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有沒有可能再次吞併中亞五國?

Siwindy


1991年12月25日,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辭去總統位置,將權力移交給了葉利欽。第二天,蘇維埃共和國舉行了最後一次會議,蘇聯在法律上正式消亡,與會代表們各奔東西,國土面積從前蘇聯時代的2240萬平方公里減少到1707萬平方公里。

蘇聯解體後,被分裂成了15個國家:東斯拉夫三國、波羅的海三國、中亞五國、外高加索三國和摩爾多瓦。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這五個中亞國家是最不情願的,因為經濟不景氣的俄羅斯像甩掉包袱一樣地拋棄了中亞五國。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如今的中亞五國正在穩定發展,與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都保持著一定的地區平衡,如今的俄羅斯想不想重新吞併中亞五國呢?如果想又能不能實現呢?

吞併中亞五國的好處:

中亞位於亞歐大陸的中心,是連接歐洲和亞洲、中東和南亞的十字路口。中亞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大國勢力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戰略要地,這也是冷戰結束後,美國與俄羅斯不遺餘力在該地區進行擴張與滲透的主要原因。

此外,中亞蘊藏的資源極為豐富,中亞五國的鎢、鉻的儲量世界第一;銅、鉛、鋅儲量在亞洲第一,除此之外鋁土、錳、黃金的儲量都居世界前列,被譽為“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其中石油和天然氣是中亞重要最具戰略性的資源,油氣資源約為波斯灣的22%,可以說是第二個中東了。


能否吞併成功:

雖然吞併中亞五國好處多多,但問題也不可避免。首先就是宗教問題,俄羅斯91%的信徒都信奉東正教,而中亞五國均為穆斯林國家,在中亞五國獨立之後,都或多或少地對非主體民族採取排斥政策,導致大量俄羅斯人遷回俄羅斯。時過境遷,俄羅斯人和中亞五國的“異族”難以產生認同。

目前俄羅斯擁有1.4億人口,中亞五國擁有6000多萬人口,吞併之後“異族”的人數佔總人口一半,到時候肯定會產生動盪,而從增長率上看,俄羅斯已經進入人口負增長,而中亞五國的人口增長率都在1%以上,吞併之後的人口結構也將繼續向“異族”傾斜。

再來就是經濟壓力,俄羅斯經濟自2014年以來一直遭遇嚴重困難,直到近兩年經濟才恢復緩慢增長,去年世界銀行上調了對俄羅斯明後兩年的預期,分別從1.4%提高到了1.7%和1.8%。這樣的經濟條件下,俄羅斯如果靠無力吞併中亞五國根本無法支付龐大的軍費。

其次就是國際環境,中亞自獨立之後,美國一直在中亞地區實行政治拉攏、經濟援助和軍事滲透等多管齊下的策略,以期確保其能源利益和全球戰略的實施。而日本方面,雖然安倍主打“金元”牌,力推“技術換資源”和基礎設施合作,希望藉此強化與中亞五國能源合作和政治互動水平。一旦俄羅斯有吞併中亞五國的意圖,美國肯定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到時候會不會軍事介入也很難說。

最令人關注的一點就是軍事實力了,從這個角度講,俄羅斯的勢力是不容置疑的,根據2017年全球火力(Global Fire Power)評級,俄羅斯位列世界第二,烏茲別克斯坦的軍事力量為中亞五國最強,排名第48,想要武力吞併並不難,但是鑑於以上幾個要素,俄羅斯也絕不可能再次吞併中亞五國了。


武器跟蹤狂人


如果俄羅斯的綜合國力足夠強大,它絕對有能力吞併中亞五國,不過以現在外強中乾的俄羅斯國力來說不可能吞併中亞五國。



1.俄羅斯國土面積1700多萬平方公里,差不多有2箇中國那麼大。但是現在的俄羅斯沒有實力吞併中亞五國。

2.因為目前的俄羅斯在東烏克蘭和敘利亞同時參與了2場地區戰爭,還要防備歐美國家的軍事威脅,所以俄羅斯沒有更多的軍隊和裝備去入侵中亞五國。



3.因為俄羅斯吞併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遭到了歐美國家的軍事、政治、經濟制裁,俄羅斯在外交上陷入了孤立,經濟上也沒有實力支撐第三場戰爭,所以俄羅斯不會在此時去入侵中亞五國。

