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您好,歡迎加入百合媽媽讀書會!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百合媽媽

前段時間,帶著兒子去商場買衣服,快要過年了,商場里人來人往很是嘈雜,當我們進到一個童裝店後,看到了特別有意思的一幕場景。

一位媽媽帶著她的女兒在選衣服,媽媽對女兒說:“你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選衣服了,喜歡哪件,媽媽就給你買哪件!”

女兒拿起一件綠色的春款外套,對她的媽媽說:“媽媽,我喜歡這件綠色的!”

媽媽說:“這件太薄了,年後穿有點冷,還是另選一件吧!”

女兒又拿起一件白色的衛衣,用期待地眼神看著媽媽說:“媽媽,這件衣服好漂亮。”

媽媽說:“白色的太不耐髒了,穿一兩天就得洗,還是選個顏色深的吧!”

女兒聽後乖乖地放下,隨即又拿起一件領口上爬滿亮色小珠子的線衣,媽媽又說:“這件款式倒是不錯,但是質量看上去不太好,質量好的能穿得時間久一點,明年秋天就不用再買了!你再重新選一下好了。”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聽著這對母女的對話,我暗暗地想,這位母親雖然說讓孩子自己選衣服,但是,當孩子做出的選擇不合她的心意時,她就會不自覺地以各種理由迫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決定,實際上決定權依然在她的手裡,孩子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自主權利。

我們都知道,自主性對於人一生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一個擁有自主性的人能夠獨立決策、主宰情緒,不依賴於外界的幫助,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努力去成就自己的目標。

擁有自主性的人很有主見,不會人云亦云,懂得尊重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的判斷,有無比堅定的信念,不會因為別人的消極評價而懷疑自己的能力,也不會因為別人的表揚而洋洋得意。做事情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合理的計劃以達成目標,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也不會消極抱怨,而是會及時想辦法去面對和解決。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1、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許多父母無意識地限制了孩子自主性的發展。

  • 不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利。

如文章開頭所述事例中的母女一般,許多父母都習慣替孩子做主,可能連父母本身都沒有覺察到這種無形的控制,因為他們可能幾年、十幾年都在以這樣的方式教養孩子,這種認知方式已經相當地穩固,且不容易做出改變。

這種教養方式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孩子自主性的發展,壓抑孩子的自我表達和獨立意識,讓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

  • 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有的父母習慣為孩子包辦大事小事,幫孩子做飯、洗衣服、整理房間等等,除了學習,其他任何事情孩子都沒有機會自己動手,

最後讓孩子喪失了自理能力,甚至連天生的本能也變得遲鈍了。

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會非常地依賴父母,遇到什麼困難都沒有獨立面對的勇氣,總是想依靠父母的幫助。有的孩子甚至到結婚成家,依然需要父母的資助才能正常生活。時下確實有太多的父母辛勞一生都在為孩子攢錢買房、買車,生生把孩子培養成了“啃老族”,一輩子有操不完的心,不得不說這是一場“人間悲劇”。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2、缺乏自主性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呢?

01、毫無主見,對自己內心的願望沒有體察。

習慣聽從別人的安排,總是做別人期望他做的事情,具體到學習上,如果沒有父母和老師的要求,就不會自己主動安排、規劃學習,對於需要自己提出主張的事情,常常會採用逃避的方式去面對。

02、雖然有很多想法,但還沒做就打退堂鼓。

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去實施自己的計劃,同時也沒有面對失敗的勇氣,害怕自己的努力無法滿足周圍人的期待,所以總是寸步難行。

03、有想法,也有勇氣去做,卻總是輕易放棄。

本來事情做的挺好,但是隻要父母或者周圍人有不同意見,或者遇到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會輕易地放棄,常常半途而廢。他們的意志力非常薄弱,目標也不夠堅定,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與困難抗衡,也無法抵擋外界的任何干擾。

04、抗誘惑能力較差,容易出現不良行為。

很容易受到不良同伴的影響,行為存在盲目性、遵從性,極易做出違反社會規範的行為,損害自己或者他人的利益。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3、如何幫助孩子提升自主性?

