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孩容易有什麼疝?

明天過後215680937


疝氣對於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小兒出現的比較多,在以前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發現臍部或者腹股溝區突然有了個包塊,等孩子不哭了就自然消失了,很多老人說這是肚子裡的氣,其實這是小兒疝氣。在正常的人體結構中,腹腔內有三個比較薄弱的孔,一個是臍孔,另外兩個分別在左右腹股溝區,叫內環口。為什麼小兒多見,因為小兒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中他的腹壁組織還沒有發育完善,腹膜薄弱,一旦因為有腹壓增高的情況,比如哭鬧、便秘等情況出現,腹內氣壓就通過最薄弱的地方開始突出,這就是我們看到突起的腫塊。

疝氣內的組織其實不是我們想象的氣體,而是一些腸管和網膜組織,我們值夜班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剛出生或幾歲的孩子因為疝氣無法還納回去而就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嵌頓,尤其是當父母的一定要在孩子哭鬧和劇烈活動的時候注意觀察這個疝氣能不能自己還納回腹腔消失,孩子睡著或者平臥休息後大多數的疝氣是能夠自己就溜進去,但是一旦仍滯留在外面發硬,一定要及時的予以復位還納,自己沒有把握及時的到醫院找專業醫生。我們建議是2歲以內的小兒疝氣是可以保守治療的,因為隨著身體發育腹膜周圍組織的加強,這個口可能變的很小,裡面的腸管等組織沒有空間跑出來,就算嵌頓住了一般24小時內還納還是可以的。2歲以後如果疝氣沒有自行消失,還會經常的復發突出,那最好就要做個小手術,把裡面的疝環給扎住,避免突出嵌頓引起腸管等組織壞死,所以對於小兒疝氣,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和小心。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小兒常見的疝氣種類主要是先天性的腹股溝疝和臍疝兩種。

因為先天性原因,胎兒發育時鞘狀突未能及時關閉,導致寶寶出生後,當腹部用力時,便會在腹股溝部位突出一個包塊,一般為可復性的,就是當寶寶放鬆時或是用手可推回去,包塊便暫時消失。但是當寶寶再次用力時還是會出現。

臍疝的形成原因也類似,是因為臍環未能及時關閉,導致寶寶腹部用力時腹腔器官突出,臍部就會隆起。多為可復性疝。

治療方面,部分患兒會在一週歲內慢慢修復,而很多患兒並不能自己修復時,或者疝氣症狀較為嚴重,比如已經出現嵌頓性疝或絞窄性疝,就需要儘快進行手術治療,因為這兩種疝氣無法自己復位,還會引起患兒腹瀉、嘔吐、腸壞死甚至死亡。所以及時就醫是最好的選擇。

我是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外科主任王曉軍,有關小兒外科的問題歡迎大家向我提問。


小兒外科王曉軍


小兒容易好發腹股溝斜疝和臍疝。人們常說的這兩種疝是腹外疝的兩種類型。

1.腹股溝斜疝:好發於嬰幼兒,男孩多於女孩。腹股溝斜疝發生的原因是由於睪丸下降過程中鞘突關閉延遲,以及嬰幼兒腹壁薄弱導致腹腔內臟器、組織及腹膜經腹股溝管降入陰囊或大陰唇,其特點是容易發生嵌頓,引起疝內容物(腸管、大網膜等)缺血壞死,還可影響睪丸發育,此病要和鞘膜積液及隱睪相鑑別,一旦確診,在一歲以內用疝帶治療,有可能隨著嬰幼兒腹壁強壯而自愈,若疝帶治療六個月無效,要尋求手術治療,手術以單純性疝囊高位結紮關閉內環口為主。



2.臍疝:是由於小兒體質差或腹壁薄弱,頻繁哭鬧引起肚臍部位向外膨出並逐漸擴大形成的囊性包塊,其特點是不易嵌頓,治療應暫行繃帶或腹帶壓迫,並加強營養及護理,儘量減少嬰幼兒哭鬧,若一歲以後不自愈者可選擇適當時間手術治療。
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關注天天醫學,瞭解更多醫學知識,若有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天天醫學為你解答。


