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三国时期襄阳郡不管辖眼皮底下的隆中?

南阳玉雕发布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想必也是不少不懂历史的人都有这样的疑惑,特别是部分南阳网友自我陶醉,想靠推理和否定想改变诸葛亮躬耕苦读地的又一“证据”!在我觉得十分可笑的同时,也不得不给这些装糊涂的人解释解释,虽然我知道是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我国地理行政区域划分一般遵循的就是“山川形变”和“犬牙交错”,不是每个国家都和美国一样大部分用经纬度来划分,其实“山川形变”和“犬牙交错”看似矛盾,实则维护了我国领土的完整,不易分裂。所以我们经常看一看见很多行政划分的界限都是曲曲折折。有的是以山河为界,有的则是将一块平坦的地形一分为二,划为不同的行政区划。

东汉末年襄阳和南阳同属荆州,襄阳是荆州的治所(可以理解为荆州的省会城市),隆中虽然不属于襄阳管辖,但是确属于荆州下辖的南阳郡管辖,这一点非常清楚,也没有任何疑问。襄阳城是荆州治所,襄阳城西为山地,古语:“襄阳无西”,襄阳虽不直接管辖隆中,但是荆州却管辖南阳郡,当然也包括南阳郡邓县隆中,所以隆中在襄阳眼皮底下其实也是间接被襄阳管辖。

东汉有位著名科学家张衡,是南阳西鄂人。他有一篇歌颂南阳的有名文章《南都赋》,其中有“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的话。这一句话讲述的是发生在汉皋山附近的传说。汉皋山在哪里?汉皋山就是万山就在汉江南岸,今天属于襄阳市。张衡《南都赋》收入了汉江南岸的汉皋山的传说,这就说明南阳郡的管辖范围在东汉时就跨过汉江管到了汉江南岸。《后汉书》记载:东汉南阳郡下辖“宛、冠军、叶、新野、章陵、西鄂、雉、鲁阳、犨、堵阳、博望、舞阴、比阳、复阳、平氏、棘阳、湖阳、随、育阳、涅阳、阴、酂、邓、山都、郦、穰、朝阳、蔡阳、安众、筑阳、武当、顺阳、成都、襄乡、南乡、丹水、析”等共37个县。其中阴县、酂县今属襄阳老河口,筑阳县、山都今属襄阳谷城,武当县今属湖北省十堰市,以上五县全部跨过汉江。

大家好,我是襄阳甜!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我的口号是:和你一起让襄阳在头条上甜起来! 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文章下面评论或私信我,我将真诚的与你交流,希望成为你头条上最好+V朋友!


襄阳甜


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按照“襄阳说”的论调,襄阳眼皮下的隆中在三国和晋代时期并不受襄阳郡管辖,而是受八竿子打不着的南阳郡管辖。

果真如此吗?

首先从地理单元看分析。

三国时期,隆中距离今襄樊西泥咀镇附近的中庐县的县治翟家垭子一带10里地,中间交通还算可以,隆中属于中庐县管辖符合常理。

关于这点,湖北学者石泉有相同观点(石泉:《古代荆楚地理新探》、271页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

邓县和隆中隔着汉江,那个时候并没有汉江大桥,况且又隔着万山,又隔着樊城,隆中东边紧邻襄阳,西边就是中庐县县治,邓县仅仅只管汉江南一小片地方隆中,这不是脑子进水吗?亏得“襄阳说”如此异想天开啊!

再从正史记载看,为什么非要看正史,因为习凿齿一个历史搅屎棍把这段历史弄得面目前非,包括南阳部分学者也受习凿齿迷惑,为真实了解历史只有相信正史记载。

按正史记载从曹魏设置襄阳郡时候,邓县和中庐县一起被划到襄阳郡。不用讨论隆中归中庐县或者邓县管,都逃脱不了隆中属于襄阳郡管辖的事实。

隆中不属于邓县,属于汉水南岸的中庐县管辖,按此说法,隆中只与襄阳有关,与南阳无关。

写出师表时,邓县已经不属于南阳郡了

既然建安十三年后,隆中肯定与南阳无关,那么诸葛亮写出师表时躬耕南阳与隆中无关,到晋代南阳底盘变小往北退缩,晋代襄阳郡仍然管辖邓县,中庐县等八县,隆中仍然与南阳无关。而这时的习凿齿清清楚楚,但偏偏混淆是非,什么“南阳之邓县,襄阳西二十里……号曰隆中”真是无厘头极了!

