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同样在苏南,为什么镇江远不如常州发展的好?

用户6635588772


常州这个城市实际上全国知名度是一般的,出了江苏大多数人不知道的,还不像温州通过这几十年经商全中国家喻户晓,常州本身旅游资源肯定不如扬州,镇江,苏州南京等城市,不过常州走的现代旅游的创新之路,和横店还是很像的,常州不是那种吃祖宗老本的旅游城市,创新市场化改革加资本运作和宣传推广,可以说这方面在全国都是很厉害的。

常州的自然资源在苏南可以了,天目湖南山竹海,茅山都是长三角核心区自驾游的最佳选择。人文资源也是有的,荆川公园,东坡公园,红梅公园,青果巷。还是打造和对外包装宣传的问题。

常州那些自然旅游资源和全国的旅游城市比没有什么竞争力的,人文历史类的没有南京,苏州,镇江,扬州,徐州多。自然资源没有连云港,无锡多。甚至盐城的自然资源都比常州多。所以只能靠创新发展了,常州走的趣味旅游的路子吸引年轻人和儿童,也值得镇江学习。


掌上镇江


镇江与常州之间,差距不是很大。

常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面积4385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470.8万人。2017年,常州GDP是6620亿元人民币,人均GDP是140600元。

镇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面积3843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318.13万人。2017年,镇江GDP是4102亿元人民币,人均GDP是128900元。

从GDP总量上看,镇江只有常州的三分之二;但从人均GDP上看,镇江是常州的91%左右,双方差距不是很大。但总体上来比较,镇江目前还是不如常州。

镇江不如常州,单纯从城市角度来看,常州是苏锡常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距离长江出海口更近,受上海辐射更明显,在制造业上更发达一点儿。常州七大工业行业,包括机械、冶金、电子、化工、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大部分属于重资产行业,这是其优势。要知道,制造业是GDP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镇江属于南京都市圈,主要是受江苏省会城市南京的辐射,南京在江苏,GDP总量还不如苏州,带动力量更是远远逊色于上海。这方面,常州是有一定优势的。但这种优势其实不是很明显。镇江也形成机械、化工、造纸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交通设备、食品、电力五大优势产业,在制造业上也是可圈可点。

镇江略逊于常州,主要还是镇江城市规模小于常州。常州人口470万,而镇江只有318万,人口规模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战略资源。


波士财经


同样在苏南,镇江在五市中的位置,在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上,上世纪九十年代是2345,也就是常州的1/2,无锡的1/3,南京的1/4,苏州的1/5,到了现在,镇江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特别是苏州,已经达到了6倍以上。

就常州而言,虽然近年来发展情况也不是很好,且已经被南通超过。但是,与镇江相比仍然具有很大优势。不仅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始终保持在镇江的两倍以上,更主要的,常州的经济增长势头和趋势也始终比镇江好。

镇江与常州的差距,有客观原因,如在地市合并时,镇江地区重点投资和发展的宜兴、武进被无锡和常州划走,镇江面积过小、人口过少等。

但是,更多的是主观原因,那就是一直没有真正把发展经济放在突出位置,在用人、在经济发展定位、产业规划、地区产业布局、发展重点、发展环境改善等方面下功夫。尤其是用人,没有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真正的能人走的走,混的混,导致发展的原动力失去。所以,必须动大刀子才有希望。


谭浩俊


就是一奶同胞的兄弟,接受了相同的教育,同样的社会历练,他们的发展轨迹也会出现很大的区别。更何况,镇江和常州在人口土地面积上有很大的差别,发展水平出现差异,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如果你说为什么同处苏南,镇江的发展不如常州好?那我也可以反问,常州和苏州位于苏南,为什么前者发展不如后者呢?

苏南的几个城市,在经济发展意义上成为了上海的卫星城,或者说是上海产业链中的一环。苏州、无锡、常州、镇江这几个城市都是。有趣的经济现象是,上海的地理距离越近,经济总量就越大。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呈现出递减的效果。

即使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他们差距并不是很大。又拿常州和镇江来说,2017年常州的人均GDP是14万亿元,镇江是12.9万亿元,比较接近。但是常州要比无锡更低,无锡又比苏州给你。这四座城市之间还是形成了落差的。

个人认为,形成这个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地理因素。地理因素造成的经济水平差异,在全球都有体现。美国、中国、日本都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即使在一个很小的区域,给我一个市内,一个县内,不过因为地理差异导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例子。

