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美國和俄羅斯可以成為盟友嗎?

香堂風子


一切皆有可能——國與國之間從來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決定國際關係走向的始終是各自的國家利益導向。從歷史上來看美俄之間是曾結為盟友的:1861年美國爆發南北內戰,英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國相繼表示在美國內戰中保持中立。表面上看這是很正常的事,然而實際上各國這種行為背後實際上暗含著時機成熟時隨時可以予以干涉的小算盤。當時的美利堅合眾國政府認定:南方邦聯的行為是旨在分裂美國的叛國行為,南北之間不是兩國,而是一國,而各國所謂的中立卻是建立在對南方政權的承認這一基礎之上——這本身就是對美國內政的干涉。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沙俄由始至終一直堅持不承認南方邦聯的立場並堅決抵制任何干涉美國內戰的行為。1863年9月英、法準備出兵干涉美國內戰,這時兩支俄國艦隊卻突然宣佈造訪美國,這擺明了就是支持美國聯邦政府,抵制英、法的干涉行為。至於二戰中美國和蘇聯之間的盟友關係則更為人熟知。

如今的美國和俄羅斯之所以沒成為盟友歸根結底還是彼此國家利益的衝突:冷戰時期美蘇之間的對立表面上看起來是兩種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鬥爭,實際上歸根結底就是各自對戰略利益的爭奪。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這時的美國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推行單邊外交路線,極力維持自己在全球範圍內的霸權主導地位。對身為世界霸主的美國而言:最忌諱的就是區域性霸主的存在,即使身為全球霸主的美國在綜合實力上強於區域性霸主,可畢竟強龍不壓地頭蛇,如果在某一地區存在區域霸主,那麼這個區域霸主就能憑藉天然的地緣優勢阻遏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利益擴張,進而可能對美國的世界霸權構成挑戰。俄羅斯由於其龐大的國家規模體量、強大的軍事工業、豐富的資源儲備使其具備一個區域霸主的實力。正因為如此美國才會大力支持北約東擴以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對此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曾一度試圖在內政外交上採取全盤西化的模式:在內政上俄羅斯全方位效法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在外交路線上積極致力於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係。然而美國方面卻對俄羅斯這一龐然大物不放心,而隨著俄羅斯綜合國力的穩步恢復也日漸將重拾大國自信提上議事日程。隨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原東歐國家擴張勢力範圍就對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造成擠壓,這樣一來美俄之間就構成了競爭關係,在這樣的局面下美國和俄羅斯自然不會成為盟友。

那麼在未來美國和俄羅斯是否可能成為盟友呢?這得看未來美、俄兩國的利益走向了。未來這一時間概念過於寬泛:幾個月後、幾年後叫未來,數十年後、數百年後乃至千百年後、億萬年後都叫未來,如果時間無限延長下去誰也說不清美、俄兩國的利益走向會是如何。甚至如果時間無限延長下去,那時是否還有人類、是否還有地球都是未知之數。因此我們對美俄關係的未來走向只能立足於可預見的有限未來,而不可能預測在我們之後的人類歷史進程中美俄關係的整個走向,那麼至少在我們目前可預見的時間裡美、俄兩國成為盟友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兩國都有強烈的大國情結,作為當今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等各領域全方位霸主的美國一直竭力試圖控制全世界所有國家,然而俄羅斯卻是美國所無法控制的,與此同時俄羅斯也有強烈的大國情結,因此美俄之間的競爭關係在未來將保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當然存在競爭關係不代表雙方就完全不具備合作的基礎——至少在打擊恐怖極端主義勢力、維護聯合國五常席位等方面雙方是存在合作基礎的,說白了在利益趨同時美、俄兩國是可以合作的,事實上這種合作一直是存在的,但要結成正式的盟友至少在我們目前可預見的時間範圍內是不現實的。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美國和俄羅斯偶爾會短期站在一起,例如最近敘利亞的事情。敘利亞東北部的戰局如今已經在俄羅斯美國以及大馬士革方面的共同干預之下告一段落,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此前也宣佈“將在這一地區實現永久性停火”,雖然此人說話歷來不靠譜,但他尚且沒有臉皮厚到前腳作出承諾後腳就違反停火協定的程度,更何況庫爾德武裝已經作出了相當大的讓步。不過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已經徹底從敘利亞的亂局中抽身出來了,此前白宮在該問題上曾經與俄羅斯短暫地站在了一起,如今是時候結束這種局面了。但長期雙方還是死敵。

