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講科技:惡名化的網貸在哪裡偏了方向

講科技:惡名化的網貸在哪裡偏了方向

------本期內容導讀------

網絡貸款的罪惡本因不在於它聯姻了互聯網,而是它把互聯網的力量完全應用在了自己的邪惡念頭之上。網絡貸款要想重新獲得認可,還是得認真從頭做起,努力構思、設計、實踐,認清解決貸款行業的風控、利潤與催收的正確方向

------以下正文詳情------

到目前為止,似乎所有的行業在互聯網+的大旗下,都多多少少有著不錯的改變或是促進的正面作用,但卻獨獨在一個行業遭遇了近似於汙名化的效果——那就是小額貸款。雖然說在過去,小額貸款是一個十分小眾且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行業,但在與互聯網聯姻之後的網絡貸款,卻幾乎快成為了一個“人人喊打”的負面行業與負面名詞。

這是為何?仔細分析一下,卻是“互聯網+”所帶來的改變動力被執行的人用錯了方向與位置:

風控的標準完全違背:

對貸款行業而言,最大的成本並非只是放貸的資金,而是是否能夠收回的風險控制,也就是俗稱的風控。要知道資金放出去,時間再長都能回來,而風控一旦出了問題,那就是資金一下子變成了零。這就相當於火箭發射炸在了架子上、電影拍完了過不了審、電商熱銷的被查出是假貨……

風控是貸款行業的痛點,這一傳統行業尤其是對於更加分散、複雜的個人用戶敬而遠之。而網絡貸款卻正瞄準了這一基數龐大的人群,視其為網貸的藍海市場。按理說,就應該努力設計、著重研發,如何藉助互聯網的手段來強化網貸的風控能力。

但是,在整個網貸領域,風控系統居然被弱化到了歷史行業的最低點。甚至我們會看到,網絡貸款走的是一條“反其道而行”的道路。過去那些被傳統信貸行業所忽略、跳過、甚至是迴避的高危風險人群——無固定收入的學生、無實體資產的白領年輕人、小本生意陷入危機的經營者……換句話說,網貸幾乎放棄了風控,把貸款玩成了賭博。

利潤的方向徹底扭曲:

貸款利潤應該是“合理的利息與放貸資金佔用成本之間的差值”,而網絡貸款卻顛覆式地把它改變成了“超高額的利息與放貸本金之間的差值”。簡單解釋一下就是:哪怕其中有部分貸款的本金損失無法收回,但只要對其它貸款的利息收得足夠高,那也能衝抵掉損失產生利潤——而這幾乎成為了每一家做網貸並能盈利的公開秘密。

或許有人會拿風險投資的理論來辯解這種商業模式沒有問題。但是,我們必須要看到,這與風險投資所面對於無形市場檢驗所不同的是,網絡貸款面對於卻是一個個的社會實體個人。那些逾期並拒還的用戶本質上是社會誠信的違反者,但是他們所造成的行業虧損,最終卻是由那些堅守契約、按期償息的遵守者們來承擔。這個畸形的潛規則,註定了網貸行業價值觀的扭曲。

催收的手段完全黑化:

不可否認,催收是貸款行業裡的重要一環,好的催收不僅能夠確保放貸模型的健康程度,同時也是提升行業形象的、降低風險的關鍵核心。作為“互聯網+”之後的這一行業,理應更多地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把如今流行的大數據評測、人工智能計算等等都率先使用起來,以現代化的、人性化式的催收來提升用戶感受,保障行業健康。

現實卻令人極其失望,網貸行業所依賴的催收手段,卻是倒行逆施的日益黑社會化。除了略略與科技搭邊、卻是十幾年前就曾有過的短信轟炸、電話騷擾之外,我們在媒體上屢見不鮮的,就是那種跟蹤、恐嚇、潑漆以及所謂創新的“裸照曝光”,就將一大批之前幾乎從未遭遇“黑社會”體驗的無知嘗試者們,一下子就拖入了接近最黑暗的邊緣。

更不要說,從基本底線稍好的普通網貸開始不斷異化、惡化的“套路貸”,那就完全脫離了正常貸款業務開展的本質,是完全著眼於如何讓自己的利益與利潤最大化,如何讓貸款用戶的財富“趨零化”,用盡一切套路、使勁一切手段,無非就是要把對方的財產轉化為自己的收入,這就成了活脫脫的犯罪!

所以,網絡貸款的罪惡本因不在於它聯姻了互聯網,而是它把互聯網的力量完全應用在了自己的邪惡念頭之上。網絡貸款要想重新獲得認可,還是得認真從頭做起,努力構思、設計、實踐,認清解決貸款行業的風控、利潤與催收的正確方向,讓科技的好鋼能用在正確的刀刃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