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成绩好坏和天赋有关系吗?

漫步画卷


孩子成绩好坏跟天赋有关系,但是关系不大。决定成绩好坏的因素更多的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的过程。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小抓起,这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来做后盾。如果家长不重视学习,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甚至流露出‘’读书无用论‘’的观念,那么这个孩子往往对学习不会太重视,学习习惯更是好不到哪里去。



孩子的学习也离不开好的学习态度。有些孩子内心脆弱,遇到挫折难以承受,往往在失败几次后会自暴自弃,而不能做到愈挫愈勇。而那些内心强大,敢于挑战失败的人,经过努力就能迎头赶上,取得满意成绩。高三有两个成绩不相上下的同学因高考不理想,同时选择复读。那个内心脆弱的同学,经常焦虑忧愁,复习一年成绩并未提升。而另一位平时积极乐观的人,淡定面对失败,奋力赶超,复读成绩提高一大截。



学习成绩跟天赋有关系,但关系不大。取得好成绩关键取决于好的习惯、方法和态度。


春风化雨花草香


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我确实发现有的孩子天赋异禀,别人讲几遍不会的知识,他听一遍就会了,别人青灯黄卷,孜孜不倦,他边学边玩,很轻松就搞定,不过,这样的学生是凤毛麟角。

而且经过我长期的观察,我发现这类思维特别活跃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小看的书比较多,而且看书的时候善于思考,学习的时候比较专注。由此看来,天赋是有的,但是后天的努力更重要。


鲁迅曾经说过: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所谓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勤奋。因此孩子学习上出现问题,不是一个“笨”字,就一言以蔽之的,更不能用“这孩子天生不是学习的料”,作为借口,从而放弃孩子。而是应该找原因、找方法,巧妙引导,帮助孩子尽快提高。那么家长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孩子呢?

首先:给孩子一份信心。成绩高低不很重要,但是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一旦孩子没了学习上的自信心,想提高成绩恐怕很难了。所以,当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时,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而是尽量发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多表扬,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然慢慢就会好起来。

其次:引导孩子多阅读。阅读是打开一切知识大门的钥匙。会阅读的孩子,成绩一般不会差到哪里去。阅读的习惯应该从小培养,错过了阅读的黄金期,孩子读书的敏感度就会下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第三: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孩子学的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都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图片。

巧妙引导,耐心培养,你的孩子能能成为天才。


静静助学


我认为对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应该综合辩证的看,成绩是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不能单纯的只从天赋说成绩。

相同的教育环境下,如果学习的态度、认真程度、学习方法、利用的时间也相差不大的话,天赋好的同学成绩一般会更好,甚至有的很突出,这就是天赋的作用。

如果天赋很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的态度以及自控能力不好,照样出不了高成绩,甚至还不如天赋平平的同学。我今年带高三毕业班,有位同学天资确实聪颖,高一、高二上课只听讲不动手、课后练习很少完成,更别谈主动预习复习,成绩一直不断下滑。但是他很有傲骨,别人劝告全当耳边风,一直坚信自己高三下学期能冲上去,结果高考也很不理想,很多天赋不如他的同学远远超过他。现在象这样可惜了好天赋的学生大有人在。

如果天赋好,又有自控能力,再注重学习讲方法,这样的学生往往是学霸级的人物。我带过一个因奥赛获金牌而报送上清华的学生,不仅天赋好,而且特别主动认真并能长时间坚持。每过一段时间,都会主动问老师他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他就像一块极度干燥的海绵尽情吸收知识的营养液。

不得不承认,学生在天赋上是有差距的。有的学生对新知识接受的较慢,高中课程进行的又快,内容有多,造成这种同学成绩不理想,家长应该以鼓励帮助为主,不能以初中时学习很好来责备孩子,甚至打击孩子,只要孩子不失去信心,随着后面的学习和复习,成绩会慢慢好起来,这时自信心最关键。

其实绝大多数人的天赋相差不大,更多是后天的因素,如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周围环境的影响,还有个人的习惯、学习的方法、态度等综合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很多普通人也做出了不普通的成就。

正如一句话所说的:世间哪有那么多天才,还不都是孤独的翻山越岭!