天天醫學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9e8a0011914b174efec0\

健康情報局


先給各位爸媽吃一顆定心丸,無論是腹股溝疝氣還是臍疝,如果可以及時發現並送醫,修復起來還是很迅速的,例如,腹股溝疝氣手術就不很複雜,孩子經常在術後當天就能出院。

疝氣

腹股溝部位疝氣的形成,多是寶寶用力或咳嗽時,將一小截腸子推入一個原本閉合的狹窄通道里,造成可見腫脹。這種腫脹如在寶寶平躺時消除,則無需煩惱;如果遲遲不消除,固定在那裡且有疼痛,就要立刻就醫了。

在等待就醫的時候,可以用一個軟枕頭墊高寶寶的臀部,用冰袋、裝了冰塊的襪子等冷敷患處(在寶寶承受範圍內),可適當減輕腫脹,讓腸子歸位。

臍疝

臍疝的形成原理與上述情況類似,寶寶用力哭的時候,會讓肚臍凸起變大,可能像彈球那麼大,也可能像高爾夫球那麼大。寶寶出生後,臍帶脫落,肚臍周圍的肌肉也開始收縮,如果閉合得過快,就容易出現臍疝現象。臍疝無痛無害,通常不需要治療。大部分兒科醫生也會建議父母,別去管它。

但如果突出來的那一小段腸組織被卡住(非常罕見),一碰到,寶寶就劇痛難忍,那麼應該立即就醫。這種罕見現象的症狀非常明顯,不必擔心自己會看錯。

溫馨提示

陰囊積水≠疝氣

陰囊積水和疝氣的情況有些相似,且有同時發作的可能,但這是兩回事,辨別不清楚時,可尋求醫生幫助;

術前空腹

如果孩子需要通過手術來治療疝氣,術前要保持空腹。


父母堂


疝氣又稱“氣鼓”,有腹股溝斜疝、腹股溝股疝和腹壁疝等數種。詳細的分解如下。\n疝氣的種類有:

1.腹股溝斜疝:凡腹腔內臟器經腹股溝管下降、至外環脫出者,稱為腹股溝斜疝。可發生於嬰幼兒到老年的各個年齡段的人。發生在嬰幼兒的腹股溝斜疝,同腹部包紮太緊有關。有些地方小孩出生後,腹部捆得緊緊的,小孩啼哭時腹壓增高,極易發生本病。腹股溝斜疝在腹股溝部有腫塊出現。站立或咳嗽時,陰囊部出現腫塊呈橢圓形;平臥或用手推擠,腫塊即縮小或消失。年老體弱者,可用曲善寶疝氣帶固定,不必手術。嬰幼兒疝氣也是,如果不是特別嚴重的疝氣,最好還是用疝氣帶保守治療

2.腹股溝直疝:凡腹腔內器官於腹股溝三角處脫出者,稱腹股溝直疝。此病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較斜疝少見,如在60歲以上老年者常為雙側性。本病的診斷:於恥骨結節處上方,可摸到圓而軟的腫塊,站立時鼓出,即腫塊隆起,平臥時腫塊消失,不下降到陰囊,不會發生嵌頓或絞窄。

3.腹壁疝:腹壁疝是由於腹壁切口瘢痕薄弱,腹內臟器經此處鼓出。發生的原因與手術切口感染、切口裂開、縫合時腹直肌後鞘縫合不牢固、術後咳嗽,腹膜崩裂有關。本疝氣無腹膜構成的疝囊,不發生嵌頓與絞窄。腹壁疝可發生於腹壁手術後數月至數年,並日益增大。此外,任何原因引起的腹腔高壓,如嚴重肝硬化腹水,也可在臍孔處形成臍疝,即腹腔內臟器(多為腸管)從臍孔處膨出,形成一個突出腹壁,軟而無壓痛的腫物。由於腹壁手術切口造成的腹壁疝,應用手術切除疤痕,還納內臟,修補疝環。


美生雅素麗客服8


小孩子很容易有腹股溝 疝氣,尤其男孩子,我家兄弟當年可沒少吃苦頭。疼來的時候,奶奶抱在懷裡整宿不睡,哭累了睡下,家裡人輪著抱,後來大點了,他自己知道什麼時候上去 ,就不疼了。這期間沒少吃各種偏方,但都沒效果。後來在無意一次碰上高人,說可以用荔枝根熬水喝,奶奶聽了,自然又去試,抱著沒希望的態度去的,因為有過太多的失望,家人都想著等孩子大點去醫院做手術治療。哪知道就是這次,居然喝好了,再也沒有復發過。以前本想著這個情況只是少數,沒想到通過網絡知道,很多人有這痛苦,今天發出來希望可以幫到更多的朋友,祝你們早日康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