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被康熙视为最知己的汉人,竟然不是公认的曹雪芹祖父,而是此人

众所周知,清朝虽然跟元朝一样,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但清朝却与元朝歧视汉人的做法不同。由于清朝建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汉族能人的辅佐,所以纵览清朝十三帝,几乎每一任清朝皇帝都很倚重汉族官员。曹雪芹家族本是沈阳的汉人,后来被清兵掳走做了奴隶,并被分配在皇太极的府上。后来,清兵入关统一天下,由于曹世家族是皇太极府上的老人,因此受到后来后来几任清朝皇帝的信任,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更是当上了江宁织造这个肥缺,曾祖母孙氏也做过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奶妈。

被康熙视为最知己的汉人,竟然不是公认的曹雪芹祖父,而是此人

玄烨即位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当上了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来子任父职业当上了江宁织造,并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后来玄烨六下江南,其中更有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故 ,其子曹顒、嗣子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可以说,曹氏家族绝对算是玄烨认为知己的汉人了。

但事实上,玄烨也对另一个大臣给予过极高的褒奖,认为“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从其意思看来,玄烨认为最知己的汉人,不是他六下江南有四次住在他家的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而是李光地。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被康熙视为最知己的汉人,竟然不是公认的曹雪芹祖父,而是此人

李光地于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出生在一个有诗书教养的富绅之家。史书记载,李光地自幼聪颖异常,5岁入学校读书,13岁就遍读群经,18岁编写《性理解》,19岁写《四书解》,20岁写《周易解》,24岁辑《历像要义》,25岁通律吕之学,后又师从著名学者顾炎武,学习音韵方面的知识。

李光地原是志在博学鸿儒、清高傲气、不愿入仕的书生,因上疏直言迁界禁海的弊端受到蓝齐格格的青睐和玄烨的赏识,玄烨慧眼识英才,擢令他与姚启圣、施琅共同料理平台事务。而李光地置身其中,巧妙处理福建总督姚启圣与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之间的关系,并积极出谋划策,力助施琅完成平台大业。

但李光地被调任京官后,却深陷明珠与索额图党争的倾轧中。由于两派都想拉拢、利用他,但他却谁也不敢得罪,两面讨好、左右逢迎,小心当差、谨慎为官,生怕既办不好差事,又得罪了当朝两位重臣,从而给自己招致杀身之祸。但即使这样,有时却也捉襟见肘、无力补天。

一次,玄烨让他上报一个拟提拔录用的官员名单,他却迟迟不能奉上,原因是明珠、索额图、胤褆、胤礽都给他递了条子、打了招呼,而他手上名额有限,不能考虑周全、面面俱到。玄烨斥责他办差不力,他称自己“既难以为官、 又难以做人”,因怕“死无葬身之地”,所以请求“辞官为民”。在玄烨的一再追问下,他终于道出实情,但明珠、索额图等审时度势、见风使舵,关键时刻众口铄金,均对此事予以否认,索额图又趁机抖出他的劣迹落井下石,玄烨震怒之下,便下令将李光地收监。

被康熙视为最知己的汉人,竟然不是公认的曹雪芹祖父,而是此人

经过此事洗礼的李光地,明白了只有皇帝才是自己最好的保护伞,凡事只有琢磨皇帝的心思、顺从皇帝的旨意才能确保自己无虞。于是,他直言不讳的表示要“师从明相”,“学权谋之道、习人臣之术”,从此利用康熙皇帝的权势和明珠与索额图之间的矛盾巧妙周旋。

后来,随着玄烨对明珠和索额图私结朋党、惑乱朝政的一些做法也渐渐不能容忍,也想利用李光地来牵制和打击明珠、索额图两党,于是君臣互相依赖,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种默契。最终,李光地充当了扳倒明珠与索额图的侩子手,把当朝两个宰相从权势熏天的位子上送进了牢狱。

要说年轻时候的李光地仗义执言、正直单纯、书生气十足,而最后的李光地则狡黠、圆滑、狠毒、卑鄙,许多时候还带有挟私报复、公报私仇的印迹,简直判若两人。

另外,由于李光地是理学家,所以他思想守旧,倡导礼乐,实行海禁措施,限制中国的矿业发展。而作为玄烨身边最贴己的汉族大臣,他的政治思想也对玄烨晚年的决策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不得不说,清朝自玄烨晚年之后开始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与李光地本人也脱不了干系。

被康熙视为最知己的汉人,竟然不是公认的曹雪芹祖父,而是此人

尽管李光地从政以来沾染了不少是非,但晚年的李光地还是深受玄烨宠信,出任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玄烨本人更是给了他身为人臣的极高评价,称他是“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

康熙五十四年(1715)八月燥热的一天,已经74岁的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步履蹒跚大汗淋漓地来到乾清宫向玄烨告别,一生强势的玄烨,晚年感情却尤其脆弱,在儿子们的互相折磨下,动不动就落泪,对于这位被他成为“义虽君臣,情同朋友”的李光地依依不舍。

抛却李光地职务来讲,玄烨在饱受巨大孤独时,放眼满朝,没有谁能让他在情感上如此依赖。看着李光地气息喘喘的样子,这次玄烨不再忍心挽留,终于批准他退休回家,目送着相处时间最长的臣下,老皇帝再次流下了眼泪。

其实,早在四年前,70岁的李光地由于健康原因,多次给玄烨上书,表示要退隐林泉回家养老。玄烨如同挽留老友一般不无动情地说:“看了你的奏折,我心里非常难受,这么多年,我身边像你这样的老臣就剩下一两个人,现在你又要离开我,我也老了,有些话实在不忍心说出来。”

当玄烨得知李光地的病是毒疮后,专门给他安排医治,又不断送给他昂贵补品,甚至派人多次叮嘱如何注意忌口,如何休息等等细微末节,这在玄烨一朝算是非常罕见的礼遇,在玄烨的百般照顾下,李光地勉强留了下来。

而玄烨晚年,也只有李光地与他关系最为亲密,在李光地请假回家时,康熙玄烨给他写诗,赠匾额,接连几天放下公务与之长谈,因为李光地耳聋,玄烨就用笔在纸上写字,涉及机密的时候,写完就撕掉,却不厌其烦。他曾对李光地深情地说:“你和我本是君臣,却情同朋友。”而且凡是李光地举荐的官员,也没有得不到重用的,其中,被他推举的朱轼、杨明时等等五十多名人才,更是先后成为康熙朝的名臣。

被康熙视为最知己的汉人,竟然不是公认的曹雪芹祖父,而是此人

玄烨在得知李光地病逝后,曾这样评价他的一生:“李光地京筵最精妙,谨慎清勤,始终如一,且学问渊博,研究经典,凡是学问研究的最为通透,最了解他的人,没有人能超过我,而最了解我的人,没有人能超过他者。”这种让玄烨引为唯一知己的人,除李光地外再无第二人,可见玄烨对其寄予了深厚真实的感情。

而雍正即位后,李光地虽已去世四年之久。但雍正帝也对李光地念念不忘,将其入祀贤良祠,并给了李光地高度的评价,称赞李光地是“一代之完人”。至此,作为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最知己的汉族大臣,李光地一生纵有功过是非,但他最终,还是带着荣耀走进了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