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您在教小孩?还是找小孩吵架?

您在教小孩?还是找小孩吵架?

您是否觉得您的小孩很难管教?是否觉得您已经为了教小孩搞到心力交瘁、精疲力尽了,但小孩就是不听话?或者,您是否已经想要“戒吼”很久了,但却还是常常为了教小孩而大发脾气、搞得全家鸡犬不宁?到底要怎么教小孩呢?其实,您可能只是欠缺教小孩的方法(或心法),不明了“教小孩”与“跟小孩吵架”的差别。让我们先从一则小故事开始谈起。

上周末去好友兰丽妈(化名)家吃午餐。

一开始的气氛非常轻松愉快,直到兰丽突然生气地边哭边大叫:“喔...... 妈妈!我刚刚不是跟你说我要吃四角形的总汇三明治吗?你怎么还是切成三角形......”

您在教小孩?还是找小孩吵架?

“那就再重做一个给你不就好了。”兰丽妈面露不悦,但可能碍于有外人在场,所以压低自己的声音,企图掩饰自己快要爆发的负面情绪。“你要加蓝莓酱还是草莓酱?”兰丽妈冷冷地问。

“草莓。”兰丽小声地说。

“你要加蓝莓酱还是草莓酱?”

“草莓。”

兰丽回答的声音虽然没有很大声,但还是可以清楚地听到她答话的内容。

“你要加蓝莓酱还是草莓酱?”

“......”兰丽又快要哭了。

眼看双方情绪都似乎已濒临崩溃边缘,我只好出来打圆场:“草莓。你要加草莓果酱对不对?我帮你跟妈妈讲。”

然后我把兰丽妈拉到旁边,问她怎么回事,为什么要一直问同样的问题?兰丽妈说:“谁叫她刚刚让我很不爽。”

于是我回头去找兰丽。“兰丽,我知道你很难过。对了,你知不知道你的同学们每一餐要吃什么东西、或者要去哪里吃,是自己决定的?还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决定的?”

“不知道。”

“那么你有机会可以问看看你的同学们,调查看看有多少人可以命令自己的爸妈准备自己想吃的东西。另外,你知道为什么你妈妈愿意帮你准备你爱吃的东西吗?”

“不知道。”

“因为她爱你,希望你能胃口好一点、多吃一些,也希望你能培养自己的主见,所以愿意尊重你,尽量配合你的喜好与需求。要不然,其实她只要有准备食物给你就可以了,只要没有让你挨饿,她就已经尽到妈妈的责任了哦。”

兰丽听了,若有所思地看着我。

“所以你是不是应该要珍惜妈妈对你的爱?你刚才是不是对妈妈太凶了?”

“嗯。妈妈对不起,我刚刚太凶了。”

兰丽妈听到后瞬间软化,给了兰丽一个温暖的微笑,然后母女俩抱一抱后,回复先前轻松愉快的用餐气氛。

您在教小孩?还是跟小孩吵架?

您在教小孩?还是找小孩吵架?

长期用爱灌溉成长的小孩就像天使般可爱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兰丽妈一开始就认定自己的小孩故意找她麻烦:虽然她忘记了小孩先前提出的需求,但这种需求有那么重要吗?三角形还是四角形三明治有差吗?有必要那么激烈地对妈妈说话吗?所以她越想越不爽,但又不想在外人面前当个怒吼妈,被看笑话,所以用一直不断重复问孩子同样问题的方式来表达她的不满,或者说,来惩罚小孩对她的不敬。

其实,兰丽妈大可在第一时间即勇敢地认错,因为这是身教的最好时机:教小孩如何对自己承诺的事情勇于负责,以及教小孩如何勇于认错。所谓认错,并不一定要对小孩说“对不起”,而是大方承认自己的错误或疏失,不找任何借口,同时提出弥补的方案。例如,“对,我忘记了,我会再做一个给你。”

勇于认错,并不会让小孩爬到自己的头上或让自己尊严扫地(除非小孩长期接受威权管教的凌迟而已经产生严重偏差心态)。相反地,若每次都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与小孩,长此以往,小孩只会因此而更尊重您。

您在教小孩?还是找小孩吵架?

放任自己的负面情绪来管教小孩,只会让小孩更讨厌我们,让小孩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果想要彻底戒吼,光靠掩饰自己负面情绪是没有用的,因为负面情绪最终还是会找到宣泄的出口。即使没有吼叫,用冷嘲热讽或其它各种奇奇怪怪的让小孩痛苦的报复(所谓的“惩罚”)方式,只会让情况更糟。

因此,如果要彻底实行正向管教,那么,比“戒吼”更重要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第一时间不让自己产生负面情绪。一旦产生了负面情绪,我们就会开始蒙蔽自己的理智,开始“对人不对事”地企图透过各种手段让小孩痛苦,以达到我们认为的“惩罚”效果。但这样的惩罚,其实只是在报复、在宣泄我们的不满而已。

如果我们面对小孩,总是以“对人不对事”的方式解决纷争,那么,当我们面对其他大人时,不也一样?如果有动手,就是“打架”,如果只动口,不就是在“吵架”吗?而如果我们面对小孩与面对大人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那么,有没有可能只是因为仗着我们的力气比小孩大许多,所以欺善怕恶(只敢找小孩打架或吵架)?如此一来,等到哪天孩子长到力气比我们大、唸书唸到口才比我们好,我们打不过也吵不过时,该怎么办?

您在教小孩?还是找小孩吵架?

要教小孩懂事(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不是一味地逼孩子服从爸妈的威权。从小就讨厌爸妈说教与唠叨的孩子,长大以后就突然愿意听话的机率微乎其微。

另外,当我们面对与小孩之间的纷争,越想越气时,要特别小心,因为所谓“越想越气”,换个角度来讲,其实就是“放任自己的负面情绪蔓延”、“在死胡同里打转”、“钻牛角尖”,这种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对真正解决问题并没有任何帮助。

一旦我们认定孩子每次做错事情一定是故意的,就等于帮孩子贴上了一个负面的标签,而这个负面标签会不知不觉对孩子产生“自我暗示”的效果:“对,我就是坏小孩,我每次都是故意犯错,所以我没必要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

那么,如何不让负面情绪产生呢?简单地讲,就是“改用正面角度看待事情”。

小孩之所以是小孩,表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不久,对许多事情懵懂无知,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该默认他们是故意犯错来找我们麻烦。各种不相关的惩罚或报复手段,只是在找小孩打架或吵架,并且教小孩以负面角度来看待事情,或者教小孩针对个人做出“人身攻击”。

小孩主要是透过模仿来学习的,而我们需要做的,是以身教来引导、教导他们,以身作则,扮演好榜样,示范给他们看。

当身教有所不足之处,如果还需要讲道理的时候,则记得要“对事不对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