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温斯顿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快就离职了?

北极艾玛杜蒙特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盟国的全面胜利而宣告结束。此时,工党拒绝战争期间的党派联合,因此战时内阁必须解散,战时首相自然得辞职,英国将举行新的大选。5月23日,丘吉尔辞去首相职务,但在当天又受国王之邀,组成了看守内阁,依然履行首相职责。当时,保守党和丘吉尔本人,都认为凭着英国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赢得了战争,大选的胜利是必然的。在5月份的各种民意测验里,丘吉尔的支持率从未跌落过78%,最高时达到83%。除了少数政治家和政治评论员,几乎没有人怀疑他会领导保守党赢得即将到来的大选。

然而结果却极大地出乎他们的意料,工党以压倒性多数大胜保守党。作为党魁,工党的艾德礼成为首相,丘吉尔搬出了唐宁街10号。总结丘吉尔输掉大选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战争已经耗掉了丘吉尔和保守党的全部热情与智慧,赢得战争的胜利是他们的最大目标。而战争刚一结束就举行的大选,反而使丘吉尔及其党派丧失了目标,没有了方向,他们一时还没有适应这种党派政治的战略大转移,没有拿出令选民们满意的以治理内政、恢复经济、让人民得到有保障的生活的各种政策来。

1945年7月27日,丘吉尔向下院发表了告别演说。他引用古希腊先贤的话称,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正是一个伟大民族的标志。1951年,保守党在大选中再次获胜,丘吉尔再次出任首相。1955年,他因健康问题第二次辞去首相职务,1965年他因病逝世。从那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丘吉尔永远位列带给英国最深刻影响的伟大人物之列,而且排名十分靠前。


世界真的很大


丘吉尔是一位在二战中伟大而又有严重缺陷的的领导人。1940年,没有人喜欢他是有原因的。他出于各种原因于1940年出任总理,但受欢迎程度并不是其中之一。他曾在保守党派出场,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被任命为海军部第一勋爵。他以前是自由党的成员,但最终成为后来最保守的保守派之一。他在1940年成为总理,因为他在保守党和劳工这个独特的时间点上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们和大多数保守派一样,他一直强烈反希特勒)。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不是任何一方的首选候选人,但是在当事双方都认为他们需要某种形式的团结政府让国家参战的时候,这两个选择都可以接受。由于他的军事背景和清楚的战斗记录,他被认为是适合任命战争领导人的人。

当战争基本获胜时,他的极端保守主义的品牌不适合选民。值得记住一点:丘吉尔是英帝国主义最可恶方面的捍卫者,并且反对任何结束帝国主义的行动(特别是关于印度和甘地)。他支持干涉俄罗斯内战。他在爱尔兰(黑人和坦斯)推动准军事暴力,在独立战争中与爱尔兰人作战。他早年是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倡导者,但后来在生活中伴随着一种倾向于这种价值观的人们所期待的生活方式。这使他远离主流。他在20年代带回了黄金标准,导致经济严重通货紧缩。他反对普选和为女性投票(尽管他显然改变了主意)。

他是墨索里尼的早期赢家,并将他的法西斯暴力作为对付突袭煤矿工人的适当方式。他为波尔的英国集中营辩护。当他们在伊拉克叛乱时,他赞成在库尔德人使用毒气(英国人最终只使用催泪瓦斯和枪支)。对于那些在不赞同他的伟大成就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恶臭。

换句话说,他在1940年的短期内因为一个问题 - 战争危机而被接受。由于英国在1940年4月在保卫挪威方面的失败,这场危机已经出现,但是这种失败确实暴露了英国在战争尚未到7个月前还没有准备好进行战争的程度。很明显,保守派关于战备的失败政策似乎让英国暴露于纳粹侵略之下。在很小程度上,丘吉尔在二十年代一直负责这些政策,但他在三十年代正确地认为纳粹威胁而改变了这一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准备不足的部分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未付成本挥之不去,导致二十年的国防开支紧缩(这是20世纪20年代丘吉尔所倡导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张伯伦辞职是因为这一点,丘吉尔于1940年5月10日成为总理,确切的日期是纳粹在西线发起了毁灭性的入侵,导致英国的敦刻尔克和一个月后的法国沦陷。丘吉尔在最黑暗的时刻接手了,并且成为最好的时刻。他的整体战争领导力是稳固的,尽管他仍然相信他对欧洲所谓软肋的胡言乱语。

显然,丘吉尔最大的遗产就是他一生中无与伦比的言辞。基于他一生的工作,他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点以及他的战争领导的遗产使他的许多缺点变得渺茫。但是有很多疣,1945年英国选民对此非常了解。所以1945年丘吉尔在大选中落选了,但有趣的是,斯大林十分得意:“丘吉尔,你打赢了仗,人民却罢免了你。看看我,谁敢罢免我!”对此,丘吉尔不以为然地回应:“我打仗就是保卫让人民有罢免我的权力。”


爱旅行的里奥


英国是一个民主国家,选民和上层依照国家的情况来选出国家的首相。而英国人的政治斗争和外交能力在我看来是全欧洲最强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历史上大英帝国能利用英伦三岛贫瘠的资源,却可以一直处于不败之地的,直到一战之后逐渐倾颓。

所以回到问题,丘吉尔为什么会下台?

首先丘吉尔是主战派,帝国主义行为的死忠,保守派的头头,这个人在二战后的英国还需不需要?很明显,让这个人处理二战后英国面临的烂摊子是绝对不行的。从一战前开始,英国就逐渐的在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还有新西兰先后在一战前后走向高度自治和独立地位,包括爱尔兰在一战之后的独立,以及英国人在一战中巨大的伤亡,整个英联邦有111.5万人战死沙场,都让英国实力越来越弱。而丘吉尔因为自己的无能遭到了政治上的惨败。

而二战开始了,英国需要的是一个铁腕的人,领导他们继续打下去,鼓舞士气,所以丘吉尔上台了。在二战之中其实丘吉尔做的也不算多好,或者说英国在二战的表现就不好,最后又一次实力受损。那么问题来了,英国人还能维持帝国吗?肯定不能!而丘吉尔就是维持帝国的死硬分子,包括国内工党的《贝弗里奇报告》,都转移的人民的视线,让人民明白,我们不想再要帝国了,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在人民的意愿之下,工党最后击败了丘吉尔的保守党。

所以说丘吉尔本人能力其实不足,再加上当时没能审时度势,造成了他的离职,但是再后来的日子里,丘吉尔抓住了铁幕机遇,又改变了方针,接受了工党的福利国家政策,最后在第二任期很成功。


Osttruppen


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浴血奋战,展现了无与伦比领导战争期间国事的能力。在战争即将到来的时刻,丘吉尔沉迷于辉煌的战争功绩中。

大选时,三句不离战争,他疏忽了,英国选民此时的注意力已转移到战后重建思考中。此时此刻丘吉尔不识时务,将战争谈得越多,离选民所需要的潮流相背越远,而离败选就越近。

艾德礼适时大谈特淡战后重建的设想和按排,如何恢复经济,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紧紧追随选民思考潮流和需求。

选举后,丘吉尔大败,艾德礼大胜。

故曰:人民当家来作主,谁为民众谁主政,丘氏老马也失蹄,赢得战争败了选。

#凌远长著#


爱之育之


丘吉尔的离职,才是英国的强大!英国选的的政党,不是个人!只有政党在选举中胜出,你那个政党的主席自动成为首相!然后有首相提名内阁!再有国会投票通过,要是没通过,在从新提名!所以选举和丘吉尔没多大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