果不其然,美國人迅速將自己的戰略重心抽出來,轉向此前一直在給俄羅斯找麻煩的黑海、東歐以及波斯灣等地區。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最新報道稱,原本計劃從10月25號開始的IMX-19海上聯合演習已經被美國人提前到21號開始,此次演習的海域範圍覆蓋了波斯灣、阿拉伯海甚至一直延伸到非洲的吉布提,整整五十個個國家的參演規模也創造了紀錄。

這場代號為IMX-19的軍事演習烈度並不像美國在歐洲地區的傳統意義上演習那樣高,因此其象徵性意義要遠遠大於實際性意義,其目的旨在於向伊朗和俄羅斯示威,刷了一波自己在中東地區的存在感。此前一直相當緊張的波斯灣地區局勢隨著土耳其和庫爾德武裝的戰爭反倒沉寂了下來,於是美軍才想用這種手段“重返波斯灣”。除此之外美國人在黑海地區也沒閒,又是援助烏克蘭海軍巡邏艇,又是直接派遣B-52H戰略轟炸機飛到克里米亞半島附近對俄軍目標“模擬打擊”,簡直如同戲精一般。

不過令俄羅斯覺得最惱怒的還是北約在俄羅斯盟友身邊楔釘子的行為,目前美國參議院已經通過決議,批准塞爾維亞南部鄰國北馬其頓加入北約,要知道塞爾維亞自從蘇聯時期開始一直是莫斯科的堅實盟友,科索沃戰爭期間已經淪為西方“舔狗”的葉利欽依然派遣俄軍精銳空降兵搶佔了科索沃普利什蒂那機場向北約示威,足見兩國關係之牢靠。北約把北馬其頓納入囊中之後,意味著他們已經擁有了一個足以前出塞爾維亞的戰略跳板,並且近乎完成了對塞爾維亞的全向包圍。

在北約東歐波斯灣和黑海地區狂刷存在感的情況下,如果戰鬥民族不用實際行動來反擊,那他們就不是俄羅斯了。對於北約派遣戰略轟炸機進入黑海的行為,俄軍直接動用蘇-27戰機將其驅離。除此之外日前俄軍還已經將“鎧甲-S” 彈炮結合防空系統以及S-400“凱旋”遠程防空系統運進塞爾維亞,與其防空部隊進行聯合演練。俄羅斯這些舉動無疑就是在用實際行動向北約彰顯態度:我的地盤不容你輕易染指!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戰爭史


可以的,只要有一個強大到讓兩個國家都懼怕的敵人,那麼兩個國家就可以結成盟友。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俄羅斯的前身沙俄和蘇聯都與美國結成事實上的盟友關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例,在二戰之前,面對咄咄逼人的德國,蘇聯有意與英法等國結成同盟,共同遏制德國的擴張。但是英法希望把禍水(德國)引向蘇聯,於是拒絕了蘇聯的好意。



德國入侵蘇聯,日本偷襲珍珠港,面對共同的敵人,美蘇英中等國結成盟友,全面抵抗法西斯的侵略,直到戰爭勝利。

由於蘇聯強大的實力與制度的關係,成為了美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兩國關係由盟友轉為敵對。


不僅僅是美國與蘇聯,古希臘時期,為了抵禦波斯的進攻,雅典與斯巴達結成盟友。但是,當戰爭結束之後,沒有了外部威脅,雅典與斯巴達從新開始對立,並且為了爭奪霸主地位,屢次發動戰爭。

沒有更加強大的敵人,美國俄羅斯只能繼續對立下去,這個敵人必須讓兩國同時感到畏懼,有這個能力的,以目前看來,也只有外星人了。


視野新觀


美國和俄羅斯相互對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兩國沒有共同的敵人。比如在二戰時期,美蘇兩國還能成為盟友,共同來對付德國日本,當德國日本的威脅消除以後,美蘇兩國才再次對立起來。

