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同樣在蘇南,為什麼鎮江遠不如常州發展的好?

用戶6635588772


常州這個城市實際上全國知名度是一般的,出了江蘇大多數人不知道的,還不像溫州通過這幾十年經商全中國家喻戶曉,常州本身旅遊資源肯定不如揚州,鎮江,蘇州南京等城市,不過常州走的現代旅遊的創新之路,和橫店還是很像的,常州不是那種吃祖宗老本的旅遊城市,創新市場化改革加資本運作和宣傳推廣,可以說這方面在全國都是很厲害的。

常州的自然資源在蘇南可以了,天目湖南山竹海,茅山都是長三角核心區自駕遊的最佳選擇。人文資源也是有的,荊川公園,東坡公園,紅梅公園,青果巷。還是打造和對外包裝宣傳的問題。

常州那些自然旅遊資源和全國的旅遊城市比沒有什麼競爭力的,人文歷史類的沒有南京,蘇州,鎮江,揚州,徐州多。自然資源沒有連雲港,無錫多。甚至鹽城的自然資源都比常州多。所以只能靠創新發展了,常州走的趣味旅遊的路子吸引年輕人和兒童,也值得鎮江學習。


掌上鎮江


鎮江與常州之間,差距不是很大。

常州是長江三角洲地區中心城市之一,面積4385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470.8萬人。2017年,常州GDP是6620億元人民幣,人均GDP是140600元。

鎮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面積3843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318.13萬人。2017年,鎮江GDP是4102億元人民幣,人均GDP是128900元。

從GDP總量上看,鎮江只有常州的三分之二;但從人均GDP上看,鎮江是常州的91%左右,雙方差距不是很大。但總體上來比較,鎮江目前還是不如常州。

鎮江不如常州,單純從城市角度來看,常州是蘇錫常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距離長江出海口更近,受上海輻射更明顯,在製造業上更發達一點兒。常州七大工業行業,包括機械、冶金、電子、化工、生物醫藥、紡織服裝等,大部分屬於重資產行業,這是其優勢。要知道,製造業是GDP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鎮江屬於南京都市圈,主要是受江蘇省會城市南京的輻射,南京在江蘇,GDP總量還不如蘇州,帶動力量更是遠遠遜色於上海。這方面,常州是有一定優勢的。但這種優勢其實不是很明顯。鎮江也形成機械、化工、造紙三大主導產業,電子信息、新材料、交通設備、食品、電力五大優勢產業,在製造業上也是可圈可點。

鎮江略遜於常州,主要還是鎮江城市規模小於常州。常州人口470萬,而鎮江只有318萬,人口規模是一個城市重要的戰略資源。


波士財經


同樣在蘇南,鎮江在五市中的位置,在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上,上世紀九十年代是2345,也就是常州的1/2,無錫的1/3,南京的1/4,蘇州的1/5,到了現在,鎮江的經濟總量、財政收入與其他地區的差距進一步擴大,特別是蘇州,已經達到了6倍以上。

就常州而言,雖然近年來發展情況也不是很好,且已經被南通超過。但是,與鎮江相比仍然具有很大優勢。不僅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始終保持在鎮江的兩倍以上,更主要的,常州的經濟增長勢頭和趨勢也始終比鎮江好。

鎮江與常州的差距,有客觀原因,如在地市合併時,鎮江地區重點投資和發展的宜興、武進被無錫和常州划走,鎮江面積過小、人口過少等。

但是,更多的是主觀原因,那就是一直沒有真正把發展經濟放在突出位置,在用人、在經濟發展定位、產業規劃、地區產業佈局、發展重點、發展環境改善等方面下功夫。尤其是用人,沒有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機制,真正的能人走的走,混的混,導致發展的原動力失去。所以,必須動大刀子才有希望。


譚浩俊


就是一奶同胞的兄弟,接受了相同的教育,同樣的社會歷練,他們的發展軌跡也會出現很大的區別。更何況,鎮江和常州在人口土地面積上有很大的差別,發展水平出現差異,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如果你說為什麼同處蘇南,鎮江的發展不如常州好?那我也可以反問,常州和蘇州位於蘇南,為什麼前者發展不如後者呢?

蘇南的幾個城市,在經濟發展意義上成為了上海的衛星城,或者說是上海產業鏈中的一環。蘇州、無錫、常州、鎮江這幾個城市都是。有趣的經濟現象是,上海的地理距離越近,經濟總量就越大。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呈現出遞減的效果。

即使在經濟發展水平方面,他們差距並不是很大。又拿常州和鎮江來說,2017年常州的人均GDP是14萬億元,鎮江是12.9萬億元,比較接近。但是常州要比無錫更低,無錫又比蘇州給你。這四座城市之間還是形成了落差的。

個人認為,形成這個差別的最主要原因是地理因素。地理因素造成的經濟水平差異,在全球都有體現。美國、中國、日本都能找到這樣的例子。即使在一個很小的區域,給我一個市內,一個縣內,不過因為地理差異導致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例子。

