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现在好多招聘单位都明确年龄不超过35岁?那超过这个年纪的人怎么办?

湘古子自娱体


目前这个现象在国内越来越普遍,而且不仅仅是某几个行业出现了这几个问题,而是越来越多的行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都开始考虑人才的年龄问题。前些阵子“甲骨文”公司在中国撤掉研发中心,1600名员工全部失业。这些被裁掉的员工大部分年纪都超过了35岁,都是已经成家立业的员工。比起裁员更可怕的事情也随之发生,国内一些顶级的互联网、智能硬件公司本以为这些在甲骨文公司工作多年的工程师们有很强的工作能力,这些公司在北京的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大楼内举办了一场盛世浩大的招聘会。令人唏嘘的是,甲骨文的工程师们能走到最后终试寥寥无几。这样的结果其实很好理解,甲骨文在中国的研发中心给员工的薪水是非常诱人的,而且每天的工作量相比国内公司少的多得多被称为“国内最好的工程师养老中心”。这也导致这些工程师成为了“温水里的青蛙”。

人去楼空的甲骨文北京研发中心


回到题目上来看,用人单位为什么会将最高招聘年龄定在了35岁?这其中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35岁的员工往往都有家庭,会分散工作的注意力。一些高强度的用人单位也会觉得35岁的员工相比25岁员工体力会往往跟不上,这些都是表面的、最简单的原因。而其中最大、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大部分职场人都会在35岁这个年纪遇上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天花板!那么遇到了职业生涯发展的天花板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大致可以规划为一下三点原因:

  • 没有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极致,极致,再极致
  • 本身的工作有太强的“舒适感”,自己又不想跨出舒适区
  • 学习能力不够,无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迅速掌握新技能

这三点原因就是35岁职场人面临巨大挑战,遇到问题我们就要积极的解决问题。遇到了天花板就要想办法去突破。上面抛出的原因,换成肯定句就成为了我们面临职场天花板的解决方案

  • 从现在开始把自己工作做到极致,极致,在极致!
  • 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习惯面对挑战
  • 掌握学习方法的核心逻辑,能在全新领域应用自如

  • 如何把工作做到极致?

这个问题市面上有很多解答的书籍和课程,其中包含长篇大论的方法论基础,五花八门的案例分析,效果也真的是因人而异!我自己个人觉得,把工作做到极致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任何工作者将自己的经验视为圣经一样的存在,不断的和自己的部下说自己的理论多么的牛,多么的好。这里不排除有真的干货分享,但也有很多水分存在。我们在听取这些经验和做事情的同时就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去做?这件工作老板最终要的结果是什么?我做完之后会不会有所收获?我以往的经验还能不能适用在这次工作任务里?如果你问完自己很多为什么,而且你都能做出合理的解答,那么你做的这件事情就做到了极致!长此以往你绝对是这个领域的专家骨干,我相信你这样做即使你超过了35岁各家用人单位也会抢着争取你的!

  • 如何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安全感”是人性的追求,过度的追求安全感我们就会在舒适区里盘旋。比较好的方式走出舒适区的方式给自己建立一个小挑战,越小越好,并快速的去完成,不断的重复执行。成功执行小的挑战再到大的过度!人们总想着变好,总给自己列出各种宏大flag,往往你的目标越大执行起来就越困难!因为当你开始执行几天的时候你会觉得目标真的离你很远。举个小例子,好多女士想要减肥,开始的时候总会和自己说“我要减掉xx斤”!开始了几天发现很难还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所以往往人们决定减肥都会在坚持10天左右放弃掉乃至更短的时间。如果你把目标变成“今天不吃油炸食品”“今天出去走5000步”“今天用玉米、红薯代替大米饭和面条”这样的目标看起来是不是就简单且能够坚持了呢?

  • 如何掌握学习方法的核心逻辑?并快速运用到各个领域?
现在大家在书店看到“畅销书”区域10本里有5本都是讲如何掌握学习的核心逻辑的,我自己也看过很多很多,但我觉得最实用的一本书籍是古典老师写的《跃迁》,其中关于如何掌握学习方法古典老师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联机学习”。
其背后的含义即为多和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交流,这是最快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学习方法核心逻辑。具体内容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看一下这本书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