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农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机制

农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机制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三农”发展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涌现出了合作社领办型、创业平台助推型、美丽乡村引领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乡贤返乡兴业型等五种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农村创业模式, 各种模式具有不同的内涵特征和结构要素, 政策要素、平台要素、产业培育要素、资金要素和人才要素等因素相互作用, 决定了农村创业的形成过程及其成效, 进而推动了当地乡村振兴的实现。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 充分考虑农村创业情境、经验和形成机制, 才能制定出与时俱进的“三农”政策体系。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 党中央对“三农”问题做出了新的准确把握和与时俱进的战略调整, 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这一宏伟战略。这是新时代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 是对我党过去提出的各项“三农”发展战略的高度总结, 延续了长期以来党的“三农”工作核心精髓, 同时也顺应形势对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三农”短板在乡村, 而乡村振兴靠产业, 十九大报告中将“产业兴旺”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然而乡村产业的形成与壮大不是朝夕之事, 更不可能凭空出现, 它是大量相关创业者和创业企业逐渐集群所导致的结果。而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 发育形成创业企业集群则离不开一个健全的创业机制[1], 如果缺乏有效的创业机制或者创业机制不健全, 不能集聚足够的产业发展要素, 乡村内生的产业形成和发展动力就无法持续, 乡村产业兴旺则成为一纸空谈[2]。十八大以来, 随着我国整体营商环境的显著优化, 加之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浪潮鼓舞下, 一批批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给乡村振兴注入了勃勃生机, 一些新模式和新业态逐渐呈现出来, 为新时代中国“三农”问题的应对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 必须深入全面了解当前农村创业出现的新趋势, 从而更好地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三农”发展的新战略[3]。

一、农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与现实探索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 实际上彰显了“五位一体”战略在新时代的全面实施, 必须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全面推进, 才能真正实现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和农村振兴。现实中, 人们关注更多的是乡村振兴对农村创业和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 殊不知, 农村创业同样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强大动力[4]。本研究充分考虑了农村创业主体的多元化和创业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实效性, 选取在上述两个方面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实证分析, 最大程度地保证研究的覆盖面和代表性。研究选取了武陵山片区下辖的湖南省永顺县、石门县、花垣县, 重庆秀山县、湖北来凤县等地的五个成功的农村创业典型进行客观描述。

(一) 山区创业绘就的农村新画卷———永顺县兴棚村创业实践

湘西自治州永顺县松柏镇兴棚村谷粒瓜瓜烟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3月, 注册资本134.80万元, 是湖南省烟草专卖局2013年—2014年驻村扶贫重点援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以烟叶专业化生产服务为经营核心, 深度开发利用本地资源禀赋, 发挥自身优势, 整合政、人、才、物等资源来拓展产业范围, 其经营领域涉及高山无公害蔬菜生产、猕猴桃种苗培育、特色山珍开发和村镇生产型和民生型小型工程施工。以谷粒瓜瓜合作社为经营管理的主导核心, 在兴棚村基本形成以“烟叶产业为主, 蔬菜种植、猕猴桃种苗培育、山羊养殖为辅, 山珍开发并重”的立体循环农业产业聚合体系, 推进了农业优势产业“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品牌化”发展, 是社区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带动创业创新模式的有益探索。至2015年11月份, 谷粒瓜瓜合作社带动社员创业的收入达320万元, 盈利225万元;合作社成立之前, 2012年村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为2 200元;合作社成立后, 2014年则达到8 500元, 增加了将近四倍, 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现出新的气象。

(二) 乡村振兴“现代化军团”———秀山县农村电商创业实践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区, 位居武陵山区腹地。全县65万人口, 农业人口占65%, 70%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 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和劳动力输出县。在过去, 交通闭塞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 但近年来, 在“互联网+农业”创业模式的影响下, 该县农村电商发展呈现如火如荼之势。尤其是在农村电商平台“武陵生活馆”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的双轮驱动下, 农村电商为秀山县区域经济和农村发展带来了深刻变革, 一大批优秀的农村创业企业成长起来。短短几年里, 已成功孵化、培育出了160余家电商个体, 60余家传统生产型企业“触电”经营, 300余家经营商户已把电商作为最有效的商贸批发工具, 371位“淘宝客”活跃于“武陵山网商联盟”。秀山已成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上榜“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 获誉“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 该县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村创业创新模式, 已成为重庆乃至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范本”。

