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很多孩子討厭寫作文?

大唐小築


從過去帶了超過200個小學課後輔導的觀察結果來回答這個問題:

1. 作文字太多;

2. 寫作文太耗時間,效率太低,影響自己休息;

3. 作文要取得好成績比其他作業難;

4. 想表達的寫不出來,寫得出來的又太膚淺;

5. 肚子裡沒多少墨水存量;

6. 作文題目生活中根本沒有體驗過。

對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老師佈置的作文是“我快樂的一天”,那個4年級的孩子和我說:“我每一天都不快樂,我寫不出來。”

因為他爸爸是酒鬼,動不動就揍他,他媽媽是賭徒,他幾乎每一頓都是盒飯。

這種問題對於我來說是可以解決的,把題目換一換作個引導“我所期待的快樂的一天”,這樣一換,孩子就寫得出來的。

但如果他在家裡做的這份作文,估摸著也就放棄了,而且這個題目,還勾起了他最難受的地方。。。

當然,這並不是老師的問題。此處只是闡述為什麼孩子討厭寫作文。


淅爸育兒記


孩子討厭寫作文,源頭是缺乏寫作的動力,沒有嚐到寫作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

我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成就,只在一些不太有名氣的小刊物上發表過一些短文章。但我算得上是一個寫作愛好者,對寫作有濃厚的興趣。回想我碼字興趣的由來,最初朦朧的想法是小學時候學習課本上朱德寫的《我的母親》,朱總的母親和我的母親一樣平凡,且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朱德卻讓無數的人瞭解了他的母親,讓他的母親“出了名”。我對我母親的勤勞佩服至極,母親真正算得上是夙興夜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給我們全家燒火做飯,而她總是最後才吃,然後刷鍋洗碗,參加勞動,回家的路上還要拾一捆柴。中午,我們休息,母親卻又開始收拾屋子、打掃院落。晚飯洗漱之後,在昏暗的燈光下,給我們縫補衣服……我覺得我的母親並不比朱總的母親差,所以我一直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我的母親,讓更多的人佩服我的母親,讓母親自豪自豪。但我知道自己不會寫,沒有這個能力。

不過,我在寫作文上很賣力。每學了一篇課文,我就模仿著寫。一次,我仿寫的《一件難忘的事》被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朗讀,並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我。至今清晰地記著,我對寫作文的真正的興趣和熱情就是從這次老師的表揚開始的。以後我的作文多次受到老師的表揚,得益於“成就感”越來越來強。

所以,孩子討厭寫作文,是因為父母和老師沒有努力、細心地發現孩子作文的閃光點,給孩子以適時的鼓勵和表揚,讓孩子體驗到一絲的成就感,以激發孩子對作文的興趣。

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如果總是製造孩子的主動性和成就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如果經常讓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內疚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壞習慣。 ——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讀書太少,視野狹窄,不會寫,沒寫的——這是孩子討厭寫作文的關鍵所在。

自從我對寫作文有了興趣之後,我是很努力,但提高不是很大。因為當時我家的經濟條件差,也不是書香門第——家裡沒有一夲藏書;再加上父母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父母從未給我買過一本課外讀物。我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幾乎沒有讀過什麼課外書。眼界的過度狹窄,腹內超級的空洞,想寫不會寫,有了感觸道不到紙上,漸漸地連原來的寫作文的興趣也磨損至無了。好在上了大學之後,有了充足的時間,有了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有了大型的閱覽室,這些都給我提供了大肆閱讀的機會,我拿出了母親言傳身教給我的勤快,如飢似渴地撲到了圖書上。同時,也開始寫起了日記,大學畢業,我寫了一箱子的日記本。可以說,我的寫作能力,就是在大學讀書的四年中得以提高的。



如今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在話下,為了不讓孩子討厭寫作文, 父母應主動地為孩子創設閱讀環境,引導孩子多閱讀,開闊其視野;要求孩子堅持寫日記,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讀書、動手的好習慣,孩子就不會因不會寫、無所寫而發愁、討厭寫作文了。


浮塵微草


我不是教語文的,可能自己的理解和觀點呢,不一定很對。

想起小時候,有次老師佈置作文,自己咋也不會寫,也不想寫,哭哭啼啼,一會求媽媽幫著寫,一會求爸爸給開個頭。折騰到晚上九點多,媽媽說你就想啥寫啥吧!這才扭扭捏捏,寫了~

我們家村頭有一座橋,打從我記事的時候起就坐落在那裡~~

結果交上後老師還當成了範文,哈哈!

