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敢稱第一,無人敢稱第二的中國鉅貪和珅是如何被嘉慶帝誅殺的?

1084976995


這個首先要說清楚,嘉慶帝剷除和珅實際上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複雜,也並不難,和珅說白了只是乾隆皇帝的一個寵臣。

清朝自康熙皇帝以後,便沒有出現過一個能夠威脅皇權的權臣,慈禧主政時期一度掌控軍政的奕訢算一個。

但是和珅絕對不算。

乾隆當了60年皇帝之後,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爺爺也只不過當了61年的皇帝,自己如果繼續做下去,便顯得對爺爺不敬

於是,乾隆想到了一個辦法,不用當皇帝也能夠掌控權利的辦法—禪位給兒子,但是並不會給他權利。乾隆怕眾臣不理解自己的用意,便發佈了一道詔書,大概意思是自己雖然歸政給自己的兒子但是不會給他權利,之後的國事還是上報給自己,並稱太上皇。

他雖然禪位給了嘉慶,但是也讓嘉慶當了四年的傀儡皇帝,雖是皇帝但無尊嚴。

所以乾隆一死,嘉慶皇帝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回自己作為一個皇帝的尊嚴。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嘉慶帝想要立威,想要掃除乾隆留給自己的陰霾,然後將皇權牢牢地抓住,就得找人祭旗。

這個被嘉慶皇帝用來祭旗的人,毫無疑問是乾隆皇帝最寵愛的和珅。

嘉慶對付和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他用的方法很簡單,三個字,穩準狠。

穩:和珅因為深得乾隆的信任,所以乾隆決定立嘉慶為皇儲的事他首先知道,和珅奔著討好的心思去告訴嘉慶,結果馬屁拍到了馬腿,嘉慶沒搭理他。所以在乾隆死後,和珅必定會產生危機感,為了不讓和珅狗急跳牆,嘉慶決定先穩住他,嘉慶用的辦法很簡單,讓和珅操持先皇的喪事。因為和珅不是禮部尚書,嘉慶讓和珅操持這個事,會讓和珅誤以為嘉慶會看在乾隆的份上繼續照顧自己。

嘉慶穩住和珅之後,第二步就是找到和珅的要害,就是蒐集和珅犯罪的證據。

乾隆死後的十天,嘉慶下聖旨宣佈了和珅的二十大罪。有趣的是嘉慶將和珅告訴自己被立為皇儲一事放在第一位。

和珅忍不住淚崩了啊,哎呀呀,我擁戴你當皇帝也有錯了咯?

和珅的罪名有了,當然可以對他下手了。

和珅貪了幾十年,家財多少,嘉慶哪怕想一想也會忍不住流口水,沒辦法啊。嘉慶是真的缺錢。

野史記載和珅所貪汙數額高達“二十億兩有奇政府歲入七千萬,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閣臣,其所蓄當一國二十年稅入而強”。

所以,嘉慶看著和珅的家產真的很動心,風捲殘雲抄了和珅的家。

還有更狠的,處死和珅。

嘉慶考慮到和珅是乾隆的寵臣,便賜給和珅自盡。

嘉慶之所以能夠在半個月之內剷除和珅,根本原因在於和珅是寵臣,不是權臣。



吾聊歷史


因為和珅和嘉慶不是一個政治思想。另外嘉慶做皇帝不久,需要培植自己的政治勢力。和珅多年的宰相,地位位極人臣,在朝廷培植了很大的勢力。不殺後患無窮。所以任何皇子做皇帝都會殺和珅 。只會是手段和時間上的差異罷了。


好不會好


和珅是被嘉慶皇帝以雷霆手段拿下並賜死的!

眾所周知,和紳是乾隆皇帝最為信賴和器重的寵臣。是乾隆當政時最大的陰謀家、權臣和大商人。

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和《乾隆微服私訪記》中,為了襯托劉墉的忠心和紀小嵐的才華,把和珅演義成了只會阿諛奉承的一副奴才相。表面上乾隆皇帝對三人都非常信任。事實上乾隆皇帝獨對和珅信任有加。

和珅不僅是一個陰謀家和權臣,更是一個大商人。是利用手中權力經商的官商代表性人物。據記載,他當時在京城開沒當鋪70多間,遍佈在全國各地的大小銀號300多間。甚至還把生意做到了海外。

嘉慶因為和紳長期獨斷專行,早就對其深惡痛絕。和紳依仗乾隆皇帝對自己的信任,根本不把嘉慶放在眼裡。在嘉慶被立為太子後,他仍不知道收斂。眼裡只有乾隆,沒有嘉慶。私下裡被人稱為“二皇帝”。

嘉慶即位後,和紳怕大權旁落,就慫恿乾隆皇帝不要交權,凡重大國事先交由乾隆御覽批示後再讓嘉慶執行。這樣嘉慶被和紳架空了,成了“虛皇帝”。

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駕崩。和紳的好日子也到頭了。嘉慶首先讓和紳為乾隆皇帝守靈,全權負責乾隆的治喪事宜。並特別傳旨:沒有聖旨,不能離開靈堂半步。

接著,嘉慶皇帝把自已信得過的幾個親兄弟全部委以重任,接替和紳親信的九門提督、步軍統領、領等機大臣等重要職位。

在和紳專政時期,乾隆和嘉慶的左右,甚至太監、宮女大都是和紳的眼線和親信。嘉慶把和紳軟禁在靈堂之後,全部換上了自已的人。

最後,嘉慶皇帝讓朝中大臣彈頦和紳。這些大臣看和紳大勢已去,紛紛上書彈頦。共列舉了和紳貪贓王法、欺君罔上等20款大罪。

和紳被抄家後,搜出的非法所得摺合白銀十一億兩。是清朝15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嘉慶皇帝念及和碩固倫公主的姐弟情誼(和碩公主嫁給了和紳的兒子豐紳殷德),沒有株連其他人,只是將和紳賜死。


大河漢子


01

乾隆在世,和珅不倒

其實,嘉慶帝早看和珅不爽了,他貪汙的那檔子事在朝堂之上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奈何太上皇乾隆甚是寵愛和珅,也不怕壞了他“十全老人”的名號,去哪都帶著和珅。

而和珅呢?他倒也知道嘉慶帝看不慣他,但是隻要他一直待在乾隆身邊,自己也啥事沒有。若是乾隆死了,自己就辭官回家,照樣過得逍遙自在。本著這種想法,和珅在乾隆禪位給嘉慶之後,過得一如既往的滋潤。



