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月薪2萬招不到人,製造業為何面臨斷層危機?

Artinna-Lau


老李是在有色金屬加工製造業的國企的,現在談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1.現在的加工製造業國企,包括央企下屬企業,人才流失特別嚴重,能出去的早就出去了,無論是是管理人員還是技術工人,但凡有點門路和能耐的都走了。留下的,要麼是沒有一點人力資源的優勢,要麼就是在這裡覺得自己感覺混的還不錯。這些人,暫時不會走。但也是過一天說一天,盼著離退休或者內退更近些。

所以,這樣的企業是否有希望,誰都不說,但都心知肚明。

一個沒有希望的企業,年輕人自然是不願意來的。即使來了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也是把這裡當作實習車間,過兩年,有了點工作經驗立馬走人。

這樣的企業,名聲傳得很快,以至形成了惡性循環,越沒有人願意來,單位效益越差,缺人才啊。

你說,給月薪兩萬,就這樣的企業,人家能輕易相信你嗎?

2.月薪兩萬,估計是給廠級或者副廠級這個級別的,但廠級幹部早已人滿為患了;處級加上年薪基本上也這個數了,所以這點錢對他們沒有吸引力。科級根本拿不了這個數,七八千差不多,他們拿不了年薪。

3.在國企,基本上是憑行政職位拿錢的,一個技術人員崗技術級別再高,也拿不過領導,就這說的還是明面上的收入。至於,技術工人,包括技師,月薪也就三五千塊錢而已。

所以,在當下不景氣的的國企,月薪2萬招人,只是個幌子,是鏡中月,水中花。稀罕的人他拿不到,不稀罕的人,都不正眼看它一眼。


老李清談


我本人目前在一家國企的機械加工車間工作,雖然不是工人,但是,接觸工人的頻率極高,所以,可以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

月薪兩萬能找不到人麼?我覺得單純從標題看到有些聳人聽聞了,畢竟時下的中國,即使在北上廣深這樣的特大城市,發達城市,對於普通勞動者來說,月薪兩萬的工作也不是那麼好找的。

當然了,我倒覺得這樣的事情在製造業,在機械加工行業倒是有可能出現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分析,月薪兩萬的工作對應聘者來說要求是相當高的,估計很可能是很難找到符合要求的求職者,對目前的加工製造業來說,這個一點兒都不奇怪,為何這麼說呢?

首先,製造業包含的範圍太廣了,從基層的工人,到輔助的崗位,再到一般管理崗位如工段長,生產調度,技術員,質檢等,更高級的管理崗位像車間主任之類。眾多的崗位對於技能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工人需要技能和手藝,管理崗位需要總覽全局的能力,但不需要像工人一樣具備操作能力,技術崗位需要懂技術。但是,這些崗位同時還要具備基礎的加工製造業的某些知識和技能,比如會看圖紙,懂一些簡單的三角函數計算等等。而且,加工製造業的知識包含的範圍太廣,月薪兩萬的崗位對本行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都有相當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很可能還需要有一定的手藝和技術,估計這樣的人才確實太難找了,月薪兩萬招不到也不奇怪。

其次,國家處於轉型期,加工製造業目前正處於低谷,很多加工製造類的企業工資越來越低,導致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進工廠。我所在的公司還是國企,畢竟還有五險一金,公司這幾年能招到的職工也是越來越少。除此之外,加工製造業大多在工廠工作,要面臨惡劣的環境,諸如粉塵,噪音等影響,時間長了對於健康很不利。除此之外,工廠在一般情況下大都是24小時工作,有倒班的,長期倒班對人的健康一點兒都沒有好處。這還倒沒什麼,在工廠,如果不注意,受傷是難免的,尤其是一線工人,工作幾十年,身上一點兒傷都沒有的絕對是超級少數了,甚至可以說沒有。在辦公室工作就不存在這些問題啊,所以,即使月薪兩萬有時候吸引力也不是很大。畢竟現在工廠吸引力越來越小了。

