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你所在的地方,有哪些外地人觉得惊奇、本地人习以为常的行为?

克里斯托夫金


我作为一个来自外地人,即便过了这么多年,宁波人在饮食方面却依旧总是让我惊奇。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东西也能吃!

一个是臭食。在我的家乡,能见到唯一的臭食就是臭豆腐和臭苋菜管了,每次我妈在家里吃这个东西我都特别嫌弃。可来到宁波之后,才发现我家乡的那些臭食简直是小儿科,宁波的臭冬瓜这风味简直了,好几次和宁波的朋友一起去吃饭,总是没有勇气去吃臭冬瓜,实在是理解不了为何会喜欢吃这样的食物。

还有一个,就是宁波的海鲜。宁波的海鲜种类众多,其中很多像是鲳鱼我都非常喜欢,就是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海鲜我有些接受不了。最直观的一个,就是黄泥螺。以前的单位是有食堂的,经常会提供黄泥螺,每天都是被抢光的。我有一次也抢了一小碟,可吃了之后立马就后悔了,这味道真的不习惯,从此以后再也没拿过了。

宁波海鲜烹饪的方式也让我惊奇,像是血蚶这种直接放在水里煮一下就吃了。有一次出海玩,船家就是这么做的,我却一直担心这个血蚶有没有煮熟什么的,不过味道还是不错的。


西门町吃在宁波


坐标新疆

第一种行为:下雪了,我们新疆人都很淡定。

说一段真实的故事,大学在新疆,舍友天南地北,6人人,两个新疆本地人,剩余4个分别来自浙江、福建、重庆、河南。大一的某一天,突然下雪了,还挺大,地面白白的一层。我们新疆人压根没什么反应,浙江的、福建的舍友就激动的不行了,带着相机,高高兴兴去校园看雪景了,还一个劲发QQ空间(那会没有微信朋友圈);忘说重庆的舍友了,不仅看了雪景,还出去顺便买了一件羽绒服,在零上25℃的宿舍穿了3个小时(新疆有暖气),直到熄灯才脱掉......

第二种行为:新疆买东西都论公斤

浙江舍友在食堂打饭的时候,竟然说打“二两米饭”,把打饭大妈都搞蒙了。后来我们科普他,在新疆吃饭直接说“来一碗”就可以、买东西直接说公斤(与国际接轨),一定要大气!大气!

第三种行为:竟然能一口气喝掉一瓶大乌苏(啤酒)

还是浙江舍友,酒量简直弱到爆!一瓶乌苏啤酒,就喝翻了,各种脸红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我真的不忍心告诉他,很多新疆人一口气就能喝掉一瓶啤酒🍺,哈哈哈~

浙江舍友也刷头条(姓名SSH),大家多多点赞转发,看看他能不能看到~


画冰


我在青岛,我不是本地人,山东这里喝酒很讲究座位的顺序,有主陪,副陪,两边陪,主陪坐在主位,旁边左右分别坐客人中最重要的人物,先左后右,副陪坐主陪的正对面,副陪两边坐重要性次一点的客人。除了坐作为之外,山东这边喝酒和我门宁夏也不一样,不玩色子,也不划拳玩游戏啥的,就是直接碰杯。刚来青岛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山东喝酒有这么多的规矩,闹了很多笑话,后来交了很多学费懂了之后就知道每次坐座位自己应该坐在什么地方了。


神坑天


我也来说说吧,本人现在在杭州萧山,在这里待了十几年了,刚来的时候有些习俗让我感觉有点匪夷所思,如今早已见怪不怪!

第一个习俗:请亲戚吃年饭不一定是过年吃的,而且一请可以请半年!

记得刚到单位的时候离过年还有半个月,就有本地同事请假说要回去办酒请亲戚吃年饭,在我的印象里过年请亲戚吃个团圆饭不是过了除夕才请的吗?但是他们告诉我这里原本也这样,但不知哪个年代开始就变了,我刚来的时候他们请亲戚吃年饭一般年前半个月开始年后半个月结束,但是如今基本上从前一年的国庆开始可以吃到来年的五一,一顿年饭可以请半年之久。

他们之所以会请这么长时间是因为当地人请亲戚吃饭是要全家出动的,有的人家所幸一次把所有亲戚都叫上摆个十几桌,有的人家会选择一家一家的请,因为这个原因本地的厨师很吃香,对于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除了嫌烦之外倒没啥,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就是个沉重的负担了,但是没办法,风俗如此!有很多人之所以提前请或者延后请也是为了省钱,他们这里年饭的标准是很高的,基本上大龙虾等硬菜都要上的!

第二个习俗:老人过世丧事的排场不仅仅大,而且折腾的时间长!

