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冷兵器战场时代刀比剑更管用吗?

July-黄小晶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要看是什么兵种,还有作战模式是什么。

剑的制作难度较大。

谁都知道,剑是两面开刃,以刺为主,但也可以砍。

剑的制造需要优质钢铁,很费工时,仅仅两面开刃就不同意。

而且剑身强度较低,一次猛烈的格挡可能就会断裂。

刀的制作就简单的多,也快速。

抗战期间为了救急,造过很多大刀片。这种大刀片,农民铁匠也能完成。就是打一个铁质的刀身,再刀刃部分用一些钢即可,没什么难度,造价低廉。

别看大刀片粗劣,因一头是很结实的刀背,所以不容易折断。

刀剑是否合用,得看什么作战模式和兵种。

如果是骑兵,对不起,用不了剑。

剑是用来刺的,骑兵高速骑马格斗期间,不适合用剑。

因为剑只要刺入敌人身体,骑兵的速度太快,根本不可能拔出,那么一柄剑最多只能杀一个人,随后骑兵就没有武器了。

然而,刀尤其是弯刀就不同。骑兵借助马的力量,高速中可以一刀将敌人砍死,甚至劈开,但刀仍然在自己的受伤,不会丢失武器。

那么,如果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兵团作战?

对不起,刀就不太适合。

为什么罗马兵团也用西班牙短剑,而不用刀呢?

因为大兵团作战,特别讲究在最短时间以最快的方法杀死敌人。

而步兵用刀砍死一个人,并不容易。大家看《古惑仔》里面打群架砍人,砍死一个人最起码也要好几刀,有的还要几十刀。

然而,如果用剑的话,直刺基本一击就让敌人失去战斗力或者直接死亡。

大兵团作战,剑的效率高得多。

隋唐开始,随着冶炼和制造技术的发展,刀的性能越来越强,尤其也具备强悍的直刺能力。李逵杀死李应手下几十个士兵,就是用朴刀挨个刺死。

所以,华而不实的剑就越来越少,最终基本退出中国军队的制式装备了。


萨沙


冷兵器战场时代刀比剑更管用吗?刀利于砍斩,剑利于突刺。我们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古代战场大多是挥舞着大刀向对手砍杀,更有“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作词的歌曲,因此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的冷兵器时代战场就是双方都用大刀互砍躯体横飞,人头落地的场景。然而事实上古代战争真的是这样进行的吗?答案可能会颠覆大家对古代战争的认知,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下图为无坚不摧的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这种军事编制跟现代军队的编制极其相似。通常64名甲兵组成一个排,128人组成一个连,256人组成一个营,1024人组成一个团,4096人组成一个师(即初级方阵)。初级方阵跟现代的一个师相同,是自成体系的多兵种作战部队,它除了重步兵外,还包括(在满编的情况下)2048名轻装盾兵,1024名辅助兵和一个1024人的骑兵团,总计8192人。每个联合方阵由四个初级方阵组成,相当于现代一个小型的军或野战军,约32,000人。这就是亚历山大典型的远征部队的编成情况。下图为无懈可击的马其顿方阵

作战时排成很长的横队,纵深16人,士兵与士兵之间有着较大的间隔,马其顿长矛通常握在离柄端3至6英尺的位置,方阵头上4至6排士兵的矛头对准前方,后面各排士兵握矛的姿势有的倾斜,有的垂直于地面,各不相同。每个纵列的排头三人和末尾一人属于关键位置,因而选用骁勇而技术高强的士兵。作战时,整个方阵常常以坚固的密集队形跑步向前推进,就象一把攻城锤猛烈冲击敌人的队伍。下图为骑兵无法突破的马其顿方阵