想要提升孩子的自主性,首要的任務便是父母要轉變教養理念,減少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和控制,不放任,也不包辦,將行為控制轉變為規則控制。

A、不包辦,讓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任何事情。

在西方一些國家,大部分小孩子從小就參與家庭事務,到十幾歲就開始兼職賺錢養活自己,成年後自然就擁有了獨立生存的能力,而不再需要父母提供幫助。

德國法律中曾規定過這樣的內容,6-10歲的孩子偶爾幫父母洗碗、掃地、買東西;10-14歲的孩子要剪草坪、洗碗掃地,給全家人擦皮鞋;14-16歲的孩子要洗車、整理花園;16-18歲的孩子如果父母上班,要每週給家裡大掃除一次。對於不願做家務的孩子,父母有權利向法院申訴,以求法律督促孩子履行法律。

美國的父母則倡導,只要有利於孩子謀生的能力,讓他們吃再多的苦也值得,一些中學甚至為了培養學生的獨立適應社會生存的能力,還特別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週才允許畢業。

瑞士人則有一種普遍的觀念,他們認為長期依靠父母過寄生生活的人,是沒有出息的,也是可恥的。

日本父母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自強精神,全家外出旅行的時候,無論多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揹包,他們認為這是孩子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背。

父母只有放手讓孩子做事情,孩子才能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習得應對困難與挫折的勇氣,以及不斷調整計劃的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在不斷地實踐和犯錯誤的過程中磨練出來的。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B、不放任,設立符合實際的規則。

自主不等於放任自流,而是要在事前提出合理的要求,設立與現實社會相通的規則,然後給孩子部分自主權,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並且在孩子自己處理的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導。

比如,你的孩子想要看電視,但是他的作業還沒有做完,你應該如何有技巧地同孩子溝通呢?

孩子有看電視的權利,父母可以不催促孩子寫作業,但是事先要講明規則,“認真完成作業是你必須要做的事情,看電視前一定要考慮是否會影響到你的學習,是否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你可以看電視,但是不能因為看電視而不完成作業,不過,具體如何安排時間由你來做決定。”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C、提能力,對孩子進行自主技能訓練。

父母可以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技能訓練,需要注意的是,至少要練習10種以上孩子可能會遇到的現實情境,並且由易到難,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下面以“孩子正在家裡寫作業,有同學叫他出去玩,他應該如何拒絕?”做一舉例說明。

父母可以給孩子做示範,並進行角色交替演練,先由父母來扮演孩子,由孩子來扮演同學,開展以下對話:

a:“你和我出去玩吧!”

b:“我正在寫作業,不能出去!”

a:“咱們是不是好朋友,是好朋友就一起出去玩!”

b:“咱們當然是好朋友,所以應該互相尊重,請不要勉強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a:“你什麼意思?你要是不出去玩,以後再也不叫你了!”

b:“我們永遠是好朋友,但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等我寫完作業,咱們再一起玩吧!”

然後,進行角色互換,讓孩子來做自己,父母來扮演同學,讓孩子在演練中學會說“不”、學會拒絕、學會為自己做主。

演練結束後,父母還需要引導孩子進行比較和思考,說一說拒絕和順從兩種處理方式的感受有什麼不同,如此,孩子自然就會有所心得,另外,父母也要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練習和運用,才能習慣成自然。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D、授方法,教給孩子一些實用技巧。

父母要教給孩子一些實用的方法技巧,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推薦一種“ABCD分類法”,即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依照重要性分為4類:

(A)重要又緊急

(B)緊急卻不重要

(C)重要卻不緊急

(D)既不重要也不緊急

讓孩子按照上述4個分類法來標記出事情的先後次序,每天早上先做第一件事情,直到這件事完成或者達到要求,再開始第二件、第三件、第四件……每天堅持就會慢慢養成習慣,同時,也會增強孩子對生活的掌控感,提升自主性。

那些被父母包辦代勞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結果很值得反思

綜上所述,孩子缺乏自主性,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不懂得放手,對孩子管控得太多,當父母學會了放手,以及運用恰當的方法培養、教育、引領孩子,孩子的自主能力就會得到更大的提升。

許多時候,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的事情比我們想象得更好,也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與滿足。

我是 ,育兒達人,多平臺簽約作者,我只寫有溫度的育兒文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關注、轉發、讚賞!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