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平川月河湾绝壁,傅氏家族蒙难记——傅老先生所述故事之二

平川月河湾绝壁:傅氏家族蒙难记

——玉碗泉村傅老先生所述故事之二

(西部黄河文化走笔丛书·笔记杂谈卷)

武 永 宝

一、月河晚照盛景难掩凄惨悲剧

这个故事又是傅永存老先生所讲述的。

他说,他们傅氏家族,最早是聚族住在月河湾的,那里才是他们的老家。月河湾里土地肥沃,而且地土面积也广袤,这里曾经有几大家族世代耕耘、栖息在这里。据说,几大家族还在这里上演了争夺土地、水源等资源的族群械斗……靖远县衙门里的官员、衙役,为此多次亲自来此,勘验地界,调解纠纷,处理民事俗务。等等。


平川月河湾绝壁,傅氏家族蒙难记——傅老先生所述故事之二


如今的月河湾,几经黄河大洪水的冲刷,黄河的改道,目前,早已失去原貌。月河湾的地盘原来相当大的,远不止今天这点弹丸之地。曾经向河中间方向突出去很多,这里人口也是相当的密集,是一个靖远县沿河少有的大村子……其中,临河的一段黄河弯地状若“月牙”,很是奇特,尤其在傍晚时分,这处月牙状的弯地正好承受着来自夕阳余晖的映照,一时红彤彤一片,水光潋滟,景色瑰丽,令人痴迷,复令人幻思。于此,人们不禁大呼:美哉!壮哉!月河湾……

就这么,月弯晚照,被文人们反复吟咏,最后定格成了“靖远八景”之一。有诗为证:

天机织出赤城霞,焕彩腾光万树花。

几缕纷纷明远岫,余辉晚送夕阳斜。

这首诗一说是明代礼部尚书邢玠所做。又一说是明代梁许所做。这个梁许当时任靖虏卫兵粮道。不管怎么说,这都证明了“月河晚照”作为靖远地方八大景观之一,于明代中期就已经形成定型了的。距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了,可谓久远矣。

上面的这首古诗,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年月河湾乃是黄河边的大村子,富足、繁荣,人口众多。当然,景色之美,之独特,也是一绝。

可是,后来有一天,这里被叛乱而起的匪徒搅翻了天……有贼人队伍进村挨门挨户杀戮居民,富庶繁华的村庄瞬间变成人家地狱。这次横行陕甘广袤区域的十几年的祸乱,亘古未有,惨烈无比。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同治贼乱”。

平川月河湾绝壁,傅氏家族蒙难记——傅老先生所述故事之二


二、美丽的月河湾村遭到毁灭

话说大清同治五年(1866)左右,贼人自陕西、陇东一带流窜靖远境内,由于清政府军队此刻全力镇压陕西境外的捻军和太平军,军队外调,地方留守兵力无力对付百万规模的叛贼,这给叛贼在城乡间肆意杀戮以可乘之机。

历史记载,同治五年(1866)三月间,靖远城被贼人里应外合攻破之,一时城乡军民死伤十余万……可谓凄惨无比。其实,贼人围攻靖远城经年累月,不克。这期间遂在县城周边的乡村撒野杀戮、放火……美丽的月河湾村,就这样被贼匪彻底毁灭了,一时成了无人的废墟。

傅永存老先生讲,经历了这样的浩劫,月河湾幸存的人们都逼迫离开村子,四散各处逃难。间歇,人们聚集力量迅速在月河湾、徐家湾一带红石崖绝壁上修凿了无数的石洞,也叫石窨子。然后,聚族悄悄躲藏于石窨子里。因为你说不清贼人什么时候会杀个回马枪,会再来这里祸害黎民百姓。

据历史记载,贼人叛乱前后12年,走了,来了……来了,又走了。幸存者对此防不胜防。于是,靖远沿河一带的乡村石崖绝壁上,我们的先民们都不辞劳苦,穿凿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石窨子,以防匪患。现在,你如果沿着黄河两岸逡巡,从平堡、营房、独石、碾子湾,再到东湾、月河湾、黄湾……这些石壁悬崖上处处都能看到当时凿刻的石窨子。