再来看看我国古代的战争的阵法,下图为复原的秦军轻装甲骑兵阵型。


这么多的例举只想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中外古代战争中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无一例外都是以“突刺”为主,西方文明中的突刺武器主要是长毛,比如上述的马其顿长毛,然后是各种款式的剑;我国古代的突刺武器就五花八门了,秦汉时期流行用戈,戈的好处是突刺以后在收回时还能利用反刃割伤对手,最终还是被长毛所取代。两军对垒时双方相互冲击以后就开始短兵接触,这时候长毛已无用,士兵开始使用刀剑展开厮杀。不管手中是用刀还是用剑,士兵们做的最多的动作就是刺!而挥砍只是辅助动作,因为突刺能造成人体重大伤害,同时,在对付穿戴铠甲的对手时,突刺也能贯穿铠甲局部,最重要的是突刺动作简单,动作起来流畅,一个突刺完成以后收回手来又可以进行下一个突刺。而砍劈就不同了,在发力之前必须挥起刀来然后顺势下劈,在这个过程中手臂动作幅度大,动作缓慢,一个砍劈动作完成以后需要手臂继续做大幅度挥舞,然后才能再次下劈,如果在密集队形里或者胶着状态时挥动空间不足从而产生砍劈力道不够,而且挥动时造成胸前空挡,对手可以乘机突刺。所以战斗中很少有人做挥砍动作,即使手中的武器是刀也要进行突刺动作。下图展示的是欧洲古代重剑模型

这一点在中世纪欧州表现得尤为突出,欧洲骑士大多穿戴重甲,比如板甲,在对付穿戴板甲的对手时用刀砍劈就很难对对手造成伤害,因此古代欧洲的武器大多为长毛和重剑。双方相互冲击时使用长毛对刺,短兵相接时就要用双手持重剑展开战斗了,双手重剑利用自身坚韧的剑身加上适当的冲击力可以刺穿板甲,这种效果是刀做不到的。那么是不是说刀就一无是处呢?在火枪、鸟铳等热兵器出现以后,板甲作用开始下降,此时士兵需要一种结合剑与刀的优点于一身的武器,这就是弯刀。下图为我国古代使最广泛的弯刀——雁翎刀

弯刀集砍劈与突刺功能于一身,是战术思想和冶金技术进步的产物,最具代表性的弯刀有我国的雁翎刀和日本的武士刀。无论武器如何变迁,战斗中都是以突刺为主,哪怕是当下的街头械斗也是如此,如果有人持刀挥砍,那么他造成的伤害大多数为皮外伤,很少致命;倘若持刀者每个动作都是以刺为主的话,那么他的目的是要置人于死地。这就是黑社会聚众械斗时大多用西瓜刀的原因,一刀砍下去最多致人伤残,假如使用带尖的利刃刺入对方身体致人死亡,那就要犯下杀人罪了。下图为双面开刃带尖有血槽的短剑,被这种武器刺中后能对人体内部器官造成重大伤害并在短时间内使人失血过多而死亡


兵器知识谱


这倒不是绝对的,而且也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刀比剑多,比如欧洲,就是剑士是军队短兵器的主流。


从钢铁时代开始,中国、中东和欧洲走上了两个截然不同武器路线。中国人倾向于用刀,是由国家政治和武器成本两个因素决定的。与欧洲不同,中国军队的兵器统一由国家发放,包括武器保养护理的费用,也是国家出,因此节约成本就显得很重要了。当时中国的冶钢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所冶炼出的钢刀和钢剑都很厉害。经过了秦代的洗礼,中国的剑已经走向了长而细的八楞路线,因此在冶炼上,花费的成本要很高,比如双面开刃,以及保证剑锋对称。


相比之下,环首刀只要开一刃,却保持了精钢刀剑的锋利特性。另外厚重刀背增强了环首刀的韧性,使得环首刀在劈砍时更不容易折断。这种低成本的武器自然是非常适合数量庞大又由国家供养的汉军以及后世的冷兵器军队。

这个过程在中东也同样适用,自从中国的冶铁技术进入萨珊波斯后,这个帝国同样放弃了对剑的执念,转而开始使用钢刀。后来崛起的阿拉伯帝国更是加深了中东军队对刀的热爱,并且影响东欧人的兵器风格。



