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物體振動會產生聲波,聲波彙集後便形成了聲音;

聲音以波的形式進行傳播,氣體、液體、固體都可以成為傳播聲音的介質;

用於度量聲音強度的單位稱作分貝。

以上三點,就是電影《寂靜之地》劇作上的宏觀概念,也是整部影片在製作上的聰明之處。看完這部影片,我們會感嘆,原來電影可以這麼玩兒,身為中國觀眾,我們更應該驚呼,其實這才是恐怖片應有的樣子。

對這部影片,很容易產生嫉妒:這麼有趣的設定,稍微動動腦子就行,明明我們就可以做,怎麼讓老外拔了頭籌。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相信喜歡恐怖片的朋友早在四月初,就對《寂靜之地》略有耳聞,汁源出來半天后,就爆出了要在國內上映的消息,但千萬別覺得“沒佔著便宜就是吃虧”,對於恐怖片,尤其是一部玩兒聲音的恐怖片,杜比全景聲加漆黑的環境,在院線的體驗可比電腦手機爽太多了。

海報上的三句話制定了遊戲規則,但真實的情況是,影片強化了“不能發生”,“道路”與“紅色”其實是增加刺激點的輔助元素。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寂靜之地》的故事發生在近未來,架空了世界觀。

某一天,神秘物種襲擊了地球,它們面相醜陋、攻擊力極強、速度極快,如螺旋一樣的耳蝸對聲音極其敏銳,只攻擊製造或發出聲音的人類,任何輕微聲響,都可能會讓它們飛奔過來大開殺戒。

簡單來說:誰出聲誰死。

儘管美國政府已經預警並囑咐過避難措施,但這年頭想不製造聲音太難了,所以大批人死去,留下一座死城。

影片第一幕,是陷入危機的第89天,目力所及一片衰頹,毫無生氣。

主人公一家四口,就是極少數的倖存者,他們為了躲避神秘生物的追殺,在超市選取生活用品,前往森林尋找住所。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一家人能活到現在,靠得就是“不出聲”。

為了避免磕碰,他們光腳走路;家中凡是固體,都用軟布包裹起來;孩子日常玩樂的,也是清一水的針織玩具。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一家人日常交流,也只用手語。

由於片中大女兒天生聾啞,因此手語成了這個家庭的必修課。

這也是本片中少見的溫情元素:父母選擇用孩子的方式與他們交流。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老子說福兮禍之所伏,大女兒一個人的“禍”,造就了整個家庭活下來的“福”。

因為談話並非唯一交流方式,所以他們活了下來。

但老子還說禍兮福之所倚,大女兒聽不到聲音,也意味著她對危險有天生的鈍感。

一家人到達落腳點後,很快迎來了第二個主觀危機:媽媽懷孕了。

牆上貼好的血壓記錄表格和用紅色字體標註的預產期,預示著“生娃”這場戲肯定會是小高潮。

因為出生的一刻,大聲啼哭,是百年影史約定俗成的規矩。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除了這些,這個家庭還有另外一個不可控的“定時炸彈”——

小兒子生性膽小,害怕時尖叫人之常情;正處在好動年紀,隨手打翻瓶子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哪天一個不小心招來怪物,分分鐘就葬送了全家的性命。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有人問,那這個家庭的目標或說去向是什麼?

這,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從開場第一分鐘起,觀眾就會完全沉浸到這片“寂靜之地”中。

這麼說吧,如果你捧著可樂,喝的時候千萬別出聲;如果你腿長,換姿勢時千萬別碰到前座椅子;手機必須調成靜音,哪怕是老婆大人來電,你也要三思而後接......

身邊的觀眾會迅速代入主角視角,所以,任何一點小聲音都能引來“殺身之禍”。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也是憑藉得天獨厚的沉浸感,導演開始“戲耍”觀眾。

五分鐘一大跳,三分鐘一小驚,全程提著心吊著膽。

一會兒是大怪物刺耳的叫聲和猙獰的臉,一會兒是屏幕上閃過紅黃交替的光。

恐怖的環境與溫馨的家庭片段相互交錯,觀眾一會兒涼一會兒熱。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碗哥在觀影中半段時,甚至一度對電影產生了厭惡,不想再做被困住的囚徒,不想把情緒交給導演來掌控。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觀影過程,有觀眾被嚇到堵住耳朵

《寂靜之地》之於碗哥,是一種全新的觀影體驗。

想來想去,用二字概括:肅殺。

這些神秘生物是怎麼出現的?它到底用什麼方法捕獵?它有弱點嗎?如何打敗它?

至少到影片最後一秒,都沒有給出答案。

這些絕望的字眼是劇情上的肅殺感。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而影片對於觀眾情緒的虐待,是形式上的肅殺。

導演在驚悚氛圍的佈局上,深諳希區柯克的“定時炸彈理論”。

兩個人走進一個屋子,坐下來談話,突然桌子底下的炸彈爆炸了,這叫突發式懸念;

相反,在走進屋子前,觀眾首先看到一個兇手進屋子將炸彈藏在桌子,接著的兩個人走進屋子卻沒有發現炸彈,仍然坐下來談話,這個過程叫期望式懸念。

此時觀眾產生情感共震,內心os:“我的天吶,別炸!千萬別炸!!”觀眾投入了角色併為角色著急!

《寂靜之地》全片90分鐘,導演不會給你一分鐘的思考時間,不會讓觀眾實現“因為劇情有BUG所以此片不可信”的企圖,完全一副囂張跋扈的統治姿態,用聲音、光影來奴役所有人的情緒。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此刻必須請出電影導演了:約翰·卡拉辛斯基,自編自導自演。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這位才俊出身脫口秀節目,在大衛·休默的幫襯下,走進了電影圈。

沒想到興趣一發不可收拾,配音、電視劇、電影,各種類型的工作都做過。還娶了一個倍棒的老婆艾米莉·布朗特,家世顯赫,低調有才華,特別支持自己老公的事業。

《寂靜之地》中,艾米莉·布朗特與老公搭戲本色出演,且貢獻了職業生涯最有實力的演技。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話說回來,畢竟是商業片,觀眾是來圖爽快的,如果壓抑太久,勢必會惹一身罵。

於是在電影的高潮處,幾個潛在的危機同時爆發:兩個兒女困在穀倉求救、父親修補漏水的房子、媽媽臨盆。

一段交叉剪輯,將三種嘶吼匯合,觀眾啞火許久的喉嚨終於得以蠕動。

全程提心吊膽,這才是恐怖片該有的樣子

大家都知道,電影是光影+聲效的組合。

說來諷刺,影史百年,電影的圖像從黑白升級成了1080P,從3D延展到了IMAX,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等人將光影做到了極致,在這股風潮下,屏幕越來越大、像素塊越來越密集。

但拋開這些浮華後,作為雙腳走路的電影,聲效方面的進步少得可憐——

從默片到對白,卓別林死在了時代分水嶺上;

從單聲道到立體聲,《公民凱恩》成為一代經典,但時間必須回到1941年;

立體環繞、杜比全景聲已經是10年前的概念了......

奧斯卡設立的“最佳混音”、“最佳聲效剪輯”,向來都是上不了檯面技術獎;

“原創配樂”、“原創歌曲”火過一陣兒後也逃不出過耳即忘的命運。

直到《寂靜之地》,它提醒著與電影有關的所有人:聲音猶如我們的雙手,瑣碎中你不會感受到它的存在,而一旦失去,人生將陷入災難。

✪▽✪歡迎轉載,但一定要註明來源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