4.中亞五國都是伊斯蘭國家,他們在蘇聯時期都是加盟共和國,因為與俄羅斯存在民族和宗教矛盾,所以中亞五國在蘇聯最虛弱的時刻都選擇了獨立,如果俄羅斯用軍事手段吞併了中亞五國,那麼五國的穆斯林民眾就會拿起武器與俄羅斯對抗,這會消耗俄羅斯的國力,給俄羅斯政府帶來政治、外交、軍事、經濟上的損失。

5.歐美國家和中國也不會允許俄羅斯輕易的吞併中亞五國,因為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對歐美和中國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6.即使俄羅斯佔領了中亞五國的土地,也得不到中亞五國的民心,最後俄羅斯很可能因為中亞五國的反抗而大量消耗俄羅斯的國力,使俄羅斯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而導致俄羅斯國內混亂,最終引發俄羅斯解體。


杜達特洛夫斯基


中亞地區,確切的來講,是由在亞洲中部區域的五個國家所組成的。這五個國家分別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這五個國家在蘇聯時期都毫不例外的成為了蘇聯的加盟國,直到1991蘇聯解體以後,才恢復到了獨立國家的狀態,還一併加入到了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體)當中。可以說在政治領域,中亞五國之間都是存在著非同尋常的默契程度的。儘管後來土庫曼斯坦從保持國家中立性的角度考慮,宣佈退出獨聯體國家的行列,但其也並沒有就此放棄和獨聯體之間的合作。

(哈薩克總統帶頭髮起統一五國的號召,他也是俄羅斯的小弟)

其實在蘇聯還沒有成立之前,中亞五國就已經被列入到沙俄的版圖當中去了。當時沙俄就是從中亞地區開始向外擴張的,只不過後來隨著羅曼諾夫王朝被布爾什維克顛覆,沙俄政權被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所取代,中東五國又陸續的從中脫離出來,以獨立國家的身份加入蘇聯,成為蘇聯的加盟國,因此也就有了文章開頭中所提及的故事的發生。

(1882年的中亞)

現在的俄羅斯,有沒有可能重現沙俄時期的雄風,繼續將中亞地區納入到自己的掌控範圍裡呢?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儘管中亞地區一直被外界視為“俄羅斯的後花園”,五國和俄羅斯之間也一直都保持著較為良好的外交關係,但事實證明,這個後花園也不是俄羅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更不用提將整個中亞地區納入到自己的版圖當中去。

畢竟自從俄羅斯重新獨立以來,國家綜合實力有了很大的衰退,同時現如今的國際局勢,也遠比沙俄時期要複雜的多,所以現在俄羅斯是不可能會去打中亞五國的主意的。再加上有美國和歐盟國家在國際社會上的不斷針對,更加導致了俄羅斯在處理涉外問題上的謹慎態度,以免給對方留下話柄,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俄羅斯要想能重新掌控中亞地區,除非中亞五國和克里米亞一樣,主動對俄羅斯投懷送抱,不然俄羅斯是完全沒有任何機會重新將中亞地區納入到自己的版圖當中去的。並且從目前中亞五國的外交政策來看,其對俄羅斯的依賴程度只會越來越低,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讓中亞國家放棄自己獨立國家的身份,加入俄羅斯,很顯然是完全不可能的。

利刃軍事




中亞其實有兩塊:一塊在天山帕米爾以西,就是今天的中亞五國;一塊在天山帕米爾以東,咱們叫新疆。91年以前的200年,中亞是被中俄兩國瓜分的。

新疆

作為中國保護長城內核心區域的必要緩衝地帶,雖然歷經戰亂分裂,依然死死把持。如今內則國力增強,外則蘇聯垮臺,外加多年來人口遷移,當地土著也呈現分化瓦解之勢。反觀蘇聯中亞,早已從本土分崩離析。所以,問題首先應該是為什麼中國能保住中亞,蘇聯卻保不住?