(三) “欢乐橘园”里的“甜蜜产业”———石门县秀坪园艺场创业实践

石门县秀坪园艺场地处常德市石门县南部, 距县城30公里, 省道S241线纵贯南北。全场现辖5个行政村, 现有人口5 200人, 1 535户, 51个村民小组, 行政区划面积约11平方公里。园艺场主导产业为柑橘, 现有柑橘种植面积近万亩, 号称全国最大早熟蜜橘生产与出口基地, 每年柑橘产量2.5万吨, 鲜果产值约3 500万元, 每年直接或间接加工出口柑橘0.8万吨。2014年初, 被正式定为全国1 100个“美丽乡村”创建单位, 常德市委“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示范单位。全年累计能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 创收200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保证在4万元以上, 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国家贫困县标准之上, 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 2016年脱贫达42户, 共计127人。当地大力发展柑橘文化建设和延伸产业, 以“柑橘”为主题形成了农业观光、餐饮、娱乐、休闲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借助发展“欢乐橘园”和“甜蜜产业”, 秀坪已经顺利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的目标。与此同时, 当地还十分重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文明乡风建设, 率先成立了社区董事会、理事会等,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公司化运作, 通过产业发展的配套资金完善了医疗、卫生、文教等公共服务体系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 当地还结合土地流转、林权确认等农村基本经营体制改革, 有效地将农户纳入到产业链条中, 使其共享乡村振兴的成果。

(四) 打造脱贫富民大产业———湖南德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实践

成立于2011年的湖南德农牧业科技公司是一家集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农业技术开发与转让、民族民间工艺品销售等为一体的成长型企业。公司注册资金1.8亿元, 位于湖南湘西花垣县境内, 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农业发展资源———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日照充分、富硒天然草场、水质优良, 发掘、选育了地方性优良畜禽品种———湘西黄牛。公司建成了湘西黄牛国家级核心保种资源场, 数字标准化养殖场, 有机青贮料加工系统、智能化清真屠宰工厂、冷链物流系统、休闲食品精深加工工厂、互联网新零售电商平台、绿色有机肥循环利用系统和紫霞湖生态田园综合旅游项目。公司积极反哺“三农”, 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 通过“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保险金融”的“7+1”模式, 企业与农户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业共建的紧密机制, 建成家庭牧场600余个, 改良天然草场近40万亩, 整合种养殖散户5 000多户, 通过“企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的方式, 创新了多种帮扶乡村产业的形式, 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形成了种养产业帮扶 (每户每年增收10万元以上) 、寄养育肥帮扶 (每百头育肥利润30万元) 、牧草订单回收帮扶 (年人均收入5 000元) 、委托养殖帮扶 (每头牛每月200元) 、土地流转入股帮扶 (每人每月200元) 等五类产业帮扶措施。2016年, 公司带动6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44万元, 486个建档立卡户的1 910人增收脱贫。

(五) 兴村富民的领头人———来凤县后坝村返村乡贤创业实践

湖北恩施自治州来凤县后坝村距县城仅25公里, 全村面积4.9平方公里, 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 全村贫困人口141户, 贫困率为25.9%。在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下, 勤耕苦做并未让当地村民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2012年, 该村在外经商务工十余年的邓国海返回村里, 准备凭借多年积累的经商经验和经济基础带领村民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大施拳脚。为了激发大家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邓国海率先在村里投资创办了土鸡养殖场, 同时建起了100多亩的有机蔬菜种植大棚, 并从山东高薪聘请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蔬菜管培, 后又成立国海农业有限公司, 大力发展藤茶产业。在邓国海的带领下, 该村产业发展来势较好, 目前已经建成连片的藤茶种植基地, 近2 000亩, 小龙虾养殖基地1个, 3个专业合作社, 接待宾馆1栋, 生态农家乐5家, 农业观光产业也正蓄势待发。此外, 全村环境治理和美化亮化工程基本完成, 由农业部专家编制的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正有序实施, 现该村已经形成了“一业兴百业旺, 一人富全村强”的大好局面。2016年全村产业收入1 400余万元, 解决了当地800余人的常年就业问题, 村民人均收入1.2万元, 全村的基础条件、公共服务、文教娱乐设施得到了显著改观。村民通过“前院开店、后院养鸡、果蔬销售、基地务工”等方式增收致富, 坚定了其共奔小康的信心。该村已由过去的产业落后村成为了该县产业发展示范村、扶贫工作先进村、美丽田园新农村和远近闻名的富裕村。邓国海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县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