再次,和現在年輕人的價值觀有關。現在很多年輕人注重的是工作感受,不是老一代的拿時間拿體力拿命換錢了,所以,月薪兩萬能怎樣?幹活兒難受照樣不去,即使月薪幾千工作滋潤也會去的。月薪兩萬,工作憋屈也不是現在年輕人的選擇。

最後,順便說一下製造業人才斷層的問題。

我倒覺得應該不至於。因為目前中國已經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了,這就是個好事,那麼,未來必然國家會向加工製造業傾斜,這樣,這個行業未來會慢慢從低谷中走出來。還有一點,我們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要知道不少加工製造業方面的人才其實在國有企業,我相信,只要這些人才還在,讓這些人才多發揮餘熱,多培養些人才,那麼,加工製造業就不至於出現人才斷層,前提是現在需要有所動作。


大連的雜家


哪裡的,可以說一下地址嗎,我能給他拉幾百號人去工作。


正宗的標題黨,製造業也有很多崗位,到底是什麼崗位缺人,工資還兩萬,關鍵是還招不到人。我見識少,真的沒有碰到過。

製造業的崗位

製造業裡面也分很多崗位。題主問的問題很籠統,不好說看法,我說說我知道的崗位和薪資吧。

普通崗位(一線生產人員)。這一階層幹活最多,工資最低。我所在的城市工資大概是4500左右,還是稅前。

技術崗位。這個階層工資浮動較大,主要看個人能力。但是如果想達到2萬,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機械加工),但是也不會像題主說的招不到人。能開到兩萬,估計招的人辦公室都坐不下。

管理崗位。這個階層的工資能拿到兩萬,有的也不止兩萬。但是也沒有說招不到人。

還有其他的一些崗位,也差不多的情況。


我感覺最不好招的反而是一線員工,因為工資低,工作量大,導致人員流動大。所以不好招人。

題主說的月薪兩萬,還招不到人。這個真想不出是什麼崗位。因為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樣子。高級人才,人家確實看不上這點工資。水平一般的,老闆也不願招。

不糾結了,希望題主可以補充一下到底什麼崗位。

結語

只有開不起的工資,沒有招不到的人。

以上個人看法,有不同意見的可以留言討論,本人見識可能有限,希望不要直接開噴。謝謝。


古典青年


我是在中小企業管理部門上班的,希望能解答你的問題。

問題沒有太明確招聘的是什麼工種,月薪兩萬招不到人有點誇張了,應該是招聘的熟練技工或高級工種吧?當然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即使高薪,工人也不願意去。

四月,山東的環保停產限產預計都已解除,企業似乎可以放開馬力去生產,彌補冬季的損失。但是,正是用人之際,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有很多工廠每隔短期時間就會進行招工招聘,甚至有的工廠開出很好的條件,但似乎依舊永遠招不滿人一樣,社會上還有很多農民工找不到工作,這種奇怪的現象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的呢?

第一,隨著時代越來越進步,許多年輕一輩的農民工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不再拘泥於枯燥乏味機械性的流水生產線,單調的工作讓他們感到疲憊,往往幹不久之後,便會另尋出路。他們甚至更願意到工地幹活,工地雖然勞累,但可以和一群工友說說笑笑,不會比工廠壓抑。

第二,工廠內部管理苛刻,有的工廠甚至要求工作時不能和別人講話閒聊,除了上廁所,其他時間都在高強度工作。老闆不考慮員工感受,工廠管理缺乏人性化,這樣的工廠常常留不住人。工廠老闆壓榨員工現象嚴重,他們都希望花最少的錢讓員工給自己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工廠三班倒,經常性的加班和繁重的作業危害員工健康,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員工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心裡形成很大落差。更何況,拖欠工資的現象時有發生,許多企業雖然發展的不錯,但是在工人圈裡名聲並不好。