这个方面其实也已经成为当地人比较沉重的负担,会怎么办主要看这个家庭信仰什么,如果是基督徒没有这个习俗,主要是信佛或者信道的家庭,这些家庭如果老人过世是要做法事的,敲锣打鼓要搞好几天,我大致了解过就这么简单弄一弄成本好几万,当地有些人都是以此为业的,而且收入还很丰厚,原本这是当地农村办丧事的习俗,但是如今农民也搬进了居民小区,这样的风俗在城区家庭也很常见!

前两天我们小区里还有一户本地居民在办丧事,整个小区都是花圈,他们找了块空地烧黄表纸,还请了办法事的班子吹拉弹唱,好一点的到了晚上会消停一下,有个别素质差的半夜三更都会演奏哀乐,我们被噪音骚扰的够呛,但是人家办丧事我们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忍了!我个人对这种风俗是挺反感的!

他们这不是光老人死去这一年要大操大办,据说头三年年年都要这样办,往后每隔10年就要办一次,一直要办到百年寿辰为止!因为这个原因基本上每年都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哀乐声!不知这种风俗还要延续到何时!


心安理得君


坐标沈阳,蘸酱菜,东北三省的人基本都是习以为常的饮食行为和习惯,并以之为美食美味,而大多数的南方人都觉得奇怪,觉得这种吃法既不卫生,又不精致。



第一次感到这种饮食习惯的差别是在南行的火车上,因为是长途旅行,带了不少吃食,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蘸酱菜,考虑公共场合的味道,就只带了黄瓜和小水萝卜,少了东北蘸酱菜的扛把子小葱。午饭时间,我和同伴们摆开阵势,大快朵颐,热烈又热闹。对面是来自上海和温州的旅者,可以看得出他们的惊讶和不解,后来闲聊他们说出自己的困惑:菜是生的,大家在一个摊子里蘸酱,卫生吗?



第二次是和一个湖南妹子同住一室的时候,各吃各的,我经常只煮一锅米饭,然后在菜市场买些黄瓜,香葱,生菜,香菜之类的菜,就着超市里买的甜面酱,就完成一顿美味大餐。刚开始不熟悉,湘妹子没有发表看法,后来熟识聊天才说到这种吃法,她说她的家乡菜都是炒熟了吃,不会这样生吃的,感觉我吃的好豪爽。

地域不同,生活习惯自然有别,无论什么样的习俗,适合的,你喜爱的,就是好的。


孩子给我讲道理


坐标曲阜

我们这里有个风俗外地人肯定会很惊奇,就是曲阜本地人婚嫁都是在半夜两三点以后,基本上四五点之前举办完所有的仪式。所以,以前谁家结婚,基本上豆不必睡觉了,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先是下饭店吃饭,农村的自家请厨师办酒席,然后挑灯夜战打牌打麻将闲聊,熬到两点后出门接新娘子,讲究去单来双,汽车去的时候是单数,讲究不能走同样的路线,过桥什么的扔买路钱,同样迎亲的不能碰头,拜堂讲究时辰,最迟早上六点前也要完成仪式,会有属相禁忌,新娘子进门前,会有老人喊属什么生肖的避讳

其他的就是一般的汉族仪式。新娘子过火盆,拜祖,用秤杆挑红盖头啦

现在由于人们观念的改变,结婚时间也越来越延后,除了新郎至交好友,一般人也不守夜了

反正外地人很惊奇的

白天结婚的是二婚,就不避讳时间了


上九584n


我是成都的,我们四川这边如果死人咯,通常都会摆灵堂几天,我们叫打丧火。然后所有的亲戚朋友会来守灵或者吊唁。重点是守灵的家属方基本上会在灵堂准备很多机麻,扑克,花生,瓜子,卤菜,拌菜,各种小吃。你吊唁完咯就开始赌博或者吃,三缺一之类的主人还会凑数。所以说基本每天灵堂上都是各种欢声笑语。“幺鸡,割咯”“张老二,你买这个鸭脑壳味道还可以喃”。有一次一个亲戚死咯,他东北的亲戚过来吊唁,他妹妹看到这个场景直接吓昏咯,因为几十年没有见面咯,还带咯很多人来,结果你们这个样子搞,还以为她哥哥生前好遭人痛恨,你们这么高兴,她在亲戚面前怎么做人。


MRyelloww


我是海南人,我现在讲述一下外地人觉得惊奇,而海南人却习以为常的行为吧!