原因應該有好幾層。
首先應該是領導人失策,而且應該是主要原因。眾所周知,新疆也是靠中國本土養著的,和蘇聯中亞一回事。中國能養,為什麼俄羅斯不能養?俄羅斯中亞對俄本土的地緣地位難道就比不上新疆對中國本土的地緣地位?新疆對中國是必須的,沒有新疆,河西走廊的長城直接暴露給外敵。蘇聯要是丟了中亞,連烏拉爾河都沒了,裡海、伏爾加河、烏拉爾山、西伯利亞全暴露了,戰略威脅更大。

其次俄羅斯認為從中亞戰略收縮後,外敵並不能迅速滲透,形成對俄羅斯本土的威脅

。由於斯大林當年對費爾幹納盆地及其周邊的分割,致使中亞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矛盾重重,無法形成合力。而蘇聯中亞周邊有中國、印度、伊朗三大強國中國拿下新疆後,一直處於消化階段,至今未完成,屬強弩之末;印度因為本身尚未統一,而且巴基斯坦擁核後,越發遙遙無期,且印度與中亞間有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雙重阻隔,缺乏影響力;伊朗本身對土庫曼有影響力,而且和塔吉克同族同語,所以伊朗的影響力不能小視,但是首先伊朗連同根的阿富汗都沒能統一,更別說更遠的塔吉克,這也是個沒統一的大國。而且伊朗更多的力量,是在西亞和沙特掰手腕,由於美國的中東平衡政策,中東就像春秋時的中原,常年列國林立,戰亂不斷。所以伊朗戰略上不可能被美國允許,成為大國。統一阿富汗、塔吉克都沒指望,更別說進吞中亞。所以身居內陸的蘇聯中亞,脫離俄羅斯近30年,至今無人染指,和俄羅斯當年設想的差不多(但無論如何,都趕不上握在自己手裡省心)。

第三應該是俄羅斯人口危機。那麼大國土,只有1.4億人,守土尚顯吃力,如何擴張同化異族。

綜合上述三點,基本上就可以看出來蘇聯中亞對俄羅斯,戰略地位絕對重要,時間上卻並不緊迫。所以,只要俄羅斯國力逐漸恢復,人口再次膨脹,重新擴張回中亞是早晚的事。畢竟蘇聯中亞西、北兩側是開放的,而中國一側卻高山林立。而中國要做的,是如何避免俄羅斯重新吞併中亞這個重要的緩衝,尤其是哈薩克和烏茲別克兩國。即使無法保全中亞,也要和俄羅斯瓜分中亞,至少拿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把天山和帕米爾的分水嶺,劃在我們自己境內,控制阿姆河和錫爾河的


地理上的中亞包括五國和新疆地區,現代政治上的中亞一般指中亞五國。中亞地處亞洲內臟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北上可以切斷俄羅斯東西聯繫,東進可以進入中國西北屏障新疆,西進高加索黑海連通歐洲巴爾幹和亞洲的小亞細亞,南下可以進入南亞,西南色中東的伊朗,西北是俄羅斯重要工農產業基地。
中亞是俄羅斯南下的重要途徑也是中國西進的必經之路,也是美國牽制中俄的理想之地。



俄羅斯應該不會吞併中亞,或者說吞併不了中亞,倒是有可能建立個邦聯。


首先,中亞各國都不希望被吞併,肯定會拼命對抗,以俄羅斯現在的強行吞併有點難。當然了中亞軍事這麼弱正面戰爭撐不了幾天,可打起游擊戰那就後續成本太高了,區區百萬多的車臣人已經夠讓俄羅斯折騰了。
其次,中國、歐美都不會眼看著俄羅斯吞併中亞,可能會遭到干涉,成本直線上升。吞併一個自願的克里米亞淪落到現在的處境,吞併抵抗的中亞後果很嚴重。土耳其、伊朗的等伊斯蘭國家也會反對,如果歐美要制裁俄羅斯這些中東阿拉伯伊斯蘭國家都會支持制裁,連中國印度也可能跟美國一起制裁俄羅斯。

最重要的是俄羅斯體力不夠吞併中亞,吞併中亞還得派軍隊駐守吧,現在的俄羅斯軍隊不夠用得擴軍,擴軍需要願意或者能強制招入的年輕人吧,人員裝備需要錢,問題是俄羅斯現在最缺的就是錢和年輕人。

俄羅斯吞併中亞圖什麼呀,中亞的自然資源又沒俄羅斯豐富,俄羅斯又不缺領土自個人的土地夠用了,還沒辦法全面開發呢。中亞人口超五千萬,以俄羅斯才一個多億的人口能壓得住麼。


除非俄羅斯人能提出像當時的gczy一樣的新理想團結起來各族人民,激發俄羅斯人的人口生產激情,國力強盛對抗得住美國,遠遠超過中國,使得中國不敢反對或者給中國什麼好處換中國不去幹涉俄羅斯和中亞兩者的事情。