我是数学好学,以一家之见与大家交流,敬请关注。


数学好学


有关系,而且有很大的关系。

无论是我在学生时代目睹到的,还是后来工作中接触到的,那种天赋极佳的学生真的让大多数人望尘莫及。

先说个我的高中同学,姓郝,几乎每次上物理和数学课他都是在睡觉。他是我的前桌,所以我记得很清楚。虽然每次都在高高堆着的书后面趴着睡觉,但老师还是能看到的。只不过人家是个例外,没办法。他不但每次数学物理考试都是满分,而且代表我们学校参加过几次比赛,每次都是载誉而归。这样说吧,我们老师有时候碰到很难的不会解答的问题,都会假装叫他先去解答下。像我们这些资质平平全靠努力的学生,根本想不通为什么他全都会啊!老师也曾想让他传授点经验给大家,他笑笑说,我就是一看就懂了啊。

再说个我亲戚家的孩子,今年就应该参加高考了。从小学到高中,一路跳级,进了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就是每年都考好几名清华北大的那所)而且是火箭班,每次考试都在全年级前几名。他也是该学习学习该玩玩,父母基本上从不管他的学习。他有个妹妹,虽然现在还小但明显不是学习的料,成绩差强人意。同一个家庭里,一样的学习环境,为什么差距就这么大?除了天赋上的差距还能说什么?

其实不只是在学习上,几乎每行每业都有着异于常人的天才存在。我们普通人往往努力几十年,却赶不上人家学几天的效果。不服不行,毕竟人和人的基因本就不同。

话说回来了,同样一个人努力和不努力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作为普通人尽最大的努力就好。应试学习能力只是众多能力中的一种,只是在当下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而已。等步入社会你会发现,很多应试能力不强的人照样混得风生水起。

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夜雨如书


不得不承认,真的有孩子在学习上是有天赋的,每一届带学生时(一般都是两个班),100多个孩子中能发现有极个别的就是比别人聪明,理解各种知识点就是比别人快,作业的速度就是比别人要快,眼神中透露出各种灵气。

但是这样的学生绝对是少数的少数,这样的聪明的有灵气的学生,只要跟得上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听课和发力,一般都能“一骑绝尘”,大家想赶上或者想要超越真的挺难。

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学习成绩是靠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学出来的,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认真的刷题,认真而严格的管理自己的时间。如果资质一般的孩子还各种偷懒,想要获得好成绩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所以,对大部分的家长来说,不要自己感觉到孩子聪明就以为孩子有天赋,当爹妈的在没有见到真正的高手时,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

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只要对孩子的学习有期待,家长就应该和孩子一起“踏踏实实”,而不是整天想着如何“投机取巧”。

好成绩的获得,都是靠勤奋得来的,那些极少数的个体靠天赋获胜,数量太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九斗学生心理


经常都听见有家长在讨论,人家孩子很聪明,学习很有天赋,再看看自家那不争气的,每一次的考试否那么令人失望。那么学习成绩到底与天赋有没有关系,肯定有,说没有的都是骗人的,但影响学习成绩的又不仅仅是天赋。

按照现在的教材和教育体系,是适合大部分学生的,也就是说按照大部分学生的智商,都能取得一个差不多的成绩。

在小学阶段,学习拼的就是态度和习惯,只要态度和习惯没什么问题,考试中取得90分以上不算是什么难事。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天赋好的学生学习效率更高,花很少的时间能学的更好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强,可以学一些奥数内容。学习天赋稍微弱一些的,在学习上更需要多花一些功夫,多付出些努力,勤能补拙嘛,即使太难的学不会,基础打好是第一步,只要态度和习惯没问题,稍微勤奋点,成绩都不会差。在成绩方面,也许天赋好一些的也许会每次门门达到98以上,基础一般的也能达到90分以上。

在初中阶段,拼的就是基础和方法了,当然态度和习惯依旧重要。学习具有持续性,基础不牢固,后期的学习必然会受阻。在初中阶段,科目和内容更多,难度更大,需要有更好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单纯靠勤奋并不现实 ,毕竟时间有限,疲劳战术始终不可取,那么这时候对学习方法和技巧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时候,学习天赋上的差异也会慢慢体现出来,直接影响的就是学习效率,也许天赋好的花十分钟能学习会漏洞,天赋一般的需要花半小时来解答,当然之间也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在态度和习惯不相上下的情况下,成绩相差也就会在10到15分之间,也就体现在试卷中难度较大的几道题目上。

学习上要说是比天赋,高中阶段才是真真实实的,这个不承认是不行的,对于学习天赋好的来说,甚至不用老师怎么讲,自学都能学的很好,考试考个140还很自责,抱怨没考好。而对于那些天赋弱的学生来说,怎么学都学不懂,上课在听天书,考试及格万岁,每次考试都在盼望中绝望,学生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学习天赋是什么呢?这个很难定义,我们可去描述,比如说,反应快,灵活,效率高,学东西一学就懂,思维能力强,爱钻研等等。天赋对学习来说最大的作用在于锦上添花,学习天赋好,再加上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会让你的学习越来越好。如果很有天赋,但任意挥霍天赋,结果并不会好,比如我们在课本上学过的伤仲永。

