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家和萬事興,樂山這4個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


家,裝載了心裡所有的愛

家,貯存了世間那萬千情

在愛的延續與傳遞中

家成為溫馨的港灣和社會的基石


家和萬事興,樂山這4個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

孝愛和樂——謝惠生家庭

  在樂山市犍為縣,有這樣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他們熱愛生活,心懷感恩,團結互助,和睦鄉鄰;他們有嚴格的家訓、家規和家風;這一大家人中8人是教師,13人是黨員,兩個孫子考上名牌大學……這就是謝慧生老人一家。

  謝惠生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對黨充滿了無限的崇敬和熱愛,一心想要入黨。但因歷史原因一直未能如願,這成了他心中的遺憾。謝慧生要求子女積極上進,爭取入黨。目前全家13名黨員,佔了家庭成員的一多半,老人樂呵呵地說:“都可以成立一個黨支部了,我的心願子女們給圓了……”

  如今的謝家已是四世同堂,兩位老人的生活起居基本能自理。在親戚鄰里眼中,謝家人既和睦友善又樂於助人,一大家人幸福快樂。平時兒子、兒媳、女兒、女婿會陪著父母一起聊天話家常,帶父母出去逛逛街、曬曬太陽……孫輩雖在外拼搏忙事業,但逢年過節或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生日時都會回家陪伴;特殊情況不能回來時也會隔三差五打電話噓寒問暖,惦記著家中長輩。就連曾孫也會用微信向祖父母、爺爺奶奶問好。

  “孝德”的家風在他們家代代相傳……

家和萬事興,樂山這4個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

綠色潔美——張宜斌家庭

  張宜斌家是樂山市犍為縣舞雩鄉銀橋村9組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張宜斌本人是有著60年黨齡的老黨員,家裡4口人。

  雖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全家在張宜斌這個90多歲的老人的帶動下,全家人愛黨、愛國、愛家鄉,主動熱心服務群眾,關心時事,好學上進;在家風傳承上,重視“立好家規,樹好家風”,深得幹部和周圍群眾的認可。

  立家規——自立自強敢於擔當。張洪是張宜斌的二兒子,和妻子羅貴雲一起隨父親生活。張洪曾在某煤礦打工,一場突如其來的礦難使得他下肢癱瘓,可他沒有完全依靠親人的照顧生活,他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補貼家用。羅貴雲是一個非常賢惠的兒媳,不僅細心照料高齡的公公張宜斌,還要照顧丈夫張洪,十年如一日,從無怨言。家中面臨的種種困難,張宜斌一家從未向組織尋求過幫助。

  樹新風——百年之後喪事從簡,只求作伴綠水青山。張宜斌早早給後代寫下了“遺書”,希望自己的身後事從簡。他家附近的村道公路旁有他親手種下的兩株銀杏樹樹苗。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包,兩株普普通通的樹苗,其中一株樹苗上掛著他對子女的訣別語,這便是他選擇的樹葬地點。

  張宜斌希望子孫後代能像銀杏樹一樣,將良好的家風代代傳承下去,並能繼續立好家規傳給後代。這就是一位普通老黨員不平凡的家庭故事。



家和萬事興,樂山這4個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
全國五好家庭家和萬事興,樂山這4個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

和諧美滿——李彬家庭

  李彬是一名教師,夫妻雙方都是中共黨員,他們相親相愛,真誠相處,建立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他們對父母孝順、對子女以身作則,對鄰里和藹,樂於助人,他們是一個積極、文明、進取向上的家庭,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作為教師,夫妻倆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勤於鑽研,全身心投入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在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深受學生愛戴,夫妻先後十餘次被評為學校優秀教師。


  作為父母,他們一貫堅持言傳身教,始終把對孩子的素質教育放在首位,注重培養孩子身心和諧發展,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他們教子有方,身體力行,創造優質的讀書情境,在他們薰陶下,女兒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多次被學校授予“五星少年”“學習標兵”“服務標兵”等稱號,全家也被被評為樂山師院“書香家庭”。


  作為兒女,他們對待雙方父母都十分尊敬和孝順,時刻關心父母生活、健康。陪伴是最好的孝順,週末或是節假日,只要有空,他們要麼接雙方父母到樂山團聚,要麼帶上女兒回老家看望父母,一起和老人家做飯、聊天,共享天倫之樂。


  他們一家熱心公益事業,主動參加各類獻愛心活動和愛心捐款,儘自己能力去幫助他人和回報社會。她們一家用真誠、責任、愛心、誠信譜寫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動人樂章。


家和萬事興,樂山這4個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

小家大愛——鍾友鳴家庭

  鍾友鳴,家住樂山市市中區上河街街道興發街社區,家庭人口10人。鍾友鳴家庭是中醫世家,父親、祖父畢生都致力於骨傷科研究,頗有建樹。雖然子女沒有從醫,但“誠信為本,醫德為先”的理念卻體現在這個家庭中的每個人身上,對工作富有責任感,對社會懷揣感恩的心是這個家庭最真實的寫照。

  “下棋講棋品,當醫生講醫德。”這是父親鍾鵬對鍾友鳴的忠告,鍾友鳴則把它理解為“誠信為本,醫德為先”。因此,當醫院建議漲掛號費時,他則執意堅持7元一個的掛號費,心安理得地要做樂山人都看得起的“平民醫生”。

  考慮到上班讀書一族,鍾友鳴數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6:30前就到崗問診。由於病人較多,鍾友鳴從不限號,每天堅持看完所有病人,一天下來,至少都要為100餘名病人提供治療,年門診量達兩萬多人次。鍾友鳴常常說,苦的不是我,是病人。

  “醫者仁心,不論是對待工作,還是面向社會,都要有責任感,有一顆感恩的心。”從小到大,鍾友鳴夫婦始終這樣告誡子女。雖然子女沒有從事中醫事業,但鍾友鳴夫婦認為,不論做什麼工作,“誠信為本,醫德為先”這一理念都不能丟。

  在鍾友鳴的女兒鍾照熙眼中,醫德已經融入父母的血液當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給大家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在父母的影響下,她也會時常參加些公益活動,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人。在工作中,也同樣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履職盡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回報社會。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延遲退休10年後,73歲的鐘友鳴依舊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用對中醫事業的奉獻來感恩社會、回報社會,他始終表示“醫院就是我的根,不管怎樣我都不會離開這個我奉獻一生的地方。”

家和萬事興,樂山這4個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

日前,全國婦聯

揭曉了1000戶2018年度全國最美家庭

表彰了1000戶第十一屆全國五好家庭

我們樂山的

謝惠生家庭和張宜斌家庭

被命名為全國最美家庭


李彬家庭和鍾友鳴家庭

被表彰為全國五好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