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紅海行動》《七月與安生》發力劇版誰能打通影改市場“任督二脈”

影視劇的市場上,影改劇從未缺席,只是帶著幾分“先天不足後天畸形”的病態。縱觀當下市場呈現,慘淡收場者居多,再造經典者寥寥。這種情況下,影改劇還是一門好生意嗎?答案並不是問號。

《紅海行動》《七月與安生》發力劇版誰能打通影改市場“任督二脈”

只是市場顯然沒有打算放過這個天然的話題庫和流量源。日前,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透露,《紅海行動》將製作電視劇版,揭秘海軍戰士們在撤僑行動前的故事;5月6日,劇版《七月與安生》在寧波正式開機,並官宣了首張概念海報和主演陣容;時間線拉回到年初,華誼兄弟也宣佈了《集結號》、《私人訂製》、《老炮兒》、《芳華》等電影的劇版製作計劃。

2018年影改劇市場再次迎來了“大年”,不過相比之前青睞於網文IP的聯動開發,這一次市場顯然將目光瞄準了”優質影片“,也就是所謂的經過市場檢驗的高票房、高口碑影片。這一次能否打破市場對於影改劇的固化認知,在劇集市場再造經典呢?值得期待。

影改劇再迎爆發年,重構經典卻陷入“題材困境”?

相比近年來侷限於熱門網文IP的影劇聯動式開發,優質影改劇有著更為悠久的歷史。2005年成龍、金喜善主演的神話愛情影片《神話》轟動一時,斬獲1.5億票房位列當年票房亞軍;2010年胡歌、白冰主演的同名電視劇以超高收視刷新央視多項紀錄。《神話》也可視為早期影改劇的典範。

《紅海行動》《七月與安生》發力劇版誰能打通影改市場“任督二脈”

之後,《致青春》、《失戀33天》等扎堆來襲,但都有個共同的特點:雖有原著加持,但真正實現口碑爆裂、造成全民影響卻是在影片上映之後。《紅海行動》、《七月與安生》、《芳華》等多部影片開發模式顯然如出一轍,只是市場效應究竟如何呢?恐難以以偏概全。

縱觀之前影改劇,題材多集中在青春、神話愛情上,但是今年以來《紅海行動》、主打主旋律、《七月與安生》主打青春愛情、《芳華》《老炮兒》主打劇情、《私人訂製》喜劇類型,不難發現影改劇正在大步向多種題材進軍,而這帶來的必然是電影題材能否在電視劇市場煥發新生的考驗。

近年來博納影業向市場交出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多部主旋律大片,也逐漸探索出了獨屬於自己的發展路徑,媒體將其稱之為“把主旋律打造成美國大片質感“,只是這條電影路徑在電視劇市場能夠走通嗎?答案並不容樂觀。

主旋律題材影視化本來就是業內難題,曲高和寡和娛樂表達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小熒屏也在去年的《人民的名義》之後再難現主旋律經典。“海軍戰士們在撤僑行動前的故事”,這一簡單的故事簡介也代表了《紅海行動》的故事走向會弱化大場面視覺衝擊、加入故事線。

《紅海行動》《七月與安生》發力劇版誰能打通影改市場“任督二脈”

只是,可以支撐2小時的劇情如何支撐40集電視劇的體量?弱化視覺衝擊之後那還是觀眾想要的“原汁原味”的《紅海行動》嗎?如果不加入情感線,失去了情感的人物必然是不完整的。顯然想要把握多方之間的平衡並不容易。

當然這一困境也體現在其他題材上。主打劇情的《芳華》、《老炮兒》在兩個小時下可以激發觀眾的強烈情感,而作用在長篇幅、間斷播出的電視劇市場,如何調動觀眾的情感呢?《七月與安生》原著為短篇小說,電影版為了呈現時長已經加入了很多原著裡沒有的細節,電視劇如何用48集的劇集進行描述呢?

不可否認,影改劇走出之前青春片和仙俠奇幻的題材限制,將目光瞄準更多類型的題材改編,依託成功的電影經驗激活電視劇市場,是一種進步,只是擺在他們面前的第一難題便是大銀幕和小熒屏的“先天性不同”。

“先天不足後天畸形”,影改劇歷史性難題仍待攻克?

