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地區常說的“出五服”是什麼意思?

老農民說事


農村地區常說的“出五服”是什麼意思?

“五服”實際上是一種喪服制度,講的是在同一宗族中依據需要穿喪服的人與死者的親疏關係來確定喪服的類型。要講清楚為何會有“出五服”這種說法,還是要先講一下我國古代的宗族制度與皇權的關係,總的來說宗族制度依附於皇權,宗族制度為皇權服務,皇權為宗族制度的發展提供法律、文化保障。在古代就有“皇權不下縣,縣下唯宗族的說法”,充分證明了宗族在古代皇權社會中力量的強大。那麼在宗族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會威脅到皇權的統治,皇權就要想辦法來制衡宗族勢力,所以提出了象徵宗親關係遠近的制度“五服制”,出了五服以後,家裡即使死了人,也不用披麻戴孝了,有了喜事也不會專門去請,長時間的不聯繫,必然會導致關係的疏遠,宗族關係疏遠以後,不管怎樣去發展,也不會威脅到皇權的統治。


下面我詳細講一下什麼叫“出五服”?“五服”分別指的是斬哀、齊哀、大功、小功、緦麻,這就是古代親戚等級的計量單位,它們也指的是五種不同種類的孝服。“五服”的計算原則是“同父則齊,同祖則功、同曾祖則小功、同高祖則緦麻”,最親的就是斬哀了,“父親、夫君、祖父母”都在裡面。一旦出了五服,即使是同一宗族,家裡出了喪事,也不用去穿喪服了,穿正常衣服就可以,也不用忌諱過年不能貼紅對聯。當然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講能夠看到所有的一代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出五服”看似是一種宗族現象,但實際上包含了很多古代統治者所灌入的政治統治因素,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中國人的行為習慣,這或許就是古代中國人可以跪著和君主講那麼久話的原因了。現代社會中有很多人已經不重視服制、宗族、宗法、族譜的管理發展了,應該對於這方面內容引起足夠的重視,畢竟是屬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歡迎關注花開隴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