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廈門是否是最被高估的城市?

上游說


廈門到底是不是高估了,要看從哪方面?倒不是說廈門的旅遊被高估了,而是廈門的遊客增多了,人多了就沒有原來的文藝範了,想象一下安靜的海邊突然出現了幾萬人,再好的風景也是破壞了。

廈門是一個讓人想起就感覺很美好的城市,但是這幾年遊客量增大,就連被冠以最文藝的曾厝安都變了味道,物價隨著房租在上漲,本來十元錢的奶茶,現在都變成二十塊錢了,心裡落差會非常大,以前漫步廈門街頭,總會感覺到清新自然,現在的路上都是車水馬龍,讓你的心情變得糟糕。

其實廈門還有很多免費又好玩的地方。1.南普陀寺就在廈大南門旁邊,乘公交在廈大西村或者廈大南門站下都可以。2.想看到廈門美景的話建議爬上五老峰,在山中有觀景臺,在山頂可以進入萬石植物園。3.美食:南普陀寺有著名的素菜館,可以品嚐這裡的素齋,寺中還有專門的商店,可以購買到南普陀素餅,素餅是廈門著名特產,有甜、鹹等各種口味。


來廈門的小夥伴最好淡季來,淡季來廈門你會愛上它,但是旺季來廈門,相信你會感覺很失望。


旅行者的季憶


廈門是否被高估,這要看從那個方面來看,房價,絕對不高估,中國就那麼幾個海島城市,廈門島就那麼大,很多人都想來廈門定居,不高才怪。廈門旅遊,更多的吸引小資們的情調,見仁見智。從我八十年代第一次到廈門,市容市貌十分讓人失望,這就是特區?和當地人不多的幾次接觸,濛濛騙騙十分普遍,讓我差異,後來一想就釋懷了,是我自己把廈門和閩南人隔離了。前幾年又去了一次,帶家人專門去旅遊,鼓浪嶼少了以前的寧靜,海濱風光在中國排不上號,留下的印象更多是變著花樣的各種購物。其實各種所謂的廈門特產,八十年代一樣沒見過。

說到發展潛力,傳統產業肯定不會追上泉州,綜合發展前途和人文不如福州,福州必然會發展成為福建的中心城市。隨著平潭島跨海大橋通車和高鐵開到平潭,廈門各方面都將遇到強勁的對手,畢竟平潭的海島風光更誘人。不過泉州再怎麼發展,也不會成為閩南的中心,人的文化和素質決定一個城市的前途,廈門要強修內功,成為閩南地區的中心城市和中國有名的旅遊城市也不錯。


獅子滾球


廈門絕對被高估。

背景:我大姨子一家在廈門。和我同一年大學畢業起點一樣。

現狀對比:夫妻兩一起工作,一套房一小孩一車,經濟壓力還很大。而我家就我一人工作(太太全職在家,父母在農村老家也要我養)兩房兩孩一車。我每年可以全家長途旅遊2次帶上老人。總之,收入差異太大。


一一21060655


去年吧,我去廈門玩,先後去了廈門大學,還有那邊附近的沙灘,胡裡山炮臺,鼓浪嶼,唯一不爽的就是沙灘邊好多垃圾,最可怕的邊上還有一條死豬散發著惡臭,頓時遊玩的心都沒有。


生命不止折騰不止


誰估?估的什麼情況?

在武漢待過7年,城市很大,人口很多,經濟蓬勃,交通發達。18年武漢參加工作登記失業參保人數也沒比廈門多幾萬,同是計劃單列市的青島、寧波比廈門少。18年廈門世界500強企業3家,建發、國貿、象嶼。這些不代表什麼,只是說明城市經濟還是有一定可取之處的。

房價、戶籍是廈門這個城市最大槽點。

戶籍:高校畢業生直接落戶,中專以上學歷參加過技能資格培訓的可以直接落戶,中專都沒上過的居住滿五年。有門檻,門檻也高不到哪裡去。

住房:有戶籍夫妻兩人家庭資產不超過40萬可以申請廉租房,一房一廳400元每月(租金根據收入在廉租房租金再補貼40%以上)。沒房子的家庭(未婚的滿35週歲)可以買保障性商品房(地鐵沿線1.3萬左右,70平方首付二十幾萬)。別說申請不上,申請的家庭比提供的住房少,供過於求。廈門房價是全國第四,商品房那是經濟行為,也是政府收入的來源,賺的是有錢人的錢。現商品房可售面積100多萬平,待售加待建面積500萬平以上,面積不多不少,可售的金額都大幾百億,如果賣不出去,開發商早就不拍地了,有需求,必然有供給。

好的社會,是給人生存的環境,發家致富是需要努力和機緣。

城市,不是GDP,是文明。

(附晚上散步夜景、商場停車記車位時的停車場環境、溝通訓練場地時的藍天,上班途中見到義務撿垃圾的小學生、禮讓了很久行人的前車。)