二、农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

通过农村基层创业来培育乡村产业链条的形成及其发展壮大, 基于此来带动农村其他方面的持续健康发展, 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这已被诸多实践证明是一条有效的路径。这种类似于“金字塔底层创业”的方式最能有效激活乡村产业要素[5], 引领和改变传统的产业发展观念, 切实优化农村产业发展的软硬件, 从根本上解决乡村产业空心化问题。通过对上述案例进行客观描述和制度化解构, 总结归纳出合作社领办型、创业平台助推型、美丽乡村引领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乡贤返乡兴业型等五种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的农村创业典型模式。必须明确的是, 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农村创业模式并不局限于其中某一种, 可能以其中某种为主, 其他模式为辅, 或者几种模式叠加组合发展, 抑或存在本研究所总结之外的可行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 不同创业形成模式, 其创业主体、动力来源、功能导向以及助推乡村振兴的方式均存在一定差异。

(一) 合作社领办型

合作社领办型创业模式遵循的是以政府为主导, 特色产业为依托, 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 农户为主体的原则。该模式依托当地强势产业为导入突破口, 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由合作社整合当地资源, 带动农户, 并统一包揽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 同时注重其他产业的开发与拓展, 最终形成在合作社领办下的农户参与利益分配、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产业体系。此类创业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 当地已经成立了若干管理有效、运行良好、机制完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同时具备良好的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在创业过程中, 合作社既培育形成了优势产业链条, 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软硬件条件, 真正做到了产业兴旺、农民富裕;同时由于合作社的统筹引领作用, 其所带动的产业发展也具有系统性和规划性, 因此能较好地处理个体生产经营中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无法统筹协调的矛盾。典型案例是湘西自治州永顺县松柏镇兴棚村谷粒瓜瓜烟叶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实践。

(二) 创业平台助推型

创业平台助推型创业模式是以创业孵化园、电商园等平台为载体, 通过“市场引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 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改进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基础条件和设施, 引导、培育、壮大农村创业企业, 进而形成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综合效益明显的产业集群。这些平台是现代生产经营要素的集合体, 新的组织创新、新的模式探索、新的业态呈现、新的资本整合在平台中不断涌现, 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于传统生产经营活动的认识, 更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典型案例是重庆秀山县兴起的“互联网+农业”创业实践。

(三) 美丽乡村引领型

美丽乡村引领型创业模式主要通过制订科学可行的产业和生态规划, 做好顶层设计, 既要护好“绿水青山”, 又要做大“金山银山”, 选准市场前景较好的生态产业, 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构建良好的互动机制。该模式需要大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以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基础,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 通过规划引导、政府扶持、多产业融合等方式大力营造“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人居环境, 同时积极培育各类创业主体, 引导其进入生态绿色产业, 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同时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典型代表是石门县秀坪园艺场的创业实践。

(四) 龙头企业带动型

龙头企业带动型创业模式是指在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带动下, 通过“公司+创业主体”的方式将农户、合作社等创业主体纳入到产业链条中来, 一方面通过原材料购买、生产经营环节或服务外包、生产要素租赁等方式让农村各类创业主体直接参与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利益分配, 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发展壮大, 引导新的农村创业主体围绕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领域延伸创业, 实现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是湖南德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的系列创业实践。

