一個溫暖的微笑,然後母女倆抱一抱後,回覆先前輕鬆愉快的用餐氣氛。

您在教小孩?還是跟小孩吵架?

您在教小孩?還是找小孩吵架?

長期用愛灌溉成長的小孩就像天使般可愛

從這個小故事我們可以得到什麼啟示呢?

蘭麗媽一開始就認定自己的小孩故意找她麻煩:雖然她忘記了小孩先前提出的需求,但這種需求有那麼重要嗎?三角形還是四角形三明治有差嗎?有必要那麼激烈地對媽媽說話嗎?所以她越想越不爽,但又不想在外人面前當個怒吼媽,被看笑話,所以用一直不斷重複問孩子同樣問題的方式來表達她的不滿,或者說,來懲罰小孩對她的不敬。

其實,蘭麗媽大可在第一時間即勇敢地認錯,因為這是身教的最好時機:教小孩如何對自己承諾的事情勇於負責,以及教小孩如何勇於認錯。所謂認錯,並不一定要對小孩說“對不起”,而是大方承認自己的錯誤或疏失,不找任何藉口,同時提出彌補的方案。例如,“對,我忘記了,我會再做一個給你。”

勇於認錯,並不會讓小孩爬到自己的頭上或讓自己尊嚴掃地(除非小孩長期接受威權管教的凌遲而已經產生嚴重偏差心態)。相反地,若每次都用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與小孩,長此以往,小孩只會因此而更尊重您。

您在教小孩?還是找小孩吵架?

放任自己的負面情緒來管教小孩,只會讓小孩更討厭我們,讓小孩的心離我們越來越遠。

如果想要徹底戒吼,光靠掩飾自己負面情緒是沒有用的,因為負面情緒最終還是會找到宣洩的出口。即使沒有吼叫,用冷嘲熱諷或其它各種奇奇怪怪的讓小孩痛苦的報復(所謂的“懲罰”)方式,只會讓情況更糟。

因此,如果要徹底實行正向管教,那麼,比“戒吼”更重要的關鍵在於:如何在第一時間不讓自己產生負面情緒。一旦產生了負面情緒,我們就會開始矇蔽自己的理智,開始“對人不對事”地企圖透過各種手段讓小孩痛苦,以達到我們認為的“懲罰”效果。但這樣的懲罰,其實只是在報復、在宣洩我們的不滿而已。

如果我們面對小孩,總是以“對人不對事”的方式解決紛爭,那麼,當我們面對其他大人時,不也一樣?如果有動手,就是“打架”,如果只動口,不就是在“吵架”嗎?而如果我們面對小孩與面對大人的處理方式是不同的,那麼,有沒有可能只是因為仗著我們的力氣比小孩大許多,所以欺善怕惡(只敢找小孩打架或吵架)?如此一來,等到哪天孩子長到力氣比我們大、唸書唸到口才比我們好,我們打不過也吵不過時,該怎麼辦?

您在教小孩?還是找小孩吵架?

要教小孩懂事(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不是一味地逼孩子服從爸媽的威權。從小就討厭爸媽說教與嘮叨的孩子,長大以後就突然願意聽話的機率微乎其微。

另外,當我們面對與小孩之間的紛爭,越想越氣時,要特別小心,因為所謂“越想越氣”,換個角度來講,其實就是“放任自己的負面情緒蔓延”、“在死衚衕裡打轉”、“鑽牛角尖”,這種不必要的負面情緒對真正解決問題並沒有任何幫助。

一旦我們認定孩子每次做錯事情一定是故意的,就等於幫孩子貼上了一個負面的標籤,而這個負面標籤會不知不覺對孩子產生“自我暗示”的效果:“對,我就是壞小孩,我每次都是故意犯錯,所以我沒必要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

那麼,如何不讓負面情緒產生呢?簡單地講,就是“改用正面角度看待事情”。

小孩之所以是小孩,表示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不久,對許多事情懵懂無知,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不該默認他們是故意犯錯來找我們麻煩。各種不相關的懲罰或報復手段,只是在找小孩打架或吵架,並且教小孩以負面角度來看待事情,或者教小孩針對個人做出“人身攻擊”。

小孩主要是透過模仿來學習的,而我們需要做的,是以身教來引導、教導他們,以身作則,扮演好榜樣,示範給他們看。

當身教有所不足之處,如果還需要講道理的時候,則記得要“對事不對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