和东方不同,西方在罗马时代开始,便倚重短剑的使用,一方面是罗马步兵方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欧洲当时的冶铁技术太垃圾,只能打出熟铁武器。武器太软,决定了刀剑不能很长。短的话,上下开刃还可以上挑破膛,那这么一比,剑比刀好使。而后来的蛮族在武器风格上又继承了罗马风格,自然的,剑就成了西欧惯用的武器。欧洲进入封建时代之后,只有骑士阶级以上的贵族才有资格用剑,因为它的护理费用太高,也只有贵族才养得起(欧洲通过拜占庭帝国引入百炼钢技术后剑身开始增长)。



有人说刀比剑更适合破甲,这个观点其实不对。在中国,长刀在隋唐之后,也是逐渐失去杀伤力的优势,原因就是甲胄加厚。相比之下,新出现的长柄刀倒是专门为了破甲而生的。在欧洲,短柄的骑士剑也不利于破甲,当截断板甲、补分板甲和全身板甲出现以后,专门为了突破锁子甲而生三角剑也失去了用武之地。取而代之的是更大更长的大剑,这种锋利的双手武器,也是专门为了破甲而生的,并且性能优于同时期欧洲的砍刀。


所以说,这个没有绝对,而是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决定的。


火器工坊


我更觉得战场上不能光看管不管用的问题,而是易不易用在以前那些全面战争中更重要。

你想剑这个东西可以刺,双面开刃都能砍。怎么都比刀这种单面开刃,只能砍的玩意适用性要广吧?

所以你看,青铜器时代,比如商朝,咱们常能看到商朝出土的青铜剑,而很少见到刀。为啥?因为青铜器都是铸造的啊,铸造只要个模子,然后灌铜进去就行了。相同成本下,你愿意造一个单面刃的还是造一个双开刃还能刺的?当然是后者。

而到了铁器时代之后,铸造就不行了,为了高硬度必须锻造。但锻造是需要不停的加热,锤它丫的,淬火,锤它丫的,回火,再锤它丫的

而剑有两刃,要处理的表面是个菱形的四个面。刀只要两面,剑要开两个刃,刀只要一个刃。加工瞬间比铸造那会麻烦了很多。

所以说,从效用来看,剑一定比刀好用。但是因为剑锻造复杂,而且大规模战争的时候。对于吃瓜步兵而言,未必用的好刺击,翻腕切这类使剑的技法。还不如给你把刀瞎JB砍合算。

然后有些人会说,刀比剑坚固。这很扯淡,汉唐时期一般单手战用剑厚度8mm,刃宽40mm。这么一坨大钢条子和单手战刀是没啥区别的,刀更坚固的说法更感觉是被大刀片子影响的结果。

但,这重量...一般都是双手握持才控的住...而如果双手握持的话,双手大剑也不弱...


所以总的来说,古代铁器时代开始剑因为加工繁复,需要练习才能掌控。所以逐渐成为贵族装逼用途。而军事上,因为刀的成本更低,上手更快成为主流。

对于到底谁更管用..如果两边都是吃瓜步兵的话,拿刀和拿剑其实都是菜鸡互啄。而对于训练有素的士官而言,剑的变化更多,更有优势。

但话说回来,一寸长一寸强...我能用战戟糊脸或者长枪透心凉的时候。为啥一定要用刀剑这种东西?


疯狗的轻武


我认为不一定。刀比剑出现的更晚,大约在秦代后期才大量开始装备部队。但是,剑比刀更适合于战争,为什么呢?

刀很适合于劈砍,根据现代一些冷兵器研究实验,劈砍更加方便易掌握,但造成的损害有限,被砍伤的士兵,只要不是要害,不考虑伤后治疗因素,很多都可以恢复。

剑适合于刺杀,刺杀需要一定的技巧,使用剑的士兵需要进行专业的训练。但剑刺杀所造成的伤害远比劈砍来的巨大。刺杀会造成身体深层次的损害,人会很快失血死亡,根本来不及救治。其原理类似于今天的子弹。

从战斗使用上说,砍需要使用者有一个举刀的蓄势动作,出击时间上慢,而刺不需要,士兵甚至可以挺剑凭冲锋的势能就把敌人捅个对穿。在格斗中,刺的出击时间也快于砍,而时间差决定了格斗的结果。