因此,就事實來講,美國和俄羅斯並不是天然就是對立的,兩國現階段的對立,只是出於各自國家利益的考量而導致的結果。一旦兩國有共同合作利益的時候,兩國再次成為盟友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不過,由於俄羅斯一直有大國情節,在歷史上也從來不甘心屈從於他國,所以對於俄羅斯而言,俄羅斯很難接受淪為他國的跟班這樣的結局,所以俄羅斯時刻保持著本國相對獨特的一面,即便被國際孤立也在所不惜,這個癥結在一時半會還難以打破。

而美國方面,美國自崛起成為世界第一大國以來,已經習慣了對他國指手畫腳。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自然也很難容忍一個處處與自己作對的國家。因此,美俄兩國在平時的對立也就難以化解了。除了有共同敵人的出現,美俄兩國還真的難得找到合作的基礎。

不過,隨著歷史的發展,如果美國和俄羅斯其中的一國完全衰落下去,或者兩國都衰落下去的話,那麼兩國結盟的可能性就大很多了。因為沒有了充當領頭羊的包袱,兩國坐下來談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當然,鑑於美俄兩國龐大的體量,任何時候兩國結盟,對於兩國的對立國家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反過來,美俄兩國繼續對立與相互牽制,對世界各國反而更加有利。


蘇綻


也存在可能性,但需要特殊的條件。歷史上,自蘇聯1922年誕生後,美國直到 1933年才正式予以承認,美蘇兩國建交。此前,美國也一直敵視蘇聯。但二戰時期,美國在遭受了日本對珍珠港的偷襲後決定參戰。隨後,美英蘇等就成為了對付德日意法西斯的盟友。但這種戰時盟友關係也就維繫了幾年,期間兩國的合作也不多,且到戰爭後期,美蘇對誰先攻入柏林即開始出現分歧和競爭。二戰剛一結束,兩國就開始了劃分勢力範圍,短暫的盟友關係結束。至此往後,美蘇、美俄有的只是不斷的爭霸和爭鬥。其中,冷戰自1947年一直持續到1991年蘇聯解體。

此後,至普京掌權後的多年,因俄羅斯經濟不景氣,國力軍力不支,只能眼瞅著北約不斷東擴,直至2014年因烏克蘭進一步倒向西方,使得俄羅斯採取行動收復了克里米亞,才令西方真正對俄另眼相看。但同時,俄羅斯從此一直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制裁。看看奧巴馬和普京的那張“死亡對視”照片,即可幾乎完全預見未來的美俄關係。特朗普上臺,美俄關係僅僅是顯露出改善的可能。事實上卻已出現了倒退,因俄羅斯前特工在英國遭神經毒素毒害,美俄關係因美國支持英國又發生了互逐外交官和關閉領館事件。2018年7月,特朗普和普京在赫爾辛基實現首次正式會晤。但此後,兩國關係依舊。因此,美俄成為盟友,恐怕除了理論上的可能,唯有再來一次天翻地覆。


人稱黎叔


理論上一切皆有可能,所謂盟友就需要有共同的利益來維持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現在的歐盟、東盟、北約、獨聯體、上合組織等都是某種共同利益的聯合,在這當中有的是因為政治利益,有的是安全利益,還有的是經濟利益,總之是需要有彼此需要的契合點。



美國和俄羅斯目前沒有以上那一點可以使它們緊密的聯合起來,也就是說沒有共同的難以分割的核心利益。美俄當年在911後的反恐行動中也有過密切的合作,也可以稱為準盟友的關係,俄羅斯為美國的軍事行動開放領空,同時對美國進入中亞地區建立軍事基地也沒有反對。這樣的關係現在看來真是有點太好了,當時俄羅斯就想通過如此緊密的合作建立起盟友般的緊密關係。



不過當時俄羅斯所做的一切都是單向開放,美國並沒有與俄羅斯繼續這種密切的關係,而是隨著反恐戰爭的勝利開始對俄羅斯步步緊逼。這也導致美俄關係開始一落千丈,從此走上了對抗的道路。



從當前的局勢來看美俄成為盟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現在的俄羅斯處處受到美國的制裁與打壓,盟友這件事根本沒有提出來的理由。除非來一場外星人入侵才有可能使美俄以及全世界各國緊密的團結在一起,當然這是玩笑話了。


