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杨坚杀不杀功臣?为什么很少听说

古代帝王建立国家之后,杀功臣是常有的事情,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杀功臣的主要原因基本上就是巩固自身的地位,维护帝王的权威,加强皇权。对于杀功臣,一般人比较熟知的就是刘邦和朱元璋的故事,而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杀不杀功臣,杀了哪些功臣则不太熟悉。

杨坚杀不杀功臣?为什么很少听说

‍原因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就是杨坚得国太快,从坐上辅政的位置到称帝仅仅是几个月的时间,清朝的史学家赵翼都感慨说自古得天下最容易的就是杨坚了。杨坚称帝时,离北周最有作为的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也不过三年时间。杨坚最大优势就是他的女儿做了北周宣帝宇文贇的皇后,当宇文贇去世时,杨坚正是凭借皇后的父亲这个身份进入朝廷主持朝政的。由于得国太快太顺,帮他谋划登基的大臣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建立让世人瞩目的功绩,这些大臣就不会像韩信等人那么知名,当他们被杨坚杀时,大家也不太注意。

杨坚杀不杀功臣?为什么很少听说

‍另外一个就是帮杨坚登基的人里面,很多是一般意义上的小人,连杨坚都评论其中一部分功臣“皆反覆子也”,都是一些反复小人。人们对于皇帝杀害反复小人,往往是拍手称快的,死了就死了,不会有很强的争议,不会替他们喊冤,渐渐地就被遗忘了。在杨坚眼中的反复小人就是刘昉、郑译、卢贲、柳裘、皇甫绩等人,杨坚承认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帮助,他是很难走到称帝这一步的。在北周宣帝宇文贇去世时,正是当时在皇帝身边的刘昉和郑译请杨坚进入宫廷主持大局的。但杨坚也明白这些人都是小人,是牺牲故主的利益为自己谋求私利的。当杨坚试图好好治天下时,这些人又出来搞事了,杨坚于是杀的杀,撤职的撤职。

杨坚杀不杀功臣?为什么很少听说

第三个就是杀害功臣时牵涉面小,不像朱元璋杀胡惟庸、蓝玉时,一杀就是上万人乃至三万人之多。杨坚虽然没有采用杯酒释兵权的做法,但是他认为可以不杀的,基本上还尽可能留对方一条命的,只不过把对方的大权撤去罢了,比如对待郑译。不留命的,也不会扩大杀害的范围。比如杀害梁士彦、宇文忻等人的时候,他们的兄弟,他们的妻儿都没有被杀害,只不过除去官职,年纪大的儿子流放罢了。相对来说是比较温和的做法了。

最后一个就是杨坚在这方面很在意历史名声。杨坚曾说过“去年杀虞庆则,今兹斩王世积,如更诛颎,天下其谓我何!”当时,杨坚用谋反的罪名杀了功臣虞庆则之后,又杀了王世积,如何处理开国大功臣高熲成为了一个问题。那个时候有人说高熲有谋反的意图,实际上很可能是有人揣摩杨坚的心思而刻意迎合杨坚的,杨坚借此机会把高熲废为平民。杨坚没有选择直接杀害高熲,就是顾忌天下人的评论,在意历史名声。当一个人有所畏惧的时候,才不会做出无法无天的事情。高熲最后是被隋炀帝杨广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害的。

杨坚杀不杀功臣?为什么很少听说

总的来说,帮助杨坚建国的功臣在历史上功绩不显赫,有些甚至只是搞权谋的小人,而杨坚在清除功臣时所采用的方法也相对温和,所以杨坚杀功臣的事情知名度不高。如果还要再加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隋朝历史过于短暂,在它之前是让人眼花缭乱的乱世,在它之后则是辉煌的大唐盛世,一般人对它的了解有限。人们对于隋朝的关注点更多在于它伟大的功绩,那就是再一次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这个功绩太耀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