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什麼叫有才華?什麼叫有文化?

沒有一片無辜的雪花


才華是什麼?“才”就是知識學識也包括能力,“華”就是華麗,指好的一面,放在一起的“才華”就是好看漂亮的知識和學識。“才華橫溢”,意思就是才華豐富的都要溢出來了,形容一個人知識學識豐富且善於表達顯露出來。

什麼叫有“文化”呢?“文”在過去就是指讀的書,識的字,所以說“文字”。建國後國家對不識字的人“掃盲”,就是教他們識點字。“文化”的“化”是程度的意思,所以“文化”就是一個人讀的書和識的字的量。

無論“才華”還是“文化”肯定都不僅僅指國學,更不是隻指語文,而是涵蓋所有人文、自然科學、宗教學等在內的所有學科。無論擁有哪一方面的知識都可以稱為有才華。人文學方面你知識淵博,那你可能會成為作家、史學家、教育家等等,自然科學方面你出類拔萃,那你可能成為科學家、醫學家、工程師等等,總之,無論你擁有哪一方面的知識,只要足夠淵博足夠豐富,都可以稱為有才華,絕不是隻有國學語文知識才叫有才華。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曹雪芹寫出《紅樓夢》,這都算是人文類的“才華”;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物醫學獎,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這都是自然科學方面的“才華”。我老婆把“演員”的“演”拼音打成“yin”,怎麼也出不來“演”這個字,她求教於我後打出“yan”,才出來“演”字,我老婆這種情況就叫文化水平低,而我的文化知識就比她高,這就是文化程度的差異。

所以,“才華”就是擁有好看漂亮精彩的知識意思;“文化”就是擁有知識的量。無論“才華”和“文化”都不是僅僅指國學、語文方面,而是涵蓋所有學科範疇。我們經常說“青年才俊”,是包括各個方面有才能的青年人,而絕不是隻有國學和語文知識的年青人。


文一多


才華是指人表現在外的能力,一般是指人的能力的體現。

在古代多指人在文學方面的造詣和知識,如: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滿腹經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博今學貫中西;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等等都是描述一個人有學識、有才華的詞句。


而在現今,才華具有更廣泛的含義,也是指一個人所具備的有積極意義的能力。有才華的人具備豐厚的或專業的知識,並且能把這些知識熟練的運用並表現出來,很好的體現自己的價值。如為國家、社會或團體創造出有積極意義的科研成果,開創或總結出某一領域的管理經驗、商業技能、社會知識,或是具備某一方面的專業特長,或是傳播知識、弘揚文化與創造精神財富等等。


文化一詞,並沒有確切的定義。但作家梁曉聲的四句話,把“有文化”概括得十分經典:“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是指受過良好的教育,具備深入骨髓的高尚品質與道德操守;時時處處源自內心的去遵守公共秩序與道德規範;在公共秩序與道德規範框架下,自由而不放任;懂得換位思考,有著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善良的道德情操。



所以,有才華有文化並非專指國學、語文方面,在科技領域、社會領域等等各個方面,只要具備了一定的知識與能力,並且有修養、有道德,都可以稱為有才華有文化。但是,流氓、無賴即使具備再多的知識、能力,也是不能被叫做有才華有文化,“流氓有文化”這句話是不成立的。


長林漫話


語言文字有非常強的時代性和地域性,隨時代變化而變化,在基本的內容上不斷的闊展和延伸。

才華主要指能力技能方面的表現。科舉時代誰的八股文寫得好,考上進士,誰就是有才華,國學好當然就是有才華。在住古代,會鑽木取火的人可能叫才華,因為多數人不會。當今社會有科技貢獻的人,當然也叫有才華。才華唯一不變的是,自古至今沒有包括人的品質和長相。長得再漂亮,古今沒有人會說你有才華。

文化一詞就更復雜。開始時只要認識漢字的都叫有文化。後來又把道德品質包含在其中了。現在人說,有知識沒文化,實際上是說,道德品質太差。還包含著禮儀外表等修養方面?唯一不包括的是長相。文化最廣義的內函是人類的一切遺存,人的一切活動不管好壞,都可以叫文化。這也是,文化一詞可以濫用的根本原因。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發展,如果只會說幾句之乎者也,就叫有文化,有點給時代抹黑過時了。