“襄阳说”为了牵强南阳,附和诸葛亮的《出师表》里的“躬耕南阳”,以习凿齿的叙述为铁证,煞费心机,硬是用习凿齿的“南阳之邓县”把隆中塞给邓县,再把邓县塞给南阳,用习凿齿的谎言为武器,制造混蛋逻辑把南阳躬耕地夺走。所谓的“躬耕南阳”指南阳郡的邓县隆中,这真是无稽之谈,这不是碰瓷是什么? 为夺南阳躬耕地篡改历史,真是无耻无下限。

因为“襄阳说”要证明习凿齿的谬论成立就必须把襄阳眼皮下的隆中推给南阳郡管辖。如何把眼皮下的隆中塞给南阳?

第一步把中庐县的隆中塞给邓县,第二步再把襄阳郡的邓县塞给南阳。

于是,中庐县的隆中就躺入南阳郡的怀抱!通过隆中碰瓷南阳,习凿齿的谎言得以漂白。

襄阳郡中庐县的泥咀镇就这样变成诸葛亮躬耕地了!

本来襄阳管辖眼皮下的隆中,但为了争诸葛亮,不惜把眼皮下的隆中塞给南阳!


南阳玉雕发布


“襄阳说”就是一个装睡还非要说梦话的人。习凿齿说的“自汉以南为南郡,自汉以北为南阳郡”“襄阳有孔明故宅”难道是屁话吗?怎么只提左脸不提右脸呢?《资治通鉴》的“初,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难道讲的还不明白?“襄阳隆中”,认不认得这几个字?武当、筑阳等几个南阳郡属县跨沔水是南阳郡与南郡的分界吗?是“自汉以南为南郡,自汉以北为南阳郡”吗?那是南阳郡与汉中郡相邻的县,与隆中的归属有尼玛关系?想疯了吧,你怎么不拿汉中郡跨汉水来说事呢?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也能拿来胡搅蛮缠,真服了这些臆想狂了。汉皋山属于襄阳历史上有异议吗?汉皋之曲是汉水遇万山向北形成的水曲,这个北邻南阳郡的水曲当然是南阳郡的南界了,这都看不懂就别出来丢人了,难道张衡说的万山也是南阳郡的属地吗?“襄阳无西”那是指地界吗?襄阳到万山十一里是“襄阳无西”,那襄阳北门外就是汉水,怎么没有人说“襄阳无北”?你知道《元和郡县志》同书“邔无东”的记载吗?邔县东边还有一百多里的地界,为什么要说“邔无东”?看书少就别瞎逼逼,丢人现眼!


奔流到海不停留


因为诸葛亮一句:躬耕于南阳!襄樊就不要阿头山(号曰为隆中,后又在1893年改为古隆中)


没有一部正史说襄阳那个被习凿齿号曰为隆中的山头是躬耕地。所有野史、杂记、传说里只能证明号曰为隆中的深山可能是孔明住过的宅,类似襄阳隆中这样孔明住过的宅全国太多。南阳新野、成都、汉中等等。但躬耕地只有一个,即:孔明亲口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襄樊人真是奇葩怪论:为孔明一句:躬耕于南阳,非说南阳不叫南阳,所有南阳就是指"隆中"。汉代南阳张仲景和张衡也不是南阳人,也是号曰的隆中村人。九头鸟真是无赖,简直是流氓。庞统可以说襄阳庞统,南阳你不能说南阳孔明。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亲口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襄樊认为这个南阳指的是隆中,但诸葛亮在《后出师表》说:"…操困于南阳(城)"。这个南阳也指的是隆中吗?《襄阳耆旧记》卷第三《山川》载:“乐宅戍,南阳城南九十里,有晋尚书令乐广故宅"。这个南阳城该是宛吧?东汉时南阳与宛是不是可以互称?难道也是隆中?!习凿齿写《汉晋春秋》那句“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 曰隆中”的时候。襄阳郡早已北跨汉江,管辖樊城,和樊城以北的邓县上百年。习凿齿为什么不直接说“亮家于襄阳城西二十里阿头山,号曰为隆中”?