明心成佛


我在廈門辦企多年,十分關注廈門經濟,簡單分析幾句。就廈門目前的發展,以及對未來的預估,我個人認為廈門值得被高估。 近日廈門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得知,今年1-9月,廈門市GDP增長8.1%,同比大幅提高0.5個百分點,經濟運行呈現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同時,在6月8日下午,廈門松下電工控制裝置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該公司是由日本松下電工株式會社和廈門宏發電聲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的。至此,已有30家世界500強企業正式落戶廈門。 作為在廈門辦企業多年的我,對於廈門的變化印象深刻。廈門在發展過程中,先後獲批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廈門已成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廈門市全面提升改善營商環境,培育壯大了本地一批總部企業,吸引了一批實力總部企業落戶。總部經濟的加快發展,為廈門的“高顏值、高素質”提供了重要支撐。

企業的發展,讓企業願意來,來了之後落得下,又能更好地發展,這就是廈門一直以來追求的營商生態環境。在金融服務保障方面,廈門市從健全招商項目金融服務協調機制、優化新引進招商項目金融服務等之類的措施,廈門對企業的誠意還是很大的。從廈門生態來說,有不少人因為北上廣的生態環境,選擇來到廈門,優勢可見一斑。

說的生硬,拋磚引玉吧,歡迎大家和我一起討論。


Just奔跑向前


大家都知道廈門是我國的特區城市,也是全國5個計劃單列市之一,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廈門的總體情況並不太理想,因此很多人都說廈門是一個被高估的城市,對這點我並不太認同。

雖然從整體來說廈門跟一些城市確實沒法相比,但是廈門也有自己的優勢和亮點,我們通過對比一些數據就知道。

1、跟特區城市相比。

目前我國總共有5個經濟特區,分別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還有海南。在這5個特區當中,深圳是一枝獨秀,其他4個特區發展都不溫不火,跟深圳比,廈門肯定是差了好幾個等級的。

即便跟珠海比,廈門也未必比得過,雖然廈門的總體GDP比珠海高,但是人均GDP等其他人均數據卻比不過珠海。比如2018年珠海的人均GDP是168007.25元,排在全國第六,而廈門的人均GDP只有12萬左右,排在全國24位,人均GDP要比下深圳跟珠海差很多。

但是跟汕頭還有海南島比,廈門明顯要比這兩個特區好很多。

2、跟其他計劃單列市比

目前我國有5個計劃單列市,分別是大連,青島,寧波,廈門和深圳。在這5個計劃單列市當中,廈門跟其他4個城市的差距是比較大的,很多指標都排在5個計劃單列市的最後。

比如2018年5個計劃單列市的GDP分別是深圳24221.98億元,青島12001.52億元,寧波10745.5億元,大連7668.5億元,廈門4791.41億元。

2018年5個計劃單列市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是深圳3535億元,寧波1379億元,青島1231億元,廈門745億元,大連718億元。廈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稍微比大連多出了一點,但跟深圳,青島,寧波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截至2018年5個計劃單列市的上市公司分別是深圳380個,寧波71個,廈門58個,青島34個,大連34個。在上市公司方面,廈門相對於青島和大連來說要更強一些。

2018年五個計劃單列市出口貿易總額分別是深圳16270億元,寧波5550億元,大連4763億元,廈門3338億元,青島3167億元。廈門在GDP只相當於青島的40%的基礎上,出口貿易能夠比青島多出200億左右,說明廈門還是有一定的實力的。

除了上面我們所提到的這些指標之外,目前廈門在高校數量,高新企業數量等方面做得也比較好。

3、跟省內兄弟城市比。

說到福建省哪個城市最著名,我相信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的是廈門,廈門名聲在外,但在福建省內,廈門的經濟實力卻比不過泉州和福州。

比如下圖是2018年福建省各城市GDP排名情況,泉州市以8467.67億元排在第1位,福州以7856.81億元排名在第2位,而廈門的GDP只有4791.41億元,比福州差了3100億左右。

雖然廈門的GDP總量比不了泉州和福州,但是其人均GDP卻是目前福建省最高的一個城市。

通過對比以上各項數據之後,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廈門在很多經濟指標的規模上都比不了同類城市或者省內城市,因此很多人都一直認為廈門是一個被高估的城市,但我覺得這是佔不住腳跟的。

廈門很多經濟指標規模之所以比不上其他城市,是因為廈門面積太小了,廈門的面積只有1700平方公里左右,是5個計劃單列市當中面積最小的,也是5個經濟特區當中面積最小的。