對一些詞彙的解釋,有時還有功利性。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爭論不休。當今對孔孟之道的理解,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產生嚴重的分歧。其實和這些人屁股坐的那有關,是有功利目的的。在人文領域要想和自然科學那樣,找到絕對的客觀真理是困難的。所以馬克思才直接宣佈自己是為窮人,為工人服務的,直接宣佈了自己的政治立場。

訓詁學究可以使自己明白很多道理,但也別太認真了,相反,反智可以使人更加聰明,像六祖慧能那樣不是也很好嗎?高雅文化和大眾文化各有長短,都不要太自我標榜了,更不要互相否定。


老梁139490047


什麼叫有文化?

泛指一切有關生存,生活的歷史傳承總括,就叫做文化。其中包括:一系專以文字為載體,承載一切生活理論知識,技術知識為內容的範本(範本:書),就是文化的形式與內容。

什麼叫有文化?

從文化表面回答:通過學習,得到了:無論數理化知識,還是其它科技領域知識,包括生活常識,總歸是得到了知識,就是所謂的表面有文化。總結!表面文化,未經蘊化。其實是:文而不化。不屬於真正的:有文化。

從文化深層回答:通過學習,得到了:無論數理化知識,還是其它領域的科學理論知識,包括生活常識。得到的這些理論或知識,必須經過意識的蘊釀,進行消化,把理論,知識通過蘊釀消化,最終!由各種文化理論知識凝結成各種文化思想(思想!最終指導實踐),才可稱為真正的有文化。

什麼叫才華?

泛指!通過學習各門,各類的文化理論,知識。經過思想意識的蘊釀,消化,由消化各門各類的文化理論知識產生:凝結各門各類文化理論知識的思想精華。最終!從思想精華,得到並掌握:文化思想精華對事物具有致導的作用能力,就叫做才華。


A小雅29


才華是一種靈魂的體現

才華:是一種才能的表現,是一種文采的體現,但不侷限於文化系統,其也包含、音樂、文化、藝術、戲劇、戲曲等諸多方面。

才華應該是人類內涵的體現,與所處領域的體現。

有這樣一句叫做:“懷才不遇”,這則表示有才華的人,遇到不何時的機遇、機緣來體現自己的才能、才幹以及才華。

所以才華可以是一種靈魂的體現,人文理念下的個人核心體現。

文化:是一個非常大的框架,文化領域包含更為廣闊,它可以是一個框架、也而已是人文特徵,也可以表示人文領域。不過有文化的人、未必是有才華的、而有才華的必然是有“文化”的,而這個文化需要加的引號,因為才華未必一定或必然基於某種文化。有些人天生會演戲、有的人天生唱歌好、有些人天生就心靈手巧、都可以稱為有才華,但是他未必受到專業訓練與文化薰陶,但是卻擁有者一定的“靈氣”這便是才華的體現。

文化基於教育、閱讀、閱歷以及人文薰陶與成長環境,

才華基於靈魂、智慧、五行以及自我意識及對事物與領域的感悟力。

文化的框架基於可見的事件與生活體現,而才華往往是心靈與心理的體現。



易行者張軒寧


才華,漢語詞典解釋為,表現於外的才能(多指文藝方面),如才華橫溢。才能的意思是知識和能力。顯然,有才華,就是有知識和能力。其中能力是知識的特殊部分。也就是說,有才華,不僅有知識,還有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譬如,在有知識外,有寫作的才能,有表演的技能等。

文化,漢語詞典有多個詞義。譬如哲學上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考古學用語,指同一歷史時期的不依分佈地點為轉移的遺蹟、遺物的綜合體;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結合“有文化”的表述,這裡的文化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如說某人文化水平高、學習文化等。

從“才華”和“文化”、“有才華”和“有文化”的詞義比較看出,它們是有區別的,當然也有聯繫。

1、有才華肯定有文化。也就是說,有才華的範圍大,有文化的範圍小,文化僅僅指文字方法的知識,才華不限於文字,還包括其他文藝等方面。也就是說,沒有文化不能叫有才華。有文化是有才華的必要條件,有才華首先要有文化,一個連文化都沒有的人,談不上有才華。