本回答來源於網絡,言論與本作者無關,雲破天開整理。

雲破天開山水間


人口增長的包袱

中亞五國在蘇聯時期,大部分人口信仰伊斯蘭教。在二零一六年人口已經突破了六千八百萬,人口增長率很高,在將近四十年的時間內人口就翻了一翻。而反觀俄羅斯,由於教育觀念以及社會福利等方面人口接近負增長,自身人口一點四二億,其中百分之八十都是俄羅斯族人。

人口結構

如果中亞五國不獨立,留給俄羅斯的話,那麼俄羅斯國家民族元素之間的比率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像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坦這兩個民族,其實他們接受宗教信仰的時間很短,如今只是獨立之後為了凸顯民族個性強化了宗教信仰。

貧窮

貧窮地區的人口瘋狂增長,到底會給俄羅斯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誰都無從得知。中亞五國雖然不願意獨立建國,但是俄羅斯帶著人口增長的包袱發展情況可能會更糟糕。葉利欽很聰明,從大局觀念上來講,中亞五國的獨立減輕了俄羅斯的經濟負擔。如果中亞五國還在俄羅斯的行政範圍之,本來經濟發展不景氣的俄羅斯政府每年肯定要向中亞地區大量輸血扶貧。而如今中亞五國獨立卻依然在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之內,比如哈薩克斯坦的航天基地依然是租給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地廣人稀,資源條件富饒,如果當時俄羅斯足夠聰明,排除其他四個國家留下選擇哈薩克斯坦的話,也是挺不錯。總而言之中亞五國的獨立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俄羅斯的經濟負擔。


俄羅斯勞動力一直處於緩慢下降的趨勢,經濟嚴重缺乏活力,烏克蘭以及中亞地區俄羅斯民族人口迴流,稍微緩解了一下勞動力的壓力。


品讀武器裝備


再無可能

(中亞五國)

中亞五國是指中亞地區的五個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分別是哈薩克斯坦、克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

中亞五國的總面積為400多萬平公里,人口超過6800萬。此地位於亞歐大陸的正中心,自古是東西方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中亞自古就是四戰之地,匈奴人、突厥人、漢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都曾經控制過這個地方。

到18世紀時,東歐崛起的沙皇俄國開始向中亞蠶食,並在19世紀末期徹底兼併整個中亞。

(19世紀中後期,俄羅斯帝國控制下的中亞)

蘇聯建立後,中亞地區被劃分為五個加盟共和國。蘇聯政府在這裡推行了多年的俄化政策,並對該地區進行大量的財政補貼,使得該地區政治環境相對比較穩定。

蘇聯解體之時,因為在經濟上極度依靠蘇聯中央政府的支持,所以中亞五國對於獨立建國都很不積極。

但是由於作為蘇聯主體的俄羅斯宣佈獨立,蘇聯基石的崩塌,中亞五國不得已相繼宣佈獨立。

在此後,除了土庫曼斯坦聲明自己是中立國外,其他四國基本還都屬於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俄語在這裡依然十分通行,但不可否認的是俄羅斯對中亞的影響力正在不斷的衰退。

今天的俄羅斯想要再度吞併中亞已不可能。

首先,俄羅斯自己不願意。因為該地區的居民大多為突厥裔血統,且主要信奉伊斯蘭教。若是將之吞併,必然會極大的衝擊俄羅斯的人口結構,動搖俄羅斯人的統治地位。

再者,這五國除了哈薩克斯坦以外,其他四位老鐵家裡都不太富裕。要是大家一起過,還得自己去支援。

但問題是俄羅斯自家也不寬裕,自己的錢都不夠花,拿啥去支援?伏特加嗎?