異域邊緣


美國和俄羅斯都想成為世界霸主,因此兩國存在競爭關係,所以美國和俄羅斯永遠不可能成為盟友。



1.俄羅斯總統普京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如果美、俄兩國都有共同的利益,那麼兩國一定會進行合作。如果兩國都想成為世界霸主,那麼兩國就一定會成為敵人。



2.目前美國是世界上軍事和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希望永遠成為世界的霸主,美國希望全球所有國家的政府都聽美國的話。因此美國動用了經濟和軍事手段,控制了全球主要的戰略要地和海峽,準備隨時對威脅美國利益的國家進行外交、經濟、軍事、政治制裁。



3.俄羅斯自古以來就是歐洲和世界大國。1800年俄羅斯就是橫跨歐洲、亞洲、北美洲的世界第一大國。可以說每一位俄羅斯人民的心中都有一顆大國心態,他們不允許俄羅斯衰落下去。



4.俄羅斯擁有170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俄羅斯巨大的國土蘊含著無限大的發展潛力。不過俄羅斯目前的經濟結構比較單一,沒有多元化的經濟增長點。


5.俄羅斯每年依靠出口石油和天然氣換取的經濟收入,佔了俄羅斯國民生產總值的72%。俄羅斯經濟受國際油價的影響很大,這是制約俄羅斯發展的重要原因。



6.但是俄羅斯擁有強大的核武器,這是美國和歐洲國家最擔憂的事情。俄羅斯總統普京擁有稱霸世界的雄心壯志。所以美國非常害怕俄羅斯崛起。目前美、俄兩國在世界爭奪的焦點主要放在歐洲地區和中東地區。



7.由於美國經濟實力強大,而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弱小。所以美國希望通過引誘俄羅斯參與烏克蘭和敘利亞的戰爭消耗俄羅斯的國力。美國不允許世界上出現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因為這會成為美國控制世界的障礙,所以美、俄兩國永遠不會成為盟友。


香堂風子


這裡的盟友,應該是政治軍事上的。先看看為何結盟,那肯定是有共同的威脅,比如當年蘇聯和美國都面臨著法西斯集團的威脅,當然,美蘇在二戰之中就是盟友,二戰之後,共同威脅消失,相反雙方反而成了對方最大的心病,那顯然,美蘇分道揚鑣了。

話說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可是一心向美,想與美國結成夥伴,甚至想過加入北約。不過,可惜,你俄羅斯不把美國當威脅,人家美國可把你當成威脅,對俄羅斯的一面熱烈擁抱,一面背後下刀。刀刀見血,每一刀,都切掉俄羅斯一個小弟。最後,俄羅斯終於疼醒了,顯然美國不是朋友,也是自己的威脅啊,普京上臺之後,美俄之間大博弈再次展開,雖然俄羅斯勢力不砸強,但是也不得硬著頭皮上了。

雙方互相視對方為威脅,美俄咋能成為盟友呢?除非出現一個共同威脅,這個威脅強大到超越美俄彼此的威脅,這樣,雙方才不得不放過對方,聯手對抗新出現的威脅。不過,沒有哪個國家能共同威脅美俄吧?除非三體人來襲,不過即使美俄聯手,也未見得是三體人的對手。


北玄武


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不變的利益。

美國和俄羅斯看現在是勢同水火,不可調和。那是因為國家的利益決定的,一旦國家利益相一致的話,完全有可能成為盟友。這樣的例子以前就有過,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在二戰爆發後美國在事實上支持英國,德蘇開戰後英國在第一時間援助蘇聯,珍珠港之後美國正式參戰,三國成為同盟,美國支援了大量物質武器給英國和蘇聯。戰後蘇聯成立華約和美英為代表的北約對抗。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英國二戰之後就淪為二流國家了。

那時候因為他們共同的敵人法西斯國家才成為聯盟並且最終成為了戰勝國。所以說到底只有利益是能將兩個國家合作的根本原因,但是目前的話,俄羅斯在蘇聯的影響下,一直都認為自己是有成為世界強國的能力的。而美國坐在強國位置上已經這麼多年,所以他們兩者之間是競爭關係,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美國和俄羅斯界限劃得這麼明顯的原因。

有一句話可以形象的說明這種情況,一山不容二虎,美國和俄羅斯都想成為世界強國,定然不會容忍有另一個強國的存在,所以這也註定了他們不會成為一個好朋友,甚至連合作都不會有。

但是隻是目前這兩個國家是競爭關係或者是比較敵對的。但是誰能保證以後會不會成為盟友呢?