第三,熟練技工和高級工種的缺乏。我國工人的整體技術水平還是偏低的,熟練工人和高級工種人數缺乏,造成這部分人工資水漲船高,月薪幾萬的確也符合市場價格。許多企業都在開出非常好的福利來爭取這部分人才,特殊工種的人才更是匱乏,這些人才真的不亞於高校引進高級人才。

第四,工人迴流。隨著經濟的發展,一線城市人口逐漸飽和,二三線城市逐漸經濟崛起,這時之前外出打工的人開始回鄉發展,必然對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的製造企業帶來用工荒。

以上是我的分析,希望對你的困惑有幫助。




昨夜雨33


這個消息很扯淡!

消息來自南方都市報的一篇報道《活久見!月薪2萬!廣州老闆當街大排長龍任人選!90後卻不願幹》,說的是個體制衣廠老闆月薪2萬招不到工人的事情。“對此,一位製衣廠的女老闆姚女士表示,去年日薪三四百能招到新工人,而今年四五百元也難招得到,一名熟練工人一個月工薪達到萬元不算稀奇。”

一個體製衣廠又怎能代表整個製造業?這個記者恐怕連什麼是製造業也整不清楚。這個“蛋”扯大了。

製造業包括:產品製造、設計、原料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零售。在主要從事產品製造的企業(單位)中,為產品銷售而進行的機械與設備的組裝與安裝活動。

據瞭解,廣州有不少個體、私營製衣廠勞動強度大、環境髒亂差,有的沒有環保設備,就是有,也是廠房裡按幾個排風扇。

曾在一個製衣廠工作的女工講述:“我在服裝廠上班,工作環境很不好。空氣中漂著各種各樣的飛塵,常常容易吸進嗓子裡面去。我常常感覺嗓子不舒服,就像有痰一樣。可是,咳不出來,咽不下去。”

這些小作坊式的個體製衣廠,不但環境髒亂差,有的職工還不享受五險一金,經常強制性加班,不給加班費。像這樣的企業招不到人活該。


曉來青鏡添白髮


1.製造業大多環境閉塞,有的工廠工人甚至常年日夜都在幾百或幾千上萬平米的圈子裡,他們對於社會發展趨勢的真實環境只停留在網上。不利於自身眼界及個人的長期發展。

2.製造業基本都是在偏遠郊區,想要自己報個班多學習一技之長以及出門買東西之類很不方便(離大超市遠)。

3.工廠裡面各種規章制度既多又繁瑣。記得在11年時進了個小工廠做品管員,每天上下班加上吃飯,一天要打六次卡,忘記了還要去寫單子!

4.現在國人基本脫離溫飽,現在找工作的80.90後不願意在工廠裡耗費自己的青春。辦公室上班族一般朝九晚五拿月薪,而廠裡的員工大多是拿日薪或者時薪,換言之就是用時間在掙錢,而且乾的活大多很機械。就算有的是月薪甚至兩萬,但是大部分是熬出來的。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有自己的個性和追求,不願意過一眼望到頭的日子,看著自己月薪兩萬的前輩熬了十幾二十年的憔悴面容,肯定沒有賣房子的體面,瀟灑。這個時薪制度現如今還堅挺的存在呢



今天就先到這裡吧~


gegede888


面對如此偽命題我感覺小編的步子邁的有點大了,容易扯到蛋疼。

無論在那個城市,製造業的工資大都在四千到七千之間,製造業需要技工不假,但是大多數技工基本上都是熟練工,技術涵蓋並不是太高,所以這一群體工人還是可以招到的。


條件好點的技術車間招工並不是很難,難得是一些生產條件差,住宿條件跟不上,更重要的是面對高溫,高壓,噪音大,粉塵,煙塵和空氣汙染嚴重的生產崗位,技術條件要求高點的工作崗位,即使工資條件高點,還是有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去,高溫,強噪,粉塵大,味道嗆鼻這絕不是說說那麼簡單,條件如此惡劣,工作時長如此漫長,一般人還是很難承受的,所以如此崗位待遇要高點,普遍也就是七到八千。焊工,機床工,高級操作工雖然屬於此列,待遇也是不過如此而已。