襄樊说的祖师爷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书中:"秦兼天下,自汉以北是南阳,自汉以南是南郡……汉因之……。"这里他亲口说了南阳和南郡以汉江为界。他号曰“隆中”。在汉江以南,属于南郡,后为襄阳郡。这样描述地界已经很清楚了。 习凿齿自己在《襄阳记》中再次说“秦兼天下,自汉以南为南郡”。习凿齿口中的邓县位于汉水以北,号曰隆中(阿头山)位于汉水以南,一南一北本就是两个地方。 襄阳先把泥咀镇阿头山"号曰“为隆中,又在1893年改为古隆中,襄樊先以学术交流名义,骗走岳飞在南阳卧龙岗手写《出师表》拓本,回去在隆中复制刻碑,但后边的“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题跋删去不刻,蒙混游客;


襄樊近代围绕诸葛亮造假痴狂:改山名(阿头山改隆中山),改镇名(泥咀镇改卧龙镇),改市名(襄樊改襄阳},改教材(《草庐对》改《隆中对》把南阳注解为襄樊一带),请名家题词刻碑,改广场名(文化宫改名诸葛亮广场),改校名(孔明学院).,改古诗原文(编《隆中志》把古文的南阳字眼篡改为隆中),改古地图(多次攻关谭其骧和社科院历史所砖家,让其改口出伪证),篡改所有网络词条。建假卧龙岗和茅庐,公开在民间征集古董……丧失底线篡改古圣先贤的东西。穷尽手段,极尽疯狂!.
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贵州巡抚彭而述 在《卧龙怀古 》“忧时还抱膝,遇主起南阳....躬耕原此处,更莫向襄阳。” 诗中反映当时社会上层对襄阳伪躬耕地的说法厌恶得可谓直白露骨。&


直播南阳


227年时诸葛亮把【襄阳郡之隆中】写成“南阳”——天大的笑话!

一、审题

提问者问的是三国(220年——280年)的襄阳郡,不是东汉(25年——220年)的襄阳郡(208年—220年)。

二、襄阳郡

1、据《晋书》、《三国志》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置襄阳郡,瞎原南阳郡南部的邓县、樊城、山都,和原南郡北部的襄阳、中庐、宜城等地。

2、220年曹丕篡汉,三国开始。襄阳郡被继承下来。

3、毫不疑问,隆中在三国属襄阳郡无疑。因为原南阳郡的邓县、山都,原南郡的襄阳、中庐早被划入襄阳郡。

三、襄阳郡和诸葛亮躬耕地。

1、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做《出师表》,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个“南阳”在哪里呢?

2、《出师表》开篇言“今天下三分”——可见,《出师表》用的是227年的行政区划。此时“南阳”在襄阳郡北边,不可能跨越襄阳郡的樊城、邓城、山都、告汉江,瞎隆中。

3、湖北襄樊砖家说诸葛亮不承认襄阳郡,真的?

(1)襄阳郡设立于208年,此时还是刘氏天下——襄阳郡是东汉正式行政区划。

(2)刘备曾委任关羽为襄阳郡太守——可见,诸葛亮必然承认襄阳郡。

4、湖北襄樊砖家可以不承认自己的历史——襄阳郡,但汉献帝、曹操、刘备、关羽、马谡、庞统是承认的。

(1)208年,经汉献帝诏令,曹操设置襄阳郡,庞统由南郡襄阳县人变为襄阳郡襄阳县人;马谡由南郡宜城人变为襄阳郡宜城人。

(2)刘备收荆州后,任命关羽为襄阳郡太守,驻扎江北。

5、因此,227年,诸葛亮不可能把【襄阳郡之隆中】写成“南阳”。

四、话外

1、诸葛亮说的是“南阳”,不是“南阳郡”,湖北襄樊怎么能光天化日之下篡改《出师表》??

