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奇特美食之旅:安徽“臭鱖魚”VS“臭豆腐”,臭豆腐輸了!

(世界因你而精彩,請為緣分點“關注”)

黃山市,位於安徽省的南部,與江西、浙江交界,古稱“徽州”,是徽文化的發祥地。黃山市最著名的景點,自然是大名鼎鼎的“黃山”了,山上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這四絕享譽天下,堪稱天下第一奇山!以前很多人家裡頭都會掛著一幅迎客松的畫,這是黃山上的奇松景象。

奇特美食之旅:安徽“臭鱖魚”VS“臭豆腐”,臭豆腐輸了!

N年前我在南方念大學時,請了一週的假與友人相約黃山採風,結果千里迢迢來到黃山市後,天公不作美梅雨連綿,至今沒登過黃山。

黃山市作為徽菜的重要發源地,美食當然是不會少的。但最為推薦的,當屬徽菜的代表作“臭鱖魚”了。這臭鱖魚在烹飪之前,異味極其濃烈,臭豆腐在它面前也得甘拜下風,可以說是奇臭無比!

奇特美食之旅:安徽“臭鱖魚”VS“臭豆腐”,臭豆腐輸了!

放著鮮活的魚不吃,徽州人為何要吃這發臭的魚呢?其實每一種異味食物,都來自一次美麗的錯失。

相傳古時候徽州一個知府非常喜歡吃鱖魚,經常僱人從外地方長途跋涉運活魚來吃。結果有一趟,魚在半路死掉了,運送者就用鹽把死掉的鱖魚給醃起來試圖保鮮。然而等過了幾天到達地方後,魚還是發臭了,抱著試試的心態做來吃,發現鮮美無比。於是乎,臭鱖魚就在這一帶流行了起來,併發揚光大成了徽菜的代表。

奇特美食之旅:安徽“臭鱖魚”VS“臭豆腐”,臭豆腐輸了!

臭鱖魚的料理方法不多,通常以紅燒為主。將臭鱖魚清洗乾淨後,下油鍋小火煎炸至兩面金黃魚肉發硬,再加水和其他香料、調味品進去燜即可。臭鱖魚的臭味,經過煎炸,會有所減少和轉變,但依然是有些異味的。但用筷子一夾一挑,蒜瓣狀白嫩嫩的魚肉就翻出來,鹹、鮮、嫩,加上濃郁的醬汁,非常的下飯。

奇特美食之旅:安徽“臭鱖魚”VS“臭豆腐”,臭豆腐輸了!

對吃習慣了臭鱖魚的人來說,會覺得烹飪後的那股異味是香的。所以在烹飪之前,越臭的臭鱖魚會越受歡迎,肉會更加鮮嫩香濃,不夠臭的還要遭嫌棄。這和吃臭豆腐、榴蓮同一個理兒,愛的人垂涎欲滴,怕的人聞到就繞路走。

臭鱖魚除了紅燒,還有清蒸的做法。據說清蒸臭鱖魚味道會更鮮,只可惜我接受不來。

奇特美食之旅:安徽“臭鱖魚”VS“臭豆腐”,臭豆腐輸了!

在黃山市,臭鱖魚還有“桶鮮魚”的叫法,因為第一“臭”字不好聽,第二古時候臭鱖魚是在杉木桶裡醃製的(現在很多也是)。

醃製臭鱖魚並不難,將新鮮的鱖魚去掉內臟後,不洗,直接內外抹鹽,粗鹽更好。抹好鹽巴後,將魚一層層疊放進杉木桶中,上面再擱石頭等重物壓上,等自然發酵一週之後臭鱖魚便做好了。醃得好的臭鱖魚,魚鰓還能保持著好看的鮮紅色。

奇特美食之旅:安徽“臭鱖魚”VS“臭豆腐”,臭豆腐輸了!

在醃製過程中溫度很重要,25至30攝氏度為佳,溫度過低難以發酵熟成,溫度過高魚肉容易腐爛變質。另外也有人用活鱖魚來醃,敲暈末鹽,不去內臟直接醃製。這種保留內臟的做法,看起來不衛生,實際上能令魚肉更美味。包括烤秋刀魚,連同內臟一起烤,油脂會更加豐富,魚肉會更加肥美鮮嫩。大家可以試一試。

(喜歡的朋友請點“關注”,《奇特美食之旅》系列繼續開車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