其次,就算是俄羅斯想兼併這五國,就得先拿下哈薩克斯坦。

作為中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國力最強的國家,哈薩克斯坦在蘇聯解體後的發展僅次於波羅的海三國,軍事、經濟實力都是十分強勁,絕對不是烏克蘭那樣的軟柿子。

面對哈薩克斯,霸王硬上弓肯定是不合適,畢竟普京也得看人下菜碟。

俄羅斯對哈薩克斯坦一直採取拉攏政策,不斷地加強與哈薩克斯坦的經濟一體化。

(俄羅斯聯合白羅斯、哈薩克斯坦建立歐亞聯盟,推行三國經濟一體化)

而對於莫斯科的大獻殷勤,哈薩克斯坦雖然表面上熱情回應,但轉過身來阿斯塔納也在積極地加強與中國、美國等大國的合作,並且在國內大力施行哈薩克化。

在哈薩克獨立之後,其國內的俄羅斯人比例和俄語使用者都在持續下降。而哈薩克族比例和哈薩克語的使用者數量卻在不斷上升,這些都顯示出哈薩克斯坦一直在不斷的擺脫俄羅斯的影響。

如今的哈薩克斯坦對俄羅斯的態度是忽遠忽近,即給你機會,又不明確答應你,這種感覺廣大男同胞們肯定都懂。

連哈薩克都拿不下,就更別提跟俄羅斯壓根不接壤的其他四國了。


千佛山車神


大國分裂不易,但是一旦分裂,再次聚合難上加難。原因如下:

1. 前蘇聯由於各種政治、經濟、內爭外鬥等等原因,突然之間土崩瓦解,分裂成若干國家。蘇聯的解體不論是對美國等北約國家來說,還是對原華約國家以及原蘇聯聯邦國家來說,幾乎都願意接受蘇聯解體這個事實。蘇聯的解體對北約和華約國家來說是大大降低了對他們的軍事威脅,對原蘇聯聯邦來說,他們的政治家終於可以登上了權力的巔峰,滿足了他們對權力的慾望;

2. 然而,一旦分裂再想重現合併則勢必登天。首先,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反對。他們絕不會允許第二個強大的蘇聯再現。如果俄羅斯以自己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強行吞併其他中亞國家,勢必被視為侵略。俄羅斯僅僅是收回克里米亞就已遭到西方長期的制裁,致使其經濟幾乎崩潰就是明證,更不用說收回中亞五國了;

3. 中亞五國的政治家們出於權力的原因,也不會輕易迴歸俄羅斯,權力對這些政治家們來說就是第二生命;

4. 就目前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來說,絕對可以武力收回 ,但就經濟情況來說已經是不可能了。再加上北約國家已在中亞這個地區進行了相應軍事佈置。俄羅斯強制收回中亞五國已成不可能之事,何況俄羅斯目前和可預期的未來也不會有此意願。

因此,國家統一時一定要珍惜,一旦分裂,很難再有回頭路。


美國Ark文化集團


俄羅斯現在雖說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但普京一直想重塑前蘇聯的輝煌,前蘇聯的大版圖。



可現實中的俄羅斯,經濟在不斷的衰退。為了自身的利益,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針鋒相對。之前的車臣戰爭、到強奪克里米亞至出兵援助敘利亞。其實俄羅斯早已元氣大傷,好在俄羅斯人民是普京堅硬的後臺。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之所以不敢對俄羅斯動手劃腳,是因為普京說過這樣一句話:別忘了俄羅斯是世界核大國之一。

實話說,俄羅斯現在是真沒有那個能力併吞中亞五國。只要中亞五國能夠團結在俄羅斯周圍。不要像烏克蘭一樣發生顏色革命,倒向美國的懷抱。這是對俄羅斯最大的幫助。


水煮老牛慢火燉


歷史上,俄羅斯和中亞曾經多次合併和分離:

第一次合併

19世紀後期,俄羅斯佔領南高加索後,跨國裡海,向中亞大草原進發,利用火器優勢逐漸蠶食中亞遊牧部族的領地;與此同時,西伯利亞南部的哥薩克僱傭兵也通過堡壘蠶食戰術,逐漸向南擴張,將中亞的若干汗國、部落係數征服,成為沙皇俄國的附庸國。沙俄在中亞的擴張,讓中俄之間首次在內亞地區遭遇,進而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俄伊犁條約等國際條約,劃定了今日中亞東部的邊界;而俄國和英國(英屬印度)的條約,則界定了中亞在南部的邊界。

第一次分離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沙俄內部爆發革命,民族自決成一時風潮。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人為了標榜自己的進步性,支持民族自決,同意非俄羅斯族聚居區的獨立。於是,從中亞到高加索,再到烏克蘭、白俄羅斯,紛紛建立本民族的獨立政權,也就是各種“民主政府”。這些政府,特別是烏克蘭、南高加索建立的民族自治政府,標榜自己的民族國家身份,希望獲得西方國家的支持,擺脫俄羅斯的控制。不過,這個階段,中亞的民族自覺意識還不強,其建立的政權很大程度還依靠來自莫斯科的知識分子、革命者的指導。不過,總體上,十月革命仍然是中亞自覺意識的第一次萌芽。