正因为剑的使用需要专业的培训,对使用者技术有要求,因此许多古代实战中高明的武术家和侠客都用剑,但是,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参战人员越来越多,而古代军队限于资源无法为大量士兵都提供良好的培训,所以刀在军队军队中装备的越来越多,而剑逐渐退出了军队装备序列。


西安刘律师


这不是个能够一概而论的问题,早先回答过一个欧洲中世纪打仗是不是只用剑的问题,从中也可以看出甲胄材料和制式也影响着刀剑使用的规模,这就是看刺伤和砍伤。

比如中世纪的欧洲,主要装备锁子甲或者更精锐的板链甲,而锁子甲对于劈砍的防御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因此刺伤是相对占优势的,欧洲人也更习惯使用双面开刃,利于刺击的剑。同时,为了扩大刺伤的效果,他们还习惯在兵器上加上种种外观恐怖的倒刺,尖镰之类的东西。

对于骑士来说,就因此出现了钉头锤,链枷这样的东西,在马上作战时依靠马匹奔跑的动力挥舞嵌满尖刺的钉锤,给予敌人可怕的刺击伤害。



面对一些装备到牙齿的精英部队,钝击也被应用得更加广泛,这在东西方都是通用的。锤类武器可以俘虏敌人,不管是用来勒索赎金还是充当奴隶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而对于东方军队而言,选择刀类武器的则相对多一些。不管是游牧还是农耕民族的政权。首先就是游牧民族的弯刀了,有弧度的刃比直刃更利于借助马匹的力量造成更强的挥砍伤害。而古代中国的刀类武器使用惯例从汉环首刀,唐刀一直延伸到宋代的手刀。而在汉唐这两个骑兵大帝国时代,制式战刀的弧度都是很小的,可以说是接近于剑的直刃,这种制式使得无论是劈砍还是穿刺都相当方便,对于游牧民族的军队,无论是移动还是进攻都需要追求机动性。



普鲁士之魂


说白了,时代不一样,刀和剑的功效也就不一样。青铜时代剑比刀管用;在铁器出现之后刀比剑好使。

早期的铜刀发源于于石刀,尺寸都不大。而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兵器,便是一柄商朝的青铜刀,刀形较宽,刃端多向上翘,型制和之前的石刀基本差不多。因为那时候的刀主要用做砍削工具,比如宰杀牲畜家禽或者在祭祀中屠杀人牲,也就是所谓的“用”。当然,也不排除当做防身武器,但是在当时确实没有将刀用于战争。

到了周代,因为受到西戎那一套理论的影响,周人习惯于使用剑,而不是刀。西周的剑出土很多,但刀寥寥可数。比如在北京昌平县白浮西周木椁墓中出土两把青铜刀,一把刀身长四十一厘米,刀背微弓;另一把长二十四厘米,类似冰刀形。但鉴于北京地区在西周时期是有着大量的商朝遗民生活的地区,所以这两柄刀的存在可以说是很特殊的一种情况。尤其是那时青铜的质地较脆,缺少韧性,所以一旦体积过大,在劈砍时就容易折断。所以与同时代的青铜剑相比较,青铜刀的在战场上的实效远不如铜剑管用。再加之剑这种武器很适合西周到春秋时代的战争模式。

准确的讲,那时的“战争”类似于一种大规模的决斗。首先,平民是不参战的,只有贵族子弟也就是公、卿、大夫、士们才会披坚执锐的走向沙场。而且,诸侯之间,尤其是像郑、卫这样的大诸侯,在开战之时,要约好时间,同时到达阵地,而后击鼓为号,双方共同开动战车,缓缓前进,直至接战。这是一种典型的骑士战争,不是后来的总体战。所以,锋利、精巧、高成本的剑就胜过了粗糙的青铜刀。

但这个时期青铜刀也在逐渐发展,比如,这时开始出现比较大型的青铜刀。而且吸取了剑的一些特点:柄短刀长,有厚实的刀脊和锋利的刀刃,刀柄首端呈扁圆环形,所以又叫“环柄刀”。但仍旧刀作为一种武器却迟迟没有大规模出现在战场。

