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将门之后:一生清贫蜗居旧房,著作《闪闪的红星》


作为将军的后代,本可以衣食无忧,享受父辈带来的光辉,但是现实终得他却不一样,父亲一生纵横杀场无人能敌,之后又为了祖国的未来奋斗在第一战场,可惜却不能尽孝,为了尽孝,他让自己的儿子前去尽孝,没想到儿子却无怨无悔,沿袭了父亲的传奇,回家尽孝。他就是许光,一位一生低调的布衣。最为可惜的是2013年1月6日2时44分,突发心梗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4岁。

1929年许光出生于湖北麻城县乘马岗乡许家洼,不到3岁,父亲许世友便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转战川陕,许光由母亲带着到处流浪、乞讨,生活艰苦。在敌人一次扫荡鄂豫皖根据地时,姑母为了保护许光,一起躲在山洞里三天三夜。1948年,祖母找到了当时在麻城的王树声大将,许光在王树声大将、杨炬奶奶家中住了大半年后,被送到父亲许世友手中,父子才得以相逢。

当父亲问及许光想干什么时,许光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想当兵,像父亲一样报效祖国!”许光的春天真的来了。 参军入伍后,许光先后在华东军政大学山东分校、第十二步兵学校、第五航空兵学校、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学习, 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北海舰队的首批舰艇长。


在山东上文化速成中学时,许光童年时期的成长经历, 深深地打动了他的班主任李心田老师,他结合几位将军后代传奇故事,创作出的小说《闪闪的红星》, 后来被改编成同名电影,黑圆脸、大眼睛的“潘冬子”成了一代中国青少年向往的偶像,许光就是潘冬子的原型之一。

正值事业的高峰期父亲让其回到家乡,照顾祖母,替他行孝。许光虽然不同意,但看到父亲痛苦纠结的表情,做出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回家乡新县。回家那天,许世友那天含着泪说:“大安,你是我的好儿子!”。老区也意味着贫困,意味着百废待兴。从军营回来的青年干部许光,为改变老区面貌,一头扎进家乡建设中,在新县这张“白纸”上添加了绚丽的。色彩这是许光写给父亲许世友信中的话。

父子俩家书不断,说得最多的不是家事,而是新县的建设、乡亲们的生活。儿子总在信里说,新县很好,发展很快,家乡又有新变化,每次接到家书,许世友都特别高兴,常常免不了为此多喝两杯。回到新县40多年,许光先在武装部一干就是20年。


由于工作突出,准备提升许光为信阳军分区领导,但许光主动提出要转业到地方工作。 同事好友无一不说许光谦和低调:他从不以高干子女、名将之子自居,从不把父亲许世友将军的光环作为炫耀或者谋取个人利益的资本,从未依仗父亲的名气参加任何公开活动或商业行为。

大儿子许道昆1978年高中毕业,恰逢许世友将军的老部队—江苏省军区在新县招兵,时任该县人武部副部长的许光又是全县征兵领导小组负责人。但因为道昆不满18岁,他拒绝了儿子当兵的请求,让他下乡当了一年知青,翌年才应征入伍,去的也不是许世友的下属部队。二儿子许道仑至今也是一位普通的职员。

大女儿许道江在北京工作,每次回家探亲下了火车从信阳到新县,还要坐几个小时的公共汽车,有时连车票都买不到,即使这样,已经是县领导的许光也没有用公家的车接送过一次。许道江说,因为父亲的“苛刻”,她养成了从不向父亲开口的习惯。在部队,她牢记父亲教诲,依靠组织培养和个人努力,一步一步成长为二炮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是二炮第一个军事学女博士。小女儿许道海成了新县一名普通教员。


对待别人,许光却乐意帮忙。一次,有外地人到新县买化肥,找到了素不相识的许光。许光亲自跑到县化肥厂,协调了几吨化肥。为了表达谢意,对方买了些时令水果,许光说什么也要对方拿走,妻子怨许光不近人情,但许光却说,“帮他买化肥,是为了不耽误生产。但如果收了人家的水果,就是搞不正之风!”就这样在这个县城,许光走完了其光辉灿烂的一生,父亲如此,儿子也是如此,将门之后,果然个个是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