月薪兩萬。年薪就是二十多萬,如此技工已經不是普通或者高級技工所能望之項背的,那得是工程師或者高級工程師才能染指的待遇,這個群體多嗎?符合要求的多嗎?肯定是不多的。因為我們還是發展國家,技術並不是特別高,說到這裡也許會有人噴,拋開愛國情懷事實就是的說,這是事實,因為在製造業,機床加工業,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連正確認識都不願意面對,還怎樣誇誇其談的去談論超越。




好多日本和德國的機床對於自己的核心技術封鎖的很嚴格,即使出口到我們這裡使用,一旦出現故障,我們只能讓人家來調試和維修,自己單位的工人根本就插不上手,沒有公司的重金培養更是難以學藝到手,國外的技術性能高的機器,來到我們這裡用,所有的調試,安裝,都是人家親自來,機器安裝好了就不能動地方了,一旦挪動就無法啟動使用,因為人家的機器安裝了衛星定位,和互鎖功能,動了地方自動鎖死無法使用,還得人家派人來給你解鎖,私自拆卸也是自動鎖死,停機,核心技術根本就無法研究,這也使得這類工程人員稀缺,別說兩萬,五萬能輕易找到人嗎?公司不願意在這方面投入培養,技術人員發生斷層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路漫漫其修遠,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術,知不足而後進,奮起直追才能縮短技術上的差異,努力中國,努力少年。

歡迎不同思想的碰撞,歡迎條友的關注,謝謝。


獨釣寒江雪461


這個標題簡直有點“扯淡”。在製造業,對於大多數崗位而言,月薪2萬還是很好招人的。那些說月薪2萬招不到人的,很可能只是個噱頭,那是“有價無市”。

我本人混跡於製造業公司十餘年,對於製造業的用工情況還是瞭解的,請不要用這麼誇張的標題來誤導別人。

製造業公司真有月薪2萬的崗位嗎?也有,但非常少,不具代表性,如:1、公司高管;2、銷售精英;3、技術專家;以上這些崗位的確能夠月入2萬,但是,話說這些崗位要求也非常高,不是輕輕鬆鬆就能拿下的。

製造業為何面臨斷層危機?

這個問題牽涉的面過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1、行業特點方面。製造業以規模龐大、人口密集為主要特點,是重資本型企業,當今企業的利潤越來越低,而員工的工資也越來越沒有競爭力。

據瞭解,很多外銷型公司為了保證公司的正常運轉,連零利潤的定單都不得不接,依靠那點可憐的出口退稅來維持日子。而那些內銷型企業也不好過,利潤不斷被擊破底線,10%、8%、5%......,淨利率越來越低,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工人工資當然是很低的。

導致現在製造業公司的用工現狀是,以40歲左右的並且學歷很低的阿姨、大伯為主力軍,還有就是一些打算做短期工的小部分年輕人,製造業內所有人員的流動性都非常大。現在稍有點知識、有點條件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到這樣的製造業公司上班,這就是普遍現狀。

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更追求體面的工作。

在70、80年代,進入工廠做一名工人是非常光榮的事情,但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向往工廠的工作,認為在工廠工作不體面,就是髒、累、苦,薪資低、沒前途的寫照。如今,人們更熱衷於錢多的地方,例如,金融、IT、互聯網,認為這些工作更體面,更有前途,也更有“錢”途。因此,現在只有少部分低學歷的、年紀大的人實在沒辦法了,才待在製造業公司。

以上就是導致製造業公司招工難的根本原因。

當然,製造業仍然是我國的經濟支柱,其重要性不容質疑,在製造業公司裡,也有一小部分人能夠拿著2萬的高薪,比如工廠高管、銷售精英、技術專家,但這些人是不多的,也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在一家制造業公司,也就大概百分之一左右的人能夠拿到這個收入,你有信心成為那百分之一嗎?因此,導致很多人選擇了“用腳投票”!