(五) 乡贤返乡兴业型

此处所指的乡贤不仅包括外出求学、从政、经商而情系乡土的外出“精英”, 也包括留守乡土、德才俱佳的本土“精英”, 这些乡村“精英”在外学习、生活、工作的经历开阔了自身的视野, 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资本, 并具备了一定经济基础。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 对“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 农村是有魅力的家园、农民是有前途的职业”的认识已经被人们所认可。一些在外卓有成就的新乡贤怀着浓浓的乡土深情返乡创业, 积极地投入到当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全面建设中来, 通过产业富村、观念强村、道德育村、项目扶村、文化治村, 使当地农村农业发生显著的变化, 这不仅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也有效地推动了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是湖北恩施自治州来凤县后坝村返村乡贤的创业实践。

表1 助推乡村振兴的创业模式及其特征

农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机制

三、农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机制

二百多年前, “创业”一词在法国诞生, 一直以来很少被人们关注, 近几十年里才真正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探究。毫无疑问, 创业理论的深化来自于实践领域的不断丰富, 随着创业实践的不断深入, 创业研究先后经历了从关注创业者特质、创业过程、创业战略、创业企业成长、创业影响因素到某个环节或某个领域的问题, 逐渐转变为探索创业活动的一般性规律。随着研究的深入, 逐渐形成了一些有关创业研究的经典模型和理论框架, 这些模型或涉及到创业行为模式、创业机会, 或描述创业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6], 共同推动创业行为得以完成的过程。这些经典的创业理论模型表明, 不同的创业主体特征和内外部环境因素, 所导致的创业形成过程和创业绩效肯定有差异, 不同的创业机会、创业领域和创业地点也会让创业所面临的环境和优劣势各不相同。相较于城市创业, 农村创业表现为更明显的规模小、分散化、涉农性强等特征。那么农村创业的影响要素有哪些?这些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 从而推动农村创业活动顺利实现的呢?通过对合作社领办型、创业平台助推型、美丽乡村引领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乡贤返乡兴业型等五种典型创业模式的分析, 表明了农村创业的形成是受创业决策影响和实施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实质是各创业主体的内部创业动机在良好的内外部创业环境的激发下而进一步转化为创业行为的过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影响农村创业及其成效的重要因素主要有政策要素、平台要素、产业培育要素、资金要素和人才要素。因此, 本研究将从上述几个方面分析农村创业的形成机制。

(一) 政策要素

一个地区是否具备积极、浓厚的创业氛围,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的政策导向。政策导向机制的形成需要当地政府主导推进, 通过各项诸如创业项目补贴、降低税收、扩充企业融资渠道、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完善基础设施等优惠政策和政府行为, 达到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门槛, 优化创业环境的目的。政策导向机制的形成有助于激发创业者的热情, 提升创业者的信心, 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创业者的队伍中来, 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同时伴随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 能够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政策引导, 推动农村创业企业经营有序发展,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依托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 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的创业经营。鼓励农村创业企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带动贫困农民稳定脱贫。自十八大以来, 我国连续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数个与农村创业直接相关的文件, 各部委也分别从各自职能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推动农村创业形成燎原之势。但这些政策还有待完善, 部分地区和环节存在着不健全、不配套、不落实的问题, 尤其是在金融借贷、土地租赁、产品销售、人才、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制约。

(二) 环境要素

创业环境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利用且必须面对的各种外部影响因素的总和[7]。农村创业的环境因素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软环境因素。这实际上是农村创业生态系统, 是对农村创业、经济社会发展等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状态的体现, 主要有区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资本、服务水平、市场化程度等。二是创业的硬环境因素, 即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 文教卫等公共服务保障。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均表明, 创业环境的优劣对一个地区创业整体形势和创业绩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甚至是创业活动产生、发展、壮大的基础和前提[8]。与城市创业不同的是, 农村创业的外部环境更为贫弱, 因此不仅要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配套条件等硬件方面的投入力度, 着力构建良好的创业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 通过政策宣讲、正面引导、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宣介创业典型与经验、发展农村产业、强化市场和法制观念等方式, 切实采取措施, 有效营造优越的创业软环境。