有这么一句话很喜欢,按照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还没有到拼天赋的程度。要想成为那1%是需要天赋,但要只要足够努力,是可以达到那前10%的。看看身边,比较勤奋的反而是那些比较聪明的,所以就导致了差距越来越大。

看看身边的那些学霸,很多人光注意到他们的勤奋却忽略掉他们的努力,去看看那些学霸的分享,每一分的收获背后都隐藏着多少努力付出,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不是别人比你聪明,而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不努力拿什么去追赶呢?也许永远都追不上,但起码不要被落的太远吧。

对应学习这件事,勤奋是第一位的,有天赋可用时,就尽情发挥,无天赋可拼时,就拼勤奋,拼努力,虽然也许达不到顶尖,但可让你优秀,不至于平庸。


胡老师数学教育


天赋很重要,但是巨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到不了拼天赋的时候!有研究表明:智商也可以理解为天赋对事情的影响程度有大约25%,而对一件事的努力程度,则有更大的影响。



我是“赢在高三”,我的观点:有天赋又有好的主客观条件,可以成为尖子生;没有天赋有好多主客观条件,可以成为优秀生;有天赋没有好的主客观条件,会成为差生;没有天赋又没有主客观条件,不适合做学生!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但还有后半句:“但是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前半句影响了我们整个学生时代,但是后半句被走向社会的我们高度认可。如果说二者哪一个更重要,我选“努力”,因为我们的努力程度,还没有到去拼天赋的时候,多数时候,通过努力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而自认为聪明的人,往往耍“小聪明”,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是赢在高三,关注我,获得更多优质指导!


赢在高三


“天才出自勤奋”,笔者教学三十年,几乎没有一个天赋异禀的。偶尔有极个别的学生看起来接受能力比较强,实际上我认为跟天赋有关系,但关系不是很大。



的确有个别学生,悟性比较高,大家学的时候他在玩,大家在玩的时候他还是在玩,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成绩总是好。看起来似乎是天生的,天才不是培养出来的。

我有个同学,读书时看起来就是这样的天才,开始大家也想不通,后来才发现他听讲非常认真,老师讲完了重点他才看起来不着正调,有两次大家都睡了,他还在看书,我想他是在”装天才”。



笔者认为,看起来象天才的人。往往是有很好的记忆力,有较强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而且做事特别专注,做事效率极高。所以平常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记住的知识,他们短时间能记住,平常人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理解的内容,他们能短时间融会贯通。

聪明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聪明人还会比普通人更加努力。正因为他们比普通人更加用功,所以让他们越看越像天才。



由此可知,所谓天才,不仅在于先天的条件(这部分大多数人都差不多),更在于后天的努力。天赋和成绩有关,但再好的天赋如果不努力,不科学培育,也不可能真正的成才。


文轩阁


孩子成绩好坏与天赋有关系吗?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我觉得关系不大。

天资聪明,如果后天不努力,也会泯然众人矣。

首先我们来看看,以前王安石写过一篇文章叫《伤仲永》。

文中的方仲永世世代代都是耕田为生,从来都不认识文房四宝。但是在他七岁的时候,却突然之间提出要这些东西,并且写了一首诗。同县的秀才还觉得有可观之处。后来他的父亲就牵着他拜访同县的其他人,那些人还拿钱给他题诗。但是后来由于没有好好的学习,最后成了一个普通的人。

方仲永就是一个天资聪慧,但是由于后天没好好学习,最后成了一个普通人的一个最好的例子。这个例子说明先天聪明固然很好,但是后天努力学习更加重要。

即使后天天赋不怎么样,但是如果努力学习,也会有所作为。

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读初中的时候成绩都是十名以后,从来没有考过十名之前。但是这个孩子学习一直很努力,做人也很踏实。平时上课的时候非常认真,弄不懂的地方经常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当时我很担心他即使考上高中,可能也考不上大学。(潜意识也觉得他的天资不够好)他初中毕业的时候,叫我给他写毕业留言,我给他写上了这样两句话:希望用你的诚实去赢得他人的信任,用你的勤奋去赢得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

三年过后,这个同学也顺利的考上了我们当地非常有名的大学。大学毕业之后继续读了研究生。现在早已工作,听说他也算是那一届当中非常有作为的一个同学。

这个男孩子的例子就足以说明:一个人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孩子的天资关系不大,最重要的是他要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

所以,我觉得我们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天资聪明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孩子的天资不好而感觉到万分沮丧。只要我们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要孩子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他也会取得优异的成绩的。

我是睿心妈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专注于分享育儿心得和教学心得。如我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期待你的关注评论点赞,谢谢。


睿心妈妈


99随便语:不要被天赋这东西唬住了,除了极极个别天才,一个人的天赋与他的成绩并不直接挂钩,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方法不对。

生活中常遇到这种场景——

一个孩子的母亲,和其他孩子的家长,谈到各自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母亲一脸无奈道,我们孩子不够聪明,天赋不行,怎么学成绩也很差……

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不是我这个当妈的不负责任哟!不是我孩子不努力哟!