嘉慶帝此時是又氣又無奈,不過,他也沒有辦法。雖說這皇位現在是給了他,但是無論是軍事還是政事,都要先過一遍乾隆的眼。

乾隆帝在當上太上皇之後,還是牢牢掌控著權力。嘉慶帝也知道,若是自己硬治和珅的罪,搞不好乾隆一生氣,把自己給廢了。於是,他每日勤勤懇懇,表現自己,但就是不治和珅的罪。

02

太上皇賓天

嘉慶四年正月初一,乾隆太上皇逐漸感覺到自己大限已到,身體愈發沉重,竟然一倒不起。正月初三,乾隆帝就撒手人寰。

在此期間,嘉慶帝日夜伺候。太上皇死了,他自然是極其悲傷。但是,這乾隆帝一死,就意味著真正屬於他的時代的到來。

從這一天起,嘉慶帝從真正意義上親政了。四天後,他頒佈了一條頗為嚴厲的詔令,令中主要講了極力討賊之事(當時正值四川、陝西教亂)。



不過,這份嘉慶帝親擬的詔令不同於以往,字裡行間都可以看出嘉慶帝少有的強硬。大臣們知道,嘉慶帝開始清算舊賬了。

03

抓捕和珅

當太上皇去世後,和珅可謂是戰戰兢兢,正商量著對策。照他之前的想法,是迅速告老還鄉,以防新皇清算。

讓他沒想到的,嘉慶帝兵貴神速。乾隆皇帝駕崩後不到一週,聖旨就來了。講的是什麼呢?

和珅欺罔擅專,情罪重大,著即革職,鎖交刑部嚴訊,欽此。

和珅一聽,魂都嚇飛了。偌大的宅府,和珅竟無處可逃,無情的官兵把他家的後門全部都圍住。和珅無奈,只得被帶走。



和珅走後,全家老小慌作一團。豐紳殷德不顧顏面,在地上如搗蒜一樣地磕頭,求他的妻子——乾隆帝的十公主替他說情。

十公主也慌了,淚流滿面,急忙帶著侍女去求自己的哥哥開恩。可是,君無戲言,十公主再怎麼說,嘉慶皇帝都要治和珅的罪。

接著,整整二十條大罪降在和珅頭上。接著,嘉慶帝派兩個王爺去徹查和珅的宅子和別墅。整整五天五夜,才把和珅的財產清點完。

總計九萬萬兩白銀,相當於清朝十五年的財政收入,驚人的財富把嘉慶帝都嚇得不輕。之後,嘉慶帝既是一臉得意,又是頭疼,為什麼呢?十公主。

當年乾隆爺極其寵愛和珅,還把自己最喜歡的十公主賞賜給了和珅的嫡子豐紳殷德。有了十公主,嘉慶只也不好把和珅處置得多慘,豐紳殷德自然是不能殺了。



但是和珅得死,但給他個體面的死法,留個全屍。於是,一道白綢,和珅被賜死在一間空房裡。



清朝第一貪官,就這樣去了西天。不貪不要緊,一貪就上癮,古往今來都是如此。所以說,做人別貪,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就挺好

歡迎關注小豪說歷史,歡迎點贊,歡迎關注


小豪說歷史


和珅作為大清朝的第一大貪官,其所貪財物富可敵國,所以有人戲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什麼意思呢,就是嘉慶皇帝扳倒和珅後,瞬間就富有了,因為抄和珅的家就抄出了大清國好幾個國庫的錢。據史學家考證,和珅當時被抄出來的錢保守估計也有十億兩上下,可能大家對十億兩沒有太多的概念,再舉個數字大家就明白了,這個數字相當於當時整個大清國財政收入的十五倍之多,就是和珅一個人真正的是富可敵國!

那麼和珅這麼多財產都包括哪些?作為大清國第一鉅貪,嘉慶帝列出和珅二十大罪狀為何只字不提他的貪汙行為,而對和珅的鉅額財產也只是用了一個藏字?背後的深意值得思考!

和珅二十大罪狀

下面來看看和珅都犯了哪二十條大罪?

當乾隆皇帝冊立嘉慶皇帝顒琰為皇太子時,先期呈給顒琰如意,洩露機密以為擁戴之功在圓明園內騎馬,直入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乘轎出入神武門,直進宮中取出宮女做小老婆川、楚教匪滋事,各路軍營文書報告,延擱不報乾隆皇帝病重時,毫無憂戚,逢人談笑自若乾隆皇帝批閱文件,字寫錯了,竟然說不如撕掉另擬管理吏、戶、刑三部,一手遮天,變更成法,不許手下的人參議一個字西寧報賊匪聚眾搶劫殺傷,將原摺駁回,隱匿不報朝廷有旨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來京,卻違背諭旨,無論出沒出痘者,俱不令來任人唯親,與自己關係密切的人吳省蘭、李潢等人,俱保舉提升軍機處在冊人員隨意撤去私蓋楠木房屋,奢侈豪華,超標準、超規格其墳塋設立享殿,開置隧道,致使老百姓稱之為“和陵”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餘串,比宮中多好幾倍,其中的大珠,比皇帝帽子上戴的還大真寶石頂,不是他應該戴的,卻藏數十餘顆,還有整塊大寶石,為宮裡所沒有的,不計其數家中銀兩衣飾等物,數逾千萬夾牆內藏赤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赤金六千餘兩,地窖埋銀百餘萬兩當鋪錢鋪資本十餘萬,與民爭利家人劉全資產亦二十餘萬,且有大珠及珍珠手串

其實認真看看這二十條罪狀,從頭到尾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和珅很有錢,有錢就很牛逼,對皇帝不尊敬,亂搞房地產,有好的東西自己留著享受,而且隨便安插親信,拉小山頭,家中居然還藏著那麼多的錢,這樣無君無父的人,我嘉慶實在看不下去了,要抄他的家了。發出來讓你們知道一下啊,不要太驚訝。


要說這二十大罪狀也是草擬的不夠嚴謹,沒辦法,那時候嘉慶帝就想早點解決和珅,但是和珅作為自己老爹的寵臣,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這樣平白無故的把和珅扳倒了,他的黨羽不服怎麼辦?那好吧,就給他羅列一些罪名,你看你們的頭頭和珅有這麼多罪,我殺他是順應天理,不殺和珅不足以平民憤,你們乾乾嘛幹嘛,別耽誤我處理和珅就好。


和珅的一幫小弟看到和珅有這麼多罪,誰還敢當出頭鳥出來保他,所以嘉慶你要拿和珅就拿吧,我們做小弟的就當縮頭烏龜了。眼不見心不煩。來看看嘉慶給和珅安的二十條罪狀,大部分都符合事實,但是讓人費解的說,按照現在的說法至少也該判個貪汙罪啥的,而這二十條罪狀羅列了這麼多,卻對貪字緘口不言,這又是為什麼?