在製造業公司的你,你拿到了月入2萬了嗎?歡迎分享你的故事!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機械設計工程師之家」,技術發展路上與你一起成長!


設計製造迷


看到這個標題,都糊塗了!

月薪2萬招不到人,根本不可能吧。

可是又一想,月薪2萬招不到人,好像也比較正常了。月薪兩萬在製造業裡面都算是高收入了,但是月薪2萬需要人做的工作肯定是非常頂尖和難度很大的工作,能做這些工作的人肯定非常少,可能你這裡給月薪2萬,可能別的公司能給到月薪4萬。因此,2萬招不到人也很正常了。

製造業斷層危機,也就是自己不願意培養,而且2萬在市場上也招不到了。可能這樣就形成了所謂的斷層危機。

因此,月薪2萬招不到人,這是一個偽命題。

月薪2萬能招到很多人,但是可能你不要。你想要的人才,可能別的企業給月薪4萬都招走了,因此你也招不來。招不來人了,就在這裡發感慨,說月薪2萬招不到人,機械行業面臨斷層危機。其實,非常可能只是你自己企業的危機罷了,別的企業活的紅紅火火的,人才充足可能發展更快。

綜上所述,月薪2萬招不到人,就是一個不成立的命題。

月薪2萬不低了,但是企業需要的人才在市場上的價值可能遠遠超過這個價格,因此,就招不到人了。



睿思天下


乍一看這個題目,很多人會覺得匪夷所思。要麼就是一種炒作,要麼就是噱頭。怎麼可能月薪2萬招不到人呢?別說2萬月薪了,就算是月薪1萬,也會有不少人去的。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通常首先考慮的是薪水,然後才去關注招聘者的要求。在製造業普遍收入不高的情況下,2萬月薪,不可謂不高,找不到人,更準確的說是找不到合適的人。出2萬元月薪去招人,這種人必定是某一方面特長的高級技工或者專家工程師之類的。那麼月薪出到2萬也找不到合適的人,為什麼呢?從市場供求的角度來講,就是求大於供。符合條件的人,都在待遇更好的崗位上。這就是我們現在製造業面臨的危機之一,人才斷層危機。為什麼會面臨。斷層危機呢?和下面幾個因素是分不開的。

1,國家政策層面。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積極引進外資,發展對外加工。我們的日用工業得到長足的發展,一方面極大豐富了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一方面也為我們的改革開放奠定了經濟基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的製造業也面臨著從勞動密集型,的粗放發展模式,轉變到集約創新的發展模式當中。這種轉變是需要製造業中的高精尖的人才支撐的。說白了也就是說,在粗放經濟的時候對高精尖人才的需求不大,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流失或轉行。使現在製造業普遍缺乏高精尖技術人才。

2,製造業不受資本喜歡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行業要獲得長足的發展,就離不開人力,物力和財力。其中財力是基礎。那為什麼製造業不受資本喜歡呢?這和製造業的特點有關,製造業通常投資比較大,投資回收期長,投資獲利少。資本更喜歡房地產這樣的投資見效快,投資回報率高的行業。既然投資不喜歡製造業,那麼製造業的發展願景就不如其他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也進一步減弱,特別是大學生選擇專業方面,很多大學生都不願意選擇製造相關的專業。進一步加深了人才斷層的危機。

3,社會價值觀。

等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人的本性。人才,也不外如此。製造業的個人發展前景和待遇水平都普遍低於其他行業,勞動強度大,經常性加班,同時社會地位也不高。人們更傾向於去房地產,金融服務等行業發展 ,工作輕鬆收入高,待遇好,同時社會地位也比較高。這樣就使得製造業在人才流失的同時,也沒有新人才進入。造成製造業的人才斷層加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