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中國福建龍巖古村落,藏在深山中的“民間故宮”


中國福建龍巖古村落,藏在深山中的“民間故宮”


在中國福建龍巖連城縣宣和鄉內,閩西叢林密佈的群山中,藏著一座古樸的村落,源遠流長的客家人,聚居於此,悄然繁衍生息了上千年。

培田村,這個僅有一千多人的村落,卻留存著大量明清時期的文物古蹟,祠堂、宗廟、書院、水圳、文武寺廟、石牌坊、民居院落等古色古香的建築,鱗次櫛比的排列在村中的百年老街上。據不完整統計,培田村擁有30餘棟客家院落、21座宗祠、6家書院、2座大型牌坊、4座宮廟,村落雖小,各類建築不一而足。

元末明初,吳姓先祖移居此地,迄今為止千餘百姓幾乎全為吳姓。培田村因地制宜,選址嚴格依照古中國傳統風水觀念,背山面水,地勢開闊,與風水學說中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相互契合。


中國福建龍巖古村落,藏在深山中的“民間故宮”


作為福建省遠近馳名的客家村落之一,因其形制不一、建造完備、保存完好而被人譽為“民間故宮”。如今國內興起各類古城、古鎮、古村旅遊熱,多地冠之以“古”的地方,內容卻千篇一律,街道、建築多為後期仿造,而培田村因深藏老林之中,躲過諸多歷史浩劫,是名副其實的百年古村落。

培田村內,有一處秀才街,因古代培田村地處交通要道,進府城考取秀才之人都要從此街路過,久而久之,便被人們稱之為“秀才街”。

村內人傑地靈,自古以來,不過千人的古村落,誕生過數百名秀才,數量驚人。富商巨賈、朝廷命官也是不計其數,村落內的客家建築宅邸,分為民、官兩種。

古代等級森嚴、上下有序的社會傳統,從培田村的建築格局中,也能看到遺留。做過朝廷命官的人家,多將營建的堂屋冠之以為“大夫第”、“進士第”的名號,其建築規模蔚為壯觀,嚴格依照客家建築“九廳十八井”的形制規格,次第分明、佈局嚴謹。


中國福建龍巖古村落,藏在深山中的“民間故宮”


這些建築多因勢利導,囿於閩地潮溼的環境,而不施彩繪,保留建築原本的色彩,在樸素的木雕、石雕、磚雕中,也可以看出客家人崇尚節儉、自然的觀念。

如今熙熙攘攘的遊客,逃離喧鬧的城市,魚貫而進入這宛如世外桃源的存在。在白牆黛瓦中,在蜿蜒的青石板路中,在古老的街巷中,慢慢體會鄉村的悠閒。走過一幢幢飽經滄桑的建築,從指間中流過的,彷彿是客家人歷經患難的遷徙,還有那傳承千年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