這首先是老師佈置的作文題目,不一定是每一個孩子的興趣點。有些孩子可能在這方面有話說,有些孩子可能就沒話說。比方說,讓描寫一個小動物,有得的就沒見過,或者接觸過多少→_→,咋寫呢?我們再想想,那些作家在寫作的時候,可沒人佈置題目,都是自己感悟和體驗的東西,真要叫他們寫起命題作文來,說不定會打怵呢!比方說,一個小說家,要他寫議論文,他能寫得咋樣,真不一定,我看到張愛玲寫的幾首詩,額,不敢恭維。

還有,就是可能有的孩子讀書少。儲備的詞彙啊,表達方法啊,少得可憐,所以老師佈置的作文,看到就愁得抓耳撓腮,寫不出來。

再就是寫得少,如果讓他們天天寫點日記,他們會觀察到好多以前自己忽視的生活細節,也能夠順暢表達自己。時間久了,就會感覺到寫作無非如此,跟說話差點吧,但也不太難。


然呃


我小時候也討厭寫作文,所以很能體會孩子不喜歡寫作文的心態。可以肯定的說,大部分孩子都是不怎麼喜歡寫作文的。這裡需要指出一點:不喜歡寫作文,不代表不喜歡寫文章。


昨天晚上我翻出了初中寫的日記和平時的隨筆,發覺當年的自己其實也很愛寫文章。但是對於學校裡面的作文,我們都會有一定的排斥感,為什麼?


一是題材限制。這個題材可能我根本就無話可寫,硬要編出一大篇文章來,實際上內心非常難受。又或者,自己想寫的不符合評分要求,為了得到高分,不得不硬著頭皮寫一些自己都不是很認可的文字。

二是不能自由發揮。作文要求字數,正能量,優美。本來寫作有個很大的用處就是梳理自己的思緒,但是在寫作文的時候,我們的感覺卻是憋屈的。你被限制在一個框架裡面,還得在有限的是時間內寫出“優美”的文章,這種寫作方式沒有讓我們更放鬆,更有思想,而是感覺自己變成了寫作機器。


我看了當年的日記,感覺真的很過癮。這些簡單的文字,簡單的幾段話,實際上對自己的成長很有好處。所以我鼓勵孩子寫日記,記錄自己的想法。

寫自己感興趣的文字,能夠提供自己的興趣和成就感。但是話說回來,最終我們還是得回到命題作文中來。


要想寫作不那麼難受,還是得多些經歷,多些感悟。否則都是瞎想,那麼寫作就變成了痛苦和折磨。所以我鼓勵自己的孩子平時多寫一些感興趣的文字,等到孩子對文字有掌控力了,喜歡用文字來表達自己了。這個時候對孩子提要求,孩子往往更願意接受,也不容易對寫作產生厭惡。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我小時候也害怕寫作文,但是我喜歡寫一些自己的小隨筆。看起來很矛盾,不是麼?因為作文是要打分數的,而隨筆是寫自己喜歡寫的、想寫的。也就是說,一個是應試,一個是寫作。

我家老大馬上升二年級,在過去的一年裡,她已經表現出來不太喜歡語文考試的看圖寫話,因為無論她怎麼寫,都會被扣分,而且老師還會提供標準答案讓她們抄寫2遍,以記住到底該怎麼寫。我覺得很好笑,看圖寫話也有標準答案,怎麼可能不扼殺孩子寫作的興趣!

這個暑假,我讓孩子嘗試寫寫小日記,記錄一下自己一天裡覺得好玩的、特別的事兒。雖然她會寫一些錯別字,造句也不那麼通順,但是她把每天的看電視、讀書、和同學玩耍、和父母交流的點滴,用心去記錄和表達出來,就是一種自然的寫作。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已經看到了她的進步,又何必糾結於那幾個錯別字和語法呢!

不過我還是會借用一些小小的思維框架,跟她分享如何更好的、更有邏輯的把一件事情描述清楚,她也會嘗試用一些她學到的新詞、新句型去表達。我覺得,寫作的素材來源於生活、來源於閱讀的積累、來源於我們的感悟,做到這些,再配合一些技巧,就可以不懼怕寫作,不懼怕作文。和孩子一起對抗教育中的不完滿,一起進步,一起愛上寫作。


溫蒂小屋


對於作文我覺得真的好難,說實話我也特別的討厭寫作文。記得讀小學的時候,考語文的最後一個試題就是寫作文,不知道怎麼熬過來的,現在我都能回憶起那時候肯定是東拼西湊來的,胡亂在寫,也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作文。

後來上了中學,我清晰記得,我姐在廣東打工,給我買了一本厚厚的作文書寄回來,好像叫新概念作文吧!沉甸甸的禮物,來之不易,也代表了二姐對我的關愛,至今我都保留著那本作文書。其實在這本作文書上我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特別是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

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符號以記敘的方式反映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實現交流溝通的創造性腦力勞動的一個過程。作文,作為學生階段的必考題,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一直深受老師、家長和學生的重視,同時也是很多學生最為頭痛的一件事。

對於學生而言,如果能得心應手地寫出一篇作文來,不僅成績上升得特別快,更能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為他們將來更高一級的學習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可現實是殘酷的,大多數同學對作文是“談文色變”,只要到了寫作文的時候,你會看到有的同學絞盡腦汁,也蹦不出幾個字來;有的同學就拿著筆在手裡轉來轉去;有的沒精打采,一籌莫展,遲遲不肯動筆!原因很簡單啊,沒思路,沒有可寫的,怎麼寫?