電影和電視劇有什麼不同?或許可以通過2017至今市場表現來窺見一二。電影市場上《戰狼2》、《紅海行動》先後搶佔內地市場冠亞軍,同屬主旋律,同樣是大場面大製作;電視劇市場上《人民的名義》一騎絕塵鎖定年度劇王,吸引人的主要是強情節,《我的前半生》、《那年花開月正圓》亦是劇情見長,即使是狗血到極致。

電影是視覺的藝術,視覺衝擊是敘事的主要載體;電視劇是故事情節的表達,人物成長才是發展主線。這種情況下,必然會帶來影改劇“先天不足”,也就是上文所說的“困境”。

當然如果這一層面的改編困境尚停留在業內人士考量範疇,那市場和觀眾無疑將是“後天”阻礙元素了。經典有多成功,重構經典也必將遭遇多大的風險和壓力,電視劇市場“十翻九渣”的翻拍劇就是最好的證明,近日來隨著新版《泡沫之夏》的播出,“給大S、黃曉明、何潤東道歉”的聲音並不少見。

《紅海行動》《七月與安生》發力劇版誰能打通影改市場“任督二脈”

先入為主不是說說而已,這一點顯然也作用於影改劇中。影版《七月與安生》大獲成功,不僅將周冬雨和馬思純推上了金馬影后的寶座,也讓七月和安生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同時該作品還以原著漫畫、話劇等多種形式面世,這種情況下,劇版再次來襲,並將主人公鎖定當紅小花沈月、陳都靈出演,輿論效果如何呢?

翻閱豆瓣評論,“電影的確很驚豔,不知道電視劇會不會重現多次反轉的結局,不過最讓人擔心的還是演員的選擇,電影一半的成功來源於此”、“為什麼沈月總要挑戰這種經典在人們心中已固定的角色啊?”顯然除去粉絲濾鏡,質疑聲音較多,當然也不乏網友表示“主創團隊很好,期待”。

《紅海行動》《七月與安生》發力劇版誰能打通影改市場“任督二脈”

《七月與安生》折射的正是影改劇的普遍困境:電影版珠玉在前,角色塑造深入人心,先入為主的心理下,網友對於人物形象、故事走向都有自我認識,電視劇版便深陷“變與不變”的難題中。

這種先入為主不僅表現在創作初期,更集中爆發於作品面世時。向前追溯,《致青春》劇版上映前粉絲開撕女主角陳瑤“缺少靈性”、《山楂樹之戀》影版成就了周冬雨和竇驍,劇版王珞丹、李光潔卻被吐槽“中年版”、“劇情狗血”、“注水嚴重”。

更大方向來看,影劇聯動代表作《微微一笑很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雖然和上文提到的影改劇口碑滑落相反兩者均是劇集表現更為優秀,但是不難發現,這種看似聯動的影劇市場下並沒有帶來良性共贏,而是成為互相“掣肘”的存在。

市場遇冷卻難減熱度,影劇聯動真的是門好生意嗎?

觀眾和粉絲口碑發酵下,市場也往往會迅速作出反應,本該是一場影視劇市場的聯動共贏,但是這種口碑分化下也加速了電視劇口碑的跌落,導致市場上影改劇再造經典者寥寥,多數淪為市場快消品。

縱觀目前市場上的影改劇,《神話》豆瓣評分6.7略高於影版6.3,《山楂樹之戀》豆瓣評分6.8分基本和影版6.7持平,《致青春》5.7分和影版的6.6、《失戀33天》6.1和影版的7.3相差甚遠。口碑上參差不齊,影響力上除了《神話》外其他劇集更是難以和影版比擬。

影劇同時開發亦難以避免此類窘狀。2017年開年火爆熒屏的劇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不僅讓楊冪、迪麗熱巴走上新的高度,更是助推嘉行傳媒估值超50億;只是之後劉亦菲、楊洋主演的影版卻在上映後慘遭口碑滑落,最終以5億票房徹底終止了8億保底的“美夢”。

《紅海行動》《七月與安生》發力劇版誰能打通影改市場“任督二脈”

為何現狀嚴峻,市場卻仍然青睞於影改劇呢?2017年至今,“電影質感”頻頻搶佔電視劇頭條,開年大劇《和平飯店》以電影敘事嘗試國產諜戰片,引發追劇狂潮;網劇領域,《河神》、《無證之罪》等被奉之為“美劇質感”,在燃遍國內之後更是火速走上了出海道路。這些劇集的火爆無一不說明了電影質感正在受到電視劇觀眾的追捧。

除此之外,相比電影市場從春節檔的高歌猛進到如今《後來的我們》斬獲13億票房,不斷刷新類型新高和激活市場,2018年電視劇市場發展至今仍處於爆款缺位的狀態,市場瓶頸期和觀眾審美疲勞期顯然已經到來,這時候如果能夠將電影市場的成功經驗作用於電視劇市場,或是搶佔市場的關鍵。

只是需要警醒的是,試圖收割流量紅利卻被流量灼傷仍是市場現狀,影改劇或者說影劇聯動還是一把雙刃劍,帶來成熟的故事模型和流量話題的同時,也帶來更嚴苛的觀眾考評和市場檢驗,想要真正產生口碑力作還是有待業內人士繼續研究的課題。而《紅海行動》等入局顯然是一個良好契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