和珅罪狀不提貪字的真相

其實對和珅的貪汙行為應該是眾人皆知的事,嘉慶皇帝也不傻,怎麼可能不知道和珅犯的是貪汙罪。但是要知道,作為大清國第一鉅貪,和他有干係的組在一起應該不輸於一個軍吧?而這些可都是大清國的官員,鉅富,至少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吧,大清國離開了這些人還真的要提早滅亡了。如果給和珅定個貪汙罪,那麼有受賄的必然會有行賄的,既然對受賄的治了罪,行賄的要不要一起之罪?而如果只抓受賄的,行賄的不處理,那麼老百姓會服嗎?


其次,那些給和珅行賄的人,一看到和珅如果被定了貪汙罪,那麼自己可定也會被清算的,為了明哲保身,拼死也要把和珅的罪名給洗刷乾淨,這時候嘉慶皇帝面臨的可就不僅僅是對付和珅一個人了,而是和珅背後的強大的貪汙集團了,搞不好自己的皇位都有可能被這幫人給擼了。而沒有把和珅定為貪汙罪,那些行賄的官員一看和自己沒關係,當然是躲得越遠越好了,誰還會跳出來給和珅叫冤喊屈不是?


最後嘉慶皇帝也有一個小心思,如果用貪汙罪治和珅,那麼和珅家的財產都得被國庫沒收了,國庫即使作為皇帝,嘉慶也不是可以隨意支配的。而僅僅說和珅藏了好多錢,那麼抄他的家自然可以把一些財產放到皇帝的私人小金庫裡面,那就是內務府,這樣嘉慶以後用錢也就方便多了。事實是和珅被抄的家產大部分進了國庫,而少部分確實進了內務府,也就是進了嘉慶帝的個人腰包!這就是不治和珅貪汙罪的原因。


影子沙子傻子


什麼叫權高位重,什麼叫樹大招風?和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想當年,和珅是乾隆帝手下得力大臣,甚受乾隆喜愛。在乾隆晚期,和珅越發受寵,職位和權利如日中天,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貪汙、受賄。其實,說起來,哪個大臣能是兩袖清風呢?乾隆帝也知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自己就是最大的boss,自己過得舒心,手下人喝點湯、喝點粥又有什麼呢?

乾隆帝歸西后,嘉慶帝上位,眼看著朝中風氣敗壞,民不聊生,心中早已憤慨不已。嘉慶早已摩拳擦掌、磨刀霍霍向豬羊。宰了羊、既吃了肉又讓百姓愛戴、順手留下千古美名,何樂而不為!故而,嘉慶帝謀劃已久,乾隆駕崩後,先是禁足了和珅,美其名曰讓和珅來養心殿給乾隆守靈,同時各方手段盡出,定罪、抄家、投入大牢!最後和珅死在了獄中......

至此,紅極一時的一代貪官走向了滅亡!


九零才子


殺是必然的,讓你滅亡必然讓你瘋狂。最根到底和珅也不過是當權者的一顆棋子,用則順風順水。不用了也就拜拜了。不管古代現代遊戲都是這樣玩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且還是一把手。肯定燒的大。不光穩定了權利而且擴充了財產,何樂而不為,一個和珅倒了。千千萬萬的和珅擠破頭也會上來。


逍遙大洶弟


1、和珅的政治鬥爭

和珅被殺的原因,一是貪財,二是激起眾怒。當然,貪財只是個引子,激起眾怒才是更為重要的原因。

其實,在乾隆皇帝在位時期,就有很多人彈劾和珅的貪婪,也有許多人企圖彈劾和珅的貪婪。如果他們的彈劾成功的話,和珅頂多也就落一個像紀曉嵐一樣流放在外的下場,不至於最終被殺。但是,和珅太有本事了,他能將所有這些對手的努力一一化解掉。他的辦法簡直是太多了。


比如,對於能力、地位、功績都比他強的對手,和珅會不斷的在皇帝面前誇讚他們,並且保舉他們在京師以外的地方承擔一些艱鉅的任務,而沒有精力與他對抗。

就說阿桂吧。他比和珅大好幾十歲,是滿洲人中少有的幾個進士之一,可見其學問之淵博;又曾跟隨乾隆南征北戰,立過汗馬功勞,曾任工部尚書(工業部部長)之職。他很不滿意和珅的貪婪,一心想把和珅彈劾下去。可是和珅呢,卻經常在皇帝面前說阿桂的好話。在阿桂平定了甘肅的少數民族起義後,立刻被和珅保舉、乾隆命他在甘肅查清“捐監”案;提著又被調往黃河,治理黃河決口,賑災修堤等事情;不久,又趕赴浙江查處陳輝祖貪汙案。

從此,阿桂幾乎整年不辭勞苦地在各地奔波,雖然他早就知道和珅是朝廷的一大禍害,想為國為民除害,卻終不能如願。年逾八十的阿桂只能在病中對家人說:“我年八十,可死;位將相,恩遇無比,可死;子孫皆佐部務,無所不足,可死;忍死以待者,實欲待皇上親政,犬馬之意得一上達。”

對於能力、地位比他弱的對手,和珅採取的對策是搶在對手前面發動進攻,如前面我們談到的幾個御史對於他的彈劾。我們可以看到,和珅這著棋真是太損了。他一點後路都不給人家留啊。真是“豺狼當道”,陷忠良於不義啊。這就激起眾怒了。激起眾怒應該是和珅被殺的第二個原因。

和珅的上述所作所為,使所有反對他的人都認識到了他的厲害;同時,他們也認識到,只能團結在未來皇帝的周圍——唉,處置和珅,等待將來吧。可誰是未來的皇帝呀,大臣們誰也不知道,他們就只能瞎猜了。結果,乾隆皇帝的二十幾個兒子周圍就都有了反對和珅的人。問題在於,諸位皇子又是如何看待和珅的呢?