在這麼小的轄區面積內,想要創造很大的經濟產值,我覺得不太現實,因此要衡量廈門到底有沒有被高估,我覺得從地均產值來看會更合理一些。

如果按照2018年廈門GDP4763億元來計算,那麼每平方公里的GDP產值就達2.8億左右,這個地均GDP要遠超過青島的1.06億元,寧波的1.09億元,大連的0.58億元。即便跟省內的泉州和福州相比,廈門的地均GDP也處於大幅領先的地位,比如2018年泉州的地均GDP只有0.77億元,福州的地均GDP只有0.65億元。

當我們瞭解到廈門是一個面積很小的城市,卻能創造出4700多億的GDP,而且有50多家上市公司,還有三家世界500強公司之後,大家就會發現,廈門其實並不是像大家所說的那樣被高估了。雖然跟深圳相比,廈門確實很多地方都處於落後的位置,但跟全國其他城市相比,廈門的發展還算是中規中矩的,並沒有被高估。


貸款教授


不同意見:我認為被嚴重低估了!第一,廈門的人才儲備相當有厚度,全省就這麼一個廈門大學(華僑 福大 集美),學生分三六九等,一等人才跑去北上廣深,留下的都是中不溜下的,他們的成長可塑性非常高。第二,未來完全可以去做中國迪拜,填海造樓,所以海上房地產業會是個發展趨勢。請問下,你們誰有能力填海玩。第三,廈門的支柱產業很多元化,製造、旅遊、服務、餐飲啥的,哪個都不缺(強)。就連Dell這個所謂巨頭都待不下去了,市場競爭太激烈了。想做什麼都行,有膽你就來。第四,也是我最看好的一點……誒,怎麼一時想不起了


GILBERT張先生



頭條上有一個問答挺火的,就是:廈門被高估了嗎?很多網友熱議,看了那些評論也引發我的思考,不少人認為廈門被高估了,他們認為廈門房價高,收入低,嚴重高估。事實上又是如何呢?

估值是對未來的判斷,發展前景好,自然估值就高。比如獨角獸企業,有的還是處於虧損狀態,依然是價格很高。廈門確實估值比較高。據統計,2017年廈門商品房銷售均價為43000元/平方米,高居全國第四位,僅次於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廈門的經濟總量,人口規模與北京上海深圳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工資水平也差距不小,排在廈門後面還有廣州杭州南京等明星城市,據此有人認為廈門被高估了。這裡的高估更多是從土地價值來說的,他們認為廈門的地價過高。

估值是市場行為,是市場主體選擇的結果。廈門能有這麼高的估值,肯定有其內在邏輯。

從發展質量來看,廈門在全國還是處於領先水平。廈門經濟規模在城市排名位列全國城市第49位,這與廈門城市人口規模小,建設用地少息息相關。從人均來看,廈門大概位居20位左右。如果從地均GDP來看,廈門則位居全國第4位左右,深圳,上海,北京的地均比廈門高,杭州,寧波,南京與廈門差距不小。

從發展前景來看,廈門作為特區,對臺戰略支點城市,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在國家戰略佔據重要位置,也獲得國家比較多的戰略支持。

從產業發展來看,廈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擺脫對重化工業依託,更多的往電子信息產業方面升級發展,平板顯示,集成電路,軟件和信息服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獲得快速發展,航運物流不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箱。廈門金融業發達,人均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達到24.7萬元。產業升級總體效果還是不錯的。

從土地供需來看,從土地供給來看,廈門土地面積小,全市面積雖然1699平方公里,真正可用建設用地600多平方公里,這是因為廈門有不少山地,這些地無法作為建設用地。從土地需求來看,廈門作為福建省內最為宜居城市,省內對廈門商品房供給旺盛,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在這種供需矛盾下,房價自然水漲船高。

因此,我們認為廈門估值總體還是比較合理,符合市場預期。

高房價固然對低端產業產生擠壓效應,但同時也逼迫廈門產業加快高端化發展。當然高地價也會引起經營成本增加,從而對企業經營產生不利影響,這些需要在發展中找到解決之道。

對於商品房價格還是要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可以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確保中低收入群體居者有其屋。同時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讓真正努力奮鬥的人才有機會提高收入水平,住上更為寬敞的商品房,這樣也能激勵人們努力工作,促進經濟發展。


WEARE九牧


我三月份第一次去了夏門旅遊五天,沒去廈門前,對廈門充滿著憧憬,這次旅遊可能看到的有些以偏蓋全,但廈門在我心中的形象與過去的憧憬己大打折扣。一是市容只可遠看,不可近瞧。放遠一望,南國風光,美不勝收。低頭近瞧,環境衛生差強人意;二是,文明程度不高。街道行人車輛感覺雜亂無序,南普陀寺附近高殘乞討人員讓人目不忍睹……;第三,做為旅遊城市,管理有缺陷,在保稅區(不知是否真保稅區)買的東西有瑕疵,買回家的與現場看的差別大。不能說廈門被高估,但我看後與看前心理上有滿大落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