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连载: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3)

这是整理出版的书稿,欢迎大家挑错!

连载: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3)

单人单骑 | 403天 | 31省区 | 7万公里

连载: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3)

国道317

连载: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3)

呼伦贝尔

连载: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3)

绍兴

连载: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3)

云南普者黑

连载: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3)

翁源客家围屋

粤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基本都是山头有村寨,坝区有城镇。一路翻山越岭,第三天到达翁源县。

翁源以上,是九连山脉中一个相对开阔的坝区,县城却在坝区边沿。到达县城天已尽黑,城中旅店较贵,决定前往江尾镇过夜。

县城到江尾镇不远,在镇上找了一家旅店,30元一晚住下。房间没有空调,好在粤北山中天气不算太热,整晚风扇都没用上。

早晨起来看天气预报有阵雨,但窗外艳阳高照,看样子一时半会下不起雨来,决定去看客家围屋。

粤北的围屋、珠三角的排屋和福建土楼,是客家人的三种主要建筑,其共同特点是规整一体,具有很好的防卫功能。这种有自卫功能的民居建筑,源头可以追溯到西汉末年的坞堡。

西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氏族豪门纷纷建起坞堡(土围子)武装自卫。天下清一之时,皇权曾下令摧毁,但禁之不绝。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时期,坞堡又在北方盛极一时。

晋室南渡后,依托长江、淮河自保,基本能拒敌于长江以北,在南方总体上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北方则展开了少数民族的轮番争夺战,开启了东晋十六国的历史。

十六国时期,北方社会经常处于失控的无政府状态。汉人为了自保,一些大地主、豪门建起坞堡,组织家族武装抵抗流寇劫掠。普通民众往往投奔依附于大地主生存;形成以大家族为核心的割据村落。

一些汉人不堪各类武装袭扰,举族南迁,在南方土地上建起了北方人的家园,形成一个个“侨州郡”。他们应该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批客家人。

一个民族或族群越是颠沛流离越需要寻找共同的东西来凝结人心,使苦难的心灵得以寄托和抚慰。犹太人正是被掳往巴比仑做奴隶后,开始整理自己的民族历史,形成《旧约》,发展出了犹太教。

客家围屋以祠堂为核心,族长率族而居。不仅与北方坞堡自卫功能一脉相承,还体现中国人祖宗崇拜、家天下的文化传统。

翁源两处比较有名的客家围屋都集中在江尾镇,分处南塘村和思茅岭,相距不到3公里。

南塘村位于江尾镇西南方向1.5公里处,据说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全村由多个围屋组成楼群;已基本无人居住,部分楼房已经倒塌。长安围是楼群核心,也是全村最为古老的建筑,沈氏宗祠即设在其中;我到访时正在维修。

长安围是最传统的围龙风格建筑,以宗祠井厅为中轴,向外围成一个马蹄式的半圆。

围内除了宗祠保护得相对完好,民居已经倒塌过半。从倒塌的横断面看,很多应该是几十年前新建的土砖房。

一个几百年前建的古围中,为什么会有几十年前的新建的土砖房?这问题在我游览张氏围屋时得到了答案。

连载: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3)

连载: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3)

张氏围楼按八卦形状修建,俗称八卦围,因地处葸茅岭,又称葸茅围。和南塘沈氏古村分处镇头镇尾,一畦水田相隔,绕道镇中也不过两三公里;如果横穿田野,步行半小时应该可到达。

八卦围门前垃圾满地、藤蔓侵阶,说不尽的破败荒凉。围内只有祠堂被完整保存下来,其它民居大都已经废弃。从地上纸钱残渣和神龛上的香桩看,村中张氏至今仍在这祠堂中祭祖。

一位张姓后人兴奋地向我讲述曾经九十九条巷子的热闹景象,随意指点东西南北,说出四道侧门的八卦名称。

我在八卦围遇见他时,他正赤着上身在一排尚未倒塌的房屋前乘凉。他告诉我,他独居在八挂围中,这让我颇感意外。

他居住的房屋紧邻宗祠,山墙明显刚修补不久。房屋是向亲戚借住的,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搬家,原本分到的祖屋已经倒塌。

据他自述,他出身不好,解放后划成了地主。政府给了他们一家9口人两间老屋,晚上只能打地铺。

“当时住没地方住,饭也吃不饱,成分又不好,谁愿嫁你,等土地下放,都三十多岁了,哪里去娶老婆?!”他说着面庞不停抽搐,这也许是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痛。

他由正门左侧的寅门进出,这是几百年留下的传统,非重要祭祀活动或迎接获得功名归来的族人不走正门。

和南塘长安围一样,古围中夹杂着许多三四十年前建造的土坯瓦房。这种土坯房和几百年前的青砖房一样,都是鹅卵石地基。这位张氏后人告诉我,五十年代末,围中大量的房间被拆去盖集体食堂,后来人口不断增加,又在原来的地基上重新修建了土坯瓦房。

当年的繁华巷弄,如今已荒草萋萋,若大的八卦围到处是残垣断壁,曾经的厅堂、卧室已成菜园。

离开八卦围,向北三十公里,出翁源坝子。翻过几个山头,再入一片开阔坝区,已到南雄坝子。

南雄坝区位于九连山和大庾岭两座南岭山脉之间,是古时中原通往岭南的主要通道,可谓“岭南走廊”。不过古时岭南为蛮夷,多为官方流放之地,留下的文化痕迹不多,草草逛过珠玑古巷和梅岭古道,继续向西。

连载: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3)

连载: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3)

连载: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3)

.

  • 未完待续……

>>>>>>>>>>


连载: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3)

想落天外

云南文山人,不识时务的八零后,上过八年学,读过二十几年书,半个汉语言文学科班生。爱旅行、爱写作;现漂在大理摆摊、读书、写字。

连载:民工小哥,骑着摩托只身环游中国(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