这是自我催眠式的逃避责任。

假如说从事某个高精尖领域的科学研究,我们可以认为,一个人的天赋起到决定作用,你的天赋不足,即便再拼命,也无法取得突破,这是事实。

但如果只是正常教育的小学,初中,高中课程,与天赋又有多大关系!

第一,我儿子小学时候,过的很辛苦,因为他被认为是个“没天赋”的孩子。

(1)首先说说我父亲,我爷爷很早就去世,奶奶是个文盲,靠给人洗衣服和劈柴为生,完全谈不上懂如何教孩子,但奶奶把我父亲送入一所传教士办的教会小学,因为家里太穷,那是唯一能读书的办法。

建国后,我父亲成为他那个年龄学习最好的一批人。

后来市里有了重点高中,我父亲是几十名优秀学生之一,而且是其中很出色一个,不仅成绩好,还参加了校体操队,常常外出表演。

我父亲称得上“学习天赋出众”,尤其数学好,当年目标是复旦大学天文数学系。

(2)接下来说我的儿子,他的天赋就很“悲催”了。

儿子小学时,成绩平平,有一次我父亲来苏州,帮儿子辅导功课,事后悄悄对我摇头,叹息说这个孩子以后没希望的,因为天赋太差。

但我不相信!

我主要就做了几件事:要求他学习时候,全神贯注,除了眼前的书本,其他一概不想;从二年级开始,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努力从学习中找到快乐,为自己任何一点进步,感到骄傲。

简单说就是,专注力!学习习惯!自信!

不需要你埋头苦学,该玩的时候玩,但该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达到“忘我”的程度。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做对了,儿子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莫名其妙变得优秀起来,这种情况,就连我父亲也很诧异。

但我很骄傲地说,从小到大,我没有亲手帮儿子做过一道题,我所做的,就是让他竖立信心,自己去对付自己遇到的困难。

第二,一个学生的自信来自于什么?

态度,方法,坚持,习惯。

我认为,一个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决定了他能否成为好学生,而不是所谓天赋,天赋这东西虚无缥缈谁也无法把握,但自信是能够培养的!

(1)学习态度一定要端正。一个人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别人,所以无论有没有人管着你,你的学习效率不能有区别。

(2)学习方法产生高效。你的天赋或许不如别人,但你坚持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改进,当你找到了窍门,那比任何天赋都管用。

(3)贵在坚持有恒心。学习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你用心学一天两天,看不见一点点进步,但没关系,当你坚持一年两年,区别就看出来了。

(4)学习习惯是快乐的源泉。一个孩子不能从学习里得到快乐,他永远不会爱学习,这就需要家长多用心,让孩子有爱学习的好习惯。

第三,即便有“天赋出众”的孩子,他在现行教育环境里,也很难成为好学生。

有人谈论某个学生“天赋好”,常采用的说法是,平时看不见人家怎么学习,但到了考试时,人家的成绩总是很好。

这种话非常可笑!

天赋?

大家好好想一想,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很多课程,就拿语文英语数学这三门课来说,一个天赋好的学生,能同时有学好这三门课的天赋吗?

负责任地告诉您,不可能!

假如有那种学生,也是几万几十万人里面才有一两个,没有讨论价值。

通常人们认为“天赋好”的学生,绝对是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坚持,习惯的学生,否则他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优秀学生。

平时看不见怎么用功,考试成绩出色是怎么回事?

(1)那个班级的平均成绩太差。

(2)好学生并不是死读书的学生,不能循规蹈矩,有时候好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不听老师讲课,回家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这种事有个前提,他肯定利用这些时间,做了更有用的事,得到更大收获。

(3)好学生是学习高效的学生,而不是花费时间最多的学生,重点是学习和娱乐,达到一种平衡,才能更长时间保持高效。

结束语:如果你是家长,不要被天赋那东西骗了,反而忘记自己的责任。如果你是学生,请立刻把天赋那东西丢掉!你要认为自己天赋好,可以比别人不努力,只能害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