2、有文化不一定有才華。一個人可能只有文字知識,有文化,但沒有其他文藝技能,不能叫有才華。換言之,沒有才華不一定沒有文化,雖然沒有才華,但是可能會有文化,也就是沒有能力,不一定沒有知識。

另外,文化一般僅僅指國學或語文,但才華的範圍不限於,也包括其他如美術、音樂、舞蹈、表演等方面,有時還包括科技、體育等諸多方面。

總之,有才華和有文化是既有聯繫也有區別的兩種“知識擁有”。


山會長


首先什麼叫有才華?才華是體現和表現在個人身上,在同等級別的相比,要比別人優秀和突出,比同等人的技能要高出一部分,同時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讚賞,例如:明代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四人的合稱,他們是明代著名的繪畫大師,書法家,文學家,在當時是大家公認的有才華的四大才子,這樣的情況屬於有才華的人士。

什麼叫有文化:這是一個非常廣義的問題,有文化一般也可以形容學歷高的人士,比如:博士 碩士研究生 大學生等等。在就文化領域某方面有突出的成就,文化領域非常廣泛,不能一句話去概括,有文化在社會當中經常用於去形容一個人,或者一個人做了一件事情,但這件事情和文化有息息相關的聯繫,如:一項研究成果等等。所以有文化主要用於要表達的意思。




評鑑


對於才華和蚊子來說,什麼才叫有文化,什麼又叫做有才華呢?對於文化和才華的泛指來說,有文化,有才華,指的是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文化和才華是對有智慧人的總稱,就比如我們要做新時代的四有青年,這其中就包括了有思想、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



而才華和文化,其實跟文化人和才華人是相輔相成的,文化人一般是指受過高等教育,知識淵博,行為舉止懂得禮貌的人,是指在一些文化領域擁有著某些成就的社會工作者,比如國家工作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師、文化領域從業者、教授、作家等等一些列都可以稱之為有才華、有文化。



傳統意義上的文化,西方和東方有著同樣的理解,文化是指一些受過高等教育,對現實擁有批判主義和反抗精神的一些人,他們在社會中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階層,這其中就包含了作家、教授、以及藝術家,他們敢於批判舊社會,提倡新思想,成為當時社會意識的中心。



不管是我國對於文化和才華的解釋,還是西方對文化和才華的解釋,都離不開這麼一群人,那就是受過高等教育,能夠不人云亦云,擁有自己獨立的社會思想的這麼一群社會工作者。他們就是真正的有文化、有才華。


三分文說


什麼叫有才華,什麼叫有文化。讓我來解釋才華和文化,真不好講,在這獻個醜,魯班門比手藝,來個醜活吧。

才華就是才華,文化就是文化,既有相同之處,又有相通之處,又有不同之處,又有不通之處(解釋不下去了,撓頭)。

才華體現在一個人身上,那叫才華橫溢,文化造詣一定高,也沒看到李白杜甫上今日大學,咋那麼有才呢,那經典詩詞一篇一篇的,被人們欣賞閱讀,但沒聽說他們有文化啊,我認為他的文化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造詣,用登峰造極來形容吧。

沒上過學的人,叫文肓,叫沒文化,學歷低照學歷高的人叫半文肓,沒文化。有文化能寫出好詩好詞,解決問題對答如流不費力,那叫有才華,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有才華,因為文化有高有低,人和人之間的文化是有對比度的。

文化學到一定程度,就顯示出每個人才華的高低了,但是有文化的人賽牛毛,有才華的人三百六。普普通通頭腦的人千篇一律,有趣有才華有故事的人萬里挑一。

我這隻能用對比法解釋文化和才華的不同,求高人再解,求解。


孫忠華一席談


才華橫溢,是對道德而言的,無德就是我們的敵人!不是寫詩抒情,也不是巧言如簧,而是對未來的看法和實施方案,一個人的思想去影響老中青三代人,開拓視野帶動文化,商貿,企業,個人思想道德與時俱進,這種人生不一定是領導,但一定是人中龍鳳。

文化就是一個時代的新興智慧,喚醒良知,把野蠻的社會向文明延伸。爭鬥就是野蠻,和平就是文明。調教才是人生的教父,檢舉揭發隱形犯罪,才是造福人類的福星。主要是轉播感恩知識,方得天下穩定和諧。《聖地風光》[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