战国之后,铁器的出现和战车的没落使刀的普及得到了机会。一方面钢铁大量用于军工行业之后,刀的制作工艺得到改善,形制上刀身加长,并且分出了专门的战刀和佩刀。佩刀首先要华丽、精致自不必说,所以仍旧保留了大量的青铜刀;而战刀则注重质地坚韧和实用性。况且在当时诸国战争中,兵车已渐渐退出战场,取而代之的步兵成为作战主力,对于缺少训练的普通士兵来说,再也没有比一柄能够兼具削、砍、刺的长刀更合适的兵器了。

至迟到了东汉时期,文武百官所配带的“剑”,其实大多都已经是环首长刀了。

发现于甘肃的青铜刀,距今五千七百年的历史。

战国青铜刀。

战国青铜剑。

八十厘米长的西汉青铜环首刀。




各种汉代铁质环首刀。


陳大舍


冷兵器时代其实任何战场的集团作战,个人武力都会严重弱化。一个人横扫千军,万人敌。只是出现在武侠小说里。战场上不可能有这种人。你以为敌方弓箭手都是瞎了眼不成。这和现代战场重机枪火力点,会被对方狙击手优先照顾一样道理。

刀剑特点完全不同,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完全不同。虽然有刺死砍伤的说法,剑比刀更危险,但战场混战时只要受伤倒地,基本没有活下来的可能。这样一来剑的致命杀伤力也就没什么太大意义了。还有就是易用性。刀,随便一个人都能轮几下,比剑更易上手。普通士兵还是用刀更简单粗暴。而且剑的制作成本也更高,更易损。不利于普及。

所以冷兵器时代战场上,最便宜,最容易普及使用的才是最好的。

这和现代战场,AK这把老枪为什么能经久不衰一样道理。并不是说它有多好,而是它便宜,耐用,操作简单上手快。


实现一个晓目标


错!其实战剑一直都是步兵的主力兵器,刀更多是配备给骑兵,之所以会让我们有刀装备得比剑多主要是来源于清朝,清朝是草原民族建立的政权,他们对刀更青睐。在清朝以前,大部分的朝代制式武器都是战剑。这主要是因为剑有个刺的能力,这十分有利于近战格斗。在古代,由于士兵都有穿盔甲,用刀很难砍死对手,基本上都是用捅死的,因为盔甲有缝隙,可以从缝隙里捅进去,这就注定剑在步兵捉对厮杀的混战中更具有实用性。而且同种尺寸的情况下剑比刀更轻,这有利于携带。

骑兵之所以用刀不用剑是因为骑兵不需要刺的功能。骑兵在马背上高速机动,带来了很强的冲击力,这使得他们更多是用到砍的功能,这样刃薄的剑很容易被砍断,而且轻不利于发挥骑兵冲击的动能作用(动能等于重量乘以速度),这是他们更偏爱刀的主因。

不过呢,这个问题到了唐代得到了解决,唐代根据剑的刺的功能跟刀砍的功能,开发出来了既能刺又能砍的唐刀,并将其配备给了前线将士,这种武器在战场上风靡了一段时间,并随着大唐帝国的崛起而名扬天下。


优己


这得看大环境。

如果这个国家的战争不成规模,还属于流氓混战,而且士兵大都是无甲或轻甲,那刀就有用武之地了呗。在这种情况下,刀可以直接有效的切割肉体。

如果这个国家的战争有小规模了,且将士中甲重甲已经占一定程度了,那就持双手重剑呗。因为披甲率太高了,刀就失去用武之地了,这时候,毕竟是小规模战争,双方很难拉开架势,几乎都是近身混战,干脆就把双手剑当锤子抡起来遇到谁就拍谁了。

如果这个国家的战争成规模了,那就不能逞个人武勇了。这时,单挑用的刀或剑就都不好使了。这个时候,两边阵势拉开,正面长枪阵、弓箭雨、投石车;侧面和背面骑马包抄……这种情况,无论个人多牛逼,自己拎着刀和剑冲上去,简直是是给对面送肉吃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