(三) 资金要素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一直以来是农村创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建立有效的资金扶持机制, 为农村创业者解决后顾之忧, 是农村创业成功的有力保障。资金扶持机制的培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 一方面加大对创业者的财政支持力度, 通过出台税收优惠、科技创新项目补贴、设备采购补贴等政策减轻创业者资金压力;另一方面,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 为创业者提供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第二, 拓宽融资渠道, 通过建立专门的评审机制, 对符合要求的企业或创业项目适当地放低贷款条件, 降低创业门槛, 同时鼓励无抵押贷款、小额贷款等贷款形式, 增加企业贷款渠道, 推进信用创业企业建设, 开通龙头企业专项贷款渠道。第三, 积极培育金融中介组织, 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 大力提升注册登记便利化水平, 为金融中介等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形成信用担保制度, 解决因为缺少抵押物品而得不到贷款的现实问题, 积极引导金融中介主体不断提高诚信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 人才要素

人才是创业实施的主体, 加强创业人才的培养是推动农村创业的客观要求。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和区位等原因, 导致了创新和创业人才严重紧缺, 阻碍了农村创新创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出台了有关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的扶持措施和相关政策, 但由于发展的不充分、不均衡, 不同区域对于创业所需人才的相关机制和实施细则并不相同。但从创业人才培养的规律性角度来看,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工程。首先, 明晰农业大专院校的办学定位, 强化面向农村和农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设,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着重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创业领军人才。其次, 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教学模式, 构建有效的产教融合机制, 通过订单培养、专题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 创建“大学+企业”“农场主+学生”“管理+技术”“课堂+田间地头”“创业精英+专职教师”等模式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农村创业人才, 并为农村培养急需的管理、技术人员。再次, 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农村和农业发展现实需求为导向, 注重实践教学, 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走向农村、面向农业进行创业实践, 并制订系列措施引导、孵化学生创业项目。最后, 对于农业大专院校, 应按照党的十九大相关要求, 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乡村振兴宏伟目标, 培养一批有情怀、懂农业、想创业的新型“三农”人才。二是大力实施农村人才振兴工程。首先, 加强对农村创业人才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 快速培育农村新一批实用性人才;其次, 通过组织专家指导、技术培训、科技讲座等方式, 提高现有人员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最后, 大力培育合作社带头人、大户、家庭农场主、返乡农民工等农村创业主体, 扶持一批乡村创业工匠。三是全面实施筑巢引凤工程。首先, 重视农村创业人才的引进与稳定, 努力为农村创新创业营造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业”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 为来农村创业的本土乡贤、返乡农民工和外来“精英”提供创业一站式服务;其次, 在注册登记、审批备案、金融信贷、用工用地、子女入学、卫生医疗等方面开绿灯;最后, 设立创业扶持基金、创业引导项目, 建设一批区域性农村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等。

农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机制

图1 农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机制

上图描述的是农村创业活动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环境优化、资金扶持和人才输送等方式不断强化农村创业的要素, 推动农村经济基础、产业基础逐渐完善, 使得农村创业主体获得更多、更优质的创业机会和创业资源, 形成强有力的外力拉动机制。此外, 社会发展与进步使得农村社会资本存量和增量不断扩大, 文化传统观念逐渐破除了重农轻商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 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创新创业意识显著增强, 这些潜在的因素无形中强化了农村创业的内在动力。在外在动力和内在诱因的综合作用下, 农村创业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规模化的趋势, 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主、乡贤、外来“精英”等创业主体出于经济动机和社会动机, 依托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创业实践积累不断发现、捕捉和筛选合适的创业机会和创业项目, 不断整合创业资源, 以顺利实现创业目标。在创业活动过程中, 在成就自身事业的同时, 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了乡村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振兴这一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结语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 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 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上述矛盾的重要途径, 但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找到有效抓手。通过农村创业活动, 不仅可以有效实现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 也有助于推动乡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实现, 从而为新时代的“三农”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大力推进农村创业实践活动,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以及各方面力量的创业积极性, 对于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需要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三农”发展战略体系之中,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视角下, 全面了解、总结农村创业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模式, 探索归纳农村创业活动的形成机制, 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村创业支撑体系, 进而设计出系统、科学、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三农”发展政策体系。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