人们躲藏在这样的石窨子里,相对安全多了。石窨子里面储藏了足够的粮食。也有石缸,从河边弄来足够的水,储存于石缸里。那么,人们一旦闻警,就可以用绳索爬上去,在里面躲避好久的。贼人上不来石崖,明知上面有人躲藏,那也没办法。

三、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应该说,这些无数的石窨子对于防止叛贼祸害百姓,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这是老百姓无奈之下,发挥聪明才智,所采取的一种自卫手段吧。

可是,这种办法也不是绝对的安全。小股的叛贼来犯,还有用,因为他们人少,一般攻不上来。执意要攻打,那就要造很高大的云梯之类,费时、费力。成功一次,成本太大。

再说,石窨子里的人也不会束手就擒的,他们会拼死抵抗的。有时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石窨子易守难攻,对贼人不利。即使叛贼费尽气力得手了,攻进石窨子里面去,除了杀戮里面的人外,而要掠取里面的存粮,几乎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为存粮有限啊,远远不足够大队伍需要的。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故事,叛贼在石崖底下千般万般诱骗人们主动下来,说好了不杀戮,云云。结果,人们上当被哄骗下来,则一股脑儿杀戮殆尽。可见,叛贼是多么丧尽天良,泯灭人性啊……

话说叛贼,专事屠戮、抢掠,不事农业生产,这样得逞一时尚可,可是旷日持久下去,四野空空,已无人可杀,无物可抢,连他们自己都无饭可吃了……贼人陷入空前的绝境。这都是他们自己疯狂杀戮造成的恶果,这也是老天给他们的报应。

在这样的情况下,贼人为了苟延残喘,苟活性命,于是,就盯上了那些难啃的“鸡肋”,也就是那些悬崖绝壁上的石窨子。因为,里面多少会有些存粮的,先搞到手,以延续狗命。

四、绝壁石窨子家族蒙难

同治贼乱到了后期,贼势日蹇,灭亡已成定局。贼人不甘心覆亡命运,于是便有了最后的疯狂举动。

他们后来动用大部队一个一个攻陷石窨子,以获取救命的粮食。显然,石窨子,面对大队叛贼的来袭,那真是不值一扫的……人家人多势众,又是穷途末路之剧寇。他们三下五除二就制作好了云梯,然后仗着人多,蜂拥杀入石窨子,这下子,里面的避难者,可是在劫难逃了……藏于此地的避难者被屠戮殆尽,然后,抢劫粮食,扬长而去……

傅永存老先生所说的,他们傅家整个家族于月河湾石崖绝壁上石窨子的蒙难,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据傅老先生说,贼人用云梯爬上石窨子,里面的壮丁比较多,人们用土枪、长矛坚决反击,杀贼无数。被刺杀的贼人像坠地的麦捆子一般,纷纷从悬崖掉落……贼人一时不能入内。

贼人有些恼羞成怒,遂停止进攻,以谋良策。许久,终于想出了“火攻”之法,以应对之。这回,贼人改变强攻策略,他们将麦草之类引燃,仗着人多势众,用木棒叉耙之类强行塞进石窨子里面……更为可怖者,里面拌和了辣子面,还有,拌和着狼粪,贼人又于此在洞外鼓起风箱,向洞内拼命鼓风、吹烟……这刺激之极的烟火窜入洞内,耗尽了石窨子里面有限的氧气,人们遂被悉数熏死了……

此次蒙难者有上百口之众,傅氏家族几乎绝嗣。仅有傅永存先生的曾祖母带幼小的爷爷碰巧外出,躲过一劫。这根独苗,成为周边傅氏家族其后的始祖。傅氏家族本来是小姓,族群成员不多的。经历这次浩劫,族众更加稀少……

讲述完这个150多年前的家族悲剧故事,傅老先生和我默默对望许久,彼此心情都有些沉重。因为,我的家乡碾子湾村曾遭遇过类似的惨剧,我的家族和村民们也是曾被屠戮一空,仅剩下我的祖祖太爷(即曾祖父的父亲)武葆青,年仅八岁,临变,被大人偷藏于炕眼洞里,才侥幸苟活下来。这一细节在我的中篇小说《虎豹口》里,就有描述……


平川月河湾绝壁,傅氏家族蒙难记——傅老先生所述故事之二


记述这些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播仇恨,而是勿忘历史,谨记教训,警惕和防止类似悲剧的再发生,才是重中之重。

2019年11月28日写于陇上平川陋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