誠然,作文是有一定的難度,但不代表全部學生都難,全部都討厭,我覺得討厭作文的只是有一部分學生,有很多學生還是比較喜歡寫作文的,包括我後來也喜歡作文了。所以說討厭作文的學生都有可能後來被轉化,就像學困生也有可能被轉化成優優等生是一樣的道理。

那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也討厭寫作文呢?

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文化積累不深厚。提供給我們讀的書籍太少了,有的一年到頭來僅僅就是幾本教材,我們的文化知識儲備不深厚,不紮實,如果我們的知識如浩瀚的海洋,能寫不出來嗎?寫作文就是信手拈來。二是語言表達能力弱。一樣的素材,有的同學寫得好,有的同學寫得不盡人意,就是和我們平時語言表達能力有一定的關係 ,寫作文就像是口頭表達一樣,得有一個思路,只是用筆寫出來而已。三是語言素材積累少。為什麼有的同學寫得文采飛揚,而有的同學寫得乾癟無力,這就是區別。這些區別就利益於我們平時的積累,比如有些描寫的經典句子,經典的寫作片斷,還有我們平時多背多讀經典的文章和課文,都是積累的一個過程,只有量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可以達到質的飛躍。平時素材積累得多了,怎麼可能寫不出?四是框架結構問題。我們寫作文也是有方法和技巧的,不是多拼拼寫湊湊就可以完事的,一定要把框架構思出來,先寫什麼,後寫什麼,都是需要思考的。

總之。我們要多鼓勵孩子讀書,讀好書,多閱讀經典名著,做好讀書筆記,多摘抄一些好的句子,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豐富語言詞彙,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然後多多訓練寫作,多積累。同時要及時表揚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尤其是老師,更應該做到這一點,不要打壓我們的孩子。營造書香家庭,激發孩子的寫作慾望。只有不斷重複訓練,不斷積累,才能提高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同時才會慢慢喜歡寫作而不是討厭寫作文。


蒙彩課堂


因為她們寫作文僅僅只是因為要寫而不是想寫。

家長很老師從一開學就給她們輸入寫作文是作業,是任務,是考試的思想,每天都是作業,她們把作文當作業看,怎麼會喜歡 我還不喜歡作業呢。

但是我就很喜歡寫作文,僅僅只是喜歡,不是因為作業和任務。不論寫得好或者不好,寫過或者沒寫過相關的話題,我都挺喜歡的。我喜歡在紙上講述故事,傾述感情,寫那些天馬行空的東西。

作文不是作業,為了寫而寫。以前作業是懲罰壞學生的,現在是任務。所以這樣想來,她們認為作文是懲罰,也不會有人喜歡懲罰。


梟華


小孩子的天性,貪玩,思維邏輯天馬星空。都是那個階段成長起來的,每天的圈子就那麼大,除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同學玩個過家家,思維侷限。恨不得一篇作文把家裡的親戚都寫個便,更甚者,為了湊滿那幾百字的作文,感嘆了整個世紀。想想這是關於小學生成長的悲劇史。不喜歡沒什麼特別的原因吧!只是成長帶了了煩惱,作文只是這個成長路上的一塊攔路石,等習慣了寫作文大學還要寫論文的時候也許就沒有這麼多煩惱了吧。也談不上喜歡討厭了,那會也都習慣了不是嗎!

也許我們根本不用去探討他們為什麼不喜歡,都是這麼長大的過來人,學會引導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多聽故事。喜歡口述分享,也許會更好一點。家長也會從孩子不喜歡寫作文的困擾中解脫出來。生活饒過誰?孩子和家長都需要成長,給點時間。相信喜歡與不喜歡是時間給的一個考驗。




精彩隨影


我就談我個人感受吧。小時候不愛作文是因為我是學渣寫作太難。小學有小學要求,初中有初中要求。等我水平達到了。又升年級了。新要求又來了。而且寫作要求千奇百怪。有很多我未曾經歷的。都逼我寫出來。

長大後因為太浮躁。也沒有習慣寫。真要靜下心來認真寫一篇好文章太難太難。


還有就是寫作特別費事費力費心,有時候你想好的東西寫下來後,覺得種種不妥,又重新改。

不過最重要的是我們變得越來越懶了。

其實寫作真的有很多好處。寫作具有生活習慣制約作用大、對寫作的距離感強、注重實用等特點.所以我好心建議大家沒事可以充下電寫點東西。增加自己一個良好的興趣愛好,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噴子協會董事長


不知道,我是理解不了,因為我就喜歡寫作文,我感覺寫作文的時候是一種享受和快樂,我可以用美麗的文字和豐富的修辭手法描述和表達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通過文章讓別人瞭解我,懂我,看到我,很有意思。後來念大學了,雖然沒有作文寫了,但有劇本要編,有短篇小說要寫,每一次的作業,我都很認真的去構思去描述,我希望我寫的東西能給人帶來美好和快樂以及思想,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