第二次合併

列寧為了保持沙皇俄國版圖的統一,在倡導民族自決的同時,號召各地建立蘇維埃政權,並派遣十月革命的幹部趕赴各地,幫助充實、知道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和運作,從而事實上控制了非俄羅斯族地區的政治局勢。在這些政治控制的背後,是蘇俄紅軍的支持。例如,當時的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國就反對俄羅斯人的控制,但是當蘇俄紅軍進入後,這個地方的蘇維埃政權就“順利”建立起來了;同樣,當蘇俄紅軍進入西伯利亞南部後,中亞的局勢也隨之大變,布爾什維克迅速掌權。這些蘇維埃政府很快宣佈以“蘇聯”的形式,組建成新的國家。於是,中亞和俄羅斯再一次合併了。

第二次分離

蘇聯解體前夕,葉利欽為了上臺,極力宣揚蘇聯對俄羅斯的壓制和剝削,認為如果沒有和中亞等落後地區綁在一起,俄羅斯人可以生活得更好。這種輿論廣受支持,為葉利欽上臺提供了民意支撐。在葉利欽成為俄羅斯聯邦總統後,俄羅斯聯邦在15個加盟共和國中,第3個宣佈獨立(僅次於立陶宛和格魯吉亞),從而導致蘇聯事實上的解體。在此之後,其他加盟共和國被迫宣佈獨立,其中中亞國家是最晚宣佈獨立的。或者說,中亞是看到蘇聯實在無法存在下去了,才被迫選擇獨立的。所以說,這一次俄羅斯和中亞的分離,實際上是俄羅斯甩擔子,不想和中亞這些窮親戚一起過日子了。

第三次合併趨勢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逐漸意識到後蘇聯空間對俄羅斯的重要性。在普京上臺後,開始尋求加強與前蘇聯各國的系,特別是加強與中亞的合作。其抓手包括獨聯體(這原本是為了“分家”而成立的國際組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負責保護成員國的安全)、歐亞經濟共同體(後來成為歐亞經濟聯盟,目的是加強成員國經濟一體化)。但是俄羅斯尋求一體化(實質上是加強對這些國家的控制)的努力,遭到中亞國家的警覺。在俄羅斯一再尋求加強一體化的時候,哈薩克斯坦等國則公開聲稱,任何超國家機構都不應該損害國家主權。

可以說,在俄羅斯和中亞國家分離二十多年後,中亞國家的獨立、主權、民族自決意識已經根深蒂固了,俄羅斯要想要和中亞國家加強一體化、建立超國家機構都難上加難,更遑論直接吞併中亞了。


布萊克懷特


俄羅斯不可能再吞併中亞5國,俄羅斯現在也沒有能力去做這件事!現在中亞5國也不是吃素的。

俄羅斯很難重返蘇聯時期的輝煌,國家正在頹敗,俄羅斯有心無力!

現在的俄國已經不是以前的蘇聯,俄羅斯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已經很晚和蘇聯相媲美!蘇聯紅軍軍隊人數為500萬,現在俄羅斯軍隊人數為77萬人。蘇聯軍費開支3445億美元,俄羅斯軍費開支只有700億美元。兩者完全不在一個重量級上。俄羅斯根本就沒有那個實力去吞併中亞5國!

俄羅斯經濟的不景氣很難再為軍事提供支持!

俄羅斯2016年的GDP總量為132萬億美元,世界排名第12位,同期韓國GDP總量136萬億美元,現在就連韓國都已經騎在了俄羅斯的頭上。中國廣東省的GDP總量已經超過了俄羅斯!總是普京再雄心勃勃,也不得不去面對經濟衰退的事實。俄羅斯現在是有心無力了!

中亞五國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和蘇聯時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經過蘇聯解體後幾十年的發展,中亞五國的實力已經不容小覷了。尤其是中亞5國的軍事實力,5國聯合足以讓俄羅斯膽顫!中亞五國可不是克里米亞,不可能搞個全民公投就回到了俄羅斯!


碼字不易,喜歡的朋友可以評論關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