2、诸葛亮在《答李严书》中说的清清楚楚,“臣家成都”——可见习凿齿造假无耻。

3、诸葛亮说的是“草庐”,“草庐”、“故宅”不是一个概念。湖北襄阳砖家说诸葛亮自谦,即“草庐”实为宅院(砖瓦房子),那你们1980年代把“瓦庐”改成“草庐”是什么情况??说白了,你们这一改,是自己承认自己造假。

4、既然你们襄阳伪隆中宣称是诸葛亮躬耕地,那你们敢把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刻在石头上,立于大门口吗??你们敢吗?你们敢吗?你们敢吗?

5、被历史、考古、理性分析打脸后,湖北襄樊选择对抗历史事实,选择否定自己(如襄阳郡)、选择篡改历史(如删除《资治通鉴—汉记六》“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中的“襄阳”)、选择盗窃历史。

6、现在不支持襄阳伪隆中的网友都会受到攻击。甚至连诸葛亮本人也被攻击,因为他在《出师表》里说的很清楚——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一句话,让湖北襄樊砖家恨的咬牙切齿,一直想把“南阳”篡改为“襄阳”。


断鹰攀崖


此问题问得好啊!道出了诸葛亮躬耕地的前世今生,即躬耕地隆中在汉代归荆州南阳郡邓县隆中,现在划归襄阳。汉代的荆州治所在襄阳,荆州归刘表管辖。现在的南阳市即是汉代的宛城(汉代南阳郡治所),古今地名对比一下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顺便再重复交代一下隆中的历史和名家注释题词图片(比如国家领导人和历史地理学家,文化巨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教授也明确指出具体位置,供大家欣赏欣赏,具体在什么地方请大家明辨。

1990年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为了不想让南阳民间对这样的争论再继续下去,欣然题词,大意是“诸葛亮躬耕地于南阳郡邓县隆中,现在的襄阳城西二十公里”,得到与会专家一致认可,发表在《文汇报》。南阳民间人士提出不同意见,谭其骧致信《南阳日报》主编、文化权威,南阳市著名作家周熠,说旅游和历史研究不同,要尊重历史真相,南阳现在有元明清古迹,可以发展武侯祠纪念地。目前为止周熠和南阳方面没有回应,即是对正确主流躬耕地注释的隆中的认可。











风度飘飘hr


问到核心点了! 只有专业人士来谈南阳郡、南郡,襄阳郡等等核心的地域(含县域)划分变化才让人大彻大悟 —— 识字人都知、诸葛亮说“躬耕于南阳”,中“南阳”是指当时的南阳郡,这绝对不是今天的南阳市,多少史学专家早论述过,1996.5.28央广向全国公布躬耕地定论并且解释了“南阳”,我确信此。 可是、可是“南阳说”总抓这救命绳20余年不仅不服定论还常来胡闹——胡说、污蔑“襄阳说”者古今造假、改史、贿赂之类的,南阳市卧龙岗景区石雕诸葛亮说的那话于景区前,这让人觉悟心虚才如此干,这样做显然是不自量力的,定论20余年且央广向全国公布了,这些决定大趋所趋了,不服也得服。


精侃妙评


马跃橝溪,正确解读刘备西门出逃,追兵紧随其后,过橝溪后,追兵返回,此地应该为襄阳刘表和南阳郡管辖分界线,当时水面也不小,春秋楚国神箭养叔基斗箭之地,也就是说当时隆中是南阳郡边远地区,紧连着襄阳橝溪、才能引出孔明相亲黄家湾,刘备见司马微,得徐元直,孔明,庞统,宋以后娇娇龙凤姿就是谈那一代山脉有卧龙,回龙,白龙,青龙山,白虎山,凤凰山,南阳平原最多称岗,而曹操骂孔明却是山野村夫,就是因为群山环绕!


用户2174289396722


臣本布衣,躬耕于宛城。汗撒卧龙高地,日担水千挑,行万步,方得二餐果腹。时有张绣恶卒,欺吾孤苦,号曰,盖下百里,一马平川,唯此地势隆起,可驻军已,汝常来于此,乃曹賊细作也。遂斩。亮卒。三国终。


灯泡307


那有啥奇怪的!因为那里住着诸葛亮,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样聪明绝顶的大襄阳人就会巧妙地把隆中说成诸葛亮故居!三国时归南阳郡,现在归襄阳!哈哈,南阳人不行吧,没有我们襄阳人聪明又无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