和珅的一生,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為什麼這麼說呢?話還要從乾隆立太子說起。


由於有清朝初年康熙立太子時的紛爭為前車之鑑,乾隆一開始就不立皇位繼承人。所有的大臣——和珅也包括在內——誰也不知道,乾隆的幾十個兒子中間,哪位是未來的皇帝。

和珅呢,也就從來沒把諸位皇子放在心上——他在想啊,將來愛誰誰,我先管好現在、先拍好乾隆再說吧。將來的事,將來再說吧。也就是說,在和珅的心中,有的只是乾隆皇帝和和珅自己。他的心中,那裡會有諸位皇子的位置呀。

這就鑄成大錯了。因為,轉眼就到了乾隆59年,乾隆皇帝終於到了確立皇位繼承人的時候了。

因為乾隆上臺時曾許諾不能超過祖上康熙的60年帝王生活;而且,十月初一日,按照慣例要頒發下一年的《時憲書》,就是我們現在的年曆。這《時憲書》上面必須有新皇帝的年號。所以,乾隆不得不“諭示天下”,確定新皇帝為皇十五子永琰,其年號是嘉慶。

此時的和珅可就著急了,他再想回頭拍嘉慶的馬屁,您說,還來得及麼?


和珅可怎麼辦呢。他來了著緩兵之計:他主張,乾隆,是太上皇;嘉慶,是皇帝不錯,但是要稱作“嗣皇帝”。

跟著太上皇乾隆轉,就會得罪嘉慶;跟著嘉慶轉,就會得罪太上皇乾隆。這兩個人,誰是好惹的呀!貌似精明的和珅馬上很自然地轉變風向,他想在乾隆與嘉慶兩人之間找一個最佳結合點,既能討好乾隆,又能得到嘉慶的寵愛。

在公開場合,他討好乾隆——畢竟現在還是太上皇說了算呀;暗地裡呢,給嘉慶皇帝送禮——畢竟將來還是嘉慶說了算呀。

和珅是怎麼討好乾隆的我們就不用說了——這對於和珅來講是小菜一碟;可是怎麼對付嘉慶呢?

和珅為了對付嘉慶,可是費盡了心機;嘉慶為了對付和珅,也是費盡了心思。雙方真可謂鬥志鬥勇,進行了幾個回合的較量。

從和珅一方面來說,較量進行了三個回合。

第一個回合,和珅選擇了“軟”——送玉如意給嘉慶,對嘉慶進行了試探。

嘉慶當然知道自己的尷尬境地,即使自己是太子,但廢立還不是父王的一句話?即使做了皇帝,有乾隆這個太上皇在,自己就得小心應付。如果過早的得罪了和珅這個父皇身邊的寵臣的話,自己的皇位也許隨時就保不住了。所以,他愉快的接受了和珅送給他的玉如意;而且,每天都說朝廷和他都離不開“兩朝重臣”和珅。

這個回合,雙方是未分勝負。

但是,嘉慶皇帝的心裡呢?嘉慶皇帝對於和珅簡直是恨之入骨了。這恨裡面,既包含了身邊大臣對於嘉慶經常的教誨、從而激發的對於和珅貪婪的恨;也包含了由於和珅對於自己的極端不尊重、大耍兩面派手腕的恨。

從這兩方面來說,其實,不管是誰當上了皇帝,和珅都免不了自己被殺的命運。因為,每個皇子身邊都聚集了很多仇恨和珅的人。和珅對於皇子們的不尊重也得罪了每個皇子。因此,不管他們誰當上皇帝,都會殺掉和珅的。


第二個回合,和珅選擇了“軟中硬”。具體的做法是:

首先,派吳省蘭(吳省欽的兄弟)為嘉慶帝侍讀,以為嘉慶整理詩文稿件之名,行監視之實。

其次,盡最大限度地孤立嘉慶,讓嘉慶孤掌難鳴。他借太上皇乾隆之手,剪除嘉慶的羽翼和心腹,控制並摒除一切接近嘉慶帝的人;同時,放手培植、提拔自己的骨幹,形成以自己為中心的一個權力網絡。

這個回合,和珅一方是小勝。

第三個回合,和珅選擇了“硬”。

此時的嘉慶還沒意識到自己的一舉一動會被和珅安上莫須有的罪名,還去軍機處察看奏摺。結果呢?身為軍機大臣的福長安(和珅手下的第二號人物)急忙飛報和珅,和珅又向太上皇啟奏。嘉慶因此不但受到太上皇指責,更得到了一句“你若下詔,須奏朕知曉,不得擅專。”

雖然受了一次訓斥,可嘉慶還沒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見軍隊毫無戰鬥力,就又下了一道諭旨,要冬季舉行大閱兵典禮。和珅又啟奏上太上皇,太上皇降旨:“今川東、川北教匪雖將次剿滅完竣,但健銳營、火器營官兵尚未撤回,本年大閱兵暫行停止。”

就這樣,嘉慶皇帝每遇到一次挫折,就會把對於和珅的不滿記在心裡一次。但是,嘉慶皇帝知道自己現在撼不動和珅這株大樹,因為和珅太善於揣摩太上皇的心意了。因此,嘉慶就慢慢的等待時機。

而和珅呢,他每戰勝一次嘉慶皇帝,就會高興上很多天。他高興的想,我還是很有辦法的,哈。

這個回合,和珅一方是大獲全勝。

可惜,他低估了嘉慶,而這恰恰致命的。因為,嘉慶與和珅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第一個回合,嘉慶選擇了欲擒故縱戰術。嘉慶繼位後,太上皇還健在。他面對一個老謀深算,並深受太上皇寵愛的和珅,採取了欲擒故縱的策略。和珅的一舉一動,他看在眼裡,不動聲色。有些大臣在他面前批評和珅,嘉慶說:“我還準備讓和珅幫我治理國家呢!”嘉慶向太上皇奏報的一些軍國大事,也經常讓和珅去代奏、轉奏,以此表示信任,穩住了和珅。


第二個回合,嘉慶選擇了調虎離山戰術。乾隆駕崩,和珅失去靠山,死期已經逼近。當天,嘉慶一方面任命和珅與睿親王等一起總理國喪大事,一方面傳諭他的老師署安徽巡撫朱珪來京供職。初四日,嘉慶發出上諭:譴責在四川前線鎮壓白蓮教起義的將帥玩嬉冒功,並藉此解除和珅死黨福長安的軍機處大臣職務。嘉慶命和珅與福長安晝夜守靈,不得擅離,切斷他們與外界的聯繫。這實際上削奪了和珅的首輔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步軍統領、九門提督的軍政大權。

