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金錨:33年風雨歷程後依然單純得像個孩子

在業界同行眼中,金錨公司掌舵人李傑是一個“矛盾集合體”,一個謎一樣的人。一方面,他在80年代便開始創辦企業,可以說得上是老派商人代表,但他卻一直專注於出口業務,成為時代弄潮兒;另一方面,村鎮企業往往只重視眼前和短期利益,但李傑卻具有超前的商業頭腦,總是將質量和創新放在第一位。

金锚:33年风雨历程后依然单纯得像个孩子

金錨公司掌舵人李傑

作為一家以生產擠膠槍、梯具等為主的民營企業,於1984年成立的金錨在歷經33年風雨歷程後,依然不忘初心,單純得像一個孩子。從小小的村辦企業“變身”成如今行業內的龍頭企業,金錨的成長史始終與“以客戶為先”的經營理念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化危機為機遇,金錨因質量“涅槃重生”

1984年,趁著改革開放引發的下海創業浪潮,尚未到而立之年的李傑在天津成立了“津紅汽車修配廠”,即金錨的前身。之後的幾年,公司在李傑的帶領下克服重重困難,並最終開始發展擠膠槍業務。1987年,金錨迎來了其發展歷史上的第一個轉折點——從一家代工企業變身成為了一家以出口為主的擠膠槍自主研發企業。但在進行第一筆自主出口的業務時,限於溝通上的障礙以及經驗的不足,金錨卻遇到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金錨自主出口的第一位客戶是一家美國建築家居裝修工具的專業採購商,老闆是一位非常專業而認真的美籍猶太人。金錨在發出首批貨物,激動地等著收第一筆貨款時,卻得到了質量不達標的回覆。這不僅意味著其無法收到貨款,還需要額外賠付幾十萬美元,這對於還處在發展起步階段的金錨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在危機之下,作為企業的創始人,李傑每天都輾轉難眠,獨自一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放棄的念頭卻一刻都未在他的腦海中出現過。憑藉多年經驗,他知道,幹任何事都需要一股永不言棄的韌勁。在積極與客戶溝通之後,李傑發現問題的本身在於雙方對於標準認知的不一致。那段時間,李傑每天都要打十幾個電話與客戶商討解決方案。最終,客戶終於被他的誠懇和堅持所打動,他們幫助金錨公司規範技術標準,完善生產工藝,並最終使其達到了質量要求。

金锚:33年风雨历程后依然单纯得像个孩子

如今,金錨踐行的產品標準和廠房裡日夜轟鳴的機器,是當初那場危機的見證和回饋。而金錨也已然褪去了曾經的稚嫩和青澀,發展成為了擠膠槍和梯具行業的龍頭企業。但上至總經理下至車間技術人員,質量永遠是他們心中首要的任務和永遠的課題。即使是在成本上升的行業大背景下,金錨也不曾為了控制成本而降低質量,在誠信問題日漸突出的當下,金錨就像一股清泉,努力對抗著各種汙濁的“泥石流”。在梯具領域,金錨建有業內少有的CNAS實驗室,不僅與TUV萊茵等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進行合作,每年還追加對實驗室的投入,控制內部質量。

金锚:33年风雨历程后依然单纯得像个孩子

金錨建有業內少有的CNAS實驗室

對於質量的堅持和追求,給金錨帶來了穩定的客戶群及客戶群的迴流。曾經賠付了幾十萬美元的客戶成為了金錨的密切合作夥伴。如今,金錨的客戶遍及五大洲,達1200餘家。在回憶起曾經的那一段往事時,李傑感慨道:“金錨是我一手創辦的,如同我的孩子。在創辦之初我就始終強調金錨的產品必須注重質量。雖然曾因質量問題陷入危機,如今卻也因質量拔得頭籌。在我眼裡,經歷了33年風雨歷程的金錨,今天依舊單純得像個孩子。”他微笑著,但眼神中投射著某種力量。

梯子加水桶:玩轉創新拼得是細節

在李傑的辦公室門口放有一架梯子。細看之下,梯子的托盤上還掛著一個大約50釐米高的不鏽鋼水桶。“梯子上加裝水桶的想法來自於金錨的一位普通工程師。他在家踩著梯子擦窗戶時,總需要不斷彎下腰讓太太幫忙換抹布。整個擦窗的工作因為換抹布這件事變得非常繁瑣。他想著如何不用爬上爬下或是別人幫助也能換到乾淨的抹布呢,於是這款帶有水桶的梯子就出現在了你的眼前。”李傑用帶有濃重北方兒話口音的普通話繪聲繪色地講著這個故事,語氣中充滿著無限的自豪。

金锚:33年风雨历程后依然单纯得像个孩子

金錨追加對實驗室的投入,控制內部質量

能從一家村辦企業變成業內屈指可數的龍頭企業,金錨擺脫了傳統村辦企業身上的某些弊端,並不斷處於嬗變、革新的態勢中。尤其是在服務客戶的層面,金錨始終倡導的是從客戶角度進行考慮,符合人體工效學的設計,不斷提升產品的創新度。在梯子這個看上去非常傳統和千篇一律的產品上,金錨甚至希望用戶將“站在梯子上工作變為一種享受”。又例如在標準層面,一般的企業都只會盲目遵從各種制定好的標準。而金錨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旗下工程師們不只滿足於將TUV萊茵等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所提出的標準作為日常工作和產品研發的依據,更進一步去探索標準背後制定的意義。

金锚:33年风雨历程后依然单纯得像个孩子

金錨已經發展成為擠膠槍和梯具行業的龍頭企業

回饋社會:加深的不只是情感

作為從村辦企業摸爬滾打出來的企業家,李傑始終對金錨的起源地——王莊,有著深厚情感——愛得尤其深沉。為此,金錨在注重企業盈利的同時,始終不忘造福村莊。比如不以低價購買村裡的土地,而是採用租賃的方式,始終讓村莊保持土地所有權並獲得越來越高的租金收益;解決數百位村民的就業問題,與村民簽下規範的合同,保障他們的利益;每年都資助村莊裡貧困農戶、學校,貧困生等……

回饋社會的過程,不僅加深了金錨與幫助對象之間的感情,也讓金錨的品牌形象不斷得到了提升。對於金錨的合作伙伴而言,也能感到與有榮焉。畢竟與這樣一家品牌形象極高的企業合作,也能夠在生意場上多了幾分底氣。

寫在最後

對於李傑來說,這個他一手創辦並卓越發展的企業,就是自己獨一無二的瑰寶,為了讓“他”成材,除了寵愛更有嚴格的管理。在追求質量、服務創新、標準制定、回饋社會等方面不遺餘力地投入,不忘初心,讓金錨33年來始終單純得像個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