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冀陝浙蘇皖鄂湘贛瓊這9個地區 未來將出現短時供電偏緊情況

冀陝浙蘇皖鄂湘贛瓊這9個地區 未來將出現短時供電偏緊情況

日前,國家能源局發佈《2021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以下簡稱《2021預警》),有多個省份煤電建設風險等級下調。記者對比《2021預警》與電規總院發佈的《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發現,《2021預警》提示的煤電裝機充裕度等級為綠色的地區,與《報告》預測的未來電力供應偏緊地區高度重合:冀南、陝西、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海南九地區,2021年煤電裝機充裕度均為綠色,預計上述九地區2019、2020年將出現短時電力供應偏緊的情況。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一系列關於促進煤電有序發展、調控煤電規劃建設的通知文件,並已連續三年發佈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不斷加強煤電規劃建設的宏觀調控力度,促進煤電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根據《報告》,2017年我國煤電新投產3404萬千瓦,同比降低26.3%;2017年開工建設規模僅為705萬千瓦。

“‘十二五’期間我國煤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速為6.8%,自2016年開始,煤電裝機增速明顯趨緩。”電規總院副院長杜忠明表示,2015年煤電裝機容量增速高達7.0%,2016年降至5.1%。“截至2017年底,我國煤電裝機容量98028萬千瓦,同比增速僅為3.6%,已降至2000年以來最低水平。”

2017年,我國煤電發電量38803億千瓦時,同比降低1.7%;煤電利用小時數較2016年提高了約134小時,達到4278小時。記者對比過往數據發現,2014年至2017年,我國煤電發電量基本持平,而2014、2015、2016年煤電利用小時數連續出現同比下降,在2017年實現了同比升高。在發電量小幅下降、新機組投產、新能源發展等因素影響下,煤電利用小時數不降反升,體現出煤電在結構調整、規模控制方面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

2017年8月,十六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範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國停建和緩建煤電產能1.5億千瓦,淘汰落後產能0.2億千瓦以上,實施煤電超低排放改造4.2億千瓦、節能改造3.4億千瓦、靈活性改造2.2億千瓦。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

從電源分佈上看,截至2017年底,山東、內蒙古、江蘇、河南、山西、廣東、新疆7省區煤電裝機容量超過5000萬千瓦,佔全國煤電總裝機容量的49.9%。但由於各地區用電需求及外送通道情況不同,江蘇、河南雖然煤電裝機容量較高,2021年煤電裝機充裕度預警等級仍被定為綠色與橙色,並存在出現短時電力供應緊張的可能。

“儘管華北、華東、西北等地區未來三年分別將有數千萬至上億千瓦新增裝機投產,但其中非化石能源裝機將佔據較大比重,電量貢獻佔比與新增裝機容量的比例有較大差距。”有電力行業分析師指出,“考慮到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出力的不穩定性,負荷集中省份在用電高峰期仍將出現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

杜忠明指出,2017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寬鬆,黑龍江、吉林、雲南以及蒙東地區存在電力冗餘;迎峰度夏期間,河北南網、山東、江蘇三地出現了一定供電緊張的情況。未來三年,全國電力供需將延續總體寬鬆的態勢,預計河北南網、陝西、浙江、江蘇、江西以及海南6個地區的電力供需偏緊;2019年後,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四省電力供需也將呈現偏緊態勢。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經濟形勢逐漸好轉,用電量需求增速回升,嚴控煤電規模將加劇個別地區高峰時段的電力供應緊張。

統計顯示,2017年,煤電發電量約佔我國總髮電量的60.5%,同比降低1.7%;煤電裝機佔我國電源總裝機容量的55.2%,同比降低2.1%。“可以看出,煤電電量佔比高於容量佔比,這是由電源特性決定的。”一位業內專家表示,“煤電運行穩定以及具備一定的調節能力的特性,決定其支撐電源的位置不會發生變化,在迎峰度夏等用電高峰期仍將承擔主力電源的責任。”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盧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