第三個回合,嘉慶選擇了突然出擊戰術。正月初五日,給事中王念孫等官員上疏,彈劾和珅弄權舞弊,犯下大罪。初八日,嘉慶宣佈將和珅革職,逮捕入獄,在朝野掀起政治大波。嘉慶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如初八日,嘉慶命令從即日起,所有上奏的文件,都要直接向皇上奏報,軍機處不得再抄錄副本,各部院大臣也不得將上奏的內容事先告訴軍機大臣。並命宗室睿親王淳穎、定親王綿恩、儀親王永璇、慶郡王永璘等分別掌握軍政大權。


第四個回合,嘉慶選擇了製造輿論戰術。嘉慶命各直省和在京大員,就和珅事向朝廷表態。直隸總督胡季堂首先表態,他在奏摺中指責和珅喪心病狂、目無君上、蠹國病民、貪黷放蕩,真是一個無恥小人,請求將其“凌遲處死”。“凌遲”就是千刀萬剮。嘉慶立即批示,在京三品以上官員討論這個意見,若有不同意見,也可以自行向皇帝上奏。實際上,就是以胡季堂的意見定下基調,並通報各省督、撫,要他們都表明態度。

經過上述四個回合的較量,嘉慶皇帝已經大獲全勝。他開始加快了懲辦和珅的步伐。初九日,在公佈乾隆遺詔的同時,將和珅、福長安的職務革除,下刑部大獄。命儀親王永璇、成親王永瑆等,負責查抄和珅家產,並會同審訊。初十日,嘉慶御批“實力查辦以副委任”,全面清查和珅大案。

嘉慶四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萬家團圓之際,邢部大牢裡的和珅更加哀愁和淒涼,想想此前何等輝煌,而今日又何等悽慘。月下的和珅不由得發出了感嘆,寫下了兩首詩:

《上元夜獄中對月兩首》


其一:

“夜色明如許,嗟令困不伸。

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

室暗難捱曉,強高不見春。

星辰環冷月,縲紲泣孤臣。

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其二: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

可憐此月夜,分外照愁人。

思與更俱永,恩隨節共新。

聖明幽隱燭,縲紲有孤臣。”

十八日嘉慶皇帝宣佈了和珅20條大罪,這二十條大罪如下:

(1)“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

(2)“上年正月。皇考在圓明園召見和珅,伊竟騎馬直進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無父無君,莫此為甚,其大罪二。”

(3)“又因腿疾,乘坐椅轎抬入大內,肩輿出入神武門,眾目共睹,毫無忌憚,其大罪三。”

(4)“並將出宮女子娶為次妻,罔顧廉恥,其大罪四。”

(5)“自剿辦教匪以來,皇考盼望軍書,刻縈宵旰,乃和珅於各路軍營遞到奏報,任意延擱,有心欺瞞,以至軍務日久未竣,其大罪五。”

(6)“皇考聖躬不豫時,和珅毫無憂戚,每進見後,出向外廷人員敘說,談笑如常,其大罪六。”


(7)“昨冬皇考力疾披章,批諭字畫,閒有未眞之處,和珅膽敢稱不如撕去,另行擬旨,其大罪七。”

(8)“前奉皇考諭旨,令伊管吏部、刑部事務,嗣因軍需銷算,伊係熟手,是以又諭令兼理戶部題奏報銷事件,伊竟將戶部事務一手把持,變更成例,不許部臣參議一字,其大罪八。”

(9)“上年十二月,奎舒奏報循化、貴德二廳,賊番聚眾千餘,搶奪達賴喇嘛商人牛隻,殺傷二命,在青海肆劫一案,和珅竟將原奏駮回,隱匿不辦,全不以邊務為事,其大罪九。”

(10)“皇考升遐後,朕諭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來京。和珅不遵諭旨,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來京,全不顧國家撫綏外藩之意,其居心實不可問,其大罪十。”

(11)“大學士蘇凌阿,兩耳重聽,衰邁難堪,因系伊弟和琳姻親,竟隱匿不奏,侍郎吳省蘭、李潢,太僕卿李光雲,皆曾在伊家教讀,並保列卿階,兼任學政,其大罪十一。”


(12)“軍機處記名人員,和珅任意撤去,種種專擅,不可枚舉,其大罪十二。”

(13)“昨將和珅家產查抄,所蓋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寶閣,及隔段式樣,皆仿照寧壽宮制度,其園寓點綴,與圓明園蓬島瑤臺無異,不知是何肺腸,其大罪十三。”

(14)“薊州墳塋,設立享殿,開置隧道,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稱,其大罪十四。”

(15)“家內所藏珍寶,內珍珠手串,竟有二百餘串,較之大內多至數倍,並有大珠,較御用冠頂尤大,其大罪十五。”

(16)“又寶石頂並非伊應戴之物,所藏眞寶石頂有數十餘個,而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且有內府所無者,其大罪十六。”

(17)“家內銀兩及衣服等件,數逾千萬,其大罪十七。”

(18)“且有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內並有埋藏銀兩百餘萬,其大罪十八。”


(19)“附近通州、薊州地方,均有當鋪錢店,查計資本,又不下十餘萬,以首輔大臣,下與小民爭利,其大罪十九。”

(20)“伊家人劉全,不過下賤家奴,而查抄貲產,竟至二十餘萬,並有大珠及珍珠手串,若非縱令需索,何得如此豐饒?其大罪二十。”

2、和珅跌倒之謎

嘉慶為什麼如此迅速的殺掉和珅呢?

有人說是因為和珅“富可敵國”,扳倒和珅,可以緩解嘉慶面臨的財政壓力。所謂“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就是這個意思。

有人說是為緩解官民之間的矛盾。嘉慶元年(1796年),發生白蓮教民變,清軍連連失利。嘉慶三年,清軍抓住四川農民軍首領王三槐,王三槐的口供說“官逼民反”。嘉慶意識到,正是因為地方官吏皆如和珅似的貪暴,所以屢屢激起民變。嘉慶帝總結說:“層層朘削,皆為和珅一人。”又說:“朕所以重治和珅之罪者,實為其貽誤軍國重務。”所以,嘉慶殺和珅,以謝天下。


有人說是為解決君權與相權的矛盾,是和珅“權高震主”。嘉慶說:“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他甚至懷疑和珅蓄意謀反,所以要殺掉和珅。當相權威脅到君權的時候,君主必然採取行動。

和珅用一條白練了結了自己的性命。上吊前,他口占一訣,為我們留下了下面的一首詩: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

數百年來,這首詩耗盡了無數史家的心血,也為附會者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和珅自己可能也不會想到,自己死後能用一首詩掀起如此大的波瀾。為什麼呢?