這種可能不是不可想象,而且是十分的現實。如果不久的將來美俄雙方都替換了務實的領導人,雙方改善關係甚至成為盟友完全有可能。普京的俄羅斯時期出現這種可能性不大,普京之後就難說了。對美國與俄羅斯關係變化不可不察,不可不防。目前美國是世界上軍事和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希望永遠成為世界的霸主,美國希望全球所有國家的政府都聽美國的話。因此美國動用了經濟和軍事手段,控制了全球主要的戰略要地和海峽,準備隨時對威脅美國利益的國家進行外交、經濟、軍事、政治制裁。但是俄羅斯擁有強大的核武器,這是美國和歐洲國家最擔憂的事情。

我個人認為美國和俄羅斯成為盟友的時候必然會出現一些國際上的大變革世界或者是戰爭,因為這樣他們兩個國家有可能因為有共同利益就會為形式所迫成為暫時性盟友。

大家有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可以在我的留言板裡留言,我們相互討論交流!

歡迎關注:帶放大鏡看世界 ,獨特的見解,不一樣的視角,每天為你送上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的精彩內容,我在這裡等你!


小白的郵票


有一句古話叫做“一山難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這個其實是個很恆久的道理,我們中國奉行中庸包容的政治之道也是為了可以在剛柔兩極勢力當中取得平衡。先從感情上講。縱觀政治力量你會發現國家也有剛柔之分,只見過剛柔並濟,並無見過兩強相容。以日本為例,二戰時候的日本是陽剛之氣爆棚的男人的屬性,所以當初的日美關係是你死我亡的。而二戰之後的日本如同被閹割了一樣,給外人的印象就是謙遜低調,一副小弟做派,十足的低眉順眼,美日關係就前所未有的蜜月期。

美英關係也如此,丘吉爾時期的英國是散發著雄性荷爾蒙氣息的,美英關係是充滿了鬥爭相互利用的一種外交政策,是一種政治合作卻並不親密。而到了布萊爾時期,則是十足的柔性了。另外薩科齊也是一樣的。

誰大哥,誰小弟一目瞭然。

恰恰女總理的德國卻有了陽剛一面,所以自從默克爾上臺,與美國的政治權利爭奪進入了一種白熱化,歐元與歐盟政治與美國不單單是合作,更多是一種競爭。

默克爾的氣場是不是很強大。

凡是合作難免就有從屬性,兩個都陽剛氣十足的國家是難以成為夥伴的,原諒我不想使用盟友這個詞,我認為盟友某種程度有種逼不得已的成分在裡面,比方某種利害關係的權衡妥協。那麼對於美俄能不能成為盟友這個事情,咱們先看看感情上他們能不能成為愉快玩耍的小夥伴,你們覺得俄熊和美鷹哪個有低眉順眼的潛質。當然俄熊裡面出過一個戈爾巴喬夫斷送了蘇聯的大好江山。若是想俄羅斯與美國能做盟友,那你就看能不能有第二個戈爾巴喬夫,或者美國能不能出個娘娘腔總統吧,不過目前看普京和特朗普哪個都不娘,至少我認為未來幾年的美俄關係是沒什麼蜜月的,除非再有一個類似二戰德國的角色出現,還有可能性~~~

既然情感上不行,再來說說美俄有沒有什麼能逼迫他們成為盟友的潛在利害關係。從中東到北極的能源之爭,再到意識形態之爭,宗教上的美國新教與俄羅斯東正教水火不容,所以能逼的他們結盟的只可能是第三極勢力的爆炸性強大,逼迫他們聯手,這世上有這個潛力的只有中國了,不過我們中國一直是海納百川,跟誰都不衝突,敵不犯我我不犯人,所以能把他們逼成盟友的怕是隻有外星人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