比如在深圳市内,为什么罗湖、南山经济发展就要比坪山、光明好呢?地理位置决定怎么嘛。


财经知识局


民国镇江地位不用说,建国后镇江专区、常州专区转换过是一个专区,后常州省辖市,镇江地区管十几个县,镇江地辖县级市与常州市的差距开始。常州省辖市以工业经济为主、镇江地区主管各县农业为先。省辖市与县级市的地位、资源不同等,常州工业企业大强,镇江小企业多竞争力差。改开后企业改制但常州发展工业的理念、人才等比镇江优。83年地市合并镇江成全省最小省辖市负担重发展不易。2008年调整上交数额后,这些年感觉镇江市发展好转,保持江苏人均GDP第五位,而镇江市区发展又好点,2014年江苏市县人均GDP排位:8镇江市区。而2017年江苏市县人均GDP排位:6镇江市区。17年比14年上升2位。


同登觉路


首先,镇江不差,(我是常州人),镇江的人均gdp可是江苏前列的,但是受制于地方小,人口少,以及城市整体定位,所以会总体感觉略有差异。

其次镇江收南京辐射明显,但是南京显然跟西边的安徽更亲,常州在南京和上海正中间,也是一个尴尬位置。都不算核心圈,不过家底不错所以稍微好点。


龙城金沁


如果仅仅拿镇江GDP总量和常州GDP总量进行比较,说镇江的发展没有常州好,从这个维度出发,题主的问题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从多个角度来看,说镇江远不如常州发展的好,则有失偏颇。

两座城市的渊源

镇江和常州两地互相切换,只是在1983年之后,两个城市所管辖的区域才完全确定下来。

1953年1月1日,常州市为省辖市。
1958年,镇江专区改名为常州专区,专署由镇江市迁至常州市。常州市划归常州专区领导。
1959年,常州专区改为镇江专区,专署由常州市仍迁驻镇江市。常州市划归镇江专区领导。
1960年,镇江专区武进县划归常州市领导。
1962年,常州市改为省辖市。武进县划归镇江专区领导。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镇江地区的武进、金坛、溧阳县划归常州市领导。

人均GDP比较

常州2017年GDP6620亿元人民币,面积4385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470.8万人。人均GDP140600元。

镇江2017年GDP4102亿人民币,面积3843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318.13万人,人均GDP128900元。

两座城市人均GDP相差不远。

高等教育方面

常州的大学有: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

镇江的大学有: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大学、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金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

教育资源相差无几。

常州有常州的长处,镇江有镇江的特色,作为苏南城市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座城市的发展都是可圈可点的。


驽马小卒


我认为造成今天镇江经济落后于苏南其他城市有两点:一、镇江和常州在1983年前发展都差不多,1983年江苏实行地市合并,将镇江富裕的县宜兴划给了无锡,溧阳、金坛、武进划归常州,高淳、溧水划给南京,只留下了丹阳、丹徒和扬中,省里一看镇江行政区域变小了,为了安慰镇江,勉强将原本属于南京的句容划给了镇江作补偿,镇江由最初的10县一市变成了4县,但划出的县的债务都由镇江来偿还,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在发展,只有镇江在还债,只到本世纪初才还清。二、镇江是前朝的江苏省会,省里对镇江不重视,镇江的领导跟着换,来混日子的很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镇江当成通往副省级的跳板,对镇江的发展没有大方向的远景规划。


敢于评论讲真话


我虽然是常州人,但请问镇江这个远不如怎么个远不如了?我们常州人不会像你们无锡人什么的到处挑事,镇江人少地小,发展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人家人均不低,难道你要人家做到几千万人口发展的规模吗?说话最好经过一下你的大脑。


潘丹璟1987


镇江和常州都是人为因素导致!83年不合理区划导致,两城都失去很多县和土地!导致面积减小!历史都很辉煌!都是几千年府城!“京口瓜洲一水间”,“苏常熟,天下足”。据统计历朝历代以来常州出的文化名人排全国第4!

常州2017GDP6622亿,全国第28名!江苏第5!常州市区强,代管县弱些,溧阳850,常州市区GDP5772亿!江苏第3!仅仅低于南京和苏州!市区人口400万!最近发改委建地铁3个硬指标,常州市区全部通过!南通等已批准的14城市不符合最新发改委的建地铁3项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