我們只要把這首詩翻譯成現代的白話文,您就明白了。

詩的意思是說,我和珅活了50歲,跟做夢似的;現在呢,我死了。但是,我還會再轉世回來的,我轉世後將把皇帝牢牢的控制在我的手掌心裡,諸位可一定要認清楚啊。


先說詩的前兩句“五十餘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的解釋。

和珅為什麼會受乾隆寵愛呢?有野史記載,在乾隆未登基時,為寶親王,與父皇雍正王妃馬佳氏暗生情愫,但他們的“故事”被皇后鈕祜祿氏撞破了。皇后惱怒萬分,賜馬佳氏於月華門自盡,乾隆聞訊,趕往月華門,可此時乾隆尚幼,父雍下不會容許他救下馬佳氏的,只好眼睜睜看著愛人死去,出於留戀,乾隆咬破手指,滴血在馬佳氏額頭,兩人相約如馬佳氏能投胎,來世使此印記與乾隆相認。後來,寶親王當了皇帝,是為乾隆,可他依然想念馬佳氏。苦等二十年,且南巡好幾次,始終沒遇見額頭有紅記之人,就在乾隆快忘了這事之際。在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乾隆在侍衛中無意看見和珅,當時和珅不過是世襲之輕車都尉,但乾隆憑和珅額上的紅記認定他乃馬佳氏投生而成,於是擢升和珅為御前侍衛,值乾清門,併兼任正藍旗副都統。正因有這一段淵源,在野史中才會傳出和珅與乾隆關係不正常,兩個是同性之戀,不知是哪位史家率先“編撰”了這一故事,總之,這個故事影響極廣,後世史家,尤其是民間野史都承襲了這種說法,這就是和珅亡命詩的前兩句的最佳解釋。


再說詩的後兩句“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菸是後身”的解釋。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和珅詩中“水泛含龍”用的是夏後龍嫠的典故。大意是說夏朝未年,夏帝從兩條龍那求得龍嫠(即龍的唾液),鎖在一個櫝盒子裡,日後代代相傳沒人敢打開,此櫝似象西方傳說中的潘多粒魔盒,可週厲王偏不信邪,他打開盒子,裡面的龍嫠流出化為玄黿,玄黿進入一童女體中,此女無夫受孕,產有一女,是為褒姒,也就是後來周幽王為了博其一笑而烽火戲諾候的女子,也是導致西周滅亡那個褒姒,而“香菸”在古文中是傳宗接代的意思,於是乎,有人把兩者串聯起來,說和珅死後也會化身為褒姒似的女子來禍害大清帝國,這個女人當然就是慈禧了!

另一種說法是說夏桀不但殘暴,而且荒淫,他寵愛妹喜和一個半人半蛟龍的女子“蛟妾”。二人不但在一起荒淫無度,而且,“蛟妾”每天還要保持人形,夏桀也一併滿足。最終,中國第一個王朝就此斷送在夏桀手中,有人便據此解釋道,和珅死後要化身為“蛟妾”式的妃子,來禍亂大清帝國。此說與上一說實乃同出一宗,不過典出不同,一為褒姒,一為蛟妾。可以說,實際是解釋方法和途徑不同。


還有一種說法是“水泛含龍”中的龍不是真正的龍,而是說發大水,在和珅被賜死的頭一年,也就是嘉慶三年,河南的黃河決堤,因此,有人對“他日水泛含龍日”意思是說和珅等到下一次發大水時要轉世為生,不知是史家的附會,還是歷史的巧合,道光十二年,黃河再度在河南決堤,同年十月,一個小女孩哇哇落地,這個女孩叫做葉赫那拉·慈禧。

但最後都是殊途可歸,無論怎麼解釋,如何附會,最終都是為了把和珅變成慈禧。

和珅在巔峰的時候就開始修建自己的墓地。當時的墓地建築宏偉壯觀,佔地面積很大,竟然跟皇帝的陵寢一樣大,被當地人稱為“和陵”。和珅死後,“和陵”被嘉慶皇帝拆毀。解放初期,天津薊縣修建於橋水庫,和珅的墓地被淹沒在水庫下,現僅存一對石獅子在獨樂寺院內。

和珅死了。死得不但不明不白,而且還成為日後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教科書中最大的反面教員!中國有句俗話,“一俊遮百醜”!這句話反過來就是“一醜遮百俊”才適合和珅!畢竟,功不抵過!那麼有才能的一個人,僅僅是因為一個“貪”字在心頭,就毀了他的一生,落得個身敗名裂的可恥、可悲、可憐的下場!他的死,應該警誓後人些什麼呢?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結論!


和珅死了。和珅有20條罪狀,應該全家抄家問斬的。但是,為什麼嘉慶皇帝沒有這麼做呢?這可借了和珅的兒媳婦——固倫和孝公主的光了——她不是乾隆的女兒,嘉慶的妹妹嘛。

3、和珅的後代

前面我們講了和珅之死。現在,我們來看看和珅的後代。和珅的兒女,歷史上有記載的有三個:兩子一女。和珅是個非常重感情的人,對於他的這些子女都是一樣的寵愛。和珅寵愛他的子女的原因很多。

原因之一是受儒家正統思想的影響。

在漫漫數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儒家思想佔據統治地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封建社會中,人丁興旺,傳宗接代乃第一要務,和珅幼蒙私塾先生教誨,少入官學習得儒家倫理道德,當然更注重後代的發展了。而且,和珅潛心經營數十年的權力、財富眾多,他不願自己駕鶴西去之時,所有的繁華富貴瞬間化為烏有,他希望世世代代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氏江山萬代傳。”


原因之二是受自己家庭的影響。

和珅幼年父母早亡。由於自己幼年缺乏關愛,嚐盡了人間一切酸甜苦辣,所以,他不希望讓自己的孩子吃苦,重蹈自己的少年時代的覆轍,故百般寵愛之。而且,自己辛辛苦苦通過各種手段掙下來的家業也要有人繼承不是?

