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現在好多招聘單位都明確年齡不超過35歲?那超過這個年紀的人怎麼辦?

湘古子自娛體


目前這個現象在國內越來越普遍,而且不僅僅是某幾個行業出現了這幾個問題,而是越來越多的行業在招聘人才的時候都開始考慮人才的年齡問題。前些陣子“甲骨文”公司在中國撤掉研發中心,1600名員工全部失業。這些被裁掉的員工大部分年紀都超過了35歲,都是已經成家立業的員工。比起裁員更可怕的事情也隨之發生,國內一些頂級的互聯網、智能硬件公司本以為這些在甲骨文公司工作多年的工程師們有很強的工作能力,這些公司在北京的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大樓內舉辦了一場盛世浩大的招聘會。令人唏噓的是,甲骨文的工程師們能走到最後終試寥寥無幾。這樣的結果其實很好理解,甲骨文在中國的研發中心給員工的薪水是非常誘人的,而且每天的工作量相比國內公司少的多得多被稱為“國內最好的工程師養老中心”。這也導致這些工程師成為了“溫水裡的青蛙”。

人去樓空的甲骨文北京研發中心


回到題目上來看,用人單位為什麼會將最高招聘年齡定在了35歲?這其中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比如35歲的員工往往都有家庭,會分散工作的注意力。一些高強度的用人單位也會覺得35歲的員工相比25歲員工體力會往往跟不上,這些都是表面的、最簡單的原因。而其中最大、最深層次的原因是:大部分職場人都會在35歲這個年紀遇上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天花板!那麼遇到了職業生涯發展的天花板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大致可以規劃為一下三點原因:

  • 沒有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極致,極致,再極致
  • 本身的工作有太強的“舒適感”,自己又不想跨出舒適區
  • 學習能力不夠,無法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迅速掌握新技能

這三點原因就是35歲職場人面臨巨大挑戰,遇到問題我們就要積極的解決問題。遇到了天花板就要想辦法去突破。上面拋出的原因,換成肯定句就成為了我們面臨職場天花板的解決方案

  • 從現在開始把自己工作做到極致,極致,在極致!
  • 勇於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習慣面對挑戰
  • 掌握學習方法的核心邏輯,能在全新領域應用自如

  • 如何把工作做到極致?

這個問題市面上有很多解答的書籍和課程,其中包含長篇大論的方法論基礎,五花八門的案例分析,效果也真的是因人而異!我自己個人覺得,把工作做到極致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任何工作者將自己的經驗視為聖經一樣的存在,不斷的和自己的部下說自己的理論多麼的牛,多麼的好。這裡不排除有真的乾貨分享,但也有很多水分存在。我們在聽取這些經驗和做事情的同時就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我為什麼要這樣去做?這件工作老闆最終要的結果是什麼?我做完之後會不會有所收穫?我以往的經驗還能不能適用在這次工作任務裡?如果你問完自己很多為什麼,而且你都能做出合理的解答,那麼你做的這件事情就做到了極致!長此以往你絕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骨幹,我相信你這樣做即使你超過了35歲各家用人單位也會搶著爭取你的!

  • 如何跳出自己的舒適區?

“安全感”是人性的追求,過度的追求安全感我們就會在舒適區裡盤旋。比較好的方式走出舒適區的方式給自己建立一個小挑戰,越小越好,並快速的去完成,不斷的重複執行。成功執行小的挑戰再到大的過度!人們總想著變好,總給自己列出各種宏大flag,往往你的目標越大執行起來就越困難!因為當你開始執行幾天的時候你會覺得目標真的離你很遠。舉個小例子,好多女士想要減肥,開始的時候總會和自己說“我要減掉xx斤”!開始了幾天發現很難還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所以往往人們決定減肥都會在堅持10天左右放棄掉乃至更短的時間。如果你把目標變成“今天不吃油炸食品”“今天出去走5000步”“今天用玉米、紅薯代替大米飯和麵條”這樣的目標看起來是不是就簡單且能夠堅持了呢?

  • 如何掌握學習方法的核心邏輯?並快速運用到各個領域?
現在大家在書店看到“暢銷書”區域10本里有5本都是講如何掌握學習的核心邏輯的,我自己也看過很多很多,但我覺得最實用的一本書籍是古典老師寫的《躍遷》,其中關於如何掌握學習方法古典老師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聯機學習”。
其背後的含義即為多和各個領域的佼佼者交流,這是最快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是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學習方法核心邏輯。具體內容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看一下這本書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