比如在深圳市內,為什麼羅湖、南山經濟發展就要比坪山、光明好呢?地理位置決定怎麼嘛。


財經知識局


民國鎮江地位不用說,建國後鎮江專區、常州專區轉換過是一個專區,後常州省轄市,鎮江地區管十幾個縣,鎮江地轄縣級市與常州市的差距開始。常州省轄市以工業經濟為主、鎮江地區主管各縣農業為先。省轄市與縣級市的地位、資源不同等,常州工業企業大強,鎮江小企業多競爭力差。改開後企業改制但常州發展工業的理念、人才等比鎮江優。83年地市合併鎮江成全省最小省轄市負擔重發展不易。2008年調整上交數額後,這些年感覺鎮江市發展好轉,保持江蘇人均GDP第五位,而鎮江市區發展又好點,2014年江蘇市縣人均GDP排位:8鎮江市區。而2017年江蘇市縣人均GDP排位:6鎮江市區。17年比14年上升2位。


同登覺路


首先,鎮江不差,(我是常州人),鎮江的人均gdp可是江蘇前列的,但是受制於地方小,人口少,以及城市整體定位,所以會總體感覺略有差異。

其次鎮江收南京輻射明顯,但是南京顯然跟西邊的安徽更親,常州在南京和上海正中間,也是一個尷尬位置。都不算核心圈,不過家底不錯所以稍微好點。


龍城金沁


如果僅僅拿鎮江GDP總量和常州GDP總量進行比較,說鎮江的發展沒有常州好,從這個維度出發,題主的問題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從多個角度來看,說鎮江遠不如常州發展的好,則有失偏頗。

兩座城市的淵源

鎮江和常州兩地互相切換,只是在1983年之後,兩個城市所管轄的區域才完全確定下來。

1953年1月1日,常州市為省轄市。
1958年,鎮江專區改名為常州專區,專署由鎮江市遷至常州市。常州市劃歸常州專區領導。
1959年,常州專區改為鎮江專區,專署由常州市仍遷駐鎮江市。常州市劃歸鎮江專區領導。
1960年,鎮江專區武進縣劃歸常州市領導。
1962年,常州市改為省轄市。武進縣劃歸鎮江專區領導。
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鎮江地區的武進、金壇、溧陽縣劃歸常州市領導。

人均GDP比較

常州2017年GDP6620億元人民幣,面積4385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470.8萬人。人均GDP140600元。

鎮江2017年GDP4102億人民幣,面積3843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318.13萬人,人均GDP128900元。

兩座城市人均GDP相差不遠。

高等教育方面

常州的大學有:常州大學,常州工學院,河海大學常州校區,常州技術師範學院,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等。

鎮江的大學有:江蘇科技大學、江蘇大學、江蘇大學京江學院、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金山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等。

教育資源相差無幾。

常州有常州的長處,鎮江有鎮江的特色,作為蘇南城市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座城市的發展都是可圈可點的。


駑馬小卒


我認為造成今天鎮江經濟落後於蘇南其他城市有兩點:一、鎮江和常州在1983年前發展都差不多,1983年江蘇實行地市合併,將鎮江富裕的縣宜興劃給了無錫,溧陽、金壇、武進劃歸常州,高淳、溧水劃給南京,只留下了丹陽、丹徒和揚中,省裡一看鎮江行政區域變小了,為了安慰鎮江,勉強將原本屬於南京的句容劃給了鎮江作補償,鎮江由最初的10縣一市變成了4縣,但劃出的縣的債務都由鎮江來償還,南京、常州、無錫、蘇州在發展,只有鎮江在還債,只到本世紀初才還清。二、鎮江是前朝的江蘇省會,省裡對鎮江不重視,鎮江的領導跟著換,來混日子的很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把鎮江當成通往副省級的跳板,對鎮江的發展沒有大方向的遠景規劃。


敢於評論講真話


我雖然是常州人,但請問鎮江這個遠不如怎麼個遠不如了?我們常州人不會像你們無錫人什麼的到處挑事,鎮江人少地小,發展這樣已經很不錯了,人家人均不低,難道你要人家做到幾千萬人口發展的規模嗎?說話最好經過一下你的大腦。


潘丹璟1987


鎮江和常州都是人為因素導致!83年不合理區劃導致,兩城都失去很多縣和土地!導致面積減小!歷史都很輝煌!都是幾千年府城!“京口瓜洲一水間”,“蘇常熟,天下足”。據統計歷朝歷代以來常州出的文化名人排全國第4!

常州2017GDP6622億,全國第28名!江蘇第5!常州市區強,代管縣弱些,溧陽850,常州市區GDP5772億!江蘇第3!僅僅低於南京和蘇州!市區人口400萬!最近發改委建地鐵3個硬指標,常州市區全部通過!南通等已批准的14城市不符合最新發改委的建地鐵3項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