原因之三是受自己私利(追求權利的慾望)的影響。

和珅疼愛自己的子女,還因為他總是想把自己的子女與皇室聯姻。以便儘早地把“愛新覺羅”氏的清朝通過血緣關係的改造逐漸變為“愛新覺羅”氏與“鈕祜祿”氏兩家共同的清朝。

當然,這並不能證明和珅有利用武力推翻清朝的想法,而且和珅也確實沒有利用武力推翻清朝的想法。

後來的嘉慶皇帝在處死和珅以後,也曾經就和珅是否有利用武力推翻清朝的想法問過手下的大臣直隸布政使吳熊光。吳熊光也認為和珅確實沒有利用武力推翻清朝的想法。

和珅的長子叫豐紳殷德。豐紳殷德的一生可以以其父和珅被殺為標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一個時期他過著非常幸福的時光,享盡了榮華富貴;後一個時期他過的是極為不幸的日子,充分體驗到了世態的炎涼。

豐紳殷德的前半生是和皇宮分不開的。

首先,豐紳殷德的這個名字就是他五歲的時候乾隆皇帝給起的。他原來的名字叫什麼就誰也不知道了。乾隆皇帝為什麼要給這麼一個小孩兒起名字呢?

因為這個小孩兒長得太漂亮了,簡直比他的父親和珅還要好看。所以,乾隆皇帝看上這個眉清目秀的孩子了,而且決定將來把自己最喜歡的小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嫁給豐紳殷德。

有了皇帝的喜歡,和珅就更加疼愛豐紳殷德了。正因為豐紳殷德才把他與乾隆的關係拉得更近,也才有了更穩固的關係。與皇家聯姻是最好的辦法,豐紳殷德成了聯繫和珅與乾隆的一個重要橋樑。

固倫和孝公主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女兒,與豐紳殷德同年出生,只是比豐紳殷德大幾個月。固倫和孝公主是乾隆皇帝的十個女兒當中最小的一個,也是長得最像乾隆皇帝的一個,因此也是乾隆皇帝最為疼愛的一個,乾隆曾對她說,“若汝為皇子,朕必立汝儲也。”由此可見乾隆對其的寵愛。


說起固倫和孝公主,使我想起了清朝公主名字的命名方式。清朝公主名字的命名方式也很特別,我們看到清朝公主的名字一般都是四個字,其中前面兩個字是基本固定的,只有兩種,一是固倫,二是和碩。後兩個字是不一樣的。那這前面兩個字有什麼講究麼?

按照清朝清太祖努爾哈赤的規定,“中宮出者,為固倫公主;自妃、嬪出者,及諸王女育宮中者,為和碩公主。”也就是說,凡是叫固倫××公主的,都應該是皇后生的女兒;凡是叫和碩××公主的,都應該是妃、嬪生的女兒或者是其他封王的女兒。但是,康熙年間,這一規矩卻改了。就是皇帝可以法外開恩,特批某個他喜歡的女兒叫固倫××公主。固倫和孝公主這個名字就是這法外開恩的產物,她的母親惇妃,孃家姓汪。惇妃的脾氣不太好,曾經在宮中打死過宮女,乾隆皇上曾經因此將其降為嬪。可是沒過幾天,就又重新升格為妃了。可見乾隆皇帝是如何喜歡惇妃所生的女兒的程度了。

固倫和孝公主跟豐紳殷德結婚是在他們兩個人14歲那一年,也就是1789年。豐紳殷德結婚以後,也是官位升遷。他們結婚的時候,乾隆皇帝給的嫁妝十倍於嫁給福隆安(福康安、福長安的二哥)的四女兒和碩和嘉公主,價值數百萬金。


1789年,年僅15歲的固倫和孝公主與豐紳殷德舉行了婚禮,乾隆不僅賞賜大量土地和莊丁,而且還賞賜了大量嫁妝給公主。

結婚後的豐紳殷德,因為沾了固倫和孝公主的光的緣故,官位不斷升遷,很快就擔任了都統兼護軍統領、內務府大臣。大有接和珅的班之勢。

可惜,這種快樂的日子只維持了十年的時光。1799年,和珅被殺。對於豐紳殷德一家人來說,艱難的日子來臨了。

豐紳殷德的後半生是和艱難分不開的。

和珅被殺以後,嘉慶皇帝看著豐紳殷德就眼暈,於是免除了他的一切職務,削職為民了,但是畢竟那是自己的妹夫,就削職為民吧,但是要讓他生活衣食無憂。削職為民,對於豐紳殷德來講,已經是天大的幸福了。要不是固倫和孝公主到自己的哥哥嘉慶皇帝那裡幾番哭求,恐怕豐紳殷德早就與他的父親到陰間做伴去了。

在北京削職為民的幾年裡,豐紳殷德可是充分的體驗到了世態的炎涼。


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固倫和孝公主府的長史奎福向內務大臣溫布控告豐紳殷德“演習武藝,謀為不軌,並欲害公主,將妾帶至墳園於國服內生女”三項罪狀。嘉慶一審,才發現豐紳殷德與固倫和孝公主關係非常融洽,前兩項罪狀純屬誣告,不過豐紳殷德在國服內生女確有其事,豐紳殷德也供認不諱。故嘉慶帝諭示道:“……實系奎福因革去長史心懷怨恨,捏詞誣控,今愛書已定,豐紳殷德並無謀為不軌之事。其罪狀在和將侍妾帶至墳園,於國服一年內生女,實屬喪心無恥,令其閉門思過,如此懲辦已是敬幸,其他俱屬輕罪不議。”

1806年,嘉慶皇帝下令,將豐紳殷德升官,升到哪兒啊,升到今天的外蒙古,讓他上那兒幹活去。外蒙古,那時候叫烏里雅蘇臺。嘉慶皇帝讓他上那兒,當一個小官。豐紳殷德的妻子,那不能去。豐紳殷德在北京還有房子,還有住宅,總得有人給你看房子,你妻子在這兒看房子,你自己走,結果豐紳殷德在那兒待四年就死了,年僅36歲。

豐紳殷德死亡的原因。一方面是生活抑鬱,工作不得志;另一方面是色氣太重,傷了身體。


固倫和孝公主沒死,還活著,固倫和孝公主給豐紳殷德生了一個兒子,也是沒幾天死了,又生了兩個女兒,都活著,後來女兒嫁給別人,就不是和珅家的後代,所以豐紳殷德和珅家沒有直系後代,但是固倫和孝公主也覺得對不起人家,後來抱養了一個孩子,但是這個孩子叫福恩,還是嘉慶、道光對他還很不錯,但是後來的歷史書就沒有記載福恩的下落。固倫和孝公主本人死於1823年,她死的那時候49歲(虛歲),跟她的公公和珅同齡。不過,這就很不錯了。她已經是乾隆皇帝的十個女兒當中最為長壽的兩個人中的一個了。

