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花生苗期死苗烂根,等到发生在治就晚啦

花生茎腐病又称“倒秧病”。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山东、江苏、河南、河北、陕西、辽宁、安徽、海南、广东等省发生较重,近年来呈现逐年加趋势。一般田块的发病率约为10%~20%,严重可达50%~60%,甚至颗粒无收。植株早期感病很快枯萎死亡,后期感病者果荚常腐烂或种仁不满,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一、症状

(1)幼苗。花生幼苗出土前即可感病,病菌通常先侵染子叶,造成子叶变黑腐烂,然后侵入植株茎基部及地下根颈处,产生黄褐色水浸状,后逐渐绕茎或根颈扩展形成黑褐色病斑。病斑扩展环绕茎基时,地上部萎蔫枯死。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密集的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表皮易剥落。田间干燥时,病部皮层紧贴茎上,髓部干枯中空。

花生苗期死苗烂根,等到发生在治就晚啦

幼苗被害症状

花生苗期死苗烂根,等到发生在治就晚啦

大苗被害症状

(2)成株。成株期发病,先在主茎和侧枝茎基部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略凹陷的病斑。病斑向上、下发展,茎基部变黑枯死,纵剖根颈部,髓呈褐色干腐状,湿度大时,病株变黑腐烂。病部密生黑色小粒点。

花生苗期死苗烂根,等到发生在治就晚啦

成株被害症状

花生苗期死苗烂根,等到发生在治就晚啦

二、病原

病原为棉色二孢,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Physalspora gossypina Stavens.属子囊菌亚门。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埋生。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分生孢子无色,椭圆形,单胞,成熟后黑褐色,双胞。

三、传播途径

(1)越冬。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种子和土壤病残株上越冬,病株和粉碎的果壳饲养牲畜后的粪便,以及混有病残株的土杂肥也是传播蔓延的重要菌源。(2)侵入。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病害在田间主要通过风雨、流水和农事活动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子调运。

四、发病原因

(1)感病期。苗期为最适侵染时期,其次为结果期。(2)气候因素。一般苗期雨水多,土壤湿度大,病害发生就比较重。发病高峰常出现在降雨适中或大雨骤晴之后。(3)栽培因素。种子带菌率高,发病重。连作花生地,发病重。春播花生病重,夏播花生病轻。低洼积水、沙性强、土壤贫瘠的土地,发病重。使用花生病株茎蔓饲喂牲畜的粪肥,以及混有病残株未腐烂的土杂肥均会加重病害发生。

五、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种子重量0.2%的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或种子重量0.5%的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拌种。均可有效防治苗期茎腐病的发生。

(2)农业防治:播种前要精选大粒饱满种子,剔除变色、损伤的种子,适宜选择夏花生留种。轻病地与玉米、高粱、谷子等禾谷类非寄主作物轮作1~2年,重病地轮作3~4年。增施腐熟的有机肥,追施草木灰。中耕锄草,及时拔除田间病株。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深耕深翻土地。

(3)药剂防治:齐苗后、开花前和盛花下针期分别喷淋药剂1次,着重喷淋茎基部。药剂可选用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嘧菌酯悬浮剂3 000倍液,或55%苯甲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