如果说外地人觉得海南人最为惊奇的行为,那就是海南人喝老爸茶的习惯,很多外地人初到海南,看到海南人喝老爸茶,总是误认为海南人很懒惰,其实并非那样,是外地人不了解海南人的生活习惯而已。

在海南,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一种比较简单的茶店,里面坐着男男女女,悠闲地喝茶聊天,这种茶店被称为老爸茶,而海南人喝老爸茶却是习以为常,这也成为了海南的一个文化。

其实,海南人喝老爸茶,是和海南的气候、生活习惯有关,因为在海南,夏天的时候,太阳辐射很大,上午10点之前到农田里劳作还可以,10点之后如果还劳作,太阳的紫外线就会把人的皮肤晒黑晒伤,所以,海南人到农田里劳作,一般都是早上6点到10点之间,下午是5点到7点半之间,中间就剩下六七个小时来休息,这么长的时间,如果只睡午觉的话,肯定不可能睡六七个小时,因此,海南人就慢慢形成了中午聚集在一起喝茶的习惯,也就是所说的老爸茶。

很多外地人来海南,看到海南人中午和晚上都在喝茶,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以为海南人很懒惰,可他们却不知道海南人的这个气候原因和生活习惯。

现在,很多外省人到海南从事工作后,受气候的影响,也慢慢融入了喝老爸茶的习惯,这不是他们懒惰,而是太阳暴晒,不适宜劳作的原因。

还有一点,海南人有午睡的习惯,你们如果想找海南人办事或者询问,千万不要在中午时段打电话和上门,那会惹海南人生气的,认为你是没礼貌的家伙。


话说大海南


我所在的地方是惠州市惠阳区,北伐名将叶挺的故乡。

惠州是一个以客家文化为主的城市。客家人勤劳、淳朴、尊老爱幼。每次坐公交车的时候,都会看到让我感动、本地人却习以为常的一幕:每当有老人上车时,一定会有人从座位上站起来主动让座,这是很多大城市都不一定能够天天看到的情景。


惠阳城区面积24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20多万。小小的一个城区,却汇集了很多大超市:沃尔玛(2间)、家乐福、天虹(2间)、大润发、人人乐、万达广场、盛世佳华、亿佰家等,掰掰指头一算,应该感到惊奇吧?这种大商超扎堆的行为,说明本地的消费水平还是蛮高的。


惠阳被称为中国吉他产业之都,有吉他制造企业200多家,吉他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其中尤克里里(四弦琴)产量更是达到了全球产量的八成!在很多的表演场合,你都能够看到小朋友进行吉他弹唱表演。还有让你感到更惊奇的是,有一个小学校,几乎人手一把尤克里里,人人都变成了“音乐神童”。


一城风景


本人是湛江人,就说说一些湛江地区的外地人觉得惊奇、本地人习以为常的行为

1、吃的方面

湛江地区的白切鸡、海鲜和烧生蚝,这个全国都算有名了,我就不说了。主要说说白切狗,湛江人嗜狗如命,而且和其他地方吃狗习惯不太一样,一般以白切狗为主,一年四季都有人吃。


还有就是无论在大排档还是五星级酒店吃饭,有一种粥不能少~番薯丝粥,这种粥一般是放糖,有点微甜。

还有就是因为靠海,而且身在广东省,我们吃海鲜追求一个鲜字,所以本地衡量一个大排档或者海鲜饭店海鲜质量的标准就在另一道菜~杂鱼汤(鱼汤主料是种称呼为泥猛的鱼,配上小鱼或虾)


吃水果我们也常用几种蘸料,梅子粉,陈皮粉,辣椒粉混盐。菠萝,芒果,李子,杨桃,西瓜等等。

(找不到本地常吃那种梅粉的图,就先这种吧,陈皮粉更白一些)

2习俗

湛江地区有一种年例的风俗,我们这边有说年例大过年的说法。这种习俗发源我没考究过,就不发表意见了。这种习俗是一村一时的,就是每个村子的年例时间不一样,从年初七到年底都有可能,不过大部分都会集中在正月里。流程大同小异。富裕一点的村子会组织“游神”的仪式,请出祠堂里面供奉的神明,用轿子或推车供着,绕村子一圈,接受每家每户的朝拜。小一点的村子就简简单单每家每户去祠堂拜祭。重点在午宴,主人一般会邀请自己的好朋友或者熟人,要是在湛江地区,你没参加过你朋友的年例,那说明你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去参加年例也不用封什么红包,提上一箱饮料(王老吉为主,比较喜庆)就行。过完年例,这个年才叫正式完结。ps:湛江年例过得还是比较克制的,茂名地区年例才是真正炫富的地方。认识的一个大老板,年例每年都摆上20桌,每桌标准上万,基本龙虾,鲍鱼海参鱼肚是标准菜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