和珅的次子,是和珅40多歲的時候才生的。生下來沒過多久就死了,所以也沒有留下什麼名字。“雙星既有夫妻愛,應識人間父子情”也許就是錢泳所謂的詩中佳句了,正是“不能有此事,不可無此語”,和珅的這一句詩,將痛失幼子的徹骨之痛寫的令人不忍率讀。

正史上有記載的和珅的女兒有一個,長大後嫁給了康熙皇帝的玄孫永均貝勒。和珅死後,他們也受到衝擊,抑鬱不得志。

非常重視家庭的和珅生前曾經努力的給家庭帶來財富,也帶來溫暖。但是,這種財富和溫暖的取得是要付出代價的。貪婪破壞了和珅一家人的幸福生活。貪婪的和珅不但給別人帶來了災難,也使自己的家庭面臨絕望的邊緣。這樣一個出色的人才,一步步滑入貪慾的深淵,不僅是他自己的人生悲劇,更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小土說車LC


和珅不光是天下第一鉅貪,而且也是色膽包天,竟然將乾隆遣散的宮女偷偷納為小妾。他仗著乾隆對他的恩寵不把嘉慶帝放在眼裡,時不時還在乾隆面前詆譭嘉慶,目的是想讓乾隆另立新帝,想不到嘉慶帝隱忍性極強,再加上乾隆觀察嘉慶4年有餘再無理想人可選!和珅權慾薰心,為所欲為,以至於嘉慶帝非殺他不可:不除和珅,恐天下人只知有和珅不知有朕!所以嘉慶帝羅列了和珅二十大罪狀,在乾隆帝駕崩後以守靈為由秘密逮捕和珅入獄,最後賜死!


月滿西樓9598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敢稱第一,無人敢稱第二的中國鉅貪”這個稱和珅當之無愧,嘉慶查抄和珅家,最後得出:和紳的總財產是9億2千萬兩白銀,2700萬兩黃金,相當於整個大清帝國15年的國家收入。

那他是如何被嘉慶皇帝誅殺?這個更簡單,嘉慶皇帝一繼位,就擺平了,史料中記載一共用了3招。第一招欲擒故縱,嘉慶在做皇子的時候,對和珅這個問題已經是看在眼裡。但那時和珅還受到乾隆的寵信,他如果動了和珅,怕乾隆怪罪。就放風出去,要重用和珅等言語來麻痺、穩住和珅。第二招調虎離山。乾隆國喪期間,調和珅來給乾隆守靈。嘉慶用一條無形的繩索把權臣和珅捆在了乾隆棺材的旁邊,切斷了和珅同外面的所有聯繫。第三招突然襲擊。叫人帶頭彈劾和珅,直隸總督胡季堂首先表態,說和珅是罪大惡極,應當處置,直隸總督一帶頭,各地紛紛表態。

這裡肯定會有人說,和珅不是權傾朝野,怎麼就這麼容易就被嘉慶殺了?其實從側面來說,表示和珅只是單純的貪財,對國家還是很忠心的。

都知道和珅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大貪官,能做貪官的,權力基本都不會小,俗話說:職務決定權力。看看和珅到底有多少職務頭銜。他最開始為戶部侍郎、軍機大臣兼內務府大臣。成為乾隆寵臣後,先後兼任了主管國家財政的戶部尚書,主管軍事行政工作的兵部尚書,管理民族和外交事務的理藩院尚書以及主管官吏選拔和任用的吏部尚書。除此之外,他還被授予議政大臣、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文華殿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國史館正總裁、步軍統領、正白旗滿洲都統等幾十個政軍要職,可以說乾隆皇帝幾乎把所有的要害部門都交給了和珅負責,真可謂權侵朝野。

可有這些職務都是和珅可以勝任的嗎?這倒未必,雖然和珅的確是有些才能,但更多時候是靠拍乾隆的馬屁升官的。比如和珅並沒有在軍隊中廝混的經歷,而在軍事方面掌權的數十年間,雖參與了一些軍事行動,但卻表現乏善可陳,甚至堪稱拙劣。

嘉慶能輕鬆殺掉和珅,原因有3點:

其一、和珅雖權力很大,但沒有自己的政治同盟。

乾隆時候,中央政權還是牢固的掌握在皇帝手上的。雖然主動投靠和珅的官員確實不少,甚至一大把年紀喊他爹也有。但他們也是為了升官發財,要他造反的話,就沒那個膽量。更重要的是和珅與他的投靠者也不是同盟關係,不存在一榮俱榮、榮辱與共。和珅家財萬貫,很大一部分就來源買官賣官所得,所以他們之間的關係就變成生意夥伴關係。

其二、和珅在朝廷中,也並非一手遮天,還是有些忌憚。

忌憚誰呢?是紀曉嵐還是劉墉?其實這些人物都是被影視作品誇大了,正史上這2個人都無法於和珅抗衡。但有一人確實和珅很忌憚,就是阿桂。阿桂是乾隆年間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同時也是一個建築家。阿桂武藝高強,馳騁沙場數十年。還曾經指揮大軍部隊平叛亂定伊犁討緬甸,在政治上阿桂做事果斷,處事細密周到,連和珅對阿桂都是禮讓三分,不敢輕易得罪。 阿桂還負責興修過水利工程,是當時有名的建築師。他的父親是阿克郭,在朝廷中任職大學士阿桂深得乾隆的信任,不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阿桂的成就都讓乾隆欣喜不已。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建國強軍的將才,不是和珅這種向皇帝投機所好能比的。

其三、和珅是完全依靠乾隆皇帝寵信來發家,沒有皇帝寵愛,他什麼都不是。

與其說和珅是一個權臣,還不如說他是一個弄臣。乾隆時期,雖然權勢滔天的和珅甚至有了“二皇帝”之說,然而,這個“二皇帝”與正德年間的“立皇帝”劉瑾並沒有什麼區別。縱使成為了“九千歲”,和珅和劉瑾也依然只是依仗皇帝、狐假虎威的家奴而已,沒有了皇帝賦予的權力,沒有了皇帝的信任,無論曾經擁有怎樣的位高權重,無論怎樣的權勢滔天,都將瞬間一無所有。

由此看來,沒繼位之前,外嘉慶帝雖然也很不喜歡和珅,也是表面附和著和珅。後來一登基就殺了和珅,就更顯得和珅所謂“權傾朝野”,只不過是薄紙一張,一捅就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