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家和万事兴,乐山这4个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


家,装载了心里所有的爱

家,贮存了世间那万千情

在爱的延续与传递中

家成为温馨的港湾和社会的基石


家和万事兴,乐山这4个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

孝爱和乐——谢惠生家庭

  在乐山市犍为县,有这样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他们热爱生活,心怀感恩,团结互助,和睦乡邻;他们有严格的家训、家规和家风;这一大家人中8人是教师,13人是党员,两个孙子考上名牌大学……这就是谢慧生老人一家。

  谢惠生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对党充满了无限的崇敬和热爱,一心想要入党。但因历史原因一直未能如愿,这成了他心中的遗憾。谢慧生要求子女积极上进,争取入党。目前全家13名党员,占了家庭成员的一多半,老人乐呵呵地说:“都可以成立一个党支部了,我的心愿子女们给圆了……”

  如今的谢家已是四世同堂,两位老人的生活起居基本能自理。在亲戚邻里眼中,谢家人既和睦友善又乐于助人,一大家人幸福快乐。平时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会陪着父母一起聊天话家常,带父母出去逛逛街、晒晒太阳……孙辈虽在外拼搏忙事业,但逢年过节或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日时都会回家陪伴;特殊情况不能回来时也会隔三差五打电话嘘寒问暖,惦记着家中长辈。就连曾孙也会用微信向祖父母、爷爷奶奶问好。

  “孝德”的家风在他们家代代相传……

家和万事兴,乐山这4个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

绿色洁美——张宜斌家庭

  张宜斌家是乐山市犍为县舞雩乡银桥村9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张宜斌本人是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家里4口人。

  虽说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全家在张宜斌这个90多岁的老人的带动下,全家人爱党、爱国、爱家乡,主动热心服务群众,关心时事,好学上进;在家风传承上,重视“立好家规,树好家风”,深得干部和周围群众的认可。

  立家规——自立自强敢于担当。张洪是张宜斌的二儿子,和妻子罗贵云一起随父亲生活。张洪曾在某煤矿打工,一场突如其来的矿难使得他下肢瘫痪,可他没有完全依靠亲人的照顾生活,他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补贴家用。罗贵云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儿媳,不仅细心照料高龄的公公张宜斌,还要照顾丈夫张洪,十年如一日,从无怨言。家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张宜斌一家从未向组织寻求过帮助。

  树新风——百年之后丧事从简,只求作伴绿水青山。张宜斌早早给后代写下了“遗书”,希望自己的身后事从简。他家附近的村道公路旁有他亲手种下的两株银杏树树苗。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包,两株普普通通的树苗,其中一株树苗上挂着他对子女的诀别语,这便是他选择的树葬地点。

  张宜斌希望子孙后代能像银杏树一样,将良好的家风代代传承下去,并能继续立好家规传给后代。这就是一位普通老党员不平凡的家庭故事。



家和万事兴,乐山这4个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
全国五好家庭家和万事兴,乐山这4个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

和谐美满——李彬家庭

  李彬是一名教师,夫妻双方都是中共党员,他们相亲相爱,真诚相处,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他们对父母孝顺、对子女以身作则,对邻里和蔼,乐于助人,他们是一个积极、文明、进取向上的家庭,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作为教师,夫妻俩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勤于钻研,全身心投入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深受学生爱戴,夫妻先后十余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


  作为父母,他们一贯坚持言传身教,始终把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孩子身心和谐发展,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他们教子有方,身体力行,创造优质的读书情境,在他们熏陶下,女儿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多次被学校授予“五星少年”“学习标兵”“服务标兵”等称号,全家也被被评为乐山师院“书香家庭”。


  作为儿女,他们对待双方父母都十分尊敬和孝顺,时刻关心父母生活、健康。陪伴是最好的孝顺,周末或是节假日,只要有空,他们要么接双方父母到乐山团聚,要么带上女儿回老家看望父母,一起和老人家做饭、聊天,共享天伦之乐。


  他们一家热心公益事业,主动参加各类献爱心活动和爱心捐款,尽自己能力去帮助他人和回报社会。她们一家用真诚、责任、爱心、诚信谱写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动人乐章。


家和万事兴,乐山这4个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

小家大爱——钟友鸣家庭

  钟友鸣,家住乐山市市中区上河街街道兴发街社区,家庭人口10人。钟友鸣家庭是中医世家,父亲、祖父毕生都致力于骨伤科研究,颇有建树。虽然子女没有从医,但“诚信为本,医德为先”的理念却体现在这个家庭中的每个人身上,对工作富有责任感,对社会怀揣感恩的心是这个家庭最真实的写照。

  “下棋讲棋品,当医生讲医德。”这是父亲钟鹏对钟友鸣的忠告,钟友鸣则把它理解为“诚信为本,医德为先”。因此,当医院建议涨挂号费时,他则执意坚持7元一个的挂号费,心安理得地要做乐山人都看得起的“平民医生”。

  考虑到上班读书一族,钟友鸣数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6:30前就到岗问诊。由于病人较多,钟友鸣从不限号,每天坚持看完所有病人,一天下来,至少都要为100余名病人提供治疗,年门诊量达两万多人次。钟友鸣常常说,苦的不是我,是病人。

  “医者仁心,不论是对待工作,还是面向社会,都要有责任感,有一颗感恩的心。”从小到大,钟友鸣夫妇始终这样告诫子女。虽然子女没有从事中医事业,但钟友鸣夫妇认为,不论做什么工作,“诚信为本,医德为先”这一理念都不能丢。

  在钟友鸣的女儿钟照熙眼中,医德已经融入父母的血液当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父母的影响下,她也会时常参加些公益活动,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在工作中,也同样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履职尽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延迟退休10年后,73岁的钟友鸣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对中医事业的奉献来感恩社会、回报社会,他始终表示“医院就是我的根,不管怎样我都不会离开这个我奉献一生的地方。”

家和万事兴,乐山这4个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

日前,全国妇联

揭晓了1000户2018年度全国最美家庭

表彰了1000户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

我们乐山的

谢惠生家庭和张宜斌家庭

被命名为全国最美家庭


李彬家